首页 > 资料 > 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教案

发布于:2021-03-24 08:18:56 作者:

有关角色游戏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角色游戏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一、情况分析

  由小班上来的幼儿经过一个暑假,彼此间有了陌生的感觉。小班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对于新的环境会有许多不熟悉:娃娃家、医院、公共汽车到底该在哪儿玩呢?哪些玩具、哪些积木该是娃娃家的呢?哪些又该是医院的呢?……,重新建立游戏的环境让幼儿熟悉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小班幼儿还保留着许多小班的年龄特点,以与物交往为主,那么对待物的态度又如何呢?

  刚刚走出小班的幼儿要开始在游戏中选择主题,找到该主题的玩的地方,还要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这对幼儿来说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较长的过程。

  二、游戏要求

  (1)熟悉游戏环境,知道自己选择的主题是在什么地方,会简单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

  (2)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材料提供:各种积木、各主题的玩具,如娃娃家煤气灶、碗、筷等,医院听诊器、压舌板等。

  丰富经验:(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商店是有围墙的,医院也是有围墙的。(2)利用参观等方法加深幼儿对生活的印象。(3)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要爱护玩具,因为医院里的医生爱护自己的医疗器具,娃娃家的妈妈都会爱护家里的用品。

  说明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的反映带有一定的创造性,也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通过无数次回忆、讨论,让幼儿在游戏前或游戏后,能进一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

  四、游戏指导

  1.和幼儿共同商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公共汽车等主题玩的地方,确立主题的环境。

  2.向幼儿介绍教室里的积木和玩具。

  说明

  幼儿经过小班的角色游戏会对已有主题玩具有一定的需求,让幼儿充分意愿地选择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3.观察游戏,共享游戏,指导游戏。

  ①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玩具

  说明

  选择玩具的多少,正确与否体现了幼儿角色意识的强弱,在面对幼儿的选择时教师不应着急地评判,这个年龄的幼儿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盲目被玩具吸引,操作起玩具,也有的幼儿会有目的地拿起与自己

  角色相匹配的玩具,而且在游戏中很好地使用,看到这些情景,教师真的要舍得表现自己的赞赏,让幼儿游戏得更带劲。

  ②重点观察幼儿选择积木

  说明

  要构建自己的游戏环境并不是每一个游戏者都有这种意愿的,也不是每一个游戏者在游戏开始时就产生的,幼儿有时会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咦,娃娃家和医院之间怎么没有围墙?”于是会有一名幼儿去一个角落里搬来不少积木搭上围墙,这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教师要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然而有很多时候一场游戏幼儿谁也不在意,谁也没想到要搭个围墙,这也是正常的,也是需引导的。

  ③重点观察幼儿收理玩具

  说明

  幼儿选择的玩具总有她(他)一定的道理,收理玩具时给幼儿一个固定的箩筐,对培养幼儿对玩具的态度有好处。

  4.交流评价

  ①再现式:将幼儿游戏中好的游戏情节再现,如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了玩具,而且很好地使用玩具;如娃娃家爸爸发现自己的家和医院是通的,就在家中造起了一堵墙;如医院里的医生把医院的玩具收理得整整齐齐。

  说明

  再现式可以是情景再现,也可以通过语言再现,再现式交流能使小班初期幼儿有较直观印象,容易接受,因此,这种方式应多用、多强化。

  ②提问式: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问题。

  如,我是病人原先在医院看病,可走着走着从医院走到了娃娃家,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我是顾客去理发,看见理发店的叔叔手上拿着听诊器等等,幼儿会在这种问题前思索,这种思索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这是很正常的。

  ③用展现的方法向幼儿介绍各主题的箩筐,引导幼儿知道要会选择玩具,正确使用玩具,还要收理好玩具。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

  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

  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开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

  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

  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间的社会关系。

  2、 学会大胆、有创造性的选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学会根据幼儿的需要自制简单的玩具,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麦当劳设施和用品;工作人员的服装、标记;供幼儿自制或替代的物品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上次活动情。

  1、在上周我们的角色游戏新介绍了什么工作?

  2、你扮演了什么角色?

  3、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怎样解决?

  二、幼儿按意愿选择角色分组进行游戏。

  1、幼儿自主游戏。

  2、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游戏,注意“工作人员”应热情礼貌的为“顾客”服务,“顾客”应文明用餐,不浪费“食品”。

  3、指导幼儿根据“顾客”的需要自制各种“食品”。

  4、启发“工作人员”及时收拾和整理餐厅各类“物品”,保持清洁。

  三、讲评。

  探讨本次游戏的情况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四、结束。

  提醒幼儿收拾、整理、归类,摆放好各类物品进行场地整理。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理发程序,尝试给顾客“染发”。

  2.主动与顾客交流,学会招待顾客。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理发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

  2.物质准备:增设招待区的水和书,染发的工具。

  三、游戏过程:

  1.提出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师:上次游戏中顾客反映理发师只会简单的剪发而已,很多小朋友有提议增加染头发,很多小朋友对于染发不是很了解,今天石老师要来给小朋友介绍新的技法,染发。

  2.教师示范染发,引进新经验。

  师: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染发的,有几个步骤?现在石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如果是男生也想染发那可以怎么染呢?我们请个小朋友上前示范一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染发,染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药水

  (2)刷染膏

  (3)盖锡箔纸

  (4)蒸发

  (5)整理、喷定型水

  (6)带发套

  3.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正确的操作染发,主动与顾客交流。

  (2)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要招待客人给客人端水,拿发型书给客人看等,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让幼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观察指导,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理发师染发还有主动的介绍。

  5.游戏讲评。

  交流游戏情况:今天去理发店的有谁?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今天谁去染发了?效果如何?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

  6.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要求:

  (1)安静的收拾玩具,有序地收拾玩具。

  (2)那里的玩具放回到原位。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角色游戏教案 篇7

  今天欣欣来到理发店当起了小主人,刚开始没有小客人来光顾。于是欣欣想了想之后开始叫喊了起来:“有没有来洗头发的呀,今天免费!”可是欣欣反复叫喊了好几次也没有小客人上门洗头。于是欣欣主动出击,跑出去一个个问有没有要理发的,最后灏灏来到了理发店理发。只见欣欣拉着灏灏坐在了小椅子上并拿着一个塑料的杯子帮灏灏要弄湿头发,准备开始洗头,可是这时候欣欣停了下来,发现没有洗发露。于是欣欣回头看了我一眼说:“老师,我没有洗发露怎么办?”我说:“你自己先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解决呢?”欣欣听完看了一眼教室,于是跑到了开超市的小主人那里拿了一个矿泉水瓶子回来开心的说道:“看,我有洗发露了!”说完便开始给小言洗了起来。

  行为分析:

  《指南》社会领域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中指出“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在今天的游戏中刚开始因为没有小客人来理发欣欣能够想到用叫喊的方式说今天来理发的免费这句话来为自己的理发店增添一些生意,虽然后来还是没有人来,但是欣欣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跑出去一个个的问并且成功为自己拉到了小客人。这里可以看出欣欣很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会付诸行动。而不是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等小客人上门。在之后没有洗发露的时候,欣欣也能够聪明的想到用矿泉水瓶去替代洗发露给小客人洗头。从欣欣的这些游戏行为中可以看出欣欣的表现基本符合了指南中所指出的目标。

  我的思考:

  他们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有了之前一年的经验,所以相对来说也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了我觉得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对于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进行支持,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鼓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乐园   亲子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