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大班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能创遍舞蹈动作,进一步巩固垫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体验和表现新疆舞蹈提拔的姿态。
2.从舞蹈中懂得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风俗。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
准备:新疆帽若干(幼儿人手一顶)、自制幼儿舞蹈用品若干、 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律动入室,以节奏游戏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并请孩子坐在位置上)
2.教师跳起新疆舞,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很喜欢唱歌跳舞,今天我是请小朋友来一起唱歌跳舞的,现在我就来为小朋友表演一段新疆舞。”(歌曲《阿拉目汗》起,,教师跳舞)
3.播放《阿拉目汗》,幼儿听音乐,熟悉新疆音乐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打节奏。
“你们喜欢刚刚我跳舞的音乐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音乐,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你觉得这首音乐怎么样?(欢快的,高兴的)你们说得真好,新疆音乐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鼓点节奏非常强,我们一起边听边来打节奏,好吗?(教师敲铃鼓、孩子拿铃鼓跟打节奏,并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4.幼儿创遍舞蹈动作,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幼儿创遍新疆动作,并请全体幼儿跟着学习。
①“新疆的音乐多好听啊,我们来为新疆的音乐加上好看的动作,好吗?你想到了什么动作请你试一试,跳给大家看。”(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示范,并让其他孩子跟着学西习。)
② 请全体孩子跟着音乐把自己想的动作跳一次。
2)学习新舞蹈动作: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动作。
“刚刚你们跳的舞真好看,我也想到了一个漂亮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教师示范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踏点步)——手(拍手托帽)——整体)。
a)”我们先来学学脚的动作,先一脚往前踏步,然后另外一只脚在后点地,好我们一起来踏——点。” (孩子练习动作)
b)“做得真好,我们再来学学手的动作。先拍手然后把手从旁边举高转手腕,手心向外,手要举得高高的才好看。眼睛要看前面。”(孩子练习动作,教师指导不正确的动作。)
c)“做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手和脚的动作连在一起来做,看看哪一个小朋友跳得最美。”(孩子练习整体动作)
3)听音乐完整地跳舞,教师引导幼儿除了新学的动作外,还可以把刚刚自己编的动作融入到舞蹈里面去。
“好,现在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己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起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5.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跳舞。
1)“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现在请你们去把小礼物带上吧,我们一起围圆圈唱歌、跳舞吧。”(孩子戴上新疆帽跳舞)
2)拿道具听音乐再跳一次舞蹈,可让幼儿大家合作跳舞。
“我这里还准备了很多漂亮的绸带,我们一起拿着绸带来跳舞吧,找伙伴一起合作跳吧。”
6.离场。“孩子们,今天我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把这份喜悦带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教师与幼儿一起离场)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X XX ∣XX XX ∣X - ∣,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在泡沫板上进行走、爬、钻、跳等基础动作。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游戏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四种颜色的泡沫板,总数同幼儿人数相等,每种颜色的泡沫板数目分别为1、2、3、4的倍数。
2、四种颜色的小旗各一面,分别画上幼儿走、爬、钻、跳的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模仿操,动作自编,围绕走、爬、钻、跳考虑。
(二)、请幼儿用泡沫板拼成各种造型进行走、爬、钻、跳的练习。
1、教师和个别幼儿示范。如小桥:将板间隔放置,然后依次从桥 上跳过。可单脚、双脚或单、双脚交替跳。山洞:一幼儿拿板扮作山洞,另一幼儿从板下钻过,然后交替游戏,山洞高度可逐渐降低,增加难度。
2、幼儿三人或四人一组结伴游戏。如变跨栏,将两块泡沫板连接成直角放于地上,作为跨栏,幼儿依次跳过跨栏。变小路:将板拼成一条直线作小路,依次起踵走过或爬过小路。变风车:幼儿将板拼成十字状,幼儿站在板上,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跳向前一块板,似小风车在转动。
3、游戏“找朋友”。
幼儿根据教师敲击的铃鼓声做动作。铃响做走、爬、钻、跳的动作,铃停幼儿原地站立不动,同时出示小旗一面。幼儿根据旗上的多种指示,找朋友。如出示红旗,持红板的幼儿必须两人一组找朋友,并做相应的动作,持其他色板的幼儿则须赶快放下板,并站立在板上做木头人。
四、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交警日常的工作,感受交警工作的辛苦,加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能够随音乐协调有力地表演律动。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接送幼儿的途中,提醒幼儿观察交警指挥交通的动作。
2、律动伴奏曲《玩具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场地
1、幼儿当"小汽车",教师当"交通警察",指挥"小汽车"行进,在游戏中教师随时提醒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并出示红绿灯信号指挥交通。小汽车到站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2、谈话回顾交警的工作指导语:你们知道我们交警工作的地方在哪吗?我们主要做哪些工作?
教师总结:我们工作的地方在马路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指挥交通,保证道路畅通,让车辆安全行驶,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我们平时工作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1、在烈日下工作的照片,交警们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2、在大雨中工作的照片。
3、在大雪中工作的照片。
教师总结:对,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们交警都坚持认真的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保证了道路通畅和人们的出行安全,心里也很快乐。
三、学习简单的交通警察手势信号
1、说一说知道的手势信号提问:小朋友们,在没有红绿灯或者交通拥挤的的情况下,我们交警是怎样指挥交通的呢?
2、幼儿自主学习出示交警指挥手势图,依次介绍直行、停止、减速慢行信号及意义。请幼儿分组自主学习,老师个别指导。
3、纠正动作刚才小朋友都学的特别认真,你们做一做,让我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教师喊口令,请幼儿做手势,并及时纠正、练习。
4、一起研究学习左转弯手势大屏幕出示左转弯手势,与幼儿一起来学习左转弯手势的做法。
四、跟音乐做律动
1、请幼儿听律动音乐。指导语:我们把些手势配上音乐表演出来,好不好?
2、教师示范律动,指导语:我按顺序把这些手势表演一遍。
3、带领幼儿练习律动,指导语:我做的怎么样?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试一试?
4、利用换岗形式分组练习律动5、向观众展示指导语:我觉得你们真像小交警,今天还来了很多老师,我们给老师们展示一下本领,让老师看看你们像不像真正的小交警。
总结:小交警表现都很棒!你们不光要学习交警不怕苦,不怕累,还要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五、结束
游戏:《小司机》
指导语:现在我们来做《小司机》的游戏,请小朋友当小司机,你们一定要看我的手势来行驶,看哪位司机最遵守交通规则。
模拟交通指挥现场,(播放音乐)小司机握好方向盘,教师根据小司机的行驶动作(方向、快慢等)向幼儿发出不同手势信号,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我把它定位为综合活动,是因为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让幼儿能够欣赏音乐,并能通过音乐表演律动,而且还初步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动作,一举而多得。以前发现男孩子不是很喜欢上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女孩子积极,但是通过这节音乐活动,有了男孩子们喜欢的交通警察,而且还学习和了解了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动作,并且跟老师一起学习动作,充分调动了男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把动作连起来表演律动时,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对音乐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教师的提醒做下一个动作。所以在下次进行这个活动时,要是能加入图谱,就能更有效、直观的帮助幼儿表演律动了。
小百科:交通警察指在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交通管理警察大队工作的人民警察。是警察的一个警种,其主要职责是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查纠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负责机动车的登记管理等。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歌曲性质和内容,尝试用欢快、跳跃和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
2.初步学会伴唱的歌唱形式,唱准符点十六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3.积极参与同伴、老师的互动,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桃花、柳条、燕子、迎春花、小女孩图片。
2.幼儿了解春天里都有哪些景物。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 师带领幼儿做拍手和绕圈的动作,初步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来拍拍手。
2.引导幼儿说出听后感觉。
师:小朋友,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么样?
3. 师带领幼儿用“啦啦啦啦”哼唱一遍。
4. 引导幼儿用“啦啦啦啦、溜溜溜溜”为音乐伴唱。
(二)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说出春天里典型的景物。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练习后面两句歌词。
3.教师范唱后面两句歌词,幼儿模仿学习歌唱。
4.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学习前四句歌词。
5.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幼儿学习演唱。
(1)幼儿学唱歌曲。
(2)与同伴合作演唱歌曲。
6. 启发幼儿演唱出前后两处歌词的感情。
7.学习、尝试多种形式伴唱。
(三)创编歌曲
1.启发幼儿进行创编歌词,采纳优秀的创作进行演唱。
2.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玩法:
1.第一遍游戏,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秒针走路,并用手势告诉大家钟响了几下?
2.第二遍游戏,幼儿跟着秒针节奏走,听到敲钟声后能用肢体动作摆出相应钟点的造型。
动作建议:
第1-24小节:跟随音乐踏步绕圈走。
第25-2?小节:站在原地倾听。
第28-30小节:站在原地用手臂摆出3点造型。
第31-36小节:站在原地倾听。
第37-39小节:站在原地用手臂摆出6点造型。
第40-51小节:原地用手臂摆出12点造型。
配器参看建议:
1.双响筒、小锣、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为乐曲匹配与秒针和钟声音色相似的乐器。
2.幼儿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第1-24小节用双响筒演奏秒针嘀嗒声,第25-2?小节,第31-36,第40-51小节用小锣演奏敲钟声。
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重点听辨音乐中时钟和秒针行走的不同声音和节奏。
2.能根据时钟和秒针的声音特点选择乐器演奏,按照音乐所提示的钟声次数用肢体动作摆出造型。
3.培养随乐演奏能力,体验与老师、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乐器双响筒、小锣、响板、碰铃若干;时钟ppt幼儿座位摆成圆圈。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时钟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秒针和敲钟的声音。
(1)猜谜:有方也有圆,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
(2)幼儿倾听乐瞌中的敲钟声。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围成圆圈玩时钟游戏。
教师:钟声每次敲了几下?告诉我们什么?请你用手势告诉大家可以怎么做?
教师:提醒幼儿在钟声响后,听到音乐671|234|tr56-|的时候摆钟点造型。
3.探索乐器音色。
(l)教师:你觉得哪种乐器的声音最像秒针的声音和敲钟的声音?
(2)引导幼儿自主地敲一敲,听一听哪种乐器演奏的声音像秒针的嘀嗒声,哪种乐器演奏的声音像钟声。
4.幼儿演奏。
(l)集体随乐用双响筒演奏秒针走的节奏。
(2)趣味演奏,体验与同伴共同用乐器表达秒针、钟声的乐趣。师幼合作演奏:教师到圆心当钟点,月小锣模拟演奏乐曲中的钟声:其他幼儿用双响筒演奏秒针的音乐,听到音乐6?1 f 234 f tr56-l的时候摆出
相应钟点的造型。
幼幼合作演奏:请一位幼儿到圆心当钟点,用小锣模拟演奏乐曲中的钟声;其他幼儿用双响筒演奏秒针的音乐。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五、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老师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
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六、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七、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八、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