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角色游戏教案

角色游戏教案

发布于:2021-03-23 01:18:27 作者: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汇编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汇编9篇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游戏主题由来】

  最近我们在开展“小司机”的主题活动,幼儿对这个职业特别感兴趣,经常将胶粒玩具搭成圆圈,装成方向盘,扮演小司机。于是,我们决定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角色游戏“乘公共汽车”。

  【游戏总目标】

  1.了解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时注意事项,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2.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表现与角色相符合的语言和行为。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布置和收拾游戏材料。

  4. 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公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2.乐于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乘车,并向孩子介绍乘车的有关经验。 物质准备:方向盘、车头、投币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材料,启发幼儿谈话,引出新的游戏主题。

  1.师:小朋友们,妈妈想带宝宝出去玩,但是去得地方比较远,可以怎么去呢?

  2.引导幼儿讨论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师小结:前门上车,在投币箱里投币,后门下车。

  3.介绍游戏材料,方向盘和车头,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地点及游戏材料的取放。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乘坐公共汽车的小朋友要注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游戏。

  3.合理摆放、收拾材料,不随意丢弃材料。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司机履行职责的情况。 2.观察并提醒乘客按要求乘坐公共汽车。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下次游戏我们可以增加些什么?

  第二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幼儿对“公共汽车”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很多孩子都不玩“娃娃家”“商店”而跑去玩新的主题,并且,大家都很喜欢当司机而不喜欢当乘客,因此在本次游戏中,我会鼓励幼儿带娃娃家的宝宝乘坐汽车,让孩子体验乘车的乐趣。另外在游戏结束时孩子提到了,在街上有警察,遇到警察就要停车,显然孩子对交通规则还不是很了解。在本次游戏,我将增设红绿灯和交通警察这个角色,引导孩子了解在行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进一步丰富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职责,尝试指挥交通,

  2. 认识交通信号灯,并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红绿灯、岗亭、和警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交通信号灯及警帽,导入游戏。

  1.出示交通信号灯,启发幼儿说一说公共汽车在行驶时要注意哪些交通规则? 师:这是什么?公共汽车要遵守什么样的交通规则? 2. 出示警帽,启发幼儿了解警察的职责 师:这是什么?这是谁用的?警察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控制交通信号灯。

  2.公共汽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换。

  3.可以带宝宝一起乘坐公共汽车。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

  2.鼓励幼儿大胆交往,轻声交谈。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

  第三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在上次游戏中,幼儿对“警察”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别幼儿争抢着扮演警察的角色,但是扮演角色时,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另外司机、乘客、警察之间的交流较少,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不佳,因此,在本次游戏我会注重幼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流,并多投放几顶警帽,让孩子扮演警察,轮流上下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明确警察的职责,不空岗。

  2﹒喜欢参与游戏,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警帽、警笛

  【活动过程】

  一、师幼回顾上次游戏的不足,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师:上次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小朋友中途跑到商店去玩了,这样对吗?马路上如果没有警察会发生什么事?

  2. 与幼儿一起讨论公车上的“文明用语”。 师: “乘客上车时,司机应该怎样有礼貌的跟乘客说什么?乘客要怎么回答? 师小结:乘客上车时,司机可以说欢迎您乘坐2路公交车,请您把你的手扶好。乘客也要做文明的小乘客,要使用礼貌用语。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不能空岗。

  2.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观察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及轮岗的情况。

  2.重点观察幼儿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师提问:今天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我们要怎么解决?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经过小班一年的游戏活动,我班幼儿已学会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能反映角色的简单职责。但是,游戏中幼儿在商量分配角色的同时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在游戏中进行交往,逐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二、游戏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体验游戏的乐趣。

  2、继续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

  三、游戏准备:

  1、娃娃、炊具、餐具、家庭成员标志;各种食品袋、生活用品盒;取款机、纸币玩具、银行卡;剪刀、洗发水瓶、电吹风玩具、围脖;玩具烧烤串、包子、春卷、帽子;方向盘、警察帽;各主题标志等。

  2、师生事先共同布置好各游戏主题的部分场地。

  四、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引入,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游戏意愿。

  引导语:“今天玩角色游戏,你想玩什么主题?”

  2、介绍游戏材料,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引导语:①在商量角色时,如果很多人都想玩娃娃家,怎么办?

  ②顾客去银行领钱、到超市买东西时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交往?

  3、鼓励幼儿按意愿分组协商角色分配,协助幼儿进行场地布置。

  (二)游戏部分:

  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进行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

  (2)鼓励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运用礼貌用语。

  (3)指导玩烧烤店的幼儿明确角色职责。

  (三)结束部分:

  1、组织幼儿共同收拾玩具材料。

  2、师生共同评价游戏情况,重点根据本次游戏的要求开展评价活动。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游戏主题:蛋糕店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4、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5、进一步深化各个主题的内容,丰富各游戏,鼓励幼儿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2、橡皮泥、工作服等第一次活动:

  时间:20xx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游戏模仿怀孕时的妈妈,发展幼儿跳的动作;

  2、喜欢参与游戏,能与同伴轮换玩具玩游戏;

  准备:4 个不同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平衡木、

  过程:

  1、准备活动:动物模仿动作

  2、游戏:《袋鼠妈妈》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3、分散活动:提供大口袋,指导幼儿带着大口袋模仿袋鼠妈妈的动作,扮演角色进行袋鼠妈妈跳跳跳的游戏。

  为小动物们找船(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议议、听听、说说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合适”的船,并积极展开想象,为不同的小动物找“合适的船”。

  2.学说不同的动词及小动物们的祝贺语。

  材料准备和环境的创设

  1.配乐故事。

  2.一幅蓝蓝湖面的背景图和动物小插图。

  (1)故事中的角色:鲤鱼妈妈,小鲤鱼,七星瓢虫,松鼠,猫,公鸡,白鹅。

  (2)本故事之外的角色:刺猬,兔子,蜗牛,蚂蚁等。

  活动过程

  导入故事——想象议论——完整欣赏——重点听讲——迁移想象

  1.导人故事。

  交待故事的开始部分

  说明

  出示背景图,交待小鲤鱼要过生日了,把幼儿引入故事特定的情景。

  2.想象、议论。

  引导儿童想象,议议小动物会坐什么“船”去祝贺。

  在背景图上出示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设问:

  (1)有哪些动物要去祝贺小鲤鱼的生日?

  (2)小动物们会坐什么“船”去呢?

  说明

  可先让幼儿充分自由地议论,然后在集体面前说出各自的想法,再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适。

  3.完整欣赏。

  用听配乐录音故事,边听边演示教具,出示各种“船”。

  听后设问:

  (1)他们乘坐的是什么“船”?

  (2)和哪些小朋友想得一样或差不多?

  4.重点听讲。

  (1)小船是怎样来到小鲤鱼身边的?

  (2)动物们说了哪些祝贺的话?

  说明

  引导儿童仔细听辨形容小“船”的不同词语(如漂呀漂,摇呀摇,划呀划,游呀游),以及角色的对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5.迁移想象。

  出示故事以外的角色:刺猬,蜗牛,蚂蚁,兔子。

  (1)还有哪些动物要去祝贺小鲤鱼的生日?

  (2)它们能坐什么船去呢?

  说明

  启发儿童想出合适的船,并将想象的环节编入故事。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

  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一、目标:

  1、展开主题游戏帮助幼儿分配主要角色,并要求幼儿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

  2、学会从并列游戏到小组游戏,联合游戏发展,逐步培养幼儿集体

  3、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友好相处

  二、准备:

  两个娃娃家:提供材料(围裙、一次性底盘)

  医院:提供材料(点滴、纸药片、药方、纸、笔、医生帽)

  食品店:提供材料(各种食品空盒)

  小菜场:提供材料(自制各类蔬菜、称、盘子)

  点心店:提供材料(皱纸、盘子、泥工)

  银行:提供材料(钱币)

  理发店:

  三、过程

  (一)小班幼儿到大班去找好朋友、结对子。

  (二)教师提出游戏要求,幼儿间协商角色,分配角色。

  (三)开始进入角色,教师观察指导

  ①观察、了解幼儿对玩具的兴趣,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

  ②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和大班幼儿一起进入角色

  ③鼓励幼儿摆弄玩具,并使游戏动作与角色产生关系,逐步建立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

  四、讲评游戏

  ①讲讲游戏中是怎样合作的,怎样游戏的

  ②教师小结

角色游戏教案 篇7

  一、情况分析

  经历了近一年的游戏,小班未期的孩子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医院里的医生则常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病人看病、开药。这一时期也很容易地在游戏中发现小班幼儿会出现一些新主题——这些“新主题”往往来源于一个新情节:譬如要临时搭一个公园给娃娃参观、玩耍;要有一辆车去救护病人;要吃“肯德基”需要餐厅……孩子们的游戏随着情节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小班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他们会时不时地要“肥皂”、要“一扇门”、要“浴缸”……因此,在这小班末期的游戏中鼓励幼儿去大胆地寻找替代玩具、发展游戏情节,能帮助幼儿增加体会游戏的愉悦。

  二、游戏目标

  1、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2、游戏中尝试根据需要运用一些替代玩具,按意愿游戏。

  三、游戏准备

  1、提供现有的较为逼真的玩具。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玩具要提供许多,因为孩子们是根据玩具来游戏的。

  2、提供一个箱子,里面有各种积木、盒子、绳子等物品,供幼儿游戏中寻找替代玩具。

  四、游戏过程

  1、自由选择

  小班幼儿选择主题常常是根据玩具来选择的。也有一些幼儿是根据自己对某一角色的兴趣,以及对某一游戏场景的熟悉来决定角色。绝大多数幼儿是拿到了玩具,在游戏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拼凑起今天的游戏内容,在“拼拼凑凑”的过程中他们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游戏前要不断地给孩子一些提问:“想一想今天你要到哪里去玩?你要做些什么?”尽管这些提问是极其短暂的,但能渐渐地帮助孩子形成一些游戏目的。

  2、自主展开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是在游戏过程中,在老师不断地提问中“你今天做些什么?”发现现有的玩具中缺少这缺少那,由于没有“替代”的经验,他们往往出现二种情况:一是放弃,二是以空的手势代替,这时候,教师该如何呢?听之任之?不,教师要鼓励幼儿并提供幼儿“替代”玩具让他们充分游戏,如:游戏过程中“理发师”在给娃娃洗头,边洗边说:“我给你擦点肥皂了,你把眼睛闭闭好!”此时她的手上

  什么也没有;还比如娃娃家妈妈抱着孩子想要去公园,可是走出来以后妈妈自言自语他说:“哎呀,汽车没有,我们以后再去吧!”……在类似的这些情景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和幼儿共同去找“一块肥皂”,一起去搭一辆公共汽车,能让幼儿玩得更开心。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信息:“游戏中没有的东西,可以自己去构建,没有的地方,可以自己去开设。”

  在幼儿自主展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主动地为幼儿提供替代玩具、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更应该去善于发现小班末期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如,自己搭出的浴缸,自己搭出的围墙,自己种的花……教师的欣赏能更进一步鼓励幼儿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自发交流

  在游戏结束时,小班幼儿最接受的是再现游戏的情景。当小朋友看见理发店里有了“肥皂”、娃娃可以“乘车”去公园、妈妈买了“浴缸”时都会忍不住拍手。因此教师充分肯定这些“替代物品”,突出它的用处,不仅能获得其他所有的孩子的认可,更能为将来的游戏打下基础,使孩子在游戏中能真正地去创造性的反映生活。

角色游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商店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商店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活动准备】 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商店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商店,我们也看过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商店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商店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商店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商店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商店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商店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商店买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上完课后我发现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对于这个游戏也很喜欢在玩得时候孩子们都懂得自己的角色身份,不会像上次那么的乱,也不会出现把角色搞混了,后面我发现到收银员把钱给了其他小朋友我想这跟我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次在指导的时候要先强调好规则和要求,加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

角色游戏教案 篇9

  一、情况分析

  最初开始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是否上过托儿所,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中闲逛或抱着娃娃无所事事。有个别对新环境还没适应的孩子,一听到“妈妈”两字,竟然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此外,对于还在游戏的孩子,有半数左右出现以下现象:当问在喂娃娃吃饭的孩子”。再问:“你在干什么”?“我在喂娃娃吃饭”。再问:“你是谁?”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是张熠”。可见,这类幼儿有装扮动作,尚没有扮演角色的意识。

  说明

  以上那些尽管处于游戏群体中,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因为,一般认为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只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才是游戏。另外,不能分辩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说明幼儿尚未确立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出现晚于角色行为。因此,对于前者教师应使其愉快投入游戏激发角色行为。后者可深入一步进行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游戏要求

  1,学做爸爸、妈妈,激发角色行为,培养角色意识。

  2.建立游戏常规: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提供材料:设置阶梯(1)一人一娃娃,餐具若干;

  (2)两人一娃娃,一诀大积木(桌子),两个凳子(床),餐具若干。

  2.丰富经验:(1)观察爸爸、妈妈平时做些什么;

  (2)谈话: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为孩子做了哪些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乐园   亲子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