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25 15:23:42 作者:

【热门】大班教案范文集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大班教案范文集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标:

  1、 学习人体上肢各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 引发幼儿对人体的好奇心,发展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各色丝带若干、体现上肢运动的体育用具若干、森林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玩体育用具

  1、 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森林里去玩吧!我们先把鞋带系好,裤子也穿高点,把扣子也扣好。出发。(听音乐前进)

  师:森林真漂亮。这里有好多玩具,小朋友们快来玩。(幼儿自由选择)

  2、 幼儿自由玩体育用具。

  教师参与幼儿玩乐,并设置各种阻碍关节活动的玩法,让幼儿操作体验。

  师:听,什么声音,是不是危险动物来了,我们赶紧放好玩具躲到森林里去。(熊出场)

  二、 学习上肢各关节名称

  1、; 熊出场,欢迎小朋友到森林来做客

  熊:刚才森林里那么热闹,让我来找找有谁。

  2、 熊向小朋友了解玩了什么,进行各关节名称的学习。

  熊:刚才你们那么热闹干什么?

  熊:你玩皮球了,拍给大家看看。拍的真好,我们也来学一学。

  熊:我们换一种方法来玩玩,请小朋友拿出一只小手紧握另一只小手的手腕处,我们再来拍拍皮球。

  熊:你们喜欢那一种玩法?为什么?

  熊:如果用力握着我们的手腕,手就不灵活了,那么让手腕转动的位置叫什么呢?(告诉幼儿叫腕关节,师幼活动该关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关节。

  3、 小结所学的关节名称,并要求幼儿回家同家人一起找一找人体还有什么关节。

  三、 音乐游戏“机器人”

  1、游戏规则:幼儿听音乐做机器人走路或运动肢体动作,并把丝带作为奖励物品授予幼儿。

  2、游戏进行数遍

  第一遍游戏:请个别“机器人”展示自己肢体动作,全体幼儿学一学,说一说什么关节在运动。把丝带奖给“机器人”。

  第二遍游戏:“机器人”拿下颈上的丝带绑在某一关节处,相互说一说。

  第三遍游戏:请个别“机器人”告诉大家什么关节受伤了,用白丝带绑上。

  四、儿歌游戏《拇指歌》结束。

大班教案 篇2

  目的:

  1.复习有关汉字。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准备:1.棋盘一张。

  2.25张用硬纸片做的棋子(稍小于棋盘格子),分别写有汉字。其中水果类5张,如:梨、苹果、桃、杏、西瓜;干果类5张,如栗子、核桃、枣、花生、榛子;蔬菜类5张,如白菜、土豆、茄子、辣椒、黄瓜;农作物5张,如玉米、小麦、高梁、水稻、大豆。另外5张不写字。

  玩法:1.将棋子字朝下,打乱摆放在棋盘的粗格子里,4位幼儿分别站在棋盘的一方,每人认一类棋子。(如甲找水果、乙找干果、丙找蔬菜、丁找农作物)。

  2.幼儿轮流翻棋子,翻时不能让其他幼儿看见棋子上的字,翻到自己要找的棋子后,就把字翻过来,正面朝上放在自己一侧的格子里;如翻不到自己要找的棋子,仍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去翻它。反复轮流翻棋,谁最先找够自己5枚棋子,谁为胜。

  提示:1.为提高游戏难度,可将5枚空棋子写上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它汉字摆在棋盘中。

  2.根据游戏需要,也可在棋子上写其它类物品的名称,如家禽类、植物类、文具类、乐器类等。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会说五官的称呼 让孩子知道合作的意义 体会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黑板、彩色粉笔、一个眼罩。

  活动过程:

  一、说说五官。

  1、让幼儿互相看着自己的同桌,说说五官怎么称呼。

  2、摸摸自己的脸,五官在脸上的位置。

  3、学习有关五官位置的儿歌。

  在活动中,教师要多去引导幼儿。可以谈论一下五官在人脸上的用处。

  二、游戏《送五官回家》。

  教师出示黑板与彩色粉笔,先给幼儿演示一遍。

  1、玩法

  两个小朋友一组,相互配合。一个指挥,一个带上眼罩,按照指挥画五官的位置。

  2、规则

  在上边的小朋友不须偷看,由没参加游戏的小朋友监督,要公平评判,那组画得最好。

  三、教师小结。

  这个游戏好玩吧!我们也可回家教爸爸妈妈。

大班教案 篇4

  电脑活动:

  各种各样的电脑教案

  设计意图:

  让幼儿把实物与平时生活相结合,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引起幼儿学电脑、使用电脑的兴趣。并且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电脑类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不断地学习,积极地开动脑筋才会使自己的本领变得越来越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知道要爱护电脑、正确使用电脑的必要规则。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进人电脑房;磁盘、电脑、打印机等实物;游戏图片人手l份。

  活动过程:

  1.机器人

  (1)教师摆弄机器人。机器人为什么聪明又能干呢?(里面装着电脑)

  (2)教师:“你见过电脑吗?它是怎么样的?”(幼儿泛讲)

  (出示电脑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比较)

  2.电脑的组成部分

  (1)教师:“这些电脑分别叫什么名字?”(586电脑、笔记本电脑……)

  “你喜欢哪台电脑?为什么?”

  (幼儿泛讲。提醒幼儿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这些电脑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它们有显示器、键盘、主机箱、鼠标。)

  “这些东西组成了一台电脑。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2)小结:显示器是电脑的脸,有些像电视机,和我们的眼睛做朋友,让我们知道它在想些什么;主机箱是电脑的司令部,和我们的脑子一样聪明;键盘是个输入器,要和电脑讲话就要通过它;鼠标是个遥控器,可以让你随意操作电脑。

  (3)介绍:除了这些,电脑还有些什么组成部分?(磁盘、打印机、扫描机……)磁盘可以让我们把需要的东西保存下来,然后带到别的地方,让需要者通过自己的电脑来看;打印机连接在电脑上,可以直接把你写的东西打印出来。

  3。爱护电脑

  教师:“在电脑房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不追跑打闹、不乱动电脑、不在电脑桌上乱画)

  4.图片游戏

  幼儿人手1份游戏图片,把不对的图片找出来,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请幼儿找找,电脑在我们生活中帮助我们做什么?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孩子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物体变化的能力。

  2. 培养孩子利用绳子开展各种活动的兴趣,并从中体验游戏快乐。

  3.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 环境布置:在活动室门口牵一条长绳,高50厘米。

  2. 一些比较粗且柔软的绳子。

  3. 准备一些细且柔软的绳子、腊光纸、胶水、棉签

  4. 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孩子们我们进活动室吧!刚才是什么挡着你们呀?

  绳子好玩吗?

  2. 分散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绳子玩耍,探索玩法。

  绳子有很多玩法,我们也来玩一玩。(孩子玩绳:俩个人拉绳、跳绳、甩绳等)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并鼓励一些不爱动的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去。

  3. 集体活动:

  绳子有这么多玩法,老师这儿也有一条绳子,它可是神奇的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绳子?(它是人变的)

  最后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绳子变各种形状。)

  4. 游戏活动:

  我们也来学绳子变一变。

  孩子们在地板上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绳子的变化,变成一个圆、不停扭动,还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变成心形等。

  5. 粘贴活动:

  这是自由活动,如有些孩子还没有玩完,可以让他们继续玩,有些孩子可以将自己绳子的变化,用美工活动表现出来。

  孩子们把绳子的变化贴到腊光纸上吧。

  6. 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的数量可以用圆点表示,知道物体数量和圆点之间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让幼儿在统计中学会圆点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3、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香蕉、苹果 及贴绒教具;操作表格每人一份。

  方法:操作练习法

  活动过程:

  1、以请小客人圆点娃娃的形式导入教学

  2、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数量可以用圆点表示

  师出示苹果请幼儿观察后讲出,两个苹果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同样的圆点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法出示香蕉引导幼儿学习掌握

  小结:有几个物体就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游戏“看谁举得快又对”

  <1>请幼儿和圆点娃娃做游戏的形式出示圆点卡片,人手一份

  <3>师交待游戏规则并示范

  4、引导 幼儿在统计中学习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1>师出示杂乱摆放的物体,请幼儿想办法帮圆点娃娃解决问题

  <3>出示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引导幼儿制作统计表,并学习在统计中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7>小结:在统计中也可以用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用圆点表示更方便清楚

  5、游戏:找朋友,巩固教学

  师讲解游戏玩法:佩戴相等数量物体卡片的和同等圆点卡片的幼儿是好朋友

  幼儿在音乐中游戏,师参与并指导

  6、结束教学

大班教案 篇7

  主题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主题环境的创设:

  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三、家教指导:

  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 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 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活动区域安排:

  科学区: 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数学区:提供月亮的变化图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图。

  教学反思: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对于幼儿来说,它们能观察到的变化必定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新学期开学后,有些孩子长高了,有些孩子长胖了……天气也开始变化了,秋风吹在身上感觉有些凉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马上要到了,这几天食品店里的月饼销售也旺了起来。月亮的变化孩子们好像并不熟悉,但它们却很感兴趣。

  在情满中秋这一主题中,我们和幼儿约好在晚上观察月亮,画画月亮的变化图,讲讲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发挥想象月亮上面到底有些啥?听听学前的故事情节,尝尝小朋友带来的不同风味的月饼,感受古人在中秋圆月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我们鼓励孩子去发现和表现月亮的变化,鼓励他们自己来做做与众不同的月饼,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作,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杯茶壶的基本构造。

  2.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双面胶的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纸杯.吸管.剪刀.彩色卡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茶壶,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其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纸杯茶壶的材料;“看这是什么?这茶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知道它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呢?

  2.鼓励幼儿探索纸杯茶壶的制作方法,纸杯怎么才能变成茶壶?

  (1)将纸杯倒扣在桌子上;

  (2)用彩纸剪成长条形,并固定在杯身上,整理成手柄形;

  (3)用吸管固定在手柄的对面,做为壶嘴,纸杯茶壶就成形了。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个别幼儿给予指导,反馈信息。

  4.集体展开作品,组织幼儿相互参观作品。

  5. 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对双面胶的使用方法还不熟练。

  2. 因为这类课题很少上,所以幼儿的兴趣都很高。

  3. 让幼儿在活动中懂得了环保的初步意识。

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春天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变化。

  2、通过柳条的特点,练习捆、扎、打结等生活基本技巧。

  3、利用自己已有经验,为柳藤帽进行装饰。

  4、感受音乐,和音乐一起跳欢快的舞蹈。

  二、重点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更好、更贴切的感受来自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中旺盛的生命力,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把以往一贯的室内艺术活动,完全搬进我们的大自然中,在微风轻拂、花香扑鼻、蝴蝶围绕的花园中,与"柳树妈妈"一起快乐的想象、创作。孩子们在这样的开放式环境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自己无限丰富的创造能力。但怎样才能在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引导孩子们进行就地取材,老师在活动设计前,必须提炼出完善合理的导语,避免孩子们进入常识误区。

  三、设计理念:

  在《纲要》艺术活动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抓住身边的各种资源,合理安排后变成我们在活动中的各种题材。让孩子从身边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景,更为贴切的感受春天的美好,丰富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

  四、设计思路:

  四季的变化特征从孩子们开始小班生活时就逐步安排在各个活动中,活动开始后先与孩子们聊一聊来自春天的景色和刚刚过去的冬天都有哪些明显的不同。相对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用较为完整的语句合理的叙说季节变化的明显特征。柳藤编织的帽子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想法,将三根普通的柳条进行不同方式的缠绕,最终找到最方便、合理、快捷的编织方法,再将帽子进行略微装饰。最后带上自己编织的帽子,和音乐《柳树姑娘》一起,在美丽的春天里舞蹈,让自己成为春天里的'最快乐的小精灵。

  五、教学过程:

  活动开始前,带领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内的柳园,当看到铺着干净地毯的场地,孩子们新奇无比。

  安排好座位,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席毯而坐。

  (1)感受季节的明显变化,抒发对春天美景的赞扬师:孩子们,今天的活动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

  幼:我们在外面上课、我们坐在地毯上,而不是凳子上。

  师:那你们喜欢这样上课吗?

  幼:喜欢。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周围的景色和刚刚出去不久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吗?

  幼儿总结。

  教师进行小结,简述两个季节的不同之处。

  评析:利用简单的问答,将孩子的注意力从对于活动场地的新奇中牵引出来。这一环节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语言表达时间,老师只给出大问题的方向,由孩子自己描述和总结,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2)出示材料、寻找编织方法师:昨天老师在经过柳园时,园丁叔叔正在修剪柳条,他说,柳树下面的柳条长得太长了,影响了大树的生长,所以要修剪到一些。老师就把这些柳条都收了起来,看,它们都在这儿。我想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将它们变废为宝。

  幼:我们把它们捆在一起,可以当扫把。(真是个好主意)幼:我爸爸以前用这个给我编过一个帽子。(是吗)是的,可漂亮了。

  师:那小朋友们,我们是把它们编成帽子还是捆成扫把。

  幼:帽子(异口同声的答案)师:这样吧,我们先做柳藤帽,多余下来的可以捆在扫把,这样决定如何?

  幼:好的评析:在不影响活动答案的同时,不去忽略其他孩子的合理想法,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变得更为积极,表达更加踊跃。

  师:XX你记得爸爸那时是怎么编帽子的吗?

  幼:有点记得。好像是用了三根柳条,有点像编辫子的样子。

  请她进行示范。

  示范了几次,没有成功。有部分孩子开始出主意。

  问题一幼:要把三个捆在一起才行,我妈妈给我编辫子的时候就那样。

  师:用什么扎的?(小皮筋)给予工具皮筋,成功的捆在一起。

  问题二但编麻花辫的技巧较难,未能成功。

  幼:老师,我有一个方法,把三根放在一起,隔一段扣一根绳子,这样也不会散开。

  请他边说边操作,很成功。

  老师带头鼓掌,表示肯定和赞扬。

  师:你的方法真好,请把你做的帽子送给老师,并给我戴上好吗?

  幼:好的。

  问题三如何将两端连接在一起。

  该名幼儿在尝试用绳子扣了几次后,总感觉双手不够用,一方要抓住柳条,一只手又不好扣绳子。

  师:需要我的帮忙吗?(点点头)老师用双手固定住两端,并问,这么大戴着刚好吗?得到肯定后,请他扣绳子。

  幼:好了,谢谢老师。

  师:不,是老师应该谢谢你,是你送给老师一顶这么漂亮的柳藤帽,我一会儿还要给它装扮一下。谢谢你!

  老师小结:操作时,当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可别忘记有礼貌的去邀请对方,老师相信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评析:整个操作示范环节,都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答案的方式,正好符合《纲要》中提出的"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的指导方向。

  (3)制作环节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起身边的柳条开始制作柳藤帽吧。

  整个制作环节,看到孩子们两个一组、三个一队的方式进行,相互的帮忙的场景。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的孩子用一些小材料给柳藤帽进行装饰。(彩色皱纹)(4)在美丽的景色中,伴随音乐一起舞蹈师:孩子们,你们戴上柳藤帽的样子真漂亮。柳树妈妈都开心的笑了,因为你们把这些柳条打扮的这么漂亮。告诉老师,你们现在最想在这么美丽的春天里做什么?

  幼:唱歌、跳舞师:听,是什么歌曲唱了起来。(柳树姑娘)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柳藤帽,唱起来,跳起来吧。

  孩子们在阳光温暖、微风轻拂、柳枝飘扬的环境中,一个个变成了快乐的小精灵,唱着动听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个个的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笑容。

  评析:活动延伸中,可以请孩子们用多余的柳条制成扫把,又为下一节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过度。

  六、反思:

  还记得在小的时候,带着爸爸为我们亲手编织柳藤帽,在温暖的阳光中奔跑时的畅快淋漓。让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体会属于我们童年时的那般快乐回忆,正是活动的美妙之处。

  随风飘荡的柳树是春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将生活中的现有材料与美工作品有机的结合,是这节活动的主要目的。活动中的亮点是将幼儿从封闭的教室,搬到了春风洋溢的室外,孩子对于在这样新奇的环境中开展活动,整体的活动气氛都得到了更高的提升,他们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小脸上总是洋溢着春天般温暖的笑容。《纲要》中艺术活动指出应该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的主要材料是以柳条为主,材料的选择符合《纲要》中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当请幼儿对于各种柳条制品说说已有经验时,他们想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藤条状的扫把等等,孩子愿意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识。在活动中,孩子的想法是主体,在简单的问题中,都蕴含着需要等待他们去想象、操作的部分。在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中,孩子们终于找到了编织的有效方法。当孩子们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成功时,他们在后续的操作中,更加显得信心满满,乐在其中。这也正好符合了我对于这节活动的命名以及设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