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09 03:47:29 作者:

【热门】幼儿园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教案模板6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动、唱唱、画画等活动,理解音乐的性质和内容。

  2、在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像和情感,体验想像、表演、合作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活动室四周布置成夜空(底色为深蓝色)。

  2、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烁的小星》音乐及画面;《闪烁的小星》伴奏音乐带;操作图片:(一)闪烁的星星。(二)睡觉的星星。

  3、创设星空所用材料:油画棒、构线笔、各色腊光纸、水粉颜料、铅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满天星》,引发兴趣。

  师:天黑了,星宝宝都出来了,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星空,那我们出发吧!

  在老师的带领下,两手各持一颗闪闪的小星星,随《闪烁的小星》的伴奏音乐进活动室。观看课件(一):满天闪烁的星星。

  二、发声练习《看星星》。

  师:哇,星空真美丽,让我们一起坐到地毯上来看看吧!

  (幼儿自由地围坐在教师身边)

  师幼玩接歌游戏《看星星》(自编)。

  (评析:满天闪烁的小星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自由地围坐在地毯上为他们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

  三、绘制练习《找星星》。

  师:小星星不见了,天空妈妈很着急,怎么办呢?(从情感方面启发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设计师,用这些材料帮助天空妈妈找回小星星?(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后幼儿讨论回答)

  第一组:绘画(用构线笔在铅画纸上勾勒出星星的形状并涂色)。

  第二组:剪贴画(将蜡光纸上印着的星星剪下来贴到蓝色铅画纸上)。

  第三组:棉签画(棉签蘸有各色水粉颜料在蓝色铅画纸上画想像中的星星)。

  第四组:玩油泥(捏出大小不同的星星贴在泥工板上)。

  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的伴奏音乐以烘托气氛,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分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装扮星空。

  (评析:拟人化的手法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思维和情感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始终兴趣盎然。线条、色彩、基本形等美术要素的综合运用,使孩子们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充分感知星星的特征。)

  四、新授歌曲《闪烁的小星》。

  1、熟悉歌词

  师:小星星回到了天空妈妈的怀抱很高兴,听,它们唱起了歌。

  观看课件(二):放《闪烁的小星》的音乐及画面(随音乐节奏逐拍出现星星,强拍为大星,弱拍为小星,每个乐句为七颗星并整齐排列)。

  师:你听到了什么?星星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交流,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结:满天的小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好象许多小眼睛。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既向幼儿作了演唱示范,又让幼儿从视觉上感受和理解歌曲的结构,使幼儿很快地进入歌曲优美的意境之中,引发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

  2、跟着旋律演唱歌曲

  放课件《闪烁的小星》的伴奏音乐及画面,幼儿随伴奏音乐跟老师一起唱歌曲。

  3、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瞧,小星星高兴地跳起来了[出示操作图卡(一)]!

  引导幼儿用轻快、跳跃的唱法演唱歌曲,表现星星的闪烁。

  师:小星星玩累了,躺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出示操作图卡(二)]。

  引导幼儿用舒缓、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表现星空的柔美。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放伴奏音乐,教师交替出现操作图卡(一)、(二),并启发幼儿分别用两种音色和表情表现歌曲力度、速度上的明显差异,完整地演唱歌曲。

  (评析:活动中幼儿尝试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避免了枯燥练习导致幼儿的厌烦情绪,体验了用不同情感演唱的快乐情绪。)

  五、游戏表演《摘星星》。

  师:天空中的小星星真漂亮,我们一起来玩《摘星星》游戏,好吗?

  幼儿手持小星星,根据自己的意愿按不同方位创编手腕动作,只要符合音乐节拍即可。并找朋友,相互听一听、唱一唱,边唱边表演,要求眼睛看着对方,交流感情。

  (评析: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的乐趣,获得了情感需要的满足。)

  六、自然地结束游戏,随《闪烁的小星》的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用跳跃和连贯的唱法演唱歌曲。

  2、继续开展绘画、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提高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尝试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

  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土有什么不同?”

  2、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

  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湿,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

  ⑵民间游戏《放炮仗》:请幼儿将手中的泥团圆、捏成碗状,念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听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会发出清脆的“啪”声,比赛看谁摔出的声音响亮。

  ⑶欣赏泥玩具,看看这些可爱的泥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泥娃娃》边动手创作各种泥玩具,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塑造组合物体。

  5、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告诉幼儿,人们为了保护土壤所做的工作。人们用植树造林来固定土壤,填海造田来扩大土地面积。

  讨论:如果没有土的话,会怎么样呢?

  活动延伸:

  观察自然角里种植的植物,了解泥土与植物的关系。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小河马拔牙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小河马拔牙》,知道吃东西要有节制。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示

  活动过程:

  1. 通过讨论引出话题

  笑一笑,照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牙齿。找一找我们班级中谁牙齿最好,谁的蛀牙最多。

  2. 听讲故事《小河马拔牙》

  3. 交流讨论

  你们想不想和小河马一样去拔牙啊?小河马为什么要去拔牙呀?睡觉前能不能吃糖?糖应该在什么时候才能吃?你们在家里会不会听父母长辈的话?

  故事:小河马拔牙

  河马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给小河马吃。小河马真能吃呀,你看:饼干、薯片一会儿就吃完了!一大块巧克力几口就吞下了肚,一袋糖果眼看又要吃完了,妈妈说:“小河马,糖果吃多了,牙会疼的!”小河马说:“没关系,没关系。”

  吃完了饭,小河马要睡午觉了,想起了还没吃完的那袋糖果,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小河马偷偷地从床上爬起来,拿起糖果就往嘴里塞,啊,真甜呀!吃完了糖,小河马美美地睡着了!睡着睡着,哎哟哟,哎哟哟,不好啦!小河马捂着牙坐在床上大哭了起来,妈妈吓了一跳:“怎么啦?”“妈妈,我的牙疼死啦!”

  妈妈只好带小河马去找小猴医生,小猴医生给小河马检查牙齿:“这儿一颗牙烂了,那儿一颗牙也长了黑斑,咦,你的牙齿缝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糖呀?”

  小河马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睡觉前吃糖了!”

  小猴医生说:“糖虽然好吃,但每次不能吃太多,睡觉前也不能吃糖,还要漱口、刷牙,不然,牙齿会坏的!你看,牙齿坏了,就不能吃其他好吃的东西了!”

  小河马低下头说:“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小猴医生拿出工具给小河马拔牙。哎,小河马个子太高,猴医生又太小,怎么拔也拔不动,没办法,只好请来了长颈鹿和小黄狗,大家一齐用力,才把那颗烂牙拔了出来。

  从此以后,小河马注意保护牙齿了,不再多吃糖果了,睡觉前,也不吃糖果,还知道要刷牙漱口了。它的牙齿再也不疼了,再也不烂了!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像故事中的小图、小猪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2.认真观察图片并大胆讲述内容,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常识讲述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难事内容,常识讲述故事。

  认真观察图片并大胆讲述内容,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音。

  心理准备:知道泡泡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根据生活经验讲述“泡泡糖”故事,引出主题。

  提问:“你吃过泡泡糖吗?吹过泡泡糖吗?”

  师:“动物们也爱吃泡泡糖,结果发生了一件很神奇的事。”

  二、展开

  1.看《幼儿用书》,故事图画,观察讲述。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一。

  提问:“途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二。

  提问:“大河马为什么流口水?”

  (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三。

  提问:“小图、胖小猪、小松鼠在做什么?小狐狸是怎样做得?”

  2.幼儿完整的听故事《大河马吃泡泡糖》录音一遍。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天上为什么好玩呢?”。

  3.幼儿跟着老师讲述一遍。

  4.引导幼儿向故事中的小兔、胖小猪、小松鼠学习,学会分享快乐。

  提问:“为什么河马带小兔、胖小猪、小松鼠上天?为什么小狐狸没有体验到在天上玩的快乐呢?如果你在身边,你会把泡泡糖给大河马吗?为什么?”

  教育:“知道把好东西与大家分享,就会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小百科: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 培养幼儿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家里东西发出声音的flash。

  2、 大鼓和小鼓音乐 (一教师弹奏)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小盘八个,三罐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虎指偶,教师以小虎的身份,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师:欢迎大家到我家做客,“我家有很多的声音,请小朋友听听我家都有什么声音?”

  a) 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听:电话声、门铃声、水声、闹钟声等,引导幼儿根据声音,判断发声的物体。每出示一个声音,让幼儿猜,然后教师出示正确的图片。

  2、师:小猫家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发出声音,你们家有什么东西会也发出声音呢?谁来告诉大家。(让幼儿说出类似家里有小狗叫声,汪汪汪)

  师:谢谢小朋友们告诉我家里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发出声音。

  (二)、让瓶子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小虎今天还请来一个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出示一空瓶)师摇摇瓶子,问:有声音吗?

  师:可是小虎他喜欢会发出声音的东西,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幼儿可以自由的议一议),

  师:小朋友的座位下有一个瓶子,请你拿出来,试试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看看谁最会动脑筋?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原来空瓶子碰到不同的地方就能发出声音,碰手,碰脚,或把盖子不断打开合上。除了碰,还有其它办法吗?

  2、用空瓶子装黄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我从家里带来许多黄豆,黄豆和瓶子宝宝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我们来试试吧,我看那个宝宝能快快的把黄豆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压紧,看看谁的瓶子宝宝最快发出声音

  b) 幼儿分组操作,把黄豆装进瓶子里(一教师弹琴)。引导幼儿装完豆子后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三)、引导幼儿操作:在空瓶子里装豆子的多和少,来模仿大鼓、小鼓的发声。

  师:现在应老师要请大家用瓶子宝宝模仿大、小鼓发出的声音,好吗?

  (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摇动瓶子

  (2)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发出大鼓的声音?(力气大)

  你们刚才是怎么发出小鼓的声音?(力气小一点)

  (3)出示一个空瓶子,演示往里装进二粒豆子,用力甩,问:这样发出的声音象大鼓吗?(不像)为什么呢?(装太少了)

  (4)再次演示瓶子宝宝装满豆子,用力摇,“这像大鼓的声音吗?”(不像)那要装多少豆子呢?(倒掉一些)教师演示完,再用力摇,像大鼓的声音

  (四)、幼儿品尝糖果,通过尝一尝,咬一咬,感知嘴嚼硬糖和软糖发出的声音不同(硬糖声音很响,软糖声音很小)

  出示两个装着糖果的瓶子(黄色瓶子里装的是软糖,红色瓶子里装的是硬糖),

  师:现在我要请大家吃糖果,每个小朋友红色瓶子里拿一个糖果咬一咬,吃完了,再到黄色瓶子里拿一个糖果咬一咬,

  师:黄色罐子里装的糖果,发出什么声音?(小鼓)你怎么知道的?(吃起来很软)

  红色罐子里装的糖果,发出什么声音?(大鼓)你怎么知道的?(吃起来会响)

  尝完后,师:喜欢吃硬糖的小朋友站在红瓶子旁,喜欢吃软糖的小朋友站在黄罐子旁,我们为“大鼓小鼓”唱歌吧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

  师:这是什么呀?见过吗?闻一闻(棉花糖)

  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结束活动,自由离开教室)

幼儿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故事。

  2、 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可爱,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4、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 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二、活动准备

  1、 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 小象图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3、故事配乐VCD

  三、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2、 活动难点: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指导要点:

  结合图片和谈话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飞,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出示小象图片)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一位客人,他就是森林奥运会的举重冠军——小象。这只小象和别的小象有些不一样哦,你们看看哪里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并回答)师:“小象有了翅膀会不会飞呢?”他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想飞的小象》。

  2、 教师生动地讲述一遍故事(配乐)。

  提问: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故事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对小象说了什么?

  3、教师结合故事图片,讲述第二遍故事。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出示图一)师:“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他刚刚生下来……”

  (出示图二)师:“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提问: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出示图三)师:“于是小象爬到树上学飞,摔了一个大跟头”

  提问: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出示图四)狮子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

  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出示图五)师:“爸爸妈妈对小象说……”

  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幼儿欣赏配乐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个故事。

  5、谈话我的本领

  (1)师:“听完故事,我们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千万别小看自己哦,小朋友小眼睛瞧瞧,又有好多小动物来和小象做朋友了,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本领吗?”(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2)师:“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的本领对吗?说一说,你们的本领是什么?(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6、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的本领也和小动物的本领一样大,真了不起,现在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他们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本领画下来送给他们,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去画画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