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推荐】小班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一、 设计意图 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深受幼儿喜爱且熟悉的故事。其中小矮人善良、诚实、勇敢的形象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我选编了一段情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此体育游戏,以发展幼儿走、跑、钻的动作技能,培养幼儿识辨善恶、帮助别人、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二、 目的
1、 发展幼儿走、跑、钻和平衡的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和协调的能力。
2、 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活泼勇敢的品质。
三、 材料准备
道具:树若干棵,小矮人裙子12条,老巫婆扮演者一名,篮子12个; 器材:矮凳若干,长梯一个,拱形门5个,泡沫垫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四、 游戏玩法
1、听音乐,小矮人出场。 教师:"小矮人、白雪公主病了,不过我们大家都不用伤心,我知道有一棵神奇的苹果树,只要找到它,白雪公主的病就能治好,但是,神奇的苹果树在很远的地方,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能还会遇到老巫婆呢,你们怕不怕?对,我们都是勇敢的小矮人,一定要找到苹果树!
2、小矮人先走过窄窄的石头路,然后一起来到树林,寻找苹果树,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继续钻过山洞向前寻找。
3、突然下起了暴雨,小矮人们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雨停了,雨水把小路淹了,小矮人要想办法走过去,利用石头搭成小桥,然后走过小桥,终于找到了苹果树。 4、小矮人摘到苹果后,高高兴兴地往回走,当走到树林时,遇到了老巫婆,最后小矮人们想方法,互相团结协作,把老巫婆赶走了,然后把苹果送给白雪公主吃,治好了她的病。
五、 游戏规则 1、 幼儿能有秩序的参与游戏,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 在奔跑过程中注意不与同伴碰撞。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洗手,引入课题。
这个小朋友在洗手,洗干净手要干什么呢?
教师:我们的小手除了吃饭、穿衣,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手指游戏。
二、展开
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的看。
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一个一,两个一,变成小羊绵绵绵;
一个二,两个二,变成小兔跳跳跳;
一个三,两个三,变成孔雀跳跳舞;
一个四,两个四,变成小狗汪汪汪;
一个五,两个五,变成老虎啊唔啊唔叫。
2.教师讲解分析1—5的手指表示方式所对应的五种动物的特征。
“两个一”是小羊的两只角;
“两个二”是小兔的两只耳朵;
“两个三”是孔雀的小脑袋;
“两个四”是小狗的两只耳朵;
“两个五”是老虎的两只大抓子。
3.开始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游戏,如:
师:拍拍小手准备开始。教师带领着幼儿一起完整地做这个手指游戏,
要求边做动作,边学念儿歌。(练习2—3遍)
(2)教师只做动作,让幼儿自己念出儿歌;
教师只念儿歌,幼儿自己做动作。
三、结束
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孩子,同时,告诉幼儿,课下、回家,
都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比比谁最聪明。
小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在观察、尝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铺助材料的方法,探索用各种材料制作糖果。
2、锻炼手的团捏、粘贴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3、让幼儿感受艺术美,体验与家长共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活动室中布置各种糖果,各种有趣的糖纸、糖果包装盒等。
2. 铺助材料:绉纸、卡纸、橡皮泥、透明包装纸、吸管、牙签、糖果纸(盒、罐)、透明胶、双面胶、用山芋、萝卜、黄瓜等切成的各种形状的小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的,有方的,有三角形的;有硬糖,有软糖;有各种颜色的糖;还有各种口味的糖,有甜的,有酸的,有清凉的,有又酸又甜的……你们喜欢糖果吗?现在我们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糖果,好吗?
2、亲子操作
A包装糖果。
玩法1软糖:父(母)先拿一张绉纸用力团捏,边团捏边说:“用红色纸捏捏、团团。”“用力捏,使劲团。”“圆圆的软糖做好了!再拿一张绿色纸把糖包起来(用透明胶将糖果包裹好固定住)。,”糖果做好啦,真好看!”“你一定也能学会包糖果,让我们一起来做吧!”
玩法2硬糖:让幼儿尝试用透明包装纸包上各种形状的黄瓜块、萝卜块(用金线拧紧),制作硬糖。父(母)可鼓励幼儿用水彩笔在黄瓜块、萝卜块上画图案装饰。
温馨提示:孩子包糖果,父(母)从旁指导和帮忙。全部完成后,把“糖果”放在小盘里,数一数有几粒,看看哪一粒包得最好,父(母)随时鼓励孩子。包糖果用的数量可以自由决定。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不要代替他。
B装饰糖果
玩法1:父(母)先让幼儿欣赏各种糖果纸,再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喜欢的糖果纸以及设计糖果纸的方法。注意提醒幼儿不要将颜色涂在轮廓线外,学会运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涂色方法。幼儿设计好糖果纸后串成漂亮的门帘。
玩法2:父(母)先画出糖果外轮廓,并鼓励幼儿将剪下的各种装饰的图案(如圆点、条纹、花、星星等)用双面胶粘贴在糖果底图上(双面都可装饰)。
温馨提示:父(母)可帮助幼儿画轮廓,鼓励幼儿选择相应的颜色涂色或粘贴。家长适时提示指导,不包办代替。
C做棒棒糖
玩法:父(母)先让幼儿认识棒棒糖的材料。分别出示:橡皮泥、泥工板;吸管、牙签、糖纸、透明胶。再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a、先将橡皮泥在泥工板上搓长,分成几份,可以做各种形状的糖
b、拿其中一块在泥工板上搓圆 c、用吸管或牙签、插上做棒子。
d、将做好的棒棒糖插入糖果瓶、糖果盒中。
温馨提示:父(母)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辅助材料,做出不同样子的棒棒糖如方的、圆的、长长的、扁扁的'……
3、延伸活动:“生活学习区”、“大师傅面店”、“涂鸦区”
小班教案 篇4
游戏目标:
1、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果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娃娃家准备水果;美工区准备橡皮泥/彩色皱纹纸/绘画用具;角色区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介绍区域的主题。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水果,小朋友都很喜欢吃这些水果,今天我们区域的主题就是:水果照相馆,看看你们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是怎样来制作水果。
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如果你有好吃的水果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来招待你的小客人呢?今天,请你带着好吃的水果一起到娃娃家里面,去招待你的小客人吧!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准备了关于水果的书籍,待会小朋友可以看图书和朋友一起讲讲故事!
3、动手区。
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你们就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皱纹纸等),让幼儿来制作。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 ,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效果分析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及环境创设。
2.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3.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4.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活动过程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 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小班教案 篇6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摸一摸
活动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3)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4)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5)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小班教案 篇7
表演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只对表演道具感兴趣,开始时幼儿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满足自己摆弄道具,自言自语地表演,对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不注意。因此,第一学期应以故事表演为主。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的:
1、 通过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2、 在老师的带领下,愿意模仿文学作品人物的对话、简单的动作初步进行表演。
二、 游戏主题:1、《拔萝卜》2《唱歌比赛》
b)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头饰:老公公、老婆婆、小弟弟、小姑娘、小狗、小猫
道具:大萝卜、锄头、喷水壶等
2、 知识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拔萝卜》、《唱歌比赛》的故事内容,会说出主要对话。
(2) 事先请大班幼儿排练好表演的内容。
c)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 引导幼儿观看大班幼儿的表演,使幼儿对表演感兴趣。
2、 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简单对话,做出简单的动作。观察幼儿对表演游戏兴趣的程度。
3、 评价:教师表扬能大胆参与表演的幼儿。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头饰,引起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
2、 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
3、 教师串讲故事,主要对话由幼儿讲。
4、 评价:表扬能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指出学习对话时存在的问题。
第三次指导:
1、 教师与能力强的幼儿一起表演。
2、 幼儿模仿老师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动作。
3、 教师串讲故事,让幼儿讲出主要对话及做出角色的动作。
4、 评价:重点讲评幼儿掌握角色动作的情况。
结构游戏
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初步学会适应集体活动,。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有为难情绪,这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动作发展教慢有关,与的幼儿手指力量不够,无法拼插成形。因此,应从培养幼儿对结构玩具和建构活动的兴趣入手
第一阶段
一、 游戏目标:
1. 对建构材料感兴趣,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 初步感知圆柱积塑的特征,学习端点连接技能,巩固对红、黄、绿、蓝等颜色的认识。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小型圆柱积塑若干。
2. 知识技能准备:
(1) 认识圆柱积塑的特征。
(2) 观察认识过指挥棒、筷子、楼梯等物体。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模拟构造〈〈指挥帮〉〉
材料:圆柱积塑
1. 出示“指挥棒”,以玩小警察的游戏口吻吸引幼儿兴趣。
2. 师示范建构方法,选用单孔圆柱积塑连接而成。
3. 提出建构注意点:
(1) 选用单孔、单色的圆拄积塑。
(2) 连接时用力拼紧。
4. 幼儿进行建构活动,师观察幼儿是否喜欢参加活动,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提醒幼儿拼时用力。
5. 用拼成的指挥棒玩小警察指挥交通的游戏。
第二次指导:模拟构造〈〈筷子〉〉
材料:圆柱积塑
1. 以猜谜语(两跟木棒细又长,大家用它来夹菜)的形式,激发兴趣。
2. 帮助幼儿回忆指挥棒的拼插方法,启发幼儿说说筷子与指挥棒的拼插方法有何不同。
3. 示范筷子的拼插方法:拼出两根一样长的小指挥棒即成一双筷子。
4. 提出构造注意点:
(1) 两根筷子要拼得一样长。
(2) 选择相同的颜色。
5. 幼儿操作,师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提醒幼儿选择单孔及相同的颜色的积塑进行拼插。 把拼好的筷子送到“百货店”
角色游戏
情况分析:
由于小班刚入园还不会玩角色游戏,幼儿只是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本身感兴趣,游戏主题的产生,角色的扮演也要借助玩具,游戏内容、情节简单,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的重点是使幼儿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
第一阶段: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
一、 游戏目的:
1、 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 初步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3、 初步学会扮演家庭成员角色,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4、 学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二、 游戏准备。
1、 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娃娃两个
炊具:锅、碗、碟、勺、铲、煤气灶、
汤匙
用具:毛巾、脸盆、镜子、梳子、枕头、被子、抹布、扫把、畚斗等
家具:桌、椅、电冰箱、电视、
2、 知识经验准备:
已经认识过炊具、餐具、在晨间活动或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抱娃娃“抱娃娃”“煮饭”的游戏。
三、 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布置几家“娃娃家”谈话引入
(1).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啊? 我们来给这个新朋友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今天老师给娃娃布置了一个漂亮的家,以后娃娃就住在娃娃家里,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照顾娃娃好吗?
(3).你们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些什么呢?
(4).爸爸、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爸爸,妈妈在家都做些什么事。
2、提出游戏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愿意参加游戏。
4、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第二次指导:
1、 出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2、 教师介绍几种玩具的名称及方法。
3、 提出游戏要求
(1).玩具要轻拿轻放。
(2)不争抢玩具。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争抢玩具的想象,并指导幼儿如何使用玩具。
5、简单评价幼儿游戏的情况。
第三次指导
1谈话引入“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启发幼儿模仿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菜、切菜、煮饭等。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重点指导观察幼儿模仿动作的情况,提醒个别幼儿爱护玩具。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
4、以“玩具回家真开心”来评价游戏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