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能随鼓点的快慢变速走。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扁平绳子若干条,鼓一面。
活动指导
1、引题:今天小羊来和小朋友做游戏--"比谁站得稳"。做完游戏,小羊还要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呢!
▲教师扮小羊,发出口令,幼儿变换左右脚,看谁单脚能站得稳。
2、开展游戏。
▲玩法:把长绳放在地上当小路(每条小路可设计成各种形状),教师敲鼓,幼儿随不同鼓点沿绳子走路,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每步都要走在绳子上。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幼儿可以三人一组,在绳子上搭肩或扶腰连着走,看谁走得稳。
▲三人走时,若有掉队者,要从掉队处重新走。
▲要跟随鼓点的快慢走。
3、活动推进。
▲引导幼儿自己想些路线形状,如"8""U"字形等,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幼儿动作熟练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按节奏边走边做各种动作,并适当增加合作人数。
4、放松活动。
▲教师边念儿歌《学小羊》边做动作,幼儿模仿。
学小羊(儿歌)
小羊点点头,我也点点头;
小羊伸伸手,我也伸伸手;
小羊跺跺脚,我也跺跺脚;
小羊咩咩叫,我也学你咩咩叫。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懂得锻炼身体可以保持温暖的知识。
2、 学会怎么预防寒冷,不怕寒冷,坚持锻炼。
3、 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意识。
4、 知道冬天很冷,了解能使自己暖和起来的方法。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2、幼儿怕冷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交流,参与讨论。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下,冬天到了,天气冷了,那小朋友们是不是不想起床上幼儿园呢?是不是很怕冷呢?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怕冷,不愿起来给你们做早饭,送你们来幼儿园呢?冬天这么冷,我们怎么办呢?(幼儿讨论:穿多点衣服、戴手套、围巾和帽子)
2、 教师小结:哦,天冷,小朋友们都穿的厚厚的,有的小朋友把手套戴上了,怕冻坏了手,有的小朋友把帽子戴上了,怕冻坏了脸蛋,有的小朋友把围巾戴上了,怕有风,小朋友们保护得非常好,知道如何预防寒冷,也不怕冷,很早就来上学了,那我这里有只赖床的小兔,它因为怕冷不愿起床,让我们来帮一帮它吧!
3、 一边讲故事,一边让幼儿观察小兔怎么了。
4、 集体讨论怎么预防寒冷。
5、 出示幼儿怕冷的图片,让幼儿帮忙解决方法。
6、教师总结:冬天虽然很寒冷,但小朋友们只要穿厚点衣裳,多锻炼身体,经常跑步,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不会感觉冷了,而且小朋友的身体会很棒,不会再因为生病吃药打针了,小朋友们,我们让冬天不再寒冷好不好,现在我们就出去锻炼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都是可以转动的,并且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体验玩陀螺的乐趣,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自制的陀螺若干(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星形)。
2、教师记录表、即时贴形状标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玩各种形状的陀螺,感知陀螺的转动。
1、师: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陀螺,都有些什么形状呀?(引导幼儿看桌上的材料)
2、师:每张桌上都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四种不同形状的陀螺。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陀螺玩一玩、转一转吧。
3、师:你玩的是什么形状的陀螺?它可以转起来吗?你是怎么让它转起来的?
4、小结:小朋友真厉害,我们发现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都是可以转起来的'。
(评析:各种形状陀螺的出现,一下子就能让幼儿感知到陀螺形状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玩陀螺的欲望。通过玩和介绍的过程,幼儿就能收集到更多关于陀螺转动的信息量,即不管什么形状的陀螺都能旋转起来。这一环节让幼儿玩陀螺的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师:那猜猜看这些不同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看上去会是什么形状的?(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记录单上贴图形,如下图)
2、师:到底这些不同形状的陀螺快速转动时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试就知道了。
3、幼儿探索发现自己玩的陀螺转起来看上去是什么形状的,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可与身边的小朋友交换玩其它形状的陀螺。
4、引导幼儿学说完整的表达,例如:圆形的陀螺转起来是圆形的。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吧!你玩的是什么形状的陀螺?它在快速转起来的时候是什么形状的?
5、教师在幼儿交流集体验证后小结并记录。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评析:这一环我让幼儿先猜测后动手实践,凸显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我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权限,考虑了不同幼儿的能力,让他们选择1—4样陀螺去尝试。在介绍环节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让幼儿充分发展语言表述能力,从而总结出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这一科学现象,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延伸,激发幼儿探索其它形状陀螺的兴趣。
师:那是不是所有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是圆形的呢?请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也去做做陀螺、玩玩陀螺吧!
(评析:在课堂上我们只解决了四种形状的陀螺在转动时是圆形的,其它的形状是怎么一种现象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陀螺的兴趣,所以将后续的探索延伸到家庭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整个环节、思路很清晰,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到位,选材从幼儿感兴趣的陀螺着手,所以幼儿参与和互动情况较好。活动中老师以一个个的问题带着幼儿去探究和观察,让幼儿在猜猜、试试、说说中探索和发现各种形状的陀螺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转动的感性经验。然而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幼儿介绍自己发现的时候,有错误的就要当场解决,加深幼儿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后一起解决。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小班教案 篇4
教育目标:
⒈在装水活动中,感知水的特征。
⒉通过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
⒊乐意参加玩水活动,积极进行探索。
材料准备
⒈给瓶子装水:塑料瓶若干,几种装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体沉浮:盆子里装好水,各种物品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
指导要点
⒈建议将该区游戏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准备几盆水,让孩子用提供的装水工具试一试给塑料瓶装水,看看怎样可以把瓶子装满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积木、泡沫、石头、硬币、积塑、各种水果等,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积累初步的经验。
实施步骤
一、介绍区域中提供的各种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两组进行探索。(装水、沉浮)孩子们自主选择,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换。
⒉装水要求:把瓶子装满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
三、观察指导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一步提出要求。
⒈装水活动:直接用瓶子装水可以吗?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把瓶子装满水吗?怎样可以很快装满水?
⒉沉浮活动:先猜一猜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分一下类)然后实践一下,再分类。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发现
讨论:你有什么发现?你用什么方法装水的?哪些东西从沉下去?哪些东西浮在上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