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
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虫子和草地
难点:理解不良行为对虫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带幼儿到草地玩耍,获得有关草地的感性经验
物质准备:分别贴着红、黄、绿标志的透明瓶子三个,指偶6个(欢笑的、哭丧的蚯蚓、蚂蚁、西瓜虫各一)
活动过程
一、探索: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
1.组织幼儿讨论:小虫子最喜欢在哪里玩?
2.实地观察:在哪里玩的小虫子最多。 (带领幼儿依次在走廊、塑胶地、草地上找小虫子。)
3.师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虫子最喜欢在草地玩。
二、探索:虫子希望我们爱护草地
1.指偶表演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蚯蚓、小蚂蚁、西瓜虫。”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导幼儿问小蚯蚓:小蚯蚓,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以小蚯蚓的口吻说: “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 “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page_break]
活动结束:
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从牙印来判断是谁啊呜了一口。
2.大胆讲述,感受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啊呜一口》
活动过程:
一、演示多媒体课件1,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吃过大饼吗?味道怎么样?
2.师:咦,这一块大饼是谁做的?小猪做了这块大饼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演示多媒体课件2-15,观察饼上的牙印。
小猪分别遇到了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
1.小鸟在大饼上“啊呜一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牙齿印?
2.兔子在大饼上“啊呜一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牙齿印?
3.狐狸在大饼上“啊呜一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牙齿印?
4.鳄鱼在大饼上“啊呜一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牙齿印?
5.河马在大饼上“啊呜一口”,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牙齿印?
三、演示多媒体课件16—17,判断是谁啊呜了一口。
1.师: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看看他的牙印是什么样的?
2.师:现在,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到底是谁先在大饼上“啊呜一口”了呢?
四、游戏:谁的牙齿印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照片:洗手,引入课题。
这个小朋友在洗手,洗干净手要干什么呢?
教师:我们的小手除了吃饭、穿衣,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一个手指游戏。
二、展开
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的看。
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
一个一,两个一,变成小羊绵绵绵;
一个二,两个二,变成小兔跳跳跳;
一个三,两个三,变成孔雀跳跳舞;
一个四,两个四,变成小狗汪汪汪;
一个五,两个五,变成老虎啊唔啊唔叫。
2.教师讲解分析1—5的手指表示方式所对应的五种动物的特征。
“两个一”是小羊的两只角;
“两个二”是小兔的两只耳朵;
“两个三”是孔雀的小脑袋;
“两个四”是小狗的两只耳朵;
“两个五”是老虎的两只大抓子。
3.开始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游戏,如:
师:拍拍小手准备开始。教师带领着幼儿一起完整地做这个手指游戏,
要求边做动作,边学念儿歌。(练习2—3遍)
(2)教师只做动作,让幼儿自己念出儿歌;
教师只念儿歌,幼儿自己做动作。
三、结束
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孩子,同时,告诉幼儿,课下、回家,
都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比比谁最聪明。
小班教案 篇4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的触觉敏感度。
2、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进亲子感情。
材料准备:
1、各种装饰材料:彩色卡纸、双面胶、剪刀、裁纸刀。
2、一次性纸碗或塑料碗。
3、不同材质的玩具:布绒小动物、触觉球、塑料小汽车等。
制作步骤:
1、在黄色卡纸上画出小猫头部的轮廓,剪下待用。
2、用桃红色卡纸画出小猫的衣服,剪下待用。
3、将剪下的小猫头部和衣服贴在绿色卡纸上。
4、用彩色卡纸、彩笔装饰小猫面部。
5、在小猫右臂画出圆形轮廓线。
6、用裁纸刀沿轮廓线挖一个圆洞。
7、将一次性塑料碗粘在小猫身体的中间部位,完成道具制作。
游戏建议:
1、将小猫卡纸道具立在椅子上。请幼儿站在道具后,将手伸进圆洞里,摸摸小猫的碗里有什么东西。
2、在碗里放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摸一摸、猜一猜。
3、多人参与游戏,让幼儿在道具后摸一摸、猜一猜:碗里的是老师的手还是小朋友的手?是爸爸的手还是妈妈的手?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正确获得大小、差异变化的知觉。
2、在活动中能大胆进行尝试。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方体玩具、包装盒
活动过程:
1、游戏:“搭火车”
(1)幼儿尝试游戏。
师:“小朋友们瞧,老师带来了好玩的积木宝宝。”
“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感知立方体及它们的不同。活动中,幼儿说出了“上面有许多正方形”、“它们大小不一样!”“有小的、有大的!”)
“你们想玩吗?”“我们玩一个搭火车的游戏吧!”
“看看哪个宝宝能干,搭的火车漂亮!”(老师先不提要求,让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注意发现是否有幼儿按规律进行排序。)
(2)讨论小结。(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既肯定了幼儿的'探索,又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音乐集中幼儿、观察选择能按大小顺序排列的火车)师:“**宝宝搭的这列火车真漂亮!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搭的。”
(3)老师示范。
师:“老师也想玩一玩这个游戏。宝宝们看,老师也来搭火车!”
“看看谁最大?让它做火车头!再找个大的做身体,找哪个?看看,还有谁大?搭上去。再找哪个?───”
“火车搭好了!呜呜呜,开啰!”
(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态积极参与游戏,在活跃的气氛中,不经意地起了示范作用。同时幼儿也非常喜欢老师“学习”他们,老师这种方式的示范吸引了幼儿全部的目光。)
(4)幼儿按大小顺序搭火车。
师:“你们都会这样从大到小搭火车吗?”
“好,我们再来试一试。”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开心吗?”
(集体学习了这一内容,再进行一次的练习)
2、游戏:“长高了”
(1)幼儿尝试游戏。
师:“积木宝宝也很开心。现在,它们想和我们玩‘长高了’的游戏了。我们一起来玩吧!”
(请先按大小顺序排好的幼儿将老师那边的积木也排好。)
(有了“搭火车”这一内容的铺垫,这一次的初次探索中,能按大小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明显变多了,同时,也有幼儿是由小到大进行垒起的。)
(2)讨论小结。
师:“我们拿出小手指好了,看一看,这里的积木宝宝是怎样长高的!”
(师生边指边一起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共同看看、学学按大到小垒起的方式。但是从小到大垒起,也是一种方式,老师不能否定,在这里,可以先将这种
方式放一放,待以后幼儿探索更多的游戏方法中再提一下。)
(3)幼儿再次游戏。师:“你的积木宝宝也会这样长高吗?”
“好,我们再来玩一玩!”
(4)将积木宝宝送回家。
师:“积木宝宝累了,我们送它们回家休息吧!”
3、幼儿自由探索游戏师(拿出一盆包装盒玩具):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呀?(包装盒)“它们一样吗?”“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
“它们也想和你们玩刚才的游戏呢!你们愿不愿意呀?”
“玩具要回家了,我们也送它们回家吧!”
(这些包装盒是幼儿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方体,但是,爸爸妈妈往往把这些当作垃圾弃置一旁。在这里,幼儿看到了利用这些“废品”也可以玩好玩的游戏,他们既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4、结束游戏。
师:“宝宝们,今天的游戏玩得开心吗?下次还想玩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
活动延伸:
利用这些玩具,进行多种形式的游戏。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大胆进行表述。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对应的角色进行模仿。
3、引导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技能。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中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够大胆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把对应的角色进行扮演。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及头饰若干
3、魔术帽一顶
4、进场音乐和表演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进场,变魔术引入。
(1)教师:刚才老师在做什么呀?
(2)今天天空中来了一个魔术师,它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PPT:
(一)提问:A、故事中的魔术师是谁?
B、小狐狸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狐狸吓到了?为什么呢?
C、小老鼠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老鼠吓到了?为什么呢?
D、小熊看见它,它变成什么把小熊吓到了?为什么呢?
E、结果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被白云变的小猎狗吓到了,小老鼠被白云变的大花猫给吓到了,小熊被白云变的一群蜜蜂给吓到了,大家都不开心,不喜欢看它表演了。
(二)白云很伤心了,它希望有人去喜欢它,于是白云想了一个好办法,那是什么办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在次播放PPT)
(1)提问:A、白云见到小狐狸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B、白云看见小老鼠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C、白云看见小熊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呢?
D、结果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教师小结:后来,白云想别人去喜欢它,见到小狐狸变成一根香肠,见到小老鼠变成一个大馒头,见到小熊变成一罐蜂蜜,大家都非常喜欢它,说它是最好的魔术师。
二、重复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印象,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中人物出场的顺序,并用肢体动作做出角色的表情。
三、幼儿将故事中的对应的角色进行模仿。
(1)提问幼儿:如果你是白云,你会变成什么让小动物喜欢你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如果一开始见到小狐狸、小老鼠、小熊就变它们喜欢的东西,那白云是不是更受欢迎呢?我们要学会和朋友之间友好相处哦!
四、分角色表演。
(1)请幼儿进行故事角色扮演。
(2)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帮助白云想出了很多小动物喜欢的东西,白云现在已经交了好多的好朋友。
五、活动结束:
小朋友,白云是千变万化的,你看,白云魔术师又在外面开始表演了,我们一起去看表演吧!
小班教案 篇7
目标:
1、知道玩具是各种各样的,并探索玩具的玩法,体验玩玩具的趣味。
2、能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电动的、拖拉的、手推的、遥控的等)来园。
2、将玩具陈列,布置成“玩具城”。
3、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已有一定与同伴分享玩具的经验。
过程:
1、相互介绍、欣赏玩具。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带了什么玩具,并展示玩法,幼儿相互欣赏玩具。
2、自选玩具玩,体验玩玩具的趣味。
(1)幼儿任选一种玩具玩一玩:试试怎么让玩具动起来。
(2)幼儿间交换玩具,进一步体验玩具的多样性、趣味性。
(3)谈话:除了这些玩具,小朋友还玩过什么好玩的玩具?为什么喜欢玩?
:玩具是各种各样的,很有趣。有的要推,有的要拉,有的是电动的,有的是遥控的。玩具真好玩。小朋友都喜欢。
3、和大家一起玩,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讨论:除了自己玩,玩具还可以怎么玩?
(2)幼儿与同伴交换或一起玩玩具,感受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