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实用的幼儿园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小乌龟克服疲劳,战胜困难勇敢爬上山坡的意志行为过程。
2、借助音乐,通过练习乌龟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移情体验。
活动准备:
山坡的背景、小乌龟、音乐磁带、录音机
开始部分: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坡吗?爬山坡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师:对呀,爬山坡的时候会很累,会满头大汗,会腰酸背痛,爬山是一件很艰难的运动。
基本部分:
1、有一只小乌龟,它也很想爬山坡,小小乌龟爬呀,爬呀,突然一阵风吹来,小乌龟抖了抖身子,感觉很冷,这下它会怎么做呢?还有没有其它的感觉。
2、小乌龟不怕水,还是勇敢的往上爬,嗨哟哟,嗨哟哟,爬呀,爬呀,哗……又怎么啦?大雨落在了乌龟的身上,爬山坡就更加困难了!这时候小乌龟又会怎么做呢?它会往上爬吗?
3、小乌龟不怕风,不怕雨,坚持爬到了山坡上,我们给小乌龟鼓鼓掌!(小乌龟,你真勇敢!)你们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4、小乌龟爬到山上特别高兴,还唱起了歌/(老师清唱一次歌曲)
5、我们也一起来学学爬山坡的过程吧!(幼儿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两次。)
结束部分:
我们也出去找个山坡来爬好吗?(幼儿听音乐,离开位置到户外)
附歌曲:
1=P2/4
3 2 1 2 | 3 4 5 | 4 3 2 0 | 3 2 1 0 |
小小 乌龟 上山 坡 嗨哟哟, 嗨哟哟
小小 乌龟 上山 坡 嗨哟哟, 嗨哟哟
3 2 1 2 | 3 4 5 | 4 3 2 3 | 1 —— ║
爬呀 爬呀 用力 爬 汗水 流呀 流
爬呀 爬呀 山坡 上 心里 乐悠 悠
整合活动《小小桂冠诗人》
整合活动《小小桂冠诗人》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叶子外形的联想。
2、感受制作、佩带桂冠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诗歌操作材料、宽条纸、叶子
各种颜料、胶水、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上次活动的学习,幼儿已经对叶子的形状等特点有所了解。
2、请幼儿回忆所见过的叶子都有哪些形状,想一想,叶子长长可以当什么?叶子圆圆可以当什么?
3、幼儿一边回忆,教师一边出示字卡,请幼儿认读字卡。
4、教师将操作材料发放给幼儿,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操作材料上。
5、教师将幼儿的想法整理、记录下来,张贴在黑板上。
6、请幼儿一起读一读集体创作的《叶子诗》。
7、告诉幼儿他们作的诗很棒,将会得到一顶用叶子制作的桂冠,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顶桂冠送给自己。
8、教师讲解桂冠的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9、佩戴桂冠,和幼儿一起跳起舞蹈《会跳舞的叶子》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复习8的组成,理解8的第一、二组加减含义,会根据算式算出得数。
2、对加减运算感兴趣,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3、书写和表达、动手操作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学加减活动。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上打印7的组成;背景小鸡的家、8的一二组加减(活动的、书写的、游戏的)、记号笔、抹布、花娃娃、夹子、数字1—8
经验准备:学过8的组成,对7以内加减有一定理解。
三、活动过程:
(一) 复习8的组成(情境——庆祝小鸡搬家)
游戏:放气球(歌曲问答:气球上面有题目,我们大家来放气球,8可以分成1和几,1和几组成8……)
(二) 集体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情境新房子里的小鸡的颜色不一样、小鸡去玩)
1、 根据颜色不同,幼儿理解1只红小鸡和7只黄小鸡合起来是8只
引导列式计算1+7=8
2、 把小鸡位置进行交换,幼儿感知小鸡总数不变的道理(巩固理解加法交换律)
引导列式7+1=8
3、 分别以1只小鸡去玩和7只小鸡去玩,引导孩子列式8—1=7和8—7=1,理解减法含义。
4、 共同整理朗诵。
(三) 探索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情境:看花,为小鸡家门前的花娃娃打扮:用夹子扎辫子)
1、为花娃娃打扮;根据上面的算式,请你用夹子帮忙算出得数,既扎好了辫子又算出了得数。请大家试一试。
2、 把花娃娃送到相应的花园里。(如2+6= 送到8号花园)
3、 孩子的经验作一整理。引发:你为花娃娃扎了几个辫子?为什么?
得出:2+6=8、6+2=8、8—2=6、8—6=2
4、 小结:8的第二组加减。
(四)总结活动
1、 看看花娃娃有没有哭。(评价对错)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中进行练习加减,学做小博士。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 培养幼儿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家里东西发出声音的flash。
2、 大鼓和小鼓音乐 (一教师弹奏)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小盘八个,三罐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虎指偶,教师以小虎的身份,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师:欢迎大家到我家做客,“我家有很多的声音,请小朋友听听我家都有什么声音?”
a) 播放各种声音让幼儿听:电话声、门铃声、水声、闹钟声等,引导幼儿根据声音,判断发声的物体。每出示一个声音,让幼儿猜,然后教师出示正确的图片。
2、师:小猫家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发出声音,你们家有什么东西会也发出声音呢?谁来告诉大家。(让幼儿说出类似家里有小狗叫声,汪汪汪)
师:谢谢小朋友们告诉我家里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发出声音。
(二)、让瓶子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小虎今天还请来一个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出示一空瓶)师摇摇瓶子,问:有声音吗?
师:可是小虎他喜欢会发出声音的东西,谁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幼儿可以自由的议一议),
师:小朋友的座位下有一个瓶子,请你拿出来,试试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看看谁最会动脑筋?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原来空瓶子碰到不同的地方就能发出声音,碰手,碰脚,或把盖子不断打开合上。除了碰,还有其它办法吗?
2、用空瓶子装黄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我从家里带来许多黄豆,黄豆和瓶子宝宝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我们来试试吧,我看那个宝宝能快快的把黄豆装进瓶子里,然后把瓶盖压紧,看看谁的瓶子宝宝最快发出声音
b) 幼儿分组操作,把黄豆装进瓶子里(一教师弹琴)。引导幼儿装完豆子后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三)、引导幼儿操作:在空瓶子里装豆子的多和少,来模仿大鼓、小鼓的发声。
师:现在应老师要请大家用瓶子宝宝模仿大、小鼓发出的声音,好吗?
(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摇动瓶子
(2)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发出大鼓的声音?(力气大)
你们刚才是怎么发出小鼓的声音?(力气小一点)
(3)出示一个空瓶子,演示往里装进二粒豆子,用力甩,问:这样发出的声音象大鼓吗?(不像)为什么呢?(装太少了)
(4)再次演示瓶子宝宝装满豆子,用力摇,“这像大鼓的声音吗?”(不像)那要装多少豆子呢?(倒掉一些)教师演示完,再用力摇,像大鼓的声音
(四)、幼儿品尝糖果,通过尝一尝,咬一咬,感知嘴嚼硬糖和软糖发出的声音不同(硬糖声音很响,软糖声音很小)
出示两个装着糖果的瓶子(黄色瓶子里装的是软糖,红色瓶子里装的是硬糖),
师:现在我要请大家吃糖果,每个小朋友红色瓶子里拿一个糖果咬一咬,吃完了,再到黄色瓶子里拿一个糖果咬一咬,
师:黄色罐子里装的'糖果,发出什么声音?(小鼓)你怎么知道的?(吃起来很软)
红色罐子里装的糖果,发出什么声音?(大鼓)你怎么知道的?(吃起来会响)
尝完后,师:喜欢吃硬糖的小朋友站在红瓶子旁,喜欢吃软糖的小朋友站在黄罐子旁,我们为“大鼓小鼓”唱歌吧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
师:这是什么呀?见过吗?闻一闻(棉花糖)
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结束活动,自由离开教室)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
2.借助日历进行顺数,知道活动当天距离"六一"儿童节的天数。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欢庆"六一"和成人赠送礼物的实况录像和挂图。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1.生活经验回顾。
播放去年小朋友欢庆"六一"、成人赠送礼物的实况录像或出示自制挂图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六一"儿童节最高兴的事情或印象最深刻的事。
2.了解"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六一"儿童节来历的认识。
(2)教师简单介绍"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3.认识日历,了解距离"六一"的天数。
(1)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三册第28页,让幼儿找到6月1日所在位置,并做上记号。
(2)请幼儿找到当天的日期,并在日历上做上标记。
(3)请幼儿数一数,从今天到6月1日还有多少天,并让幼儿知道每
过一天,就距离"六一"儿童节近一天。可以每天在日历上划去一天,当划到6月1日时,就到了"六一"儿童节。
活动延伸
创设不同的"六一"倒计时展板,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节日,计划、安排自己的活动。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有不少细节没考虑周全如:音响不够好,时间的掌握等等,引起的思索是:教师的能力再进一步挖掘。
小百科:日本是世界上庆祝儿童节次数最多的国家,他们一年要庆祝三次儿童节,而且庆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满了浓浓的日本风情。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故事。
2、 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可爱,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4、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 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二、活动准备
1、 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 小象图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3、故事配乐VCD
三、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2、 活动难点: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指导要点:
结合图片和谈话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飞,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出示小象图片)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一位客人,他就是森林奥运会的举重冠军——小象。这只小象和别的小象有些不一样哦,你们看看哪里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并回答)师:“小象有了翅膀会不会飞呢?”他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想飞的小象》。
2、 教师生动地讲述一遍故事(配乐)。
提问: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故事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对小象说了什么?
3、教师结合故事图片,讲述第二遍故事。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出示图一)师:“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他刚刚生下来……”
(出示图二)师:“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提问: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出示图三)师:“于是小象爬到树上学飞,摔了一个大跟头”
提问: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出示图四)狮子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
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出示图五)师:“爸爸妈妈对小象说……”
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幼儿欣赏配乐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个故事。
5、谈话我的本领
(1)师:“听完故事,我们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千万别小看自己哦,小朋友小眼睛瞧瞧,又有好多小动物来和小象做朋友了,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本领吗?”(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2)师:“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的本领对吗?说一说,你们的本领是什么?(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6、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的本领也和小动物的本领一样大,真了不起,现在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他们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本领画下来送给他们,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去画画吧!”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源自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经过工厂的加工、过滤等程序,才能饮用。
2、了解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知道不能喝生水。
3、乐意观察生活,观察各种仪器,感受观察带来的快乐。
4、初步了解饮水的小常识。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显微镜若干台。
2、带领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加工、处理的过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水从哪里来
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经过谈论后,得知水可以从天上的雨水那里来,也可以从江、河、湖里得来)
江河里的水、天上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饮用?(引导幼儿结合经验水加工、处理的过程)
2、教师小结:
我们饮用的水是江河里的水,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把这些江河里的水经过加工、过滤使水边得干净、再传输到地下水管中,水龙头和这些水管连接着,通过水龙头我们就能用到这些干净的水了。
3、了解水中的物质成分
教师:虽然这些水变干净了,但是是否可以直接饮用了呢?为什么?
分组请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知道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对我们人体有益处,而有些微生物对我们身体是不利的。
我们要怎样处理才能饮用这些水呢?
4、教师小结:
自来水虽然经过了加工处理,但里面有些微生物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因此要将自来水再进行高温消毒杀死一些微生物,这样的水饮用起来就很安全了。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首先通过不喝生水和注意科学饮水来解决问题,出示问题:你有哪些喝水的惯?再通过健康小博士来告知喝水的学问,还通过健康小贴士进行小调查,调查孩子们最喜欢喝和最不喜欢喝的水。并告知小朋友要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通过白开水的自述,来让孩子们了解白开水的喝好处。然后通过健康小行动来评一评教材插图中哪位小朋友的做法是对的,来巩固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健康小链接来进行补充,清晨起床后要喝水,并且这杯水最好是白开水。意图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喝水,喝什么水,如何喝水”等喝水常识,养成科学喝水的好习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