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精选大班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城市夜景的美,了解夜间成人的劳动,知道他们的劳动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2、 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激发幼儿热爱、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3、 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与关爱。
活动准备:
1、 有关海门夜景的图片组合成的一组课件。
2、 夜间人们工作的照片多张。
活动过程:
一、 感受海门夜晚的美丽和热闹。
1、教师:“前几天,胡老师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看了海门的夜景,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和我们讲讲好吗?”(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胡老师也去看了,还拍了许多照片,我们一起看看吧!”
2、(教师播放幻灯片,一张一张引导幼儿观看并说说夜景的美丽。)(让幼儿有说的机会)
(1)马路上的霓虹灯:彩色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的,真漂亮,灯光把马路照得明亮明亮的。你还看过什么样子的霓虹灯啊?
(2)电视塔:电视塔好高啊,尖尖的塔顶躲进了云层,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晚上灯光照在电视塔上是那么的漂亮。
(3)皇储咖啡:这是咖啡馆,是人们去休闲的、找朋友聊天、放松心情的地方。皇储咖啡的灯好漂亮,把房子照得亮堂堂。
(4)广场及锻炼者:美丽的广场上真热闹啊,有跳舞的人,也有跑步的人,他们都在锻炼身体。除了广场你还看到什么地方也可以供人们锻炼身体的呀?——哦,海门可以供人们锻炼身体的地方很多。
(5)肯德基及工作人员:肯德基是我们小朋友喜欢去的地方。
(6)超市及收银员:超市里真热闹啊,工作人员真辛苦,为了方便顾客买东西,天黑了还在工作。
(7)少年宫幼儿园大门:天黑了,幼儿园的门关的紧紧的,门口真安静。小朋友都回家休息了。晚上灯光照着我们的幼儿园也很漂亮。
3、“你觉得海门的夜晚美吗?你们喜欢海门的夜景吗?”
4、(点击电脑,出现汉字)教师总结:“海门的夜晚真美,真热闹啊!”
二、了解夜深时人们的工作,并知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初步感受成人的辛苦。
1、(再次看幻灯片)已经十点钟了(一个钟),夜渐渐深了。听——蟋蟀躲在草丛里唱着歌(露珠在草尖上滚动的图片),看,大小商店都打烊了(照片),马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了(照片),刚才锻炼、休闲、购物的人都回家了,一幢幢楼房的灯光也渐渐熄灭了(照片),人们也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城市的夜晚静悄悄的,变得好安静啊!只有月亮的眼睛还一眨一眨地!
2、(动画)月亮可想找个人说说话了,月亮会找到谁呢?(如幼儿说谁,教师:恩,有可能的,看看月亮到底找到了谁?)月亮找呀找呀,它来到了——(少年宫幼儿园),看见了——(保安叔叔)月亮好高兴啊,心里想:终于找到人陪我说说话了,“叔叔,城市的夜晚已经静悄悄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出现汉字)?”“我其实也很想睡觉,可是我要巡逻,保护学校和小朋友的安全啊!”“叔叔,你辛苦了,那你忙吧,我不打扰你了,我去找别的朋友了,就让美丽的星星陪伴你吧!”(出现美丽的星星)
3、(动画)月亮还想找人说说话
,月亮找呀找呀,它又看到了——(全托的程阿姨)小朋友睡得真香啊!阿姨在干什么呢?(拍小朋友睡觉、帮小朋友盖被子)阿姨,城市的夜晚已经静悄悄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出现汉字)?“小朋友太小,喜欢蹬被子,我要照看小朋友呀,这样他们才不会着凉,不会生病呀!”
4、哦。我们全托的小朋友正是有了幼儿园里这些叔叔和阿姨夜晚的辛苦陪伴,代替妈妈照看大家,代替爸爸保护大家,小朋友才能安心睡觉,快乐成长!也正是有了他们的辛苦劳动,爸爸妈妈才会放心工作,他们真辛苦!
三、师生交流,拓展认识更多的在夜晚工作的劳动者,进一步增强幼儿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他们都在忙碌,月亮不想打扰他们,它还想找另外的人说说话,它可能会找到谁呢?(幼儿表述)
月亮找到了许多人,晚上都在忙着,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忙什么呢?(看照片)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休息呢?
医生、护士(抢救病人,有病人要照顾,你晚上有没有生过病呀?如果医生不上班,那我们就没法看病了)
“叔叔,你们晚上开车可要注意安全啊!”
“叔叔,要是困了就泡杯咖啡提提神吧!”
“阿姨,让美丽的星星陪伴你吧!”
“妈妈,晚上回家的路上可要小心哟!”
“叔叔,你在上面一定要小心哦,千万要扶好,别掉下来了。”
附散文:城市的夜晚
夜渐渐深了,听——蟋蟀在唧唧咕咕的唱歌,看,大小商店的门关了,马路上的行人少了,一幢幢楼房的灯光也渐渐熄灭了,人们也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只有月亮的眼睛还一眨一眨地。月亮可想找人说说话了,月亮会找到谁呢?谁会在晚上都不休息呢?月亮找呀找呀,月亮找到了少年宫幼儿园的保安叔叔:叔叔叔叔,城市的.夜晚已经静悄悄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叔叔说:我要保护学校和小朋友啊。月亮找呀找呀,月亮找到了少年宫幼儿园的保育员阿姨:阿姨,城市的夜晚已经静悄悄了,你为什么还不休息?阿姨说:我要照顾小朋友。月亮找呀找呀——
月亮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月亮笑了:城市的夜晚美,夜晚为城市工作的人更美!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大中国》的自豪气势,熟悉旋律,初步跟唱。
2、理解歌词含义,认识长江、黄河、长城和珠穆朗玛峰。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地图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中国》。
●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听一遍录音歌曲,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她的名字叫《大中国》,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现在再来听听,你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2、理解歌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教师在中国地图的对应位置上用简笔画标出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幼儿回答后,教师唱出歌词。
“兄弟姐妹都很多”指的是谁?(中国有56个民族)
“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黄河)
3、播放录音歌曲,幼儿自由跟唱。
现在你跟着音乐,我们轻轻的唱一唱。
4、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打击乐,如小铃、铃鼓、圆舞板为歌曲伴奏。
选择适合的节奏进行伴奏,如小铃:×000︳×000︳
铃鼓:×000︳×000︳
圆舞板:××××︳××××‖
5、播放《打中国》的歌曲做背景,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7页“祖国真大”,请幼儿在地图上用蓝色画出长江,用黄色画出黄河,用灰色画出长城,用绿色画出珠穆朗玛峰。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园用自然声音唱歌,吐字清楚。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幼儿要认真学习,不骄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螃蟹、小鸭、小兔、大马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
二、歌曲前部分。
1、示丁丁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丁丁,丁丁特别爱画画,他总是对别人说自己画画好。那他对别人都是怎么说的,我们来听一听。
2、范唱前部分歌曲。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后部分。
教师:丁丁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你们相信吗?为什么?
教师:我们来听听丁丁到底画了些什么?
教师边范唱边出示图谱。
教师:丁丁画的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方式提问鸭子、小兔、大马。
幼儿学唱歌曲。
四、学唱附词。
教师将图谱调整,请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教师讲解正确的演唱方法。
幼儿演唱。
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引出歌曲的名字,鼓励幼儿不做粗心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一堂通过歌曲和歌表演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音乐课。本课我采用“看—学—唱—演”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让幼儿“认识丁丁、评价丁丁的画”和“我问你答”的游戏,以及“我当小画家”的活动来进行歌词的创编和歌曲的学唱整个教学在丁丁和幼儿的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玩中找到表演和演唱的乐趣,大胆、自信的参与音乐表演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优美完整的语句描述画面景物,熟悉《花好月圆》的曲调。通过荷花开放、小青蛙呱呱叫等情节、动作,初步感知乐曲AB的结构,并感知乐曲优美、柔和及跳跃、欢快的音乐特性。
2.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3.知道《花好月圆》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打击乐器若干:小铃、串铃、圆舞板、小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幼儿演唱《小星星》
师:“小朋友,让我们和小星星唱首歌吧!”
“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星星?老师带来了一幅夜景图,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句子来讲一讲。”
2.幼儿观看多媒体画面,用优美语句描述画面内容
“你刚才看见了什么?”(幼儿讲述)
二、幼儿欣赏乐曲
1.幼儿初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性质
“这首乐曲好听吗?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好象看见了什么?”
2.介绍乐曲名称
师:“这首乐曲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叫《花好月圆》。”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欣赏乐曲
4.幼儿模仿身体动作
(1)萤火虫提着灯笼,一闪一闪的,谁来学一学呢?
(2)荷花是怎样开放的?(幼儿创编动作)
(3)小青蛙是怎么来的?(一蹦一跳)
(4)它是怎么唱歌的?(呱呱呱)
5.幼儿整体模仿身体动作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做身体动作,想一想,这首乐曲有几段?”
6.小结
这首乐曲有两段,第一段比较优美、柔和,第二段比较欢快、跳跃。
三、幼儿演奏乐曲
1.幼儿选择乐器
2.幼儿演奏
四、幼儿完整欣赏民乐《花好月圆》
1.师:“这首乐曲是我国有名的民族乐曲《花好月圆》,现在我们完整的来欣赏一下。”
2.美术活动:幼儿动手装扮夜景图.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使孩子能直接的了解空间的相对性而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别一主体为中心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孩子动手,动脑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一些上下、前后位置不同的物品。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区分事物的左右空间方位。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的谁。
2、教师站在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的中间,提问:小朋友,老师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3、邀请6名幼儿到前面站成一横排,请大家观察他们的左右。
提问:说说: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请幼儿向后转,看和刚才一样吗)
二、区分事物的上下空间方位。
1、教师选择一张高一点的椅子在椅子上放一本书,在椅子下放一个
玩具,提问:椅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创设的情景,提问:什么在桌子上面,什么在桌子下面?什么在盒子上面,什么在盒子下面?
3、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变换物品的位置后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哪些物品的位置变了,原来在哪里,现在在哪里。
三、在操作游戏中巩固对上下、左右方位的认识。
1、幼儿自由摆放物品后,请同伴讲一讲自己是如何摆放的。
2、一方讲述物体的摆放要求,另一方摆放物体。
3、寻物游戏(请一位幼儿藏物体,然后描述位置,其他幼儿寻找)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能在玩中学习到空间的认识,我觉得很不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