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6-22 08:34:54 作者: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鞋子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而幼儿已有能够区别大、小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让幼儿区分大鞋和小鞋,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从幼儿兴趣出发,搜集家长的各种鞋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送一送,区分大鞋与小鞋,在观察中发现爸爸与妈妈的鞋子的不同特点,让幼儿产生对爸爸妈妈鞋子的兴趣,并能够简单区分爸爸的鞋子和妈妈的鞋子,在体验穿大鞋活动中,在感受穿大鞋的乐趣之余,让幼儿知道穿爸爸妈妈的鞋子不方便也不安全,穿自己的最方便。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认知目标

  2、简单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能力目标

  3、体验穿大鞋的乐趣。——情感目标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

  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之上,进而运用到生活中,简单区分大鞋与小鞋,进一步加强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活动难点: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体验穿大鞋,说说自己的感受。

  难点形成原因:由于托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以及词语积累能力薄弱,所以我把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并能够用简单词语描述鞋子的特点,以及表达自己在体验爸爸妈妈鞋子后的感受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若干双,玩具架3个,其中两个玩具架贴上大小鞋的图片,爸爸妈妈的图片。音乐磁带《大鞋与小鞋》、《天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认识大与小。

  通过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引出主题。结合已有知识从大与小,进而到大鞋与小鞋这一认知。

  2、结合经验,区分大鞋和小鞋子。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送一送层层递进,让幼儿掌握区分大鞋与小鞋这一认知能力。

  3、通过观察,用简单词语描述爸爸妈妈的鞋子特点。

  通过提问:妈妈鞋子是怎么样的啊?和爸爸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想法。

  4、亲身体验,找出真正适合宝宝的鞋子。

  通过亲身体验穿大鞋,总结经验,知道宝宝穿自己的鞋子最适合。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磁铁的名称,用过自身发现,知道磁铁能吸铁制品。

  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思维能力。

  3、体验活动中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

  4、能用记录、言语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只篮子,备有各种磁铁、铁制品(回形针、大头针、铁夹子) 和其他的木制品以及塑料制品。

  2、2.大记录单一张、记号笔。

  3、自制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孩),有关磁铁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自由探索,通过自身的操作。探索出磁铁的奥秘。

  1、小朋友,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个篮子东西,请你们去玩玩。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二、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名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磁铁”词语。

  3、带着问题:什么东西吸得住;什么东西不能吸。再让孩子去玩玩。

  三、 教师和幼儿交流讨论,并学习记录。

  1、磁铁的好朋友都有谁?并在好朋友的身上打钩钩。

  (1) 幼儿讨论并回答。

  (2) 幼儿再次自由探索。

  (3) 出示大记录单,请幼儿用语言记录磁铁的好朋友。

  (4) 教师小结。磁铁能跟铁做的东西做朋友,只能吸住铁制作的东西。

  四、 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1、创设情境,让孩子动脑去思考去发现。

  (1) 老奶奶缝衣服时候,不小心把针掉在地上,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2) 渔夫把钓到鱼都拴上铁钩,放进池塘里养,这是为什么?

  (3) 小纸船上的铁钉全打翻在大水缸里,小朋友用什么办法把它捞出来。

  2、欣赏自制磁铁玩具——会跳舞的小孩。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磁铁的本领。

  (1)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探索。

  (2) 引导幼儿去玩玩,去探索。(感觉好奇)

  (3) 讨论小结小孩为什么会跳舞。(磁铁的奥妙)

  五、愉快的轻松地看幻灯结束。进一步了解磁铁的'其他更多用途,幻灯片内容包括门吸、起重电磁铁、电磁铁、磁力火车、磁力画写板、文具盒、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圆形上添画,成为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数学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

  2、圆形的体育器械;

  3、节奏卡片;数字卡片;字母卡;

  4、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黑板上画出圈,引导幼儿复习形状及给“圈”取名;

  师: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二、带领幼儿分别到数字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寻找“0”,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

  1、教师说明要求及介绍四大王国(用音乐带领幼儿进入各王国);

  2、数字王国:

  (1)引导幼儿寻找“0”:

  2)每位幼儿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找朋友,后听老师的要求:“0”和其他的数字宝宝组成了数字几。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3、音乐王国: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音乐跳舞;

  (2)请幼儿到音乐王国去挑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节奏型打节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引导;

  (3)集体活动,根据教师的出示的卡片进行节奏练习;

  (4)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4、体育王国:

  (1)老师带领幼儿跳舞;

  (2)幼儿自由地取器材玩耍;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5、字母王国:

  (1)在字母宝宝中寻找“0”,引导幼儿说出在字母中它叫什么。(2)一起唱《字母歌》

  三、幼儿创作:

  1、发挥幼儿想象力,说说“0”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2、启发幼儿在“0”上添画,变成一样新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交流。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经常把物品放在塑料袋里带到幼儿园。我把塑料袋放在玩具柜里,发现塑料袋有时被孩子拿出来当玩具,有的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当手帕折,成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发现他们对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兴趣却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困难难以跨越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会飞的塑料袋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装饰,让塑料袋飞起来体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尝试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塑料袋,各类装饰纸:皱纸、彩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线,箩筐。

  2、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来回跑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装饰塑料袋,探索能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

  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塑料袋有一个心愿,它想和小鸟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帮帮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起来呢?

  2、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要求幼儿自由结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3、交流及认识塑料袋的不同玩法。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源于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从幼儿爱好、兴趣人手,在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展开了幼儿的学习制作活动,通过直观的看录像、谈话,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创造。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喜悦,并使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