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13 21:25:57 作者:

中班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汇编六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中小动物与伞之间的关系,学习朗诵儿歌。

  2.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型仿编句子。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1.幼儿课件

  2.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幼儿材料: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大雨小雨》引出课题。

  1. 幼儿跟老师一起律动。

  2. 师:哗啦哗啦,下雨啦!怎么办呢?

  下雨啦!我们可以撑起漂亮的小花伞,引出课题。那小动物会到什么伞下躲雨呢?

  二、 观看课件,理解画面,模仿创编 。

  1. 引出第一句。

  师:看!天气怎么样?看到了谁?小鸟有伞吗?师:其实它也有一把大伞,是什么伞呢?(大树伞)

  它是怎么来的?你能用动作做做看吗?

  师:我可以说句很好听的话: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边说边出示图片.句卡,引导幼儿学说第一句) 你会说吗?看着卡片和我一起说说吧!

  2. 引出第二句。

  师:大树真是一把特别的伞!这又是一把什么特别的伞? 什么动物会到蘑菇伞下躲雨呢?为什么? 谁猜对了,到底是谁呢?

  蚂蚁小,它躲在蘑菇伞下真正好! 蚂蚁怎么来的呀?一起来学学吧!

  我们看着卡片一起说一句好听的话吧:“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出示句卡,引导幼儿学说。)

  3. 引出第三句。

  师:小蚂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蘑菇伞,真高兴, 看看谁又会在找什么伞呢?(呈现青蛙和荷叶背景 )

  青蛙怎样到伞下的呢?(出示句卡,尝试模仿讲述。) 谁能看着卡片把这句好听的话完整的说出来?(模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4. 引出第四句。

  师:青蛙找到荷叶当伞真聪明, 看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能看着卡片用好听的话完整的说一说吗?(看句卡尝试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5.出示小鸡,引出第五句。

  师:叽叽叽,谁还在雨里找伞呢?

  小鸡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被大雨都淋湿了,多可怜呀,其实它有一把温暖的大伞,是什么伞呢?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心里感到怎么样?真是一把让人感动的、温暖的大伞呀!妈妈的翅膀就像一把大伞,那为这把伞取个好听的名字吧!

  小鸡怎样到妈妈的翅膀下?大家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话说出来吧!(看句卡,创编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

  6. 观察画面,引出第六句。

  师:小鸡在温暖的妈妈伞下幸福地躲雨啦,可是这两个小家伙正发愁着呢!(出示句卡,引导幼儿讲述: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其实,它们的身上就藏着一把伞,找一找吧!什么是它们的伞呢?

  7. 引出第七句

  师:你说对了吗?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出示句卡,尝试看句卡讲述。)

  三、 问题讨论

  1.师: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喜欢又有趣的伞躲雨,真高兴呀!想一想,小鸟为什么喜欢找大树伞呢?

  2.师:蚂蚁为什么找蘑菇当伞?(依次类推)

  四、完整欣赏

  1.看句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其实我们已经把它们找伞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伞,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吧!

  2.看图卡完整朗诵儿歌。

  师:在卡片的提示下,我们能讲得这么好听,现在加大难度,看着大图书还会朗诵这首儿歌吗?试一试吧!

  五、情境表演儿歌

  1.集体表演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儿歌,我们又会编,又会念,真了不起,那我们把这首儿歌表演出来给大家看吧!

  2.分角色表演

  师:每把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胸卡,请你拿出来看一看,自己是什么角色?

  六、延伸活动:添加雨伞

  师:哗啦哗啦,雨还在不停的下,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有找到合适的伞躲雨呢!请你们帮忙啦,下课后,请你选择一个动物朋友,然后把你们的话和编的句子放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本好看的、有关‘伞’的图书啦!

  附:儿歌 《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鸟飞到大树下,大树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叶下,荷叶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小鸡跑到妈妈的翅膀下,翅膀伞!” 哗啦哗啦,下雨啦,松鼠和乌龟的伞呢? 嘿!大尾巴、小甲壳,不就是最好的伞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专心倾听故事,对有生活哲理的趣味童话感兴趣。

  2、知道人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3、学说完整句:“我不会……,可是我会……”。

  4、学习动词“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自制桌面教具 ,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

  3、ppt。

  3、魔术盒。(里面放着孩子孩子要学的动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小鸟、蛇、狮子、老虎、大象中。哪一种动物会飞?

  讲故事前提问:

  师:有一只动物他也想飞,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故事,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是哪只动物想飞。

  (二)、讲故事——《想飞的小象》

  1、第一遍讲述故事,提醒幼儿专心倾听。

  1)、我的故事讲的是谁啊?(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教师结合活动挂图,第二遍讲述故事。

  1)故事里还有些什么小动物呢?(有狮子,有蛇等)那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对小象说的?

  幼儿在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视时机出示挂图,“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小象刚刚生下来,第三天,跟妈妈……”

  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对话语言。

  1)、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2)、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3}、狮子它会什么本领?狮子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4)、老虎它会什么本领?老虎是怎样对小象说的?

  5)、小象有什么本领?

  小象的力气大,用鼻子一钩,大木头就被搬走了。

  它最后还想飞吗?

  不想了。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本领。

  3、第三遍讲诉故事,重点讲述对话内容。教师边操作桌面玩具边提问幼儿。动物们都对小象说了什么?

  教师出示桌面教具,请小朋友回忆故事,出现的人物并进行排序。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出来。

  师:故事中先出现了谁?

  让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老师小声地讲小朋友们大声点讲。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帮助幼儿再次巩固故事,内容及人物对话。

  (三)、谈话活动“我的本领”

  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每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事。可是,我还不知道小朋友都有哪些的本事呢?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大胆的,声音响亮地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的或好朋友的本事,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通过游戏体会“爬”“摔”“钩”“搬”这四个动词的含义。

  小朋友的的本事可真多,老师也有自己的本事。我也不会飞可是我会变魔术

  师:瞧这是我的魔术箱。

  1、 请个别幼儿抽图片。

  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赛谁先说出正确的动词。

  2、根据教师的指令,让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五)、活动延伸

  今天老师讲的故事是,想飞的小象。小象一开始总是羡慕别人,后来小象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变得看得起自己。而且感到很幸福!在日常生活中复习巩固。

  附:故事内容:

  小象生下来的第三天,跟妈妈来到小河边,看见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友谊虽然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却体现在朋友之间的具体事情之中。本活动意图是通过直观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友谊的含义。本活动以引导幼儿看图讲述为主,引导幼儿在观察、想象中学习讲述故事。并利用赠送爱心的游戏方式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及进一步增进朋友间的友谊之情。本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呈现的情景,难点是理解友谊的含义,知道朋友间需要鼓励、友善。

  活动目标

  (一)观察画面,用语言描述画面呈现的情景。

  (二)理解友谊的.含义,知道朋友间相处需要鼓励、友善。

  活动准备

  挂图第2号,幼儿人手一个红色不干胶剪成的爱心。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友谊(设疑激趣:提出问题“什么是友谊”,引起幼儿的思考,引出故事。)

  1.你知道什么是友谊吗?幼儿大胆表述,教师倾听幼儿对“友谊”的理解。

  2.友谊是好朋友之间浓浓的爱,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二)两个好朋友的友谊(看图讲述: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感受画面中好朋友之间浓浓的友谊。)

  1.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第一幅,讲述:两个小朋友早上见面时,他们会怎样说?

  2.上幼儿园时,说“早上好”,晚上回家说“再见”,这就是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3.出示挂图第二幅,引导幼儿观察,小女孩为什么哭?她的好朋友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4.结合幼儿回答,教师讲述:友谊就是别人笑话我,你总是在我身边,轻轻地递上纸巾,这是暖暖的友谊。

  5.出示挂图第三幅,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男孩在爬攀登架,女孩在一旁怎么做?

  6.结合幼儿回答,教师讲述:友谊就是经常给你鼓掌,大声地说:“加油!加油!你真棒!”

  7.出示挂图第4、5和第6、7幅,教师用温柔、柔和的语气完整讲述故事。

  (三)友谊满心田(情感体验:以“贴爱心”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表达彼此的爱,感受浓浓的友谊。)

  1.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之间有浓浓的友谊吗?说说你们的故事吧!

  2.引导幼儿说说和谁是好朋友,互相之间有哪些友好的行为。

  3.把爱心贴在自己的好朋友身上,并对他说“我爱你”“我喜欢你”。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电线是孩子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没有接触过的一种东西,以往孩子都是用眼睛看电线。结合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利用废旧电线易弯折的特性开展一次科学探索活动,本次活动我为幼儿提供颜色多样的废旧电线及其丰富的电线造型作品,激发幼儿试一试、玩一玩的的想法,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与亲自试验来感知电线的特征,让幼儿通过活动能够敢想、敢说、敢做,培养幼儿对周围细小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电线可以随意弯折扭曲的特征。

  2、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自己创意的造型。

  3、懂得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电线的软硬适合幼儿操作。

  2、“电线造型”作品图。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电线造型”图片展。

  引导语: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什么?你知道我的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

  二、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讨论,引起幼儿想玩废旧电线的愿望。

  1、小朋友见过电线吗?在哪里见过?电线是用来干什么?

  2、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能乱扯,乱动电线,不要攀爬电线杆,注意用电安全。

  三、玩废旧电线,鼓励创造表现。

  1、幼儿操作尝试。

  引导语:请你和电线宝宝玩一玩吧!

  2、交流分享:你把电线宝宝变成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变的。

  3、小结:电线不但会传输电,还能弯、折、绕、拧,然后变成各种有趣的造型。

  四、观看图片,启发思考。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电线变变变的图片,我们可以学习把电线变废为宝!

  2、引导幼儿想一想除了废旧电线,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废为宝?

  活动延伸:

  1、请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投放到美工区作为手工材料进行DIY制作。

  2、学习给垃圾分类。

中班教案 篇5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时常会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在交往方面,小班幼儿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尤其在游戏中各玩各的,以动作作为主要交往方式;在语言表达方面,他们习惯讲方言,部分幼儿只知道自己的小名,对于成人发出的信号大多不作应答。

  “小宝宝”主题作为小班开学后第二个主题,重点帮助幼儿消除离开亲人,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逐步培养其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能力。让幼儿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在各类活动中逐渐认识自己、熟悉教师和同伴,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

  主题目标:

  学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姓名,能关注自己与同伴的五官与四肢。

  重点关注:

  1、情感与态度方面

  (1)愿意上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

  (2)乐意亲近教师和同伴,并愿意和大家打招呼,养成应答的习惯。

  2、认知方面

  (1)学着用普通话简单介绍自己和家人。

  (2)关注自己和同伴的五官与四肢,了解它们主要的功能。

  3、运动与健康方面

  (1)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学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乐意模仿成人的动作,参与运动。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平时,他们总是玩着玩着就发出很大的声音,有时还会拖动椅子等发出难听的噪音。为了让他们了解噪音的危害,感受乐音的舒畅,逐渐养成轻轻讲话,轻轻做事的习惯,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

  2、通过看、听、说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与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乐音与噪音

  1、听乐音说感受

  提问:听了这些声音你感觉怎样?

  师小结:这些声音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我们就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乐音。

  2、听噪音,想想说说

  提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了这些声音你又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这些声音非常吵闹,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叫噪音。

  二、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1、请幼儿自由从书本上了解并交流。

  2、了解乐音的好处

  图一:病人

  图二:小宝宝

  图三:动物

  图四:植物

  3、了解噪音的害处

  提供与乐音作用相反的图片资料。幼儿发现交流。师小结。

  三、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师:你还在哪里听到过乐音?什么地方听到噪音?(幼儿交流后个别讲述)

  四、教育幼儿平时不发出噪音

  1、出示难受的、笑的两张脸谱图请幼儿说说他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师:帮助难受的人(引导幼儿说出平时要轻轻说话、走路、搬桌椅、做游戏等)转过脸谱,变成笑的。

  五、延伸、

  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里有噪音,并寻找有关资料,寻求解决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无处不有.有悦耳动听的,听起来让人舒畅的乐音,有刺耳难听的,听起来让人烦躁的噪音。通过这一活动让初步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并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