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
2、了解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服饰特征和风俗习惯。
3、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性,萌发对少数民族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照片、图书、录像、实物(如葡萄干、哈密瓜、新疆衣帽、孔雀羽毛等)资料。
2、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区域,在区域里贴上民族娃娃标记,放置师幼收集的图书、图片、照片资料和民族的服饰、特产等实物。
3、尔族、藏族、蒙古族的特色音乐。
4、用书:《他们的生活多有趣》。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交流已有经验。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你知道那些地名?
教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2、引导幼儿使用幼儿用书《他们的生活多有趣》,并查阅资料,了解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特征。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上的图画):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他们还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不同?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教师介绍活动内容和要求:幼儿进教师布置好的民族区域认真查阅资料,收集、了解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的服饰、特产、活动(喜欢做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师幼谈谈三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所感性却的有关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的问题,并相互解答师幼共同总结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特征。
3、幼儿分组欣赏并学习民族舞蹈动作。
幼儿欣赏教师做民族舞蹈动作。
幼儿随音乐跟教师学习民族舞蹈。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方法连续向前跳,动作协调、落地轻巧;增强下肢力量。
2、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寻找连续跳过障碍的方法。
3、在运动过程中感知连续跳跃的节奏,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自编短绳人手一根、标记线、沙包、大筐2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以兔子开狂欢节的情境导入活动。
t:农庄里的兔子们要开狂欢节了,我们去那里逛一逛吧!
(2)狂欢热身操。
(3)游戏"跳的节奏",回忆多种跳的方法。
①幼儿自主选择跳的方式,听教师口令玩游戏。
t:还记得"跳的节奏"游戏吗?今天想用怎样的跳法?
②师幼讨论,小结跳得稳的方法。
t: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跳得稳?
2、基本部分
(1)游戏"绳索变变变",丰富玩绳索的方法。
①幼儿小组竞赛玩"绳索变变变"。
t:请小组摆好图形后迅速回到标记线集合,最快的一组为胜。
②引导幼儿在各种绳索造型中尝试多种方法跳过障碍。
t:这次我们用什么跳法?请你在不同的图形中试一试。
③幼儿进行游戏2-3次,交流玩法。
t:怎样可以又稳又快跳过图形而不踩绳?(图形的格子、身体转变方向、踮脚跳)
(2)幼儿趣味竞赛-"疯狂的兔子"(四路纵队)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每组两名队员同时出发,跳过图形后奔跑至豆子地。双人合作将豆子炒熟(炒蚕豆一圈),再将豆子带回经本组传递放入筐中,完成后自队尾依次向前依次向前传递出发信号给排头队员,直至所有豆子送完为止。最先送完豆子的小组为胜。
②幼儿竞赛2-3次
3、结束部分
(1)随音乐跳兔子狂欢舞。
(2)幼儿听音乐拍打腿部、手臂放松。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听信号进行走、跑、躲闪的能力,提高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2、在合作、竞争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轮胎3个、海洋球、纸球、吸盘球若干、大布袋1个、口哨、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向动物朋友学本领”
黑熊、长颈鹿、鳄鱼
二、游戏“森林小卫士”
1、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我们还向动物朋友们学了那么多本领,真开心啊,接下来黄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个“森林小卫士”的游戏吧。
2、你们是“森林小卫士”,我是那只偷了小动物们水果的大灰狼。动物朋友们想请“森林小卫士”开着轮胎车帮忙把那些水果运回来。
3、介绍游戏规则:
(1)首先选出三位负责开轮胎车的队长,队长不能捡地上的水果放进车里。
(2)每个队的小队员们将捡到得水果放进你们队长的车里,看谁捡得又快又多。
(3)听到哨声就双手合掌变成“木头人”不能动,谁动了就会被大灰狼抓走。
(4)小队员们在捡水果的时候,大灰狼会来抓你们,你们小心别被抓到了哦。抓到的小队员要站到圆圈里。
4、试玩游戏一次。
5、分享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尝试共同解决。
6、提醒幼儿听信号并遵守游戏规则进行两轮游戏。
7、第三轮游戏增加难度,抓的人变为2人。
三、放松整理
1、比赛整理场地。
2、放松律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二声部节奏配乐。
2、创编小鸭子的叫声,探索二声部节奏配乐,注意歌与节奏声二合一协调统一。
3、充分享受音乐探索活动的快乐,体验和声的美。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小鸭子的叫声,探索二声部节奏配乐。
2、促进幼儿友好合作,感受到歌声和谐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鸭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小鸭子》音乐,幼儿舞蹈进场。
要求:两两合作舞蹈。(幼儿戴着头饰)师:小鸭们,让我们同好朋友一起去游泳吧。
二、学习歌曲:
(一)回忆歌曲《数鸭子》
引导幼儿看多媒体歌唱,要求唱出小鸭子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声音变化。
师:我们上次学过一首我们鸭子的歌,它的名字叫什么?
幼:《数鸭子》。
师:这首歌曲第一部分讲了什么?
幼:小鸭子从远处游来。
师:远处游来小鸭子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幼:越来越响。
(二)通过倾听音乐,尝试探索小朋友歌唱与小鸭子说话情节匹配。
师:小鸭子非常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说心里话,你们听听歌中哪些地方小鸭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说话(幼儿听音乐后交流)幼A:小鸭子游过来后。
幼B:小朋友唱歌的时候。
评析:幼儿在背景音乐情景下,清晰回忆歌曲情节,想象小鸭们何时去和小朋友说话。
(三)幼儿创编节奏引导幼儿进行歌声节奏二合一配乐演唱,体验和声的美。
1、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尝试与师配合“学小鸭说话”。
师:你觉得小鸭子会怎样说话(幼儿讨论后个别幼儿交流,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节奏点击电脑,显示节奏,师唱歌,幼儿集体学小鸭子说话,要求幼儿不受他人干扰,并且请幼儿说说融合的感觉。)幼A:嘎嘎|嘎嘎嘎|幼B:嘎嘎嘎|嘎嘎嘎|
2、幼儿选择最喜欢的小鸭子说话节奏,边看课件边分角色配合。
第一遍要求看自己的声部图谱演唱。
第二遍要求欢快地演唱、说话,歌声与节奏协调一致。
三、教师小结:
小鸭子说的话各种各样真好听,我们下次再来和他们说心里话吧!我们除了小鸭子是好朋友,还有其他更多的朋友,让我们找个朋友玩个《猜拳游戏》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围绕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小鸭叫声,并有机结合电脑课件,初步帮助幼儿进行二声部节奏配乐,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激起幼儿情感共鸣和表现欲望,使孩子的内心情感自然宣泄出来。此外,在数鸭子合唱游戏中,“小鸭”与“小朋友”两角色的情感交流、歌声融合,更充分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器官的图形和线条相结合,进行大胆地、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2、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人体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难点:
1、能画出各器官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活动材料;
成品和半成品范例若干;人手一份:画纸、构线笔、各器官图片
活动过程:
观察讨论联想创作展现交流
观察讨论:
1、谈话:以人体的组织结构引出主题。
2、讨论:如果将人体的各个器官打乱后,重新组合,会怎么样?
(幼儿用材料尝试重新组合,发现重新组合后,变成了什么?)
联想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重新组合身体的各器官。
2、引导幼儿画得大一点、夸张一点。
3、注重个别指导,提高幼儿创作欲望,开拓创作思路。
4、提醒幼儿要将线条画得密,可用多种线条让各种器官连在一起。
展现交流:
互相欣赏,找找作品中哪些线条是你没有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教案 篇6
一、 主题产生: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又一个“家”,新学期开始了,我园的新教学楼正在建造中,孩子们每天都在观察、发现楼房的新变化。从孩子的言行中,我发现建造中的楼房深深吸引了他们。楼房就在我们身边,是幼儿最熟悉不过了,对他们来说有着丰富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利用周围的资源,丰富幼儿对楼房特征的认识,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从而激发幼儿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因此,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生成了新的活动——我“家”盖起新楼房。
二、主题目标:
1、充分挖掘家庭资源,通过资料收集、参观等途径知道楼房是各种各样的,初步了解各种楼房的风格与特点,丰富对楼房特征的认识。
2、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学习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楼房。
三、主题反思: 主题活动《我“家”盖起新楼房》,在这个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与幼儿是在活动中不断实践、参访、观察、思考和互动的交流中完成的,是我们与幼儿共同探索研究、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过程。
1、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真实情景,如:带幼儿参观各种房屋,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真实的体验中获得了经验。在活动二“各种各样的楼房”中,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楼房图片,家长的参与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在主题教学中,万万不可忽视家长这一重要角色,把他们真诚地纳入到我们的课程中,共同为幼儿的教育服务。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的楼房能抵抗地震吗?”幼儿和他的父母们会上网查询资料,会到实地调查。在寻找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根据大班小朋友的认知水平,我们引导幼儿通过参观、发现、了解楼房的特征,如何建造,又通过自己动手设设计楼房,进一步加深了对楼房结构的认识。由于这个活动是以孩子的兴趣和愿望为切入点,是真正从幼儿的角度引发出来的。因此,能使幼儿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其中。我们及时调整活动的方向,同时赋予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由探索直至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活动激发起了幼儿热爱生活、探索生活秘密的热情,可以说,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密不可分的。
2、在本次主题活动中,幼儿遇到的各种问题,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在幼儿的整个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参观、访问、记录、调查及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取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分工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能力的获得对幼儿以后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学会了许多,他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信息共享,它使原来个人所有的经验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在看到幼儿为解决问题时的迫切心情,看到幼儿的潜能在活动中被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来时,不由的使我们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被孩子的探索精神所打动。同时也帮助教师积累起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的经验与方法,让幼儿与教师的心贴的更近了。
3、在这个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对幼儿的`活动过程,利用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以尊重、好奇的态度去观察并记录他们。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只有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不断地反思课程的实施,才能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活动虽然已结束,孩子的每一次发现,每一个智慧的闪光点都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楼房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我们和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的楼房、收集各种楼房图片以及布置展览,丰富对楼房特征的认识;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楼房。活动中,老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师生共同分享、交流对楼房的认识。
一、 活动目标:
1、对丰富多样的建筑产生兴趣,用语言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受。
2、初步了解各种楼房的风格与特点,丰富对楼房特征的认识。
二、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各种楼房的风格与特点,丰富对楼房特征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了解各种楼房的风格与特点,
四、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日常观看周围的楼房。
2. 物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楼房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自由观看楼房图片展览。
老师和幼儿边看边自由讨论楼房的颜色、形状、外部结构等。
(二)基本部分:
1、提问:你最喜欢哪座楼房?为什么?
2、集体观看介绍楼房的课件:《美丽的楼房》
3、提问:讨论楼房由什么组成?
找一找楼房藏着什么图形?如:房身像长方形。
4、讨论:楼房的分类。
5、教师小结:商用楼房、民用楼房、以及参观旅游用的楼房等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收集更多的楼房资料,供幼儿进一步交流。
活动反思:
对于本次活动,我们落脚点是扩展幼儿知识面,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从组织形式看,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图片,在找找、看看、讲讲的活动中获得了发展。从教师的定位看,我们更多的是充当了支持者、引导者。活动中,我们利用课件《美丽的楼房》,让幼儿边观看边认识楼房,幼儿看得聚精会神,兴趣可大了,边看边说楼房像什么形状,楼房有什么。通过活动,孩子们对于各种楼房的风格、特点及用途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社会活动:建筑工人 设计意图: 高大的楼房哪里来?雄伟的建筑哪里来?都是那些了不起的建筑师设计建造的。我园的楼房正在建造,孩子们每天都看到它的的变化,这都是建筑工人的功劳,怎样引导孩子去认识、感受建筑工人这个行业,是我们本次活动的出发点。活动中,我们将引导幼儿从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入手,认识他们使用的建筑工具,从而激发幼儿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二、 活动目标:
1、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2、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二、活动重点:
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三、活动难点:
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四、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日常观看盖楼房。
2. 物质准备:工地上施工图片。
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活动
“我们幼儿园正在盖楼房,建筑工人们正在建造。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建造楼房的。”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有安全网、挂着警示牌工地场景的图片。
提问: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高高的房子外层包着安全网,还拉着红色的横幅)
安全网有什么作用?(有了安全网,就可以防止砸伤、摔伤,保证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的安全)
警示牌告诉大家什么?(警示牌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2、观察有各种大型建筑工具的图片。
提问:这些建筑工具的名称叫什么?
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塔吊可以搬运很重的东西到很高的地方;搅拌机能快速而均匀地把水泥和砂石拌在一块;翻斗车便于搬运沙石、砖块等建筑材料)
3、欣赏工人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等图片。
提问:建筑工人在做什么?(建筑工人在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
4、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劳动 。
工地是建筑工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你觉得建筑工人辛苦吗?
小结:建筑工人辛苦的工作,为我们建造了许许多多的房子,我们才有舒适的生活。
(三)结束活动:
让我们一起到工地,站在安全网外对建筑工人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活动反思:
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孩子们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他们有着比成人更强的求知欲,正在建造的楼房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每天都在好奇地观察,这时我们充当支持者,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他们一起来讨论,一起来认知。只有当教师真正做到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能适时适宜、机智巧妙地激发、引导幼儿对周边熟悉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的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兴趣一致,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我们的活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艺术活动:绘画《小小楼房设计师》 设计意图:
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因为他们熟悉这些建筑,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绘画,那么他们就觉得有内容可画、并不断升华,能在作画时始终保持兴趣。这次活动中,我本着让孩子欣赏、自主、自由的原则,从欣赏中激发孩子创作的愿望,自由去用笔描述自己喜欢的楼房,感受设计楼房的乐趣。
三、 活动目标:
1、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
2、学习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楼房。
二、活动重点:
学习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楼房外观。
三、活动难点:
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日常观看各种楼房。
2. 物质准备:楼房图片、水彩笔、图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生共同欣赏楼房图片
(二)基本部分:
1、老师和幼儿边看边自由讨论楼房的外部结构,感受楼房的艺术美。
2、引起兴趣。
“你愿意自己设计幼儿园的楼房吗?”“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楼房?”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自由讨论;个别发言)
3、交代设计要求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不同形状、色彩、风格的楼房。
4、幼儿进行创作,老师指导。
(三)结束活动:
小设计师们带领参观者参观所设计的楼房,并作介绍。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自己的天空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成果,享受着课堂,享受着自己的收获。把任务放到孩子的身上,学习的内容就成了孩子的需要,画面中我没有规定孩子去绘画怎样的楼房,而是告诉孩子喜欢高楼大厦、喜欢水果卡通造型的都可以绘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建筑设计。使孩子拥有了自己的个人观点,作品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大班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本领,并熟悉故事人物和对话。
2、知道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昆虫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黑板、图片
三、教学过程:
1、猜谜语
①“今天刘老师要给大家猜个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老师讲谜语)
②“你们猜到是什么小动物了吗?”(幼儿回答)
③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再说一遍谜语。
④老师揭开谜底(蜘蛛)“那你们看到过蜘蛛吗?谁能说说看蜘蛛是怎样的?”幼儿回答完后,老师给幼儿在投影仪下看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说说蜘蛛的外形特征。老师在旁解释(蜘蛛有8只脚、它的头和胸是呈圆形和椭圆形)“那你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幼儿回答)那蜘蛛织网是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⑤“那接下来刘老师就讲一个故事,你们听听看蜘蛛有什么本领,它有了这个本领到底怎样了?”
2、讲故事
①事先在黑板上贴有蜘蛛和网的图片,老师开始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把故事中的动物引出来,用图片的方式贴出来。
②故事讲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那蜘蛛它忙在哪里?那最后蜘蛛把网织好了吗?那蜘蛛在织网的时候有没有别的小动物和它说话呀?有哪些小动物呢,这些小动物又说了哪些话呢?(幼儿回答,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了解蜘蛛的外形特征以及它的本领,并熟悉故事人物和对话。知道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昆虫的欲望。
③提问完毕,老师再讲一遍故事,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原来蜘蛛在织网的时候有许多小动物和它说话,但它都没有回答,它一直专心地织网,一直坚持到底,所以它把网织好了。那蜘蛛把网织好了有没有捉住哪只昆虫啊?(幼儿回答)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蜘蛛织网是为了捉住昆虫,不过那些昆虫都是害虫,蜘蛛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吃掉许多害虫。
④“那现在刘老师要问问你们,除了蜘蛛织网能够捉
住害虫,那还有什么昆虫是很勤劳的,有很大本领的,是我们大家好朋友的?”(幼儿回答;小蜜蜂做蜂蜜、蚕宝宝吐丝做丝绸做衣服、瓢虫吃蚜虫)“除了小昆虫有这些本领那还有哪些小动物有这本领的?(猫捉老鼠、牛挤奶、狗看门、羊剪羊毛)
⑤“今天小朋友知道了那么多的昆虫和小动物都有这些本领,那你们想不想好好学本领,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呢?那你们做事应该像故事中的蜘蛛一样坚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的,这样才可以学好本领。”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人吃了食物后,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以及身体内一些器官的作用。
2.愿意用表演的形式来介绍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设计思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为孩子提供的饮食也越来越富有营养,但依然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吃饭,孩子的健康不能得到保证,原因是许多幼儿有一些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不吃早饭、大量喝饮料、吃冷饮、不定时大便等。为了使孩子们明白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学习保护自己的健康,结合教材并设计了本次活动《食物的旅行》。
活动准备:
1、影像资料,嘴、食道、胃、大肠、小肠等角色头饰。
2、翻牌
活动重点:了解身体器官的作用,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经过的路线。
活动难点:难点:在集体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表演。
活动预设流程:
一、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那里去了吗?
2观看影像,了解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二、表演活动:跟着食物在身体里旅行
1、分组商讨、表演
(1)共同商量、探索怎样表现食物在身体里旅行过程。
(2)分角色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指导。
(3)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分组)
2、讨论,演示
(1)对照人体内脏模型图,食物在身体里行进的路线:口—食道—胃—小肠—大肠—便便。(进行纠正)
(重点指导一个点:如:进入胃的一个表现)
(2)再次演示
3、合作表演
进行完整表演(1—2次)
三、知识竞赛
抢答题:
烧烤美味又营养
小孩也可以喝酒
运动后马上喝水
饭后剧烈运动
吃汤泡饭好又快
必答题:
(1)如何保护牙齿?
(2)可以边吃饭边讲?
(3)大便以后要洗手?
(4)怎样保护我们的胃?
价值分析:影像资料观看,了解食物进入人体的过程。
价值分析:从表演活动中进一步获知食物在身体里经过的路线。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玩手影游戏,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创编手影儿歌。
2、在创编儿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情境创设:
手影视频、黑色屋子、手电筒
活动实施:
一、欣赏视频
1、小朋友们,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真……
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真能干,夸夸小手。
师总结:我们的小手除了会做饭、洗碗等等还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2、刚才电视里的小手表演了什么呢?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小结:手影真有趣,我们来玩手影游戏。
二、有趣的手影游戏
1、玩手影游戏(模仿教师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手影儿歌。(结合提问)
3、师总结:我们一起为儿歌想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有趣的手影游戏。
三、创动作、编儿歌
1、说一说,你的小手还会变成什么动物?
2、幼儿创编动手表演
鼓励幼儿创编的动作与别的小朋友的不一样,将它拍下来。
3、根据新的动作,创编新儿歌
儿歌:
快瞧,快瞧,多奇妙!
墙上演戏真热闹!
小狐狸,蹦蹦跳,
小黑狗,汪汪叫,
老鹰扇着大翅膀,
吓得螃蟹到处逃。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氛围都很好,并且兴趣也很浓厚,但唯一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想法,在学习手影游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些手影了,有个别的孩子就在旁边自顾自的玩了,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听我讲。要是我事先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这节课虽然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让幼儿讲故事的部分,很多幼儿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如何用手影来表现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有些小朋友把小动物的样子表现出来了,但表情动作就不是很丰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以激发幼儿兴趣的课,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多上几次,并且还是以手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我觉得在平时可以多多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