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教案
关于角色游戏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色游戏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色游戏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大多数是新生,对旧生都不是很了解的,通过这节课让幼儿能与人相处,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从表演中找到快乐,幼儿能表达清楚想表达的事,利用头饰使幼儿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 重点使幼儿能欣赏故事和懂得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 让幼儿乐于参与表演,并创编角色动作。
3. 幼儿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难点:有些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语言表达不清楚。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拔萝卜》6张,幼儿用书。
2. 准备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然后请出今天的小头饰。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3.教师提问:“小朋友,请你们说说,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二.教师讲故事《拔萝卜》让幼儿欣赏和倾听。
三.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1.出示第一二三四五六张图片,分别提问:“这个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为什么要请老婆婆帮忙拔萝卜?老婆婆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小姑娘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又喊谁帮忙拔萝卜?小花猫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最后萝卜被谁拔起来了?”幼儿分别回答完后,让幼儿明白萝卜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拔起来的。
2.教师复述讲故事,让幼儿看挂图,并理解故事情节,让个别幼儿到台上看图讲这个故事,教师在一旁纠正幼儿的发音和故事情节。
四.表演故事情节。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等头饰,让幼儿认识这些图片。请幼儿分别回答。
2.表演故事,指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请几个幼儿老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大萝卜,让幼儿根据头饰做自己的动作和发出表演声音,教师指导纠正。
3.复述故事情节,表演者跟着故事表演,其他幼儿仔细观看表演。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拔萝卜》,让幼儿从书中的“操作材料”中取出人物头饰,贴在自己的衣服上,和同桌的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教师分组观看指导。
5.表演完后向幼儿提问:“萝卜是谁拔出来的?”请幼儿回答。
五.教师小结。
告诉幼儿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拔起萝卜
教学反思
通过上《拔萝卜》使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的参与意识很强,表达能力也比较清楚。在故事中幼儿领悟到“人多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活动结束时,有些孩子意犹未尽,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中能被老师叫起来表演的人只有少数。活动后,请幼儿到外面自由表演或创编。我觉得以后的语言活动,我应多加一些表演活动,让每一个有人都能展示自己,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演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懂得有些事情光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大家要团结合作,才能做成一个人不能做成的事情。一个人是要努力锻炼自己的生活本领,像老公公那样,种的萝卜比别人的个儿大,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像“拔萝卜”那样一个帮一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团结合作,这节课中有得有失,我觉得准备还不充分,有些幼儿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大多数幼儿都会表演《拔萝卜》,以后我会吸取这节的教学,让以后的教学能更好!
角色游戏教案 篇2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
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角色游戏教案 篇3
【游戏主题由来】
最近我们在开展“小司机”的主题活动,幼儿对这个职业特别感兴趣,经常将胶粒玩具搭成圆圈,装成方向盘,扮演小司机。于是,我们决定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角色游戏“乘公共汽车”。
【游戏总目标】
1.了解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时注意事项,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
2.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表现与角色相符合的语言和行为。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布置和收拾游戏材料。
4. 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第一次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公车司机的工作职责及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2.乐于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乘车,并向孩子介绍乘车的有关经验。 物质准备:方向盘、车头、投币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材料,启发幼儿谈话,引出新的游戏主题。
1.师:小朋友们,妈妈想带宝宝出去玩,但是去得地方比较远,可以怎么去呢?
2.引导幼儿讨论乘坐公共汽车的方法。
师小结:前门上车,在投币箱里投币,后门下车。
3.介绍游戏材料,方向盘和车头,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地点及游戏材料的取放。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乘坐公共汽车的小朋友要注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与同伴合作游戏。
3.合理摆放、收拾材料,不随意丢弃材料。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观察司机履行职责的情况。 2.观察并提醒乘客按要求乘坐公共汽车。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下次游戏我们可以增加些什么?
第二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幼儿对“公共汽车”的游戏都很感兴趣,很多孩子都不玩“娃娃家”“商店”而跑去玩新的主题,并且,大家都很喜欢当司机而不喜欢当乘客,因此在本次游戏中,我会鼓励幼儿带娃娃家的宝宝乘坐汽车,让孩子体验乘车的乐趣。另外在游戏结束时孩子提到了,在街上有警察,遇到警察就要停车,显然孩子对交通规则还不是很了解。在本次游戏,我将增设红绿灯和交通警察这个角色,引导孩子了解在行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进一步丰富游戏。
【活动目标】
1. 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职责,尝试指挥交通,
2. 认识交通信号灯,并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行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红绿灯、岗亭、和警帽
【活动过程】
一、出示交通信号灯及警帽,导入游戏。
1.出示交通信号灯,启发幼儿说一说公共汽车在行驶时要注意哪些交通规则? 师:这是什么?公共汽车要遵守什么样的交通规则? 2. 出示警帽,启发幼儿了解警察的职责 师:这是什么?这是谁用的?警察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控制交通信号灯。
2.公共汽车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观察交通信号灯的变换。
3.可以带宝宝一起乘坐公共汽车。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提醒司机遵守交通规则。
2.鼓励幼儿大胆交往,轻声交谈。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1.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2.分享、评价。 师:你在游戏中扮演了谁?你是怎么做的?
第三次游戏
【上一次游戏分析】: 在上次游戏中,幼儿对“警察”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个别幼儿争抢着扮演警察的角色,但是扮演角色时,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另外司机、乘客、警察之间的交流较少,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不佳,因此,在本次游戏我会注重幼儿用“文明用语”进行交流,并多投放几顶警帽,让孩子扮演警察,轮流上下班。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明确警察的职责,不空岗。
2﹒喜欢参与游戏,学会用“文明用语”进行交往。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增设警帽、警笛
【活动过程】
一、师幼回顾上次游戏的不足,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1.师:上次游戏中,扮演警察的小朋友中途跑到商店去玩了,这样对吗?马路上如果没有警察会发生什么事?
2. 与幼儿一起讨论公车上的“文明用语”。 师: “乘客上车时,司机应该怎样有礼貌的跟乘客说什么?乘客要怎么回答? 师小结:乘客上车时,司机可以说欢迎您乘坐2路公交车,请您把你的手扶好。乘客也要做文明的小乘客,要使用礼貌用语。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1.交通警察要维持好交通,不能空岗。
2.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游戏。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 观察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及轮岗的情况。
2.重点观察幼儿文明用语的使用情况。
四、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
师提问:今天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有发现什么问题吗?我们要怎么解决?
角色游戏教案 篇4
一、情况分析
经历了近一年的游戏,小班未期的孩子对角色游戏已经有着浓厚的兴趣。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愉悦地玩耍:娃娃家的妈妈会给娃娃烧菜、搭个床、还会想出给娃娃换尿布、替娃娃洗澡、抱娃娃看病,忙得不亦乐乎;医院里的医生则常常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病人看病、开药。这一时期也很容易地在游戏中发现小班幼儿会出现一些新主题——这些“新主题”往往来源于一个新情节:譬如要临时搭一个公园给娃娃参观、玩耍;要有一辆车去救护病人;要吃“肯德基”需要餐厅……孩子们的游戏随着情节的发展,对游戏物质条件的创设要求不断提高,渐渐转变了小班初期那种有什么玩具就摆弄什么、就玩耍什么情节的现象:他们会时不时地要“肥皂”、要“一扇门”、要“浴缸”……因此,在这小班末期的游戏中鼓励幼儿去大胆地寻找替代玩具、发展游戏情节,能帮助幼儿增加体会游戏的愉悦。
二、游戏目标
1、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在游戏中做-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
2、游戏中尝试根据需要运用一些替代玩具,按意愿游戏。
三、游戏准备
1、提供现有的较为逼真的玩具。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的玩具要提供许多,因为孩子们是根据玩具来游戏的。
2、提供一个箱子,里面有各种积木、盒子、绳子等物品,供幼儿游戏中寻找替代玩具。
四、游戏过程
1、自由选择
小班幼儿选择主题常常是根据玩具来选择的。也有一些幼儿是根据自己对某一角色的兴趣,以及对某一游戏场景的熟悉来决定角色。绝大多数幼儿是拿到了玩具,在游戏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拼凑起今天的游戏内容,在“拼拼凑凑”的过程中他们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因此教师在游戏前要不断地给孩子一些提问:“想一想今天你要到哪里去玩?你要做些什么?”尽管这些提问是极其短暂的,但能渐渐地帮助孩子形成一些游戏目的。
2、自主展开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是在游戏过程中,在老师不断地提问中“你今天做些什么?”发现现有的玩具中缺少这缺少那,由于没有“替代”的经验,他们往往出现二种情况:一是放弃,二是以空的手势代替,这时候,教师该如何呢?听之任之?不,教师要鼓励幼儿并提供幼儿“替代”玩具让他们充分游戏,如:游戏过程中“理发师”在给娃娃洗头,边洗边说:“我给你擦点肥皂了,你把眼睛闭闭好!”此时她的手上
什么也没有;还比如娃娃家妈妈抱着孩子想要去公园,可是走出来以后妈妈自言自语他说:“哎呀,汽车没有,我们以后再去吧!”……在类似的这些情景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和幼儿共同去找“一块肥皂”,一起去搭一辆公共汽车,能让幼儿玩得更开心。同时,也给了幼儿一个信息:“游戏中没有的东西,可以自己去构建,没有的地方,可以自己去开设。”
在幼儿自主展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主动地为幼儿提供替代玩具、积极地鼓励幼儿寻找替代玩具,更应该去善于发现小班末期幼儿自己找来的替代玩具:如,自己搭出的浴缸,自己搭出的围墙,自己种的花……教师的欣赏能更进一步鼓励幼儿激发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3、自发交流
在游戏结束时,小班幼儿最接受的是再现游戏的情景。当小朋友看见理发店里有了“肥皂”、娃娃可以“乘车”去公园、妈妈买了“浴缸”时都会忍不住拍手。因此教师充分肯定这些“替代物品”,突出它的用处,不仅能获得其他所有的孩子的认可,更能为将来的游戏打下基础,使孩子在游戏中能真正地去创造性的反映生活。
角色游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理发程序,尝试给顾客“染发”。
2.主动与顾客交流,学会招待顾客。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理发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
2.物质准备:增设招待区的`水和书,染发的工具。
游戏过程:
1.提出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师:上次游戏中顾客反映理发师只会简单的剪发而已,很多小朋友有提议增加染头发,很多小朋友对于染发不是很了解,今天石老师要来给小朋友介绍新的技法,染发。
2.教师示范染发,引进新经验。
师: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染发的,有几个步骤?现在石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如果是男生也想染发那可以怎么染呢?我们请个小朋友上前示范一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染发,染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药水
(2)刷染膏
(3)盖锡箔纸
(4)蒸发
(5)整理、喷定型水
(6)带发套
3.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正确的操作染发,主动与顾客交流。
(2)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要招待客人给客人端水,拿发型书给客人看等,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让幼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观察指导,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理发师染发还有主动的介绍。
5.游戏讲评。
交流游戏情况:今天去理发店的有谁?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今天谁去染发了?效果如何?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
6.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要求:
(1)安静的收拾玩具。有序地收拾玩具
(2)那里的玩具放回到原位。
角色游戏教案 篇6
一、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因物而引发的,因此我们会看到娃娃家妈妈不断烧着一盘又一盘菜,始终不离开煤气社;会看到理发店叔叔就在整场游戏中为娃娃理发;我们还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朝三暮四”,刚才还是娃娃家的妈妈,忙着在煤气社前摆锅弄碗的,一会儿又操起了吹风机给别人去理发了;刚才还好端端的做着幼儿园老师,弹奏着钢琴(玩具钢琴),一会儿又走进了“手术室”给娃娃开刀;我们甚至还能见到有的小幼儿会两只手握着三四样他喜欢的玩具跑东跑西,忙得不亦乐乎……玩具是幼儿游戏真正的“兴奋点”,教师面对这些情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因为这是幼儿年龄所造成的。教师因该允许幼儿的行为,并从重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游戏。
二、游戏目的
喜欢班里的角色游戏,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担任的角色,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入游戏。
三、游戏准备
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玩具,尤其是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的玩具,供幼儿玩耍。要注意的是玩具不仅要保质,而且要保量,一个班级里多几样相同的玩具,可以满足较多幼儿的游戏需要。另外在选择玩具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比如小班医院里可以出现听诊器,体温计、针筒等,如血压计则可暂缓出示,因为类似的经验幼儿会较少。
四、幼儿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游戏,按意愿大胆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太小,因此在游戏中有许多无意识的行为,他们会很偶然地反映出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一会儿,脑海里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教师在和小班幼儿游戏时要及时地分享幼儿的幼儿的游戏情绪,有时甚至要去感染幼儿,如:看见娃娃家爸爸再不停的打蛋,教师说:“爸爸,真好!你在打蛋啊?孩子吃了你烧的蛋身体可好啦!”结果爸爸打蛋更起劲了。如,老师看见娃娃家妈妈弯着腰把娃娃立在地上,象在教娃娃走路,老师马上说:“你在教娃娃走路啊!真了不起!”妈妈听了带着娃娃走的更起劲了。
有很多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交流游戏时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和幼儿共想游戏的快乐。这样做,即可以让幼儿的情绪感上获得满足,也可以逐步培养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适时给予幼儿一些帮助。譬如教师会在马路上问那些手上握着各种玩具的孩子:“你到底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呀?”以帮助幼儿确定自己的游戏的身份。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提问帮助幼儿搞清玩具的使用,如教师指着吹风机问:“能用这个帮我吹吹头发吗?”“……”当教师看见出现在眼前的医生刚刚还是妈妈时,教师只要再问:“你现在真的是医生吗?”幼儿的回答只要是肯
定的,教师则可以“安安心心”地请她看病,因为随时更换角色是小班上期幼儿常见的现象。
小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还常常模仿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去做的事如发洪水、地震、喝醉酒、着火……这些再电视里看到的事搬到游戏中,他们只顾大喊大叫,只顾着将所有的东西仍在地上真是乐此不彼;这时教师的指导尤其要机智,不压制幼儿,不讲大道理,转移孩子的兴奋点,能让幼儿对其他事物有兴趣,如教师拿出一只大瓶子,用红纸一裹,“灭火器来了!”幼儿一下子注意到教师手中的这个宝贝上,教师说:“这个红瓶子送给你们,家里有它,就在也不会着火了!”
总之,小班上期幼儿的游戏是宽松的,每个幼儿都是各自的水平发展,不同的意思,不同的经验都会呈现出各种游戏内容,因此在游戏中仔细观察、适时指导,能够促进孩子的游戏发展。这里适时指导必须还游戏本色、认可幼儿年龄特点为前提。
角色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明确角色职责,懂得按职责扮演肯德基里相关人员的角色。
2、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
3、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肯德基促销宣传单、厨师帽子,汉堡,鸡腿,薯条,各种果汁饮品瓶子、咖啡、番茄酱等,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提出存在问题。
师:“上一次我们玩了肯德基的游戏,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过在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服务员不懂得跟顾客交流,不够热情、主动;有的顾客不懂得文明用餐,不会自觉排队……今天,我们继续玩肯德基的游戏,希望小朋友注意这些问题。”
二、介绍新增角色,帮助幼儿明确各角色的分工。
师:“肯德基里工作人员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他们有专门的炸鸡腿、炸薯条等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时要用到什么工具?要注意什么问题?”
鼓励幼儿讨论炸鸡腿、炸薯条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要用到什么工具?要注意什么问题?(如:卫生、安全等问题)
三、引导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并提出本次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的要求:
1、要互相帮助,使用礼貌用语,友好交往。
2、肯德基的服务员要大方、主动,大胆地欢迎客人,努力满足顾客需要。
四、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以“顾客”“服务员”等身份参与游戏,观察游戏进展情况,及时帮助。
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促进角色间的交流合作。如在游戏中给幼儿出“难题”,启发幼儿思考解决,如:我想点两人套餐,吃里面的汉堡,可是我不喜欢喝可乐,怎么办?重点观察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五、游戏结束,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整理场地。
1、通过讲评与讨论式,引导幼儿对自己或别人在扮演角色的情况给予评价,并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全面总结幼儿游戏情况,肯定幼儿的优点,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3、组织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
角色游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游戏,学习扮演角色,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
2、加强各游戏主题与角色间的联系。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游戏中能创造性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
活动准备:
铃鼓、小黑板、玩具钢琴、逼、纸、体育活动玩具等游戏的玩具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园有哪些活动?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做些什么?
2、启发幼儿分配角色,先让能力强的幼儿当老师,以后可以让能力中等或较差的幼儿轮当,不要让能力强的孩子独占“老师”的角色。
3、提出游戏要求:
(1)通过协商决定要扮演的角色。(2)游戏结束后将材料分类收好。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上课的程序。(2)帮助幼儿园的老师丰富游戏情节。
5、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观察与反思:
幼儿园是幼儿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通过幼儿园这个角色游戏,创造性地表现幼儿的生活,游戏中幼儿们非常积极,但是在游戏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问题1:幼儿在游戏中有争抢角色的现象。原因:很多幼儿都想扮演老师。
对策:在游戏前指导幼儿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问题2:幼儿只顾游戏,忘了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原因:幼儿的礼貌习惯还不能自如地运用到游戏中去。对策:提醒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
角色游戏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会简单人际交往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巩固已有生活经验,在游戏在进一步认识蔬菜,逐步养成爱吃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1、各类蔬菜的图片,塑料袋,数字卡若干。
2、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买菜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出示图片引入主题。
导入语:今天,老师到菜市场买了很多菜,你们看老师买了什么?(萝卜、青瓜、茄子、青菜)萝卜吃了变聪明,青菜吃了会长高……老师喜欢吃这些菜。
二、交流讨论
引导语:小朋友爱吃什么菜?(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喜欢的菜)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菜,有的菜老师还没买到,等会请小朋友自己到菜市场去看看能不能买到。
“今天爸爸妈妈上班去,老师请你们当小能手帮爸爸妈妈的忙去小菜场买菜,你们去买菜要带什么?(钱)那么今天谁来卖菜,谁来买菜”(引导幼儿分配角色)买菜要怎么买?卖菜怎么卖?
玩法:买菜的要带好钱,可以问这是什么菜?多少钱一斤?卖菜的做好介绍:这是什么菜,多少钱一斤?还要称重量等程序。买完后与同伴交流。
规则:当买菜的顾客要有礼貌,不能把菜打翻在地。
三、操作练习
教师以平行游戏的角色身份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角色,掌握各角色的扮演。
四、讲评结束
过渡语:天快黑了,菜市场的人准备下班。
1、请幼儿介绍活动情况
引导语:现在告诉大家,你刚才演谁?玩得怎么样?为什么?
2、根据幼儿玩的情况提出进一步要求
课后反思:本堂课开展前,我问了几个幼儿哪里可以买菜,大部分幼儿说出超市,因为家里去超市买菜比较平凡,我立刻用超市和菜市场的对比让幼儿对菜市场提起了兴趣,纷纷跃跃欲试,想和爸爸妈妈去菜市场看一看。课后不少家长反馈说幼儿回家提议去菜市场买菜,我认为本堂课还是很成功的,积极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