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14 11:09:18 作者:

【精选】中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中班教案汇总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并会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编成谜语。

  2.能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激励幼儿积极动脑参与编迷猜谜活动。

  3.体验听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物成图片一幅,警察帽两顶,各种动物小图片放在幼儿椅子下。

  2、学会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过程:

  1.设置游戏情景。

  (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城堡图,提问:

  x你知道这是一座什么城堡吗?城堡门前有些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x你们向进城和小动物们一起玩游戏吗?怎样才能进城呢?"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规则。"2.介绍游戏规则。

  x教师介绍进城方法:想要进城必须将自己扮成小动物,守城人喜欢猜谜语,他看到别人要进城就会念一首儿歌"城门开开,城门关关,想要进来,让我猜猜。"等他念完后,进城的人必须将自己扮演的小动物编成谜语请他猜,如果你编的好,守城人就能猜出来,那么你就能被请进城,如果编得不好守城人猜不出,你就不能进城。明白了吗?提问:

  (1)门卫看到别人进城会念什么?(学儿歌)(2)小动物怎样才能进城?

  x你们会编谜语吗?编谜时注意不能把答案说出来。(出示一动物图)教师引导幼儿集体编谜。"这是谁呀?如果你是小猫,那么你怎样编谜才能让别人猜出来呢?请你想一想,可以从小猫有什么本领、小猫的叫声、他喜欢吃什么来编。"x在你的椅子下也有动物土,请你拿出来看一看你是什么动物,然后编一编,还可以编给后面的听课老师猜。(幼儿自由编谜)3.引导幼儿游戏。

  x(搭好城门),老师先扮门卫。"接下来我们要来玩小动物进城的游戏了,这是城门,我来做门卫。"引导幼儿开始游戏。

  x请幼儿当守城人再次游戏。

  4.组织幼儿自主游戏。

  x你们想不想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边示范边讲解: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教师个一幼儿扮守城人,用双手搭成一个城门,幼儿集体边念儿歌边依次钻过城门,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手成人双手套住一幼儿,此幼儿编说谜语,守城人猜对后就让他进城(会座位,将动物图贴在头上)x搭出三个城门游戏。

  x游戏开始,当全体幼儿都进城后,师:"小动物们,你们来到动物城高兴吗?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吧!

  如果感到高兴你就拍拍手(拍两下)如果感到高兴就学小猫叫(叫两声)如果感到高兴就学小兔跳(跳来两下)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细致观察画面,理解动物穿背心的感受以及背心变化的原因。

  2. 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3. 体验故事中鼠小弟的心情变化,感受宽容并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教学ppt 、动物图片、绘本。

  活动过程:

  一、 出示鼠小弟图片,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一)师: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位朋友——名叫鼠小弟,你看看鼠小弟穿了一件红色的什么啊?

  鼠小弟穿着红色的小背心,多么开心,多么神气啊!

  (出示图片二)咦,刚刚鼠小弟还这么开心,这么神气,现在它怎么啦?

  它为什么不开心啊?(它的小背心变得又大又长)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件小背心会变成这样吗?这里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中间情节,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了解故事情节,体验动物穿上背心的快乐

  (一)欣赏第一段:妈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小背心,很好看的。这一天,鼠小弟穿着背心出门了,还快乐的唱起了歌。它的歌声引来了小鸭子,小鸭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鼠小弟大方说:“可以可以,不过别弄坏了。”于是把背心脱给了小鸭,小鸭高兴的穿上小背心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教师引导提问:

  1、鼠小弟把背心借给了谁?小鸭子开心吗?为什么?

  (二)欣赏第二段:小猴看见了,拉拉小鸭身上的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小鸭大方的点点头,把背心脱给了小猴。小猴高兴的穿上了背心自言自语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小结:虽然不是自己的背心,但是小鸭喜欢小猴也能和自己一样感受到穿背心的快乐,所以还是借给了它。原来好东西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三)欣赏第三段:小猴子碰上了海狮,海狮看见小猴子穿的小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小猴大方的点点头,把背心脱给了小海狮。小海狮高兴地穿上了背心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狮子看见了小背心,对海狮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小海狮大方的点点头,把背心脱给了狮子,走了,狮子穿上了小背心,自言自语的说:“有点紧不过挺好看的,”狮子高兴地穿上了背心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小马看见了拉拉狮子身上的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狮子大方的点点头,把背心脱给了小马,小马高兴地穿上了背心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

  (四)欣赏第四段:大象看见了拉拉小马身上的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设置悬念:大象这么大,小马还会把背心借给他吗?让我们看一看小马大方的点点头,把背心脱给了大象,大象高兴的穿上了背心说: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教师引导提问:小马真大方,看看背心穿在大象身上还像背心吗?为什么?

  三、 回忆绘本,感受动物的变化赋予情节的意义(出示图卡,根据幼儿的回答从大到小出示动物的图片)

  教师引导提问:

  1、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小背心都被哪些动物穿过?(教师逐一出示小动物并依次排列)(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就是有点紧,不过还挺好看吧“任选一句对话)

  2.为什么鼠小弟穿在身上好好的一件背心,穿上其它小动物的身上就变了样呢?(鼓励幼儿观察动物的变大导致背心变了样)(“老师给这些小动物排了队,你们看看,能发现什么小秘密啊?动物越来越大了,那小背心怎么样了呢?)

  教师引导提问:

  1.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动物穿上鼠小弟的背心,是什么样的表情?它们的手有怎样的变化?

  2.虽然很紧,但他们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啊,小背心实在是太漂亮了。

  3.现在你们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件小背心会变得这么大了吧?

  当鼠小弟发现自己的小背心穿在大象身上的样子,会有什么反应吗?

  教师小结:事情很糟糕,可是没关系,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让鼠小弟重新变得快乐。(引导幼儿想办法安慰、帮助鼠小弟)

  四、引出故事中的结局,出示ppt,共同体验快乐的情绪。

  1. 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该怎么帮助鼠小弟重新获得快乐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最后到底怎么样了。

  欣赏画面:我们看看动物朋友们想到什么好办法?

  小结:虽然小背心不能穿了,但是它们想到把小背心当成秋千,让鼠小弟在大象的鼻子上尽情的玩耍。

  2. 猜猜鼠小弟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又变得开心了呢?

  小结:鼠小弟把背心借给朋友们,让他们获得了快乐。当鼠小弟难过的时候,动物朋友们也想到了让鼠小弟快乐的办法,相互帮助就能一起获得快乐!

  五、 延伸环节:提供新的线索,发展图书的新内

  小朋友们,如果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别人弄坏了,那你会怎么办呢?

  (叫他赔、在去买一个、修一下、变成其他的玩具)

  师:你们说,如果鼠妈妈又给鼠小弟织了一件小背心,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小周老师这里还有一本很有趣的故事书,我们一起回到教室里去读一读,好吗?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变化。

  2.感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简单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一座小房子》教学挂图、语言CD(盒带)。

  2.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说说“我家的房子”。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里都住着谁?他们在房子里都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房子的温暖。

  1.结合挂图,观察画面,想象、猜测画面内容及故事的发展变化。

  (1)出示故事首页,观察了解故事主人公小房子的心情。

  提问:猜猜这是谁的家?小房子为什么不开心?

  (2)观察小鸟和大象图片,猜测图片的内容,尝试推理故事的发展,讨论:小房子会对小鸟、小老鼠、大象说些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3)观察小房子的表情变化。

  2.听了小动物们的回答,小房子的心情会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怎样让小房子变得高兴起来?

  3.观看挂图,大胆表述故事后半部分的情节发展变化。

  小房子迎来了谁?他们都在小房子里做什么?

  小房子会喜欢现在的生活吗?它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展开故事结尾,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感受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猜测,在这一刻谁最幸福?为什么?

  (2)小结:因为在这座房子里发生了许多令小房子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小房子也感到很幸福。

  三、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自己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讨论:你的家有这样一座幸福的房子吗?说一说房子里的幸福事情有哪些?

  2.小结:小朋友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爸爸、妈 妈等许多亲人的疼爱,所以小朋友也是幸福的。

  四、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1.将故事投放到阅读区中,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大胆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

  2.请幼儿回到家中给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为家人做事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需要的教具很多,又需要图谱的展示,因此,在活动先后出现的教具很多,而我却将图谱的颜色有的很多,一是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而是显得教具有点繁琐。应该将图谱颜色集中在儿歌中提到的绿色和红色,再适量加点其他颜色就可以了,太多颜色会造成视觉的审美疲乏。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⑴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9、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0、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11、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2、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反思:

  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今天正好是端午节上来的第一天,孩子们对粽子的热情尤存,它本是大班的一个故事教学内容,我把它改编过了,故事也重新改过了。我把目标定位在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方面。在设计环节时,第一部分是一个引子,其中有一个提问:吃了粽子肚子感觉饱饱的,(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饱饱的),为下面吃故事粽子,肚子里有了许多故事,埋下了一个伏笔。第二部分故事欣赏环节中,我第一次的设计是让孩子第一遍就完整的欣赏故事,试教下来,能力强的孩子把整个故事的大致意思全部都复述了出来,使问题的设置无法正常推进。于是,我想到把故事分成两段,第一段结束后,让孩子们自己帮小动物想办法,进行发散性思维,激活幼儿在教学现场的思维(第二次试教时效果很好)。这里我也有另外一个用意,语言活动中,由于孩子往往是坐的时间比较长,容易产生思维疲劳,在这里顿一下,让孩子们自由想象,能重新调动起孩子继续学习的积极性,思维也能活跃起来。(拆粽子这个环节,也有相同的作用)

  最后,我把故事包在粽子里,强烈地构起孩子想看,想说的愿望。其中,解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解开,在遇到相同的故事时,孩子自然地说:‘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于是,我顺利地引到合作讲故事。在故事的提供上,我准备了适合不同层次幼儿需要的故事,有两副画面的,三副画面的,最多是四副画面的。本来我在粽子上没写名字,后来考虑到,如果不写名字,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孩子,如果拿到四副画面的故事创编,那对他的难度就会比较大,孩子就会失去创编的兴趣。

  在最后一个环节,分享故事中,我的引导还不够,集体教学活动,既要有目标的意识,有对教学活动期望效果的追求,更要关注过程的价值,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长有意义的经验;既要有精心的预设,使教学活动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更要给幼儿以生成的空间,并有效地回应幼儿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在回应孩子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是非常不够的。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处于一种比较活跃的状态,随着环节一步步地推进,孩子自然产生了强烈的想“说”的愿望,自然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眼睛的构造、用途。知道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2、教育幼儿爱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眼睛》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

  (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按摩下面的肌肉,按摩太阳穴等

  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2.能大胆的讲述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调查表"成功与失败"幼儿姓名标签,儿歌《困难我不怕》

  幼儿经验,已阅读过图画书《狐狸和大熊》

  活动过程:

  一.回忆导入引:大熊最后成功地吃到自己种的果实吗?(吃到了)一开始大熊有没有吃到?为什么?(没有,因为被狡猾的大熊骗了)当时它的心情可能会怎样?(难过,气愤):一开始大熊被狡猾的狐狸骗了,没能吃到自己种的果实,后来大熊动脑筋用智慧战胜了狐狸,成功保住了自己种的果实。

  二.游戏感知

  1.玩游戏"传球接力赛"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情。

  引:

  今天我们来玩"传球接力赛"的游戏,×个小朋友成一竖排,每人双手举到头顶,一次传球,先传完的小组为冠军组。

  2.分组进行比赛,决出冠军小组。

  3.交流对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引:

  胜利的小朋友现在又什么感受?失败的小朋友有什么想法?

  三.失败与成功

  1.教师请出班中的小能手现场表演,或者谈谈自己获得成功的事情,启发幼儿讨论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经历失败。

  引:

  表演的真棒,你们一开始就表现的这么好吗?

  2.教师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记录自己是否经历过失败。

  引:你以前在家里,幼儿园里有过失败的经历吗?如果有过,就将你的名字标签贴在蓝色方格里,如果没有就贴在红色方格里。

  3.请幼儿述说自己失败的经历?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诚实勇敢的面对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地努力,那我们就一定能成功。

  四.儿歌提升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困难我不怕》碰到困难时念一念这首儿歌,就会增加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附:儿歌《困难我不怕》

  我是坚强好宝宝困难我不怕勇敢坚持我最棒努力努力想办法困难困难不怕啦 不怕不怕不怕啦困难困难不怕啦 不怕不怕不怕啦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这个下雨的早上,孩子们的小伞都撑在防盗网上,格式各样,五颜六色,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也像一个个五彩的蘑菇,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围着它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小朋友们谈论很多,也很开心,上课音乐响起都不愿意离开。于是,我决定带他们一起去探索和想象,一起去认识伞。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参与探索活动。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伞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和途径去发现和了解有关伞的形状、种类、功用、制作工艺等。

  4、加强家园合作,通过亲子间的共同制作、收集等活动加强亲子交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作材料对伞进行分类;伞的功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小雨伞。

  2请家长帮助收集不同材料和各种样式的伞及有关资料和图片。

  3、与伞相似的菇类、荷叶及其他物品的实物和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调查活动:我们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伞的略知一二,对伞的功能和形状感兴趣,于是我决定从欣赏开始,了解伞的种类、形状、颜色。

  活动二 谈话:欣赏伞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伞,充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活动中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不同伞的不同特征,对伞的外观评价较多,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但不够连贯。

  活动三 认知活动:伞的种类

  摸一摸你们自己带来的伞,有什么感觉?粗粗的感觉,有绣花的叫“小洋伞”;

  滑滑的,尼龙布做的,不吸水叫“尼龙伞”;很光滑,又看得见外面,是用塑料做成的,叫“透明伞”;粗粗的,好像厚厚的纸做成的,叫“油纸伞”这是古时候的人用的,在上面涂了一层蜡防水。

  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对伞的制作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四 认知活动:大自然中的伞

  寻找大自然中像伞的物品,发散幼儿思维。出示图片,夏天躲到树下,大树就像一把大伞;小花像伞给蜗牛遮雨;荷叶是青蛙的伞;蘑菇是小蚂蚁的伞等。

  把你们找到的大自然中的伞画出来。

  活动五 亲子活动:伞的展示会

  运用各种材料,幼儿与家长共同思考,制作别致的小伞,制作过程中幼儿与家长互相协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遇到问题积极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观察后动手,这样孩子的观察意识增强了。在活动不断深入的同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提高。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家长们的配合带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家长也通过活动认识到他们的参与价值。

  活动中我力图让环境成为幼儿的老师。将幼儿带来的各种伞和图片布置在教室中,让幼儿了解伞的款式、种类;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他们无时不与环境互动,环境成为默默无闻的老师。但我也发现,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探索问题的深度不够,在探索大自然中的伞时,孩子们对蘑菇感兴趣,而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深入研究。这些是我以后的主题活动中应注意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