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09 16:39:04 作者: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教案范文锦集7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画片《憨豆先生》故事的开始和结尾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2、喜欢续编故事,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视频《憨豆先生》第一集、图片、评价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视频,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1、介绍人物,猜想情节

  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叫憨豆先生。他有个特别的伙伴,是泰迪熊。

  提问:你们看过这个动画片吗?(没有)

  2、观看视频一部分,挖掘多种内涵

  师:今天,憨豆先生在家和泰迪熊看电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观看视频内容)

  提问:

  今天,憨豆先生去做什么事情了?(想到大自然中去拍摄动物的照片)

  你觉得憨豆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非常有趣、搞笑、有点儿笨的、话不多,但是动作、表情很夸张的)

  二、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后半部分

  1、观看结果,引导幼儿猜想,创编多种故事发展情节(出示憨豆先生夸张的恐惧表情、一群动物凶狠地表情)

  提问:可是,你们看,最后憨豆先生什么表情?小狗什么表情?那你觉得这个中间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预设1、可能去拍摄的时候他没拍好,被小动物欺负;预设2、可能去拍摄时候他碰到小动物了,自己却不小心出丑了)

  2、分组讨论(按记录分组,规定人数,将记录纸放在不同的桌子上)

  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猜想觉得那种结果更加有趣进行猜想,一起把憨豆先生去森林后会发生的事情讲一讲。他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它们正在做什么呢?

  请大家四人一组,一起讲一讲,最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故事就从“憨豆先生高兴地开着车来到了森林……”开始吧!

  幼儿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师:故事编好了吗?我们要来请每组的代表来把自己组编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

  2、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难点: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环境创设: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

  活动流程:

  (感受乐音和噪音)→(区别乐音和噪音)→(敲敲打打)→(创造安静的环境)→(延伸)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幼儿从外面走进教室,教室里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

  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提问:直接问进来的时候听到什么?为什么听了之后你们会笑眯眯的?(幼儿回答:好听。)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

  3、继续播放音乐。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

  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

  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请你听一听,辨一辨哪些声音是噪音?哪些声音是乐音?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2、听到了哪些声音?

  3、喜欢那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

  4、小结:我发现小朋友听到动听、悦耳的声音时,都是笑眯眯的,并做出优美的动作,这些声音称为乐音,还有一些不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时都皱起了眉头,这些声音称为噪音,而不是乐音。

  三、敲敲打打,感受声音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1、老师这里有许多打击乐器,你们觉得打击乐器会发出乐音还是噪音?

  2、请幼儿自己试一试,并把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幼儿听,是乐音还是噪音?你们快来听一听,刚才你们的小乐器到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3、怎样才能让打击乐器发出乐音?(幼儿一起演奏《小鸡小鸭》)

  听后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是乐音还是噪音?为什么?

  4、小结:原来同样是打击乐器,大家乱敲乱摇就会发出噪音,大家一起演奏

  就会发出乐音。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噪音和乐音?

  2、噪音这么难听,我们都不喜欢噪音,现在请幼儿去找一找,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3、你们找到了什么地方需要特别安静,为什么?

  4、如果有些人在医院、寝室里大声讲话,发出噪音,那么你该怎么样?

  五、延伸

  幼儿一起制作静音标志。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分类投放垃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

  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认识有机垃圾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学习词:可回收垃圾)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

  1.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幼儿园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学习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彼此的标记并说说其含义。

  5.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线,体验线带来的乐趣。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特征进行分类。

  3、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线的作用。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各种线制作一幅范画。(画面有小房子,花、草等)

  2、分组材料:各种各样的线(毛线、电线、艺术线、棉线、尼龙线等)

  3、乐器:二胡、吉他各一把。

  4、课件

  活动过程

  导语:"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神奇的画,小朋友想不想看?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我数一、二、三,你们再睁开眼睛,好吗?"

  一、展示范画,认识范画中的各种线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幅画,它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不同?这上面的线你认识吗? 它们都用来做什么?

  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

  1、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知道的线。

  师:小朋友,除了这幅画上的线,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线?都有什么作用呢?

  2、请幼儿分组自由操作,探索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线,请小朋友们分组,自由地去观察探索,可以拉一拉、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幼儿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师:小朋友,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线?你觉得有什么用途?(同伴之间可相互补充)

  4、师利用课件并结合实物,小结各种线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毛线:色泽鲜艳、柔软,可以织成毛衣。电线:导电、输入图像、声音等等、包括:电缆线、闭路线、耳机线等等。艺术线:用来编织各种工艺品、艺术品的线,如:中国结。棉线:用来织布、缝衣服等等乐器线:可弹拨出动听的声音。如:二胡、吉他、古筝(师随机演奏一首二胡和吉他的曲子,请幼儿欣赏)尼龙线:做袋子用的手提绳、鱼线、捆绑线等等

  三、为线分类

  1、师:"今天,各种各样的线都集中在一起了,线的大家族真的很大,族长说,这么多的孩子太多了,又挤又吵,赶快给我们分分家吧!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吧,把这些线分分类,相同特征的放在一起,看看能分成几类,好吗?"

  2、幼儿分组为线分类,师巡视指导。

  3、每组推出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师小结。

  四、结束部分

  1、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线,我们还没有

  全部认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继续和爸爸妈妈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看看谁了解的线的线的知识最多,好吗?

  2、玩绳

  师:小朋友,老师手里有两根很粗很长的线,又叫绳子,这根绳子是用很多很多的棉线组成,现在我们一起玩绳吧。

  师领幼儿到户外玩绳,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和主要特征,通过比较能区分几种常绿树与落叶树;初步学习比较观察、概括两种树树叶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认识多种常见树,如水杉树、梧桐、鸡爪枫、广玉兰、雪松、冬青等,知道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采集了各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

  活动过程:

  (1) 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树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 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概括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共同特征。

  ① 幼儿把常绿树和落叶树树叶分类摆放。

  ② 幼儿观察比较常绿树的叶子和落叶树的叶子分别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常绿树的叶子有什么共同点?落叶树的叶子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常绿树的叶子厚、硬、是绿色的,腊质厚。落叶树的叶子薄、软、枯黄、腊质薄。

  观看录象:《常绿树和落叶树》,了解常绿树一年四季长绿、落叶树秋天落叶的原因,形成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概念。

  小结:到了秋天,有些树的叶子变黄变枯,从树上落下来,这些树叫落叶树;有些树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的,这些树叫常绿树。

  (4)了解树木的作用;学习如何保护树木。

大班教案 篇6

  学策略:

  1、难点前置

  此乐句中的附点、跳音,体现了数高楼的快乐情绪,是整首歌曲的难点。于是,创设小鸟唱歌的情景,难点前置,以此练声,从而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减轻了学习负担。

  2、借助图谱

  歌词中“哩哩哩、恰恰恰”的不规律出现,极易混淆。为此,根据歌曲的音乐元素,精心设计图谱,将动态的旋律转化为静态的图画符号,为幼儿感知旋律、记忆歌词、自主学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层层累加

  完整欣赏歌曲→学说念白→借助图谱自主学唱→创编念白动作→合作表演唱,活动中,自然渐进,层层累加,步步推进,有效学唱。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跳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根据乐曲的旋律用身体动作的变化表现高楼,并随节奏说念白。

  3、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电钢琴、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数高楼的欢快情绪。

  活动难点:

  唱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创编动作表演念白,体验歌唱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练声

  难点前置在《数高楼》的伴奏音乐中入场。创设小鸟唱歌的情境,引导幼儿练声。

  [旋律伴奏入场,自然预知旋律;情境设置,使练声充满情趣,为解决难点做好了铺垫。]

  2、完整欣赏歌曲

  学说念白“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么数高楼的?”

  [完整欣赏,目的是满足幼儿审美认知的需要,即听到了什么?兴趣入手,先学说幼儿最感兴趣的念白部分。]

  3、借助图谱,自主学唱

  (1)结合图谱,教师完整范唱。

  [幼儿倾听,借助图谱,理解歌词,感知旋律。]

  (2)幼儿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歌里唱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直接用歌声回应,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

  (3)幼儿自主跟音乐学唱。

  第一遍:鼓励幼儿自己学唱。

  第二遍:大胆歌唱,能唱出跳音的轻巧、弹跳。

  第三遍:注意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导而不包”,幼儿在图谱的帮助下自主学唱,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歌唱活动轻松高效。]

  3、创编动作,表现念白。

  个人自主创编→两人合作游戏→完整演唱

  [幼儿创编在前,教师提升在后,给幼儿提供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然游戏中,掌握念白节奏,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合作演唱,激发兴趣

  (1)师生合作演唱。

  (2)生生合作演唱。

  (3)邀请全体教师一起合作演唱。

  [挖掘“恰恰恰”这一音乐元素的价值,加入动作,进一步体现数高楼的快乐。合作演唱,富有挑战,为幼儿提供了发展合作态度和增强合作能力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幼儿歌唱的兴趣。]

  5、谈话激趣,自然结束

  在音乐声中,和老师再见,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画的形式大胆地装扮手套,感知每一幅手套上的对称图案。(难点)

  2、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通过打扮并赠送手套激发对冬天不怕冷的人的关爱。(重点)

  【活动准备】

  1、要求幼儿观察谁早上起得早。

  2、每人一副纸手套,每张桌子一种颜色颜料,蔬菜印章若干。

  3、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照片、图片,布置一个:“不怕冷的人”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感知经验、激发情感。

  启发谈话: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作。

  1、冬天的早上,谁早早起。

  (1)讲述家里谁起得早。

  老师可以启发提问:

  ①这几天,你在家里看到谁比你起得早?

  ②他们起来做些什么事?

  (2)讲述生活周围谁起得早。

  说明

  ①可提问:早上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还知道谁起得早。可通过幼儿早上的生活环节,启发讲述,他们起得早,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

  ②谈话重在了解那么多早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激发幼儿对那些早起的人们的感谢尊敬之情。

  2、谁是不怕冷的人,冬天工作在寒冷之中。

  (1)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2)看看谁是冬天里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如十字路口的人民警察,在指挥交通;扫地的清洁工人。)教师展示照片

  (3)教师小节,激发幼儿感受不怕冷的人十分辛苦

  二、制作手套。

  启发谈话:天气这么冷,我们给那些“不怕冷”的人送副手套吧。

  1、观察讨论

  (1)你们猜猜看一副手套有几只?

  请个别有手套的幼儿拿出手套集体观察(教师强调左右图案一样)

  (2)幼儿探索材料用法。

  教师出示范例手套。

  老师这里有一副打扮好的手套,你们看看漂亮么?上面有哪些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材料宝宝变的?两边图案一样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样把两边图案变得一样的?

  2、教师示范

  印章亲亲颜料宝宝,在手套上按一下,再印一印,轻轻按,翻开来。

  说明:教师在示范中穿插对颜料的选择,提醒幼儿每张桌子只有一种颜色,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多种颜色印画。

  3、幼儿操作

  (1)教师观察幼儿印画情况,鼓励幼儿走动选择颜色。

  (2)教师根据情况提醒幼儿印画的轻重和颜料的使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

  4、谈话:鼓励幼儿将自制的手套赠送给自己觉得最了不起的人。

  我们先把手套凉凉干,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送给早上早起的了不起的人好么?

  操作建议:

  可以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巩固操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