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22 01:30:30 作者: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汇总7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画各种水果,能表现出各种水果的基本特征。

  2、能画出各种水果之间的重叠关系。

  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去水果店参观。

  2、各种水果若干,示范作品。

  3、绘画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进行谈话,引入主题。

  ——在水果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水果?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我喜欢吃的水果,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感知水果的不同外形、大小。)

  3、让幼儿感知前后的重叠关系。

  ——看看老师买来的水果哪个最大?哪个最小?看一看,想一想老师是怎么在盘子里放这些水果的?哪个在前面哪个在后面?你们觉得这样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橘子在前面,苹果在中间,西瓜在后面。)看一看后面的水果被前面的水果挡住了一些会是什么样子?

  4、教师示范画。

  ——首先画好橘子,重叠在一起的,看不到的地方的线条就不能画出来。

  ——再画苹果,然后画西瓜,最后画一个大盘子把它们装起来。

  ——选择喜欢的颜色给水果涂色,可以用两种相近的颜色进行涂色。

  5、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有顺序地观察和描绘。

  ——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绘画姿势。

  6、欣赏与评价。

  ——看看谁的盘子中的水果摆放的好看,重叠放时知道把线条藏起来。

  ——看看谁的水果新鲜、颜色漂亮。

  活动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能力提供不同的水果。

  2、也可将水果垒放进行写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在秋天活动的昆虫的各种特征。

  2、感受小蚱蜢骄傲自大带来的危害。

  3、会朗诵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小蚱蜢的整个活动过程,动作表情到位。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秋天聚会》。

  2、儿歌中的情景图片4张,小蚱蜢的表情图片4张,小蚱蜢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秋天聚会》,让幼儿说说在秋天活动的几种昆虫的特征。

  小蜜蜂:会飞,辛勤采花粉。

  小蜻蜓:会飞,捉害虫。

  小蚱蜢:也叫蚂蚱,会飞,会爬。

  螳 螂:会飞,会爬。

  七星瓢虫:会飞,会爬.

  小蚂蚁:会爬,辛勤地筑巢、储备粮食。

  2、请幼儿找出图上的小蚱蜢。我们请小蚱蜢出来玩玩好吗?(出示小蚱蜢图片)

  3、教师:小蚱蜢有什么本领?(它很少走路,经常在草丛里蹦来蹦去)

  二、学习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1、有一天,小蚱蜢在草丛里玩,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听教师念儿歌《小蚱蜢学跳高》。

  2、幼儿逐句跟教师学儿歌。(出示相应图片)

  3、教师:小蚱蜢跳上狗尾草了吗?它的心情怎样?(出示相应图片)

  4、教师:小蚱蜢正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相应图片)

  5、教师:小蚱蜢为什么会摔跤呢?结果怎样呢?(出示相应图片)

  6、教师小结:小蚱蜢光顾着跳高,太开心了,加上它还有点骄傲,却没有注意到草尖又软又滑,容易摔下来。我们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不爬到危险的地方,不要从高高的地方跳下来,更不能取得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起来。

  三、表演游戏

  1、根据儿歌内容,幼儿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表现出小蚱蜢的得意、惊讶、痛苦的表情。

  2、与小朋友或教师一起表演。

  教学反思

  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较生动地表现小蚱蜢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活动出现了**;幼儿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儿歌。但幼儿在情感上能否接受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大的情绪,这还得在今后活动中多灌输。

中班教案 篇3

  目标:1、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为自己长大感到高兴。

  准备:1、每人三张相片(出生、两岁、现在)。

  2、绒面板一块。

  3、歌曲录音磁带《世上只有妈妈好》。

  过程:1、介绍自己:

  幼儿将自己的相片分别按出生、两岁、现在三个年龄段贴在绒面板上。

  谈谈小时候开心、有趣的事情。

  看看自己和朋友有什么变化。

  2、交流讨论:

  重点观察出生时候的“我”:

  ——“刚出生时候的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你出生的时候有多重?你长得像谁?”

  (人刚生下来的时只会哭,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每个人体重是不一样的。)

  重点观察两岁时候的“我”有哪些变化:

  ——“两岁时候的我和出生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在亲人的照顾、抚养下,我长大了长高了,会说话会走路,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等。)

  重点观察现在的“我”,介绍“我”的本领:

  ——“现在的‘我’和小时候相比本领已经很大了,说说自己的本领。”

  3、感谢父母:

  每位幼儿说一句感谢父母的话,教师用录音 录下幼儿的话。

  全班合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发展观察力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了解人的五官及其功用,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快乐小熊(一只)

  2、白板笔(一支)

  3、表情脸谱

  4、课件(快乐的聚会)

  5、哭脸和笑脸各一幅

  6、小镜子(人手一面),圆形卡片,水彩笔(人手一支)

  7、快乐树(图板)

  8、音乐磁带(表情歌)

  活动重点:

  1、了解人的五官及功用

  2、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

  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放音乐(表情歌

  欢送"快乐小熊"和幼儿一起唱、跳,抒发心中的快乐情感。

  活动延伸:

  设置快乐树的图板,孩子们看到树妈妈笑了,树宝宝笑了,太阳公公也笑了,噍!孩子们高兴的也笑了,这其中使孩子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用笑去面对一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语言《春天的颜色》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活动准备:PPT、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4.结束活动,去户外寻找春天的颜色。

  一声春雷惊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树洞里睡了一个冬天.小熊想:过了一个黑色的冬天,春天来了,春天是黑色的吗?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呢?

  小草告诉

  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绿色。”

  草莓告诉小熊:“春

  天是甜甜的红色。”

  小白兔告诉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熊听了说:“哦!我知道了,原来春天是嫩嫩的绿色、甜甜的红色、跳跳的白色。”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2、元元表演变圆魔术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3、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4、评价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2、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

  二、活动准备

  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是任性的孩子?

  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通过谈话“怎样做?”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

  2、教师小结: 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 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

  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