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5-13 11:33:23 作者: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幼儿园教案范文7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图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进行大胆讲述。

  2.懂得利用自身的长处为大家服务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同一地点的雪前、雪后风景图,《冬天的小路》教学挂图。

  2.幼儿学习资源。

  3.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

  4.指偶粘纸1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风景图,引导幼儿谈谈:两张图片哪里不同?下雪了,周围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小路变得怎么样了?走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2.观察挂图,看图讲述故事内容。

  (1)同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引导幼儿看看画面上是什么天气,有谁?他们怎么了?猜猜是怎么回事?小松鼠会说什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动物的神态和表情,大胆进行猜测和讲述。教师要积极回应幼儿,肯定幼儿的各种猜测和想象。

  (2)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扫雪的?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重点理解动词:推、扒、扫、铲。知道小动物是利用自身的特点进行扫雪的。

  (3)提问:他们扫完雪后,会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会在小路上干什么?

  (4)出示第四幅图画,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为什么高兴?会说些什么?引导幼儿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3.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欣赏。

  4.幼儿看图完整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请2-3名幼儿进行讲述,教师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5.交流分享。

  (1)提问: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动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请幼儿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将如何做?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身体的各个部位

  2.幼儿人手一面镜子 、一瓶香水(供幼儿闻气味)。

  活动过程

  一、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

  1.出示乐趣卡: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张图像,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和图像上一样呢?

  幼儿观察讲述。

  2.引导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的名称及数量。

  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认识五官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面小镜子,让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自己观察: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2.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香水,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

  (2)引导幼儿回忆:

  小朋友想一想,你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

  (幼儿互说)

  小结: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五官。

  (1)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 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三、游戏:找五官

  教师依次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幼儿马上用手依次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我们赢了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勇敢的精神及对小动物的同情之心。

  2、在活动中体验一起打败大灰狼的快乐。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若干报纸。

  2、小鸭和大灰狼布偶各一只,鸭妈妈玩具一只。

  3、“大灰狼的家”展板一块。

  4、用不干胶布置一条小河。

  5、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组织在报纸上坐好

  二、故事引出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小鸭和鸭妈妈生活在一起。小鸭和鸭妈妈一起出去玩,一起出去游泳,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有一天,鸭妈妈出去找食物的时候,来了一只大灰狼,把鸭妈妈给抓走了。小鸭知道后非常的伤心。

  2、激发小朋友一起去帮助小鸭救出鸭妈妈。

  三、在路上

  1、教师:我们要出发了。去大灰狼家的路很远,小朋友最好带上报纸,希望小朋友都在路上能安静地在一起,被大灰狼发现可就糟了。

  2、播放音乐,一起开心地排队走。出现打雷声音教师引导:糟糕,打雷了,快要下雨了。有什么办法能躲雨?

  3、教师启发小朋友用报纸来挡雨,随着音乐一起踮起来轻轻地走。

  3、出现一条小河,启发小朋友用报纸垫着走过去。

  四、一起想办法

  1、教师组织小朋友一起坐下来休息。

  2、教师提问:马上就到大灰狼家了,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能打败大灰狼?

  3、引导:今天我们只带了报纸,怎么用才能打败大灰狼?

  4、启发小朋友将报纸揉成纸球。

  5、发现大灰狼,一起用纸球打败大灰狼,并救出鸭妈妈。

  五、一起来跳舞

幼儿园教案 篇4

  绘画意图:

  利用简单的一个或几个几何图形组合在一起经过细心的描绘,简洁大方的笔法,便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简笔画是简单的应用铅笔和纸来绘画的一种过程,是简明扼要的一种绘画艺术。

  绘画步骤:

  1、先画一个小方框。人物牛仔共分六步。

  2、画帽檐。

  3、画帽顶。

  4、画眉毛、眼睛、鼻子、嘴。

  5、画耳朵。

  6、画上三角巾与头发。

  温馨提示:

  注意帽子的画法。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5的数字;会正确区分黄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

  2、物质准备:

  学具:红、黄、蓝、绿色夹子若干;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5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小筐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师:宝宝们,听谁来啦?(小猫)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

  2、师: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呀?(小鱼)

  看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啊?(钓鱼)

  这是一只勤劳的小猫,它钓了很多小鱼,吃不完,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猫晒小鱼好不好?

  二、一:晒小鱼(黄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5以内)

  1、老师讲解“晒鱼”的规则和要求。

  师:这里有许多小鱼,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颜色呢?(这是黄色的小鱼,还有呢?)

  马上我们先来晒黄色的小鱼,晒在哪里呢?(出示筷子)

  不过今天我们晒小鱼的时候有个要求,要听着音乐来晒,音乐开始我们就开始晒小鱼,音乐结束我们马上要把小手放下。边晒要边数你晒了几条小鱼。小朋友明白了吗?

  2、师:小耳朵听好,音乐开始了,要边晒要边数哦!

  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晒了几条小鱼?

  4、师:看,这是几呀?(4)

  和数字4一样多的小鱼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三、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黄色小鱼(数量为5)

  师:想知道老师晒了几条小鱼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老师晒了几条小鱼呀?

  (2)师:比一比你晒的小鱼和老师晒的小鱼一样吗?谁的多?

  (3)师:怎样就能把你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了呢?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提醒幼儿数一数。

  (5)师:谁来说说你使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的?

  老师小结:原来小朋友是用添上小鱼的方法,有的添1条,有的添2条,就变得和老师一样多了。

  2、师生晒蓝色小鱼

  师:刚才小朋友帮小猫把黄色的小鱼都晒好了,那还有什么颜色的小鱼没有晒啊?(蓝色的小鱼)

  师:那我们现在来帮小猫晒蓝色的小鱼,晒得方法和刚才一样哦!(放音乐)

  幼儿操作。

  师:你晒了几条蓝色的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师:看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师:现在你晒的小鱼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啊?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3)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很多小朋友晒得鱼比老师的多,那你有什么办法把你的小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呢?

  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数一数。

  (4)师:你是用什么办法把你的小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的呢?

  老师小结:对了,你可以用拿掉小鱼、去掉小鱼的方法把你的小鱼变得和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黄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师:比一比你的黄色的小鱼和蓝色的小鱼,哪一种多?哪一种少?

  (2)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把黄色的小鱼和蓝色的小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师:你是用什么办法把黄色的小鱼和蓝色的小鱼变得一样多的?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添上小鱼的方法,也可以用去掉小鱼的方法把两种鱼变得一样多。

  5、现在你们帮小猫把黄色和蓝色的小鱼都晒好了,请你把你晒好鱼都送给小猫。(老师收)

  四、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你们的办法这么好,小猫也想学一学,可是发现自己晒得不对,那我们帮它检查一下,看看它晒得对吗?

  (拿出1个示范)这上面还有数字呢?小鱼和盘子上的数字一样多吗?

  现在请小朋友们都来帮小猫检查一下,边检查要边数一数。

  2、幼儿操作

  3、把你检查好的小鱼拿给客人老师看一看吧。

  五、结束

  今天你帮了小猫一个大忙,小猫非常感谢你们,它要送给你们每人一朵笑脸花哦!

幼儿园教案 篇6

  玩法:

  全班幼儿坐成半园形,请一个幼儿背对大家坐好,请另一个幼儿走到他椅子后面,轻轻敲椅子背三下,坐着的幼儿问:"是谁敲我的门呀?"敲门的幼儿说:"是我,猜猜我是谁?"如幼儿猜不出,可再问:"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对了,就调换幼儿,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

  要求幼儿根据声音辨别同伴,练习说疑问句。游戏可逐步加深要求,如:敲门的幼儿可故意压低、变细自己的声音,也可两个幼儿同时去敲门,同时回答问题,要猜出两个同伴的声音。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学习自制传话筒,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录音;铃鼓、锣、三角铁、尺子、皮筋、塑料袋、筷子、吉他等;纸杯、棉线、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

  (1)提供各种物体,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东西不动时,它能发出声音吗?”“你能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2)幼儿实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小结:这些物体不动时,都不能发声。当对它进行敲、拍、吹、拨时就能发出声音了。

  3、幼儿再次实验,探索和感受物体发声时产生的振动。

  (1)教师:“现在请你想办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同时请你用眼睛去看一看,用手去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鼓励幼儿操作,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新的发现。

  小结:我们发现的这些跳动的、晃动的、发麻的现象和感觉都是因为这些东西发生了振动。所以,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发生了振动。

  4、教师做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与震动的关系。教师和幼儿共同得出结论: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5、出示玩具传声筒,引出游戏“悄悄对你说”:

  (1)教师和幼儿通过传声筒说悄悄话,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展示传声筒的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结伴制作传声筒,教师巡回指导。

  6、幼儿玩游戏“悄悄对你说”,鼓励幼儿用自制传声筒对同伴说一句甜蜜的话。

  【活动延伸】

  给幼儿提供材料,尝试用不同的纸盒制作传声筒。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