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活动重点: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难点: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大图谱、小图谱、乐器标志。
3、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及扩音器。
4、幼儿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大家一个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音乐会,到底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呢?请大家一起听听音乐就知道了。"(播放音乐一遍)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1、观察图谱提问:今天的森林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幼儿自由回答。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节目单。(出示图谱PPT)
(1)教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表演的是唱歌,它是怎么唱的? 请一幼儿拍手,教师指图,全体幼儿拍手
(2)教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鸭子,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3)教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表演一下开屏的动作?(幼儿做开屏的动作)教师:这是什么?(羽毛)是孔雀的羽毛,前面我们做开屏的动作,后面我们拍手来试一试。
2、听音乐看图谱拍节奏
(1)听音乐看教师指图,幼儿拍节奏一遍。
(2)再次完整地听音乐拍节奏一遍。
三、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1、狮子大王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
"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鸭子和孔雀的音乐用神乐器演奏"
3、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指挥给每组都准备了节目单还准备了一些小乐器标志,请小组讨论选择乐器标志贴在节目单相对应的位置上,设计配乐方案,然后大家再商量一下,你们这一组谁演奏铃鼓、谁演奏碰铃、谁演奏圆舞板。"
4、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5、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现在演出就要开始了,我也带来了我的演出方案,你们想不想看看?"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幼儿大胆讲述,教师小结。
(3)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大班教案 篇2
大班美术:报纸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报纸棍随意造型,形成鱼的各种身体形状。
2、能用彩纸大胆设计装饰报纸鱼的身体,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鱼眼睛的粘贴。
3、喜欢与同伴分享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欣赏过各类“美丽的鱼",画过热带鱼,对鱼的外形特征、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2、材料准备:报纸鱼范例2个;幼儿卷的报纸棒若干、彩条若干、剪好花纹的彩纸若干;双面胶、透明胶、剪刀、垃圾盒;背景图一张;海浪音乐、没有鱼鳍、鱼尾、眼睛的半成品报纸鱼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纸棒变变变”引导幼儿用纸棒随意造型师:变出来什么,还能变成什么
二、请幼儿欣赏用报纸棒做成的.报纸鱼,共同探讨鱼的身体结构、制作材料及方法
1、启发幼儿探索鱼的制作方法:先用报纸棍任意围成鱼身体的竺譬,.使用透明胶连接;然后用彩色纸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妄善用彩色纸片装饰鱼尾、鱼鳍和鱼眼睛
2、小鱼少了鱼鳍、鱼尾、鱼眼会怎样?小鱼是镂空的,眼睛怎么粘贴?
三、提出要求,幼儿制造
1、鼓励幼儿制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报纸鱼
2、提示幼儿注意材料使用和操作习惯
四、幼儿制作,教师教导 重点指导个别装饰花纹、粘眼睛有困难的幼儿
五、欣赏评价 引导幼儿从形态、花纹、鱼眼的粘帖位置、制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香香的路
活动目标:
1、体验盲人的感受,知道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帮助盲人。
2、能用清楚的语言讲述大头儿子帮助盲人清楚的过程。
3、讨论时能安静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挂图一幅手绢
活动过程:
一、捉迷藏的游戏,体验忙人的感觉。
1、请个别幼儿把眼睛蒙起来,去找指定的小朋友。
2、提问:眼睛看不见了有什么感觉?你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别人呢?
3、请全体幼儿把眼睛蒙起来,亲身体验盲人的感受。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提问:如果你遇到了这群盲童,你会想什么办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呢?
三、出示挂图,观察图画,
提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想出了什么更好的办法帮助更多的盲童?这条香香的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帮助盲童呢?
四、认识各种无残疾人通道。无障碍通道、无障碍专用公共电话、导盲砖、无障碍电梯。
五、幼儿讨论;如果我在路上遇见盲人,我可以帮他做什么呢?
大班教案 篇4
准备:长卷画背景、《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一段傣族舞、课件
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傣族舞的美的感受。
2、能大胆创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傣族姑娘的优美姿态。
3、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过程:
一、欣赏音乐
师:
1、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请你们欣赏。
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
小结:这段音乐是葫芦丝演奏的,名字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它表现了美丽的傣族姑娘们在柔和的月光下,围着凤尾竹,翩翩起舞。
2、瞧:美丽的傣族姑娘来了。
二、欣赏傣族舞,了解一些傣族人特有的文化特色。
1、(欣赏傣族舞)傣族姑娘美吗?你觉得她什么地方很美?她是怎样跳舞的?你能看出她是模仿谁在跳舞吗?
小结:能歌善舞的傣族人生活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孔雀,傣家姑娘喜欢学着孔雀来跳舞。问:小孔雀在干什么?
2、幼儿学一学孔雀的动作。
3、美妙的音乐把许多傣族姑娘吸引来了,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
①、这个傣族姑娘在干什么?她们姿态象什么?穿了一件什么衣服?
②、这儿有三个傣族姑娘围在一起跳舞,她们是怎样跳的?大家来学一学!
小结:她们的身体、跨部、脚呈S行,这是傣族舞中特有的动作:“三道弯”,一起来摆一摆。
③、傣族姑娘围在一起跳舞,还摆出了许多造型。
④、跟傣族姑娘一起跳舞。
三、幼儿创作:小朋友跳的傣族舞真棒,你们喜欢傣族姑娘吗?拿起你们的画笔,把他们画下来好吗?
四、作品评价:请小朋友围着图画,找找最喜欢的傣族姑娘,听着音乐跳吧!
大班教案 篇5
歌曲:柳树姑娘
活动目标:
1、在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的基础上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歌声演唱。
2、组织、引导幼儿表演歌曲,用肢体动作表现柳树形象。
3、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柳树图片,《春天在哪里》音乐,《柳树姑娘》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在哪里
二、基本部分:
1、提问导入课题:
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听着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进了教室,小朋友都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外面都有哪些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花儿开了,蝴蝶蜜蜂飞来了等)。老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各种各样
的花儿开了,草变绿了,许多的小树长出了新芽,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2、师:听,是谁的脚步声,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柳树的图片)。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柳树的歌曲送给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4、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能够感知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和歌曲的内容,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打节奏。
5、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2)教师边弹琴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幼儿跟琴声拍节奏边念歌词。
(3)老师弹琴,幼儿填词演唱歌曲。
(4)幼儿熟练完整的演唱歌曲。
6、再次欣赏歌曲,发现歌曲的不同旋律
老师和幼儿讨论前面和后面唱的一样吗?提示语:开头两句是表现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地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用活泼轻快的唱法表现歌曲。
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1.有一个办法可以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一部分小朋友唱歌词,另一部分小朋友跟着歌曲哼唱,最后一句“洗洗干净”一起唱。先听一听音乐里是怎么演唱的。
2.和幼儿一起想象,柳树姑娘会发出什么声音(沙沙沙)柳树姑娘唱歌什么声音(啦啦啦)
3.练习,老师指导幼儿演唱。
四、表演歌曲
1、老师示范表演,幼儿学习。
2、幼儿集体听音乐表演。
五、听音乐结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