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看看、听听,感知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的色彩美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春天颜色的感受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准备"春天的颜色"教学课件PPT,在PPT上出示春天的花和树等。准备一个花球。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春天"的教学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说出看到的景物及特征。
老师: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看看课件,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
老师:刚才,你们在课件里看见了什么?(柳树、桃花……)老师:柳树(桃花……)是什么颜色的?
2、老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看到的事物特征说出来,示范把幼儿看到的事物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桃花开出了粉色的花朵、柳树长出了绿色的树叶等)。
老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吗?(春天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春天是绿色的?(因为,我看见了绿绿的柳树)小结:春天的颜色真多啊!有绿色的、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黑色的……春天真美,老师爱春天,你们爱春天吗?
3、游戏老师引导幼儿玩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句型。
老师:你们也爱春天,那就让我们和春天玩个游戏吧!老师这里有一朵小花球,我们按照顺序传,老师说停,传到谁那里谁就要说出春天的颜色。
结束活动:
游戏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老师引导幼儿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现在都很喜欢春天了吧,我们回家后可以去外面看看春天的颜色,然后和爸爸妈妈还有朋友们分享一下)。
大班教案 篇2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分工合作能力。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插接棒、粘贴板
[游戏过程]
游戏拼插"美丽的家园"
1、出示老师拼插的范例图,请幼儿观察。
2、老师提出要求:看那组幼儿用最快的时间里拼插的图形与老师的图形一样。(教师规定时间)
3、幼儿动手操作。
4、请幼儿与老师的图对照验证。
[幼儿讨论]
1.发现的问题:与老师的图有什么不一样?
2.找出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小朋友的图与老师的不一样?
3.解决问题:怎样不出现这些问题?小朋友们应怎样做?
4.结束环节:幼儿重新拼插图形"美丽的家园"。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班最近在开展“有趣的水”的主题活动,在我们进行二级主题“在海边”的活动中,孩子们发表了很多的意见:
“海水是咸的,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盐。”
“海里面有鲨鱼,很凶猛的。”
“海里面还有小丑鱼。”
……
“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我们数也数不清的。”有个孩子提议,“我们去看一看《海底总动员》的VCD吧。”
下午,我利用游戏活动时间带幼儿观看了这部影片,在观看中,我寻找机会对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尼莫是谁呀?(小丑鱼),他们住的哪个粉红的地方是什么呀?(海葵),这些发光的鱼是什么鱼啊?(翻车鱼)等等。回到教室,孩子们的热情仍然不减。第二天,周言悦小朋友还从家里带来了《海底世界》的碟片,通过对《海底世界》的观看,孩子们对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生物惊奇不已,发出一阵阵“哇”的惊叹声,孩子们对海底世界越来越感兴趣。于是,结合主题“动物大世界”,围绕神秘的“大海”,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经验活动。最初,我与孩子们一起去星海游玩,孩子们发现了黑黑的泥沙,发现了很多人在海边捉螃蟹,发现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贝类饰品;之后,我还于孩子们一起去菜场找寻可食用的海洋生物,一起去超市发现制成干货的海洋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这次经验分享总结性的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海底世界的秘密,知道大海里有着各种各样有趣的生物。
2、对海洋生物有探索的兴趣,并能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材料准备与环境创设
1、前期经验积累: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海洋资料
(2)海边玩耍,收集贝类饰品
(3)菜场找寻可以食用的海洋生物,超市发现用海洋生物制成的干货。
(4)班级环境创设:海底世界
2、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录像;海贝类饰品;幼儿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各式各样的海贝类生物。
海里面还有哪些贝壳类的生物呢?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展示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总结:原来贝类生物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美丽的装饰呢!
2、“鱼”(提供录像观看)
交流介绍海洋“鱼”的名称、主要特征。
观看录像。
总结:原来大海里有成千上万的鱼,它们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本领,既有趣又有用。
3、可食用海产品
交流收集的海产品
你们还吃过哪些海产品呢?
总结:原来大海里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既美味、又有营养的食品。
二、延伸
和客人老师共同品尝海产品。(要求:告诉客人老师这是什么,跟客人老师交流)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折纸和讨论的方法,掌握房子的基本折法。
2、用粘贴和添画的方式,变换出造型不同的建筑,发挥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手工纸、彩色笔、胶水、教师的作品。
2、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已经有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共同分析、探讨房子的基本折法:
出示房子的折叠步骤图,回忆折法:
——“区域活动中,已经看步骤图,试着折过房子了。你有没有遇到困难?哪一步有困难?”
师生共同通过对步骤的分析,对幼儿不懂的步骤图的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演示。
2、了解建筑物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
出示教师的作品,共同欣赏。
分析制作的步骤:
折叠房子——组合房子——加以装饰
3、幼儿制作,作品展示:
在幼儿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的指导,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房子装饰出不同的风格。
幼儿作品的展示,共同欣赏。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哪些东西有生命(大班)
设计思路: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很多的物体:猫、狗、马、兔、鸟等飞禽走兽;向日葵、花草、大树等交通工具;还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很多的微生物,比如细菌······那么,这些物品,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它们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物体?设计这次活动,是想让幼儿能正确地了解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做到爱惜生物,不做伤害小动物和植物的事情。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生命物和非生命物,初步理解生命的概念。
2、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探索、实践、表达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和感受。
3、培养幼儿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动植物、交通工具的卡片若干。
2、周围环境布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3、幼儿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
4、录有“蝌蚪生长过程“的录像;”细菌繁殖生长“的录像。
5、师生一起播种种子,记录发芽及生长的情况。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长大了
1、幼儿观看自己和小伙伴从小到大的照片,说说有什么变化?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说出人的生长过程:婴儿——>幼儿——>学生——>成人——>老人。
3、启发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在生长?
活动二:动物、植物也在长。
1、观看蝌蚪生长过程的录像,了解其生长过程;卵——>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缩短——>变成青蛙。
2、讨论:你知道还有什么动物也是这样由小到大地在生长?
3、观看种植的植物,说说它的变化:种子——>发芽——>长出叶子。
4、小结:动物和植物也和我们一样,它们也会由小变大,它们也是有生命的。
活动三:它们有生命吗?
1、出示交通工具及建筑物等卡片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讨论:它们有生命吗?
小结: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虽然能动,但不能生长,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2、观看有关细菌的录像,讨论:它们有生命吗?
小结:细菌也是有生命的,它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因为它很微小,所以简称微生物。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有生命的物体?
小结:我们要爱护生物,不做伤害小动物和植物的事情。
活动四:游戏《长长长》
教师说出一种动物或植物,幼儿就起立模仿动物动作或双手上举做生长的样子,边做边说:“长、长、长。”如果教师说出一种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自然现象(如桌、云彩),幼儿就坐着不动,并说:“不长、不长、不长。”目的让幼儿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