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有关美术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上课时的作业,进行自评互评。
二、学生尝试运用六面体平行透视规律画一两个方形物体。
三、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促进发展。
六、铁丝造型
教学目的:
1、认识造型艺术新样式,使学生学会利用铁丝扭制各种独特的线条造型。
2、利用铁丝造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独立的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各种铁丝造型。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铁丝造型作品、铁艺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开拓视野。
三、学生自主设计制作铁丝造型。
四、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互动。
五、完善造型。
七、儿童头部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比例,积累人物画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2、尝试运用儿童头部比例知识来描绘儿童头像。
教学重点:
自主发现儿童头部比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头部比例的知识描绘儿童头像。
学具准备:
尺子、镜子、铅笔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有关头像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欣赏优秀的头像作品,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对作品品头论足,从儿童的角度来说说。
2、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主探究儿童头部的比例知识。
1、学习正确测量头部及五官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协作测量头部及五官。
3、根据测量的数值说说儿童头部有怎样的比例。
4、说说书上“三停五眼”的含义。
四、尝试用新学的知识临摹教材上的头像作品。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上课时的练习,并相互评点,促进发展。
二、运用比例知识描绘最要好的同学的头像。
三、师生共同评点,促进发展。
八、瓶花写生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写生的基本技法,抓住整体,把握基本形,体现对象大的特征。
2、通过瓶花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美的感受力,造型能力,表现力及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画一幅瓶花写生画。
教学难点:
整体感受,大胆表现。
学具准备:
铅笔、蜡笔、水彩或水粉、水粉纸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材范例,激发学生兴趣。
三、初步尝试瓶花写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一、展示上课时的习作,师生交流互动。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大胆尝试,要求能够抓住瓶花的总体特征,大胆表现,各显特色,画出自己最强烈的感受。
三、展示作品,交流互动,促进发展。
九、印制花布图案
教学目的:
通过印制花布图案,了解美术的设计及应用。
学习美术图案设计的一些学常用的方法和简单的图案印制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印制花布图案,学习美术设计的简单的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学具准备:
地瓜、萝卜、小刀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班上同学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谁的更好看?
2、说说各自的理由。
三、欣赏激趣。
1、欣赏一些花布图片,直观感受花布的美感。
2、理性认识:探究花布的图案设计规律。
四、学生设计单位图案。
五、按一定规律印制花布。
六、展示交流,互动发展。
七、学习拓展。
尝试探究如何印制文字和画。
十、天冷了(命题画)
教学目的:
认识冬天的色彩及景物特征。
通过这一命题画促进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形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画一幅冬日活动图。
教学难点:
了解并表现南方冬天的特点,人物的衣着活动要与季节相符,构图适宜。
学具准备:
蜡笔、水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认识大自然。
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景物,联系其它季节的景物印象,把握冬天的季节特征。
四、品味生活。
说说这些天来,大家都在做哪些活动?以前做什么?要拣有趣的事来说。
说说到了冬天,人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精心构思,大胆表现,完成铅笔底稿。
第二课时
一、同学间交流交流,互相启迪,修正定稿。
二、尝试运用几种不同的色彩颜料大胆表现。
三、展示观摩,交流互动。
十一、导游图设计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导游图,培养学生方位感和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通过认识认识自然环境及景物特征,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形象记忆、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进行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导游图,学习简单设计导游图。
教学难点:
学会测定真实方位,了解地图的固定方位,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说说你们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简单地向同学介绍那里的景色和趣闻。
2、说说在我们这什么地方很好玩?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更多的人去那玩。
三、探究导游图的设计制作。
1、学习测定方向的简单方法,和怎样描述路线方向。
2、了解地图的方位设定,和怎样体现路线方向。
3、弄清两者间的联系及转换。
四、初步尝试设计导游图。
1、学生调查从学校到村部的路线方向。
2、尝试画出导游图。
第二课时
一、展示初步尝试的结果,师生共同评点,进行互动学习。
二、考查上学路线,对路线方向及标志性景物进行必要的记录。
第三课时
一、根据自己的调查记录,设计出上学路线图。
二、展示交流,说说学习体会。
十二、我造的车(利废工艺)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欣赏能力。
利用废品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学生利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造性思维能力、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废弃物制作车子。
教学难点:
适当地利用手里的废弃物设计车子。
学具准备:
各种可利用的废弃物。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激趣。
1、欣赏教材范例与实物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范例的材料运用和制作方法。
三、学生根据手里的材料制作车子。
四、展示交流,互相欣赏。
五、总结学习体会。
十三、假山(泡塑工艺)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盆景制作工艺,接触传统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动脑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
学习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学重点: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学难点: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状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异、错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学具准备:
小刀、胶水、泡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园林、盆景图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1、欣赏精美图片。
2、说说观后感。
3、说说图片中的假山的特点。
三、学生自主尝试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为假山配上底盘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展示交流,培养审美情趣。
六、交流体会。
十四、班标设计
教学目的:
应用学过的图案及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漂亮的班标。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已有的图案设计知识设计一个既简洁又富有个性的班标。
学具准备:
绘图工具和色彩颜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本班班标的满意度调查,说说所见过的小牌子,什么样子的更漂亮。
三、欣赏教材范例,说说喜欢什么样子的班标。
四、说说曾经学过图案设计有哪些设计技巧。
五、自主尝试制作班标。
六、展示交流,评选出更好的作品设计。
七、学习拓展:尝试为一些小商品设计包装。
十五、儿童读物封面设计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开拓学生审美视野。
学习简单的封面设计知识。
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学具准备:
彩色卡纸、水彩笔、水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范例,导入新课。
三、引导学生探究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
1、封面的构成。
2、内容与画面的关系。
3、文字与画面的组合关系。
4、封面的整体效果与儿童读物这一特色的关系。
四、尝试构思设计一张封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封面设计。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三、说说学习心得。
十六、动物(纸雕)
教学目的:
了解纸雕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习纸雕的制作。
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激趣,导入新课。
三、学生自主探究纸雕的制作方式方法。
1、分组选择一个探究目标,先小组成员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再在小组间交流互动。
2、小组间合作尝试完成制作一款立体纸雕。
3、展示小组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绍探究成果。
四、大家说说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一、自主尝试制作一款立体纸雕。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七、中国结
教学目的:
认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中国结的艺术特色及文化渊源和岭南版美术第九册http://anxue.c它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编结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操。
学具准备:
细绳、粗纱线、小饰物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中国结,激发学习兴趣。
三、分小组尝试研读教材示意图,制作简单的吉祥结
四、展示探究结果,交流互动。
第二课时
一、分小组尝试制作其它几款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二、展示尝试成果,交流互动。
三、大家谈谈学习心得。
十八、儿歌配画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学习插图艺术形式,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学具准备:
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儿歌,诵读儿歌,说说儿歌的意思。
三、欣赏例画,结合儿歌的意思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引导学生探究给儿歌配画怎样做更好。
1、画面内容与儿歌意思的关系。
2、画面的艺术特色与儿歌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选择一首儿歌,尝试配上一幅插图。
二、展示作品,评论互动。
十九、人物表情(美术知识)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特点,积累人物画的知识。
学习浅显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画法,岭南版美术第九册http://anxue.c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浅显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同学间互相观察,尝试说说人物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器官的变化上,说说不同的表情会引起面部器官怎样的变化?
三、尝试选择画出一种表情。
四、展示习作,大家互相评论评论。
第二课时
一、说说儿童头部的结构比例,画一画儿童儿童头像比例示意图。
二、尝试按结构比例画一幅同学的头像,要求富有表情。
三、展示交流,评论互动。
二十、开心一刻(漫画)
教学目的:
在学习人物面部表情的基础上,学习漫画的画法。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人物表情的漫画画法。
教学难点:
抓住喜悦表情的特征,配上身体动作,使表达更生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说说自己最感开心的事情。
三、欣赏漫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四、尝试以漫画的形式画一画开心的事。
五、展示交流,评论互动。
二十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
教学目的:
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了解祖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与成就,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雕塑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资料,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生说说对教材中的范例的理解。
四、教师介绍教材范例的相关资料。
五、大家谈谈学习感受。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
的印纹
课时:
二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
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
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
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
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
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我喜欢的鸟
课型:绘画、手工制作
一、 教学目的:
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2、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三、 教师准备用具:
课件、实物(鸟)、手工作品
四、 学生准备用具:
关于鸟的资料、绘画工具、手工工具等
五、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播放一段由各种鸟叫声组成的音乐,让学生静下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安静仔细听完这段音乐,老师将有一个问题问你们。”
师问题:“在这段音乐里,你们听见了是什么在叫呀?”
生齐答:“鸟”
(二) 导入新课:
1、展示一只笼子里的鸟
提问:你们喜欢它吗?(出示课题)
2、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呀,看看你们还能帮老师解答这个问题吗?”
师问题:“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呀?”
师:(像一只鸟拍打着翅膀要飞的样子)这是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师:我国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距今已有1000年
3、师:“真有趣呀,小朋友们还想知道更多关于鸟的知识吗?今天,我们不但要学,而且还要比,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是星星大赢家,小朋友说好不好呀?有没有信心呀?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谁在叫呀?”
播放四种不同鸟的叫声(布谷鸟、夜莺、猫头鹰、金丝雀)
(三) 讲授新课:
1、师:“请小朋友来介绍你所知道鸟的故事、资料……看看谁是智多星。”
2、利用课前收集的关于鸟的资料,向大家介绍。
(鸟的名称、习性、特点、故事、等等)
3、师:“小朋友注意啦,接下来看看下面的鸟儿们哪些是你喜欢的,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呢,让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大家来夺观察星吧,睁大你们的大眼睛哦!”
4、师:“你们喜欢小鸟们吗?美丽的它们也喜欢你们,也想考考你们,看看它们出的问题吧。忽闪忽闪大眼睛,开动你的小脑筋,你们都观察到了哪几个相同的特点呢?”
(颜色美、外型美、动态美)
5、师:“请小朋友们来说说你最喜欢的鸟的外型、颜色,再学学它们的动作,看看谁能得到表演星。”
6、师:“你能通过比一比,找一找,说说鸟有什么不同特点吗?再来夺取观察星。”
(头、嘴、颈、身、腿、足)
7、师:“我们再来看看几种特别的鸟吧。”
蜂鸟:又细又长的嘴(世界上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是鸵鸟)
火烈鸟:又细又长,弯曲自如的脖子
犀鸟:头上有冠,嘴巴宽大
猫头鹰:头儿圆,眼睛亮,眉毛立,耳朵尖
鹰:翅膀宽大,羽翼丰满,勾状的嘴,锋利的爪子
巨嘴鸟:巨大的嘴巴
有趣的头部 五颜六色的羽毛
(四) 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小鸟们真美呀,我们来自己画出最喜欢的鸟好吗?一会我们还要来评出——创意星、色彩星、……”
(五) 评比:
学生自评互评
美术教案 篇4
绘画中级班—白桦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白桦林的基本常识、生长环境、结构特征等
技能目标:①掌握水粉的绘画技巧,背景与主体之间的先后处理的主次关系,感受白桦树的独特表现形式
审美和情感目标:①让孩子们深切感受色彩间的穿插融合,感受色彩大家庭之间的冷暖对比关系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掌握水粉绘画技巧,以及画面的主次关系。
教学难点:白桦树的造型表现形式和色彩的运用。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铅笔、水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老师展示几幅图片让大家欣赏欣赏,聪明的小朋友告诉老师,图片上是什么。
2、(学生看图片)“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都是什么呀?”“这些树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么?”
二、传授新知识
(一)图片讨论
1、看过这么多树的图片,老师先不告诉你们我们今天要画的是哪种树,我先让小朋友们根据图片给老师讲讲这些树在造型上的特点以及你们所了解的关于这些树的知识.
2、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从你们那学到了好多知识呢.
4、好,现在老师来揭晓我们今天要画的主角:白桦树。
(二)播放白桦树的图片
5、现在我们重点来讨论和了解一下关于白桦树的特点和知识。
6、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言以及自己所普及的知识。
小结:好,今天我们小朋友们的发言都非常的积极,也都回答得特别棒。说了这么多,我发现好多小朋友以及等不及要拿起手中的画笔了,那我们就开始画出美丽的白桦林吧。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作画期间,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抓住了白桦树的特征以及前后色彩明暗的区别。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的学习让小朋友们很好的了解了白桦树的造型特点,还有一定要牢记我们在作画时主体和背景的主次关系。回家记得温习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好,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白桦林》。这堂课主要是通过水粉来表现,让孩子们在了解了基本的白桦树的造型后通过水粉技法来表现白桦林的特色和美丽。运用水粉时学习到了两个知识点:背景和主题的主次关系、冷暖色的熟练运用。这堂课的学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水粉的认识。
绘画中级班—太阳之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神话传说关于太阳神的故事,了解相关的美术历史典故。
创意想象,抓住太阳这一形象的特征,对画面进行分解和整合。
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结合创意各种装饰花纹装饰画面。
以太阳神为主题,进行主题创作和想象,打破原有的造型禁锢,开发创意思维。
审美和情感目标:提高孩子审美情趣,了解西方神话故事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抓住太阳的形象特征,对画面进行分解和整合。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进行装饰花纹。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记号笔、丙烯、水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我们每天早上都是几点起床的呀?外面的.天亮了我们就起床开始全新的一天了对不对?”
2、“那小朋友们知道大地上的光芒石谁散发出来的呀?”学生回答
3、嗯,很好,是太阳给了我们阳光。
二、传授新知识
(一)关于太阳的传说
1、“小朋友们都知道哪些关于太阳的传说呢?知道的举手说给老师听听。”哪个小朋友说的好,老师就给他一个“故事大王”的称号
2、学生讲述关于太阳的传说故事。
3、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二)太阳神图片
4、光听故事还不过瘾,老师还找了些太阳神的图片给大家欣赏欣赏。
5、(学生欣赏图片)看完图片小朋友跟老师说说太阳神的特点。
教师讲解关于画面的分解和整合,并让学生进行创作
6、太阳神的分解和整合我们学习过了,现在老师让你设计一些有创意的花纹。(提示点线面的结合)
7、好,刚刚我们想了很多有创意的点子,现在小朋友们就将这些创意画到你的画中吧。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太阳神的创意同学们完成的都非常棒,希望你们继续加油,进行创意美术。今天的课结束了,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太阳之神》,通过本节课,让孩子们了解神话传说关于太阳神的故事,了解相关的美术历史典故。他们还对自己的画面进行了分解和组合,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创意思维,孩子们自己进行主题创意,打破了原有的造型禁锢。同时孩子们通过点线面结合创意各种装饰花纹装饰画面,锻炼了他们线条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了解淡彩画的绘画表现,认识荷花的生长形态
技能目标:①学会画荷花,掌握花盆的透视表现手法,学习画淡彩画
审美和情感目标:①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学会多种绘画技巧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认识荷花的生长形态.
教学难点:淡彩画的绘画表现,花盆的透视表现.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油画棒、水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老师又想来考考小朋友们了,有一种植物啊它的花很漂亮,它的叶子还可以这太阳,最最关键的是它的果实还可以吃哦,而且很有营养价值。不知道哪位聪明的小朋友可以猜的到老师说的是哪种花呢?”
2、(学生思考回答)“恩恩,很好,还是有同学说对了的,它就是神奇的荷花。”
二、传授新知识
(一)荷花科普
1、“通过刚刚那个小谜语我们已经领略到了荷花的神奇,那如果让你们来形容荷花的长相你们怎么形容呢?”
2、学生讨论
3、学生回答,教师帮助科普荷花的知识以及总结荷花的生长形态及造型特征。
(二)花盆的画法以及透视原理
4、展示花盆图片,讲解透视原理。
小结:好,荷花和花盆的画法我们都了解了,那今天我们到底用什么材料来表现他们呢?今天啊,老师要交大家一个新的绘画方法—淡彩。
6、教师播放淡彩图片,让学生感受淡彩画。
7、总结淡彩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素材进行作画。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手法——淡彩。今后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绘画手法等着小朋友们来学习哦。今天的课就结束了,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盆中的荷花》,首先孩子们学会了荷花造型的表现形式和生长形态,以及花盆的透视关系。在色彩方面,我们今天学习了淡彩的绘画手法,大大的丰富了孩子们作画的表现形式。同时本次课的学习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认识长颈鹿,了解长颈鹿的生活习性,观察长颈鹿的身体形态
②观察、联想窗外的风景,打破常规构图
技能目标:①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元素组成长颈鹿,并注意长颈鹿的动态表现
②联想创意构图,打破常规,创意窗外风景
审美和情感目标:①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图形元素,注意长颈鹿的动态表现。
教学难点:联想创意构图,打破常规,创意窗外风景。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记号笔、水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有没有仔细的看过窗外的世界啊?
2、学生回答讨论,:其实窗外的世界是很美好的.让我们来一起探索窗外的世界吧。
二、传授新知识
1、以窗外世界为题材展开联想。
2、导入图片,教师:同学们看看这是哪种动物,长长的脖子。。。。。。。
3、学生抢答。
提问:现在,哪位同学给老师总结一下长颈鹿的特征?
4、好,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那老师就放几张长颈鹿的图片给大家看看,让你们饱饱眼福!
5、平时同学们都是直接就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今天我们要透过方方正正的窗户来画窗外的长颈鹿。
6、图片欣赏,老师归纳长颈鹿的特征以及透过窗户画物体的原理,让学生们有兴趣去透过窗户画外面的世界。
小结:看了这么多的图片,长颈鹿看来我们小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了,那我们就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把窗外的长颈鹿画的最有精神,最漂亮。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老师给的范画和思路作画。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今天阿,我们用了以前没有学过的不规则构图画出了窗外的世界和美丽的长颈鹿,同学们都抓住了长颈鹿的特征,很棒!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了,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窗外的长颈鹿》,通过打破常规的构图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散。同时通过本课程,让他们了解到了长颈鹿的生活习性和身体形态,丰富了他们课外知识。运用简单的图形元素组成长颈鹿,又兼顾了长颈鹿的动态表现锻炼了他们多种绘画技巧。
绘画中级班—夜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①学习黑夜的画面表达方式,认识黑夜里的色彩,了解黑夜中的色彩给人的直观感受
②学习处理黑白关系和明暗关系
2.技能目标:①初步学习统一的排线方式,掌握线条排列的技法、笔触的方向性,初步培养线条基本功
②透视关系的深入解说,了解美术构图中的一些基本透视
审美和情感目标:①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冬天的夜晚,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掌握线条排列技法。
教学难点:了解美术构图中的一些基本透视。
教学准备:图片、卡纸、油画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言:“小朋友们,有没有在晚上出门散步欣赏过夜晚的风景啊?”
2、学生回答。“有着月光的照耀,我们会发现啊夜晚的景色跟白天可是大有不同哦。”
二、传授新知识
(一)播放夜晚的图片
1、通过白天和夜晚图片的对比,:“小朋友们,告诉老师,白天和夜晚的这两张图片你们分别看到了哪些颜色?”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老师总结夜晚的颜色。
(二)学习线条
4、现在小朋友们每人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按照一个方向的排线条给老师看看,看看哪个小朋友拍的有整齐又均匀
5、“从左向右越来越淡、从上往下越来越重。”通过这样的命题锻炼学生排线的能力。
小结:很好,刚刚我们练习了线条的排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小朋友们离小画家是越来越近了。
6、图片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7、总结夜晚景色颜色的特点以及排线需要注意的重点。
三、学生大胆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构图的基本原理先画草图,然后用油画棒进行排线。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小结:
压夜晚的景色同样让我们着迷,而且今天我们学习了很重要的透视和排线法,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多多练习。今天的课结束了,下课!
六、课程介绍:
各位家长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是《夜色》,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了夜晚的色彩,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处理明暗关系和黑白关系的能力。在技能方面,今天孩子们学习了初步的排线手法、笔触的方向性,培养了他们的线条基本功。还对透视进行了深入的解说,让他们了解了一些美术中基本的透视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