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7 01:05:34 作者:

精选中班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中班教案九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名称:会变的圆圆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寻找图片中圆的不同状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鼓励幼儿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圆和圆的不同状态的想象与组合,创作出各种小动物的造型。

  活动准备: 1、会翻跟斗的圆圆一个、教师范例镜框一幅。

  2、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若干、水彩笔、固体胶、幼儿用小镜框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寻找圆圆,体验变身的圆圆 ◎

  重要提问:

  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圆的?

  2、 “圆圆”在哪里?它变了以后又躲在哪里?

  3、教师追问:“半圆形或扇形还能变成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调皮的“圆圆”有时是圆圆的,当它翻一个跟斗时,能让自己变成半圆,如果翻两个跟斗就能让自己变成一把小扇子,“圆圆”的本领可大了。

  二、想想做做,圆圆大变身 ◎重要提问:

  1、“圆圆”和翻跟斗的“圆圆”能变出什么小动物?

  2、今天你想用“圆圆”变出什么小动物? ◎ 操作要求:

  1、可用一个或几个圆及翻跟斗的圆变出一个小动物造型。

  2、变好后想一想这个小动物它最喜欢待在哪里可以添画背景。 ◎幼儿创作,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想象组合或添画变出小动物造型。

  三、分享交流(“圆圆”找朋友)

  找找“圆圆”的朋友都躲在哪里,以鼓励语表扬幼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尝试创编故事的角色、语言、情节等。幼儿教育网来源:幼儿教育网

  2.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创编表演的成功感。幼儿教育网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故事磁带《会打喷嚏的帽子》。

  2.经验准备:已会表演《会打喷嚏的帽子》。

  活动过程:

  1.戏剧表演《会打喷嚏的帽子》引入。

  请一组幼儿表演故事《会打喷嚏的帽子》。

  2.讨论故事的要素。

  (1)讨论:故事里有谁?

  幼1:有魔术师。

  幼2:有大耗子、小耗子、灰耗子。

  幼3:还有“帽子”。

  师:这是这个故事里的角色,也就是说,××角色由××小朋友饰演。

  (2)讨论:故事里它们在什么时候说了话?

  幼1:大耗子叫其它耗子去偷帽子的时候说了。

  幼2:小耗子你最合适,你个子小,走路又轻,你去!

  幼3:耗子们都不去时,它也说了话。

  幼4:好啦!好啦!都是胆小鬼,你们不去,我去。等会儿,我偷来了帽子,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来,你们可别流口水。

  幼5:它被啊欠吓着时也说了。

  幼6:快跑!快跑!

  师:这些是故事中的角色说的话,也就是故事中的角色语言。

  (3)讨论: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师:它们为什么要偷帽子?为什么要大耗子去偷?最后偷到帽子了吗?

  幼1:因为帽子里可以变出许多好吃的东西,所以耗子们要去偷。

  幼2:因为其它的耗子们都怕,最后只有大耗子自己去偷!

  幼3:没有偷到,帽子里打出个大喷嚏,把大耗子吓跑了。来源:幼儿教育网

  师:故事是这样一步步从开始到结束的,这就是故事的情节。

  3.创编故事。

  (1)游戏:魔法变变。

  师:现在,请你们合作创编《会打喷嚏的帽子》,可以是角色上的变化;可以是语言上的变化;也可以是故事情节上的变化。

  (2)幼儿创编,老师巡回指导。

  自由分组——分配角色——创编——自主排练。

  4.表演。幼儿教育网

  (1)幼儿分组表演。

  (2)评价。

  自我评价、其他幼儿评价。

  5.出戏。

  师:我们的戏剧表演活动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从戏剧里出来了,你们不是“魔术师”、“耗子”了,而是你们自己了。

  活动延伸:

  图夹文创编剧本:幼儿根据自己创编内容,通过图夹文的方式创编剧本。

  活动反思:

  1.活动调动孩子的自主参与性。

  在该戏剧活动中,从最开始的表演原版,就让孩子自己去主动揣摩、创编剧情中人物的动作和相应的表情。就连对同伴表演的评价也是由孩子亲自说出。活动的全程都能看出由于让孩子主动参与,孩子们表演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都很入戏。

  2.活动体现创造性。

  活动中,从自主创编动作——创编剧情——制作剧本,无不体现出戏剧表演活动对孩子创造性的培养。活动的设计考虑到给孩子充足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时间,让孩子的创造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3.教师在活动中能灵活地处理孩子的突发情况。

  孩子们在创编表演时,有一组的表演一直沉浸在天黑睡觉上,他们的剧情是要等到天亮再去偷,可一直就没有天亮,一直在睡觉。教师此刻就运用“公鸡打鸣”一一提示他们天亮了,该继续往后演了。果然,孩子在这隐形提示下接着往后演了。

  4.活动中注意给予孩子戏剧经验。

  两个活动中,都能充分体现老师不仅是让孩子演戏,还会给予孩子一些演戏剧、创编戏剧时的经验。

  如:第一节课,让幼儿知道表演戏剧时要考虑到其中动作、表情;第二节课,让幼儿知道创编表演可以从角色、语言、情节这几方面去进行。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诗歌——水

  附诗歌:

  小小的水是泪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喷泉

  健康的水是汗水

  脏脏的水是泥水

  静静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喷涌的水自来水(余碧君)

  教材分析:

  本篇诗歌结构简单、句式整齐,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它所反映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并美化了生活。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易于学习、理解和仿编。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运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

  二、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背景图一幅。

  2、流水声录音磁带一盒。

  3、与水相关的各种图片布置场景。

  三、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激发兴趣。

  1、倾听流水声(放录音)

  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水声)

  2、你能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课件图,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先单幅,再整幅)。

  问:请幼儿说说图上有哪些水?(帮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老师将这幅图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幼儿倾听,教师示范朗诵。

  (2)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

  (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2)、幼儿边听边念,可自由用动作表现。

  (3)、幼儿集体朗诵。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问:(1)为什么说健康的水是汗水?

  (2)你见过喷泉吗?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3)你见过静静的湖水吗?在哪儿见过,是什么样的?

  (4)喷涌的水是什么水?说它是什么样的?

  5、问:学了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自由提问,

  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帮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6、幼儿集体表演、朗诵诗歌。

  (三)、学习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你能把你知道的水也编成好听的诗歌吗?

  1、可请幼儿参观布置的场景或用课件提示,调动生活经验,拓展想象空间。

  2、小组交流,大组展示。(可引导幼儿先画后说)

  3、鼓励幼儿向爸爸妈妈朗诵创编的诗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念唱儿歌《小蚊子》,并且尝试进行儿歌内容的仿编。

  2、积极参与语言游戏“蚊子飞”,用肢体去表现蚊子的造型动作。

  准备:儿歌《打蚊子》图谱、蚊子的声音、人形大图、图谱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蚊子叫声引出主题。

  师: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蚊子。

  师:蚊子是什么样子的呢?(放出蚊子放大图)

  教师小结:蚊子嘴上有尖尖的刺,喜欢飞来飞去,叮在我们的身上。

  二、通过游戏“蚊子飞”引起兴趣。

  1、教师示范蚊子飞。

  师:你们说‘小蚊子,小蚊子’,我来做小蚊子飞一飞,看看我飞到哪里了。

  引导学说儿歌“小蚊子,小蚊子,飞一会停肚子”、“小蚊子,小蚊子,飞一会停肚子”等。

  2、个别幼儿佩戴蚊子头饰,进行游戏“蚊子飞”。

  师:我请你来做小蚊子,你飞到哪里我们就要说出来飞一会停哪里。

  三、通过儿歌图谱学习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蚊子飞来飞去的动作编成了儿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图谱,提问:小蚊子,小蚊子,飞一会停在了什么地方?(鼻子,肚子)谁能用完整的把儿歌第一句话说出来?引导幼儿看图将儿歌完整复述。

  3、学习第二句话。

  师:蚊子飞来飞去,你会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打蚊子)我们一起来打一打,引导幼儿看好图谱跟着老师做一做“打蚊子(拍一次手),打蚊子(拍一次手),打到了什么地方?”(鼻子和肚子)“谁能完整的'把这句话说出来?”引导幼儿看图多次讲述。

  4、看图谱将儿歌完整的念出来。

  (1)第一遍看图念儿歌。

  (2)第二遍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下面的幼儿边念儿歌边跟着做几个动作。

  四、仿编儿歌。

  1、师:小蚊子飞走了,它会飞到什么地方去呢?(桌子,衣服)

  2、操作要求:(投影仪)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一张新的图谱,上面有三个空,在纸头的反面有很多图片,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贴一贴。

  3、幼儿操作,教师及时提示做好的幼儿马上做神气。

  4、讲述自己的儿歌。师:谁来念一念你的儿歌是怎么样的?

  5、与老师,同伴交流。

  师:我们后面坐了很多客人老师,他们也想要听听你们自己编的儿歌,他们手上还有很多五角星,要送给勇敢的会念儿歌的孩子。

  6、及时提示幼儿没有轮到自己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可爱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学习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

  3、启发幼儿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开展想象,广泛进行创编,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家人的爱.

  活动准备 :绘本PPT 图片(星星、围巾、太阳、北京)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认识书名。这本书叫什么名字?这本书里的爱字在哪里?其他的字可以不认识,可是这个爱字你一定要认识.

  二、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1、 用动作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用把手张开,一直张到无法再张开,表示对妈妈的爱。

  用把手伸得越高,就越爱你的方式,表示对妈妈的爱。

  用跳的有多高,就有多爱你的方式,表示对妈妈的爱。

  (此环节幼儿以具体的动作表达抽象的情感,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

  2、用眼睛看到的东西,表达对妈妈的爱

  用眼前看到的景色里的东西来表示心里的爱。

  (此环节锻炼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并以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3、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表达自己的爱

  幼儿根据展示的四幅图片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表达自己的爱。(此环节是将习得的语言表达经验,借用日常常见物表达自己爱)

  三、情景表演

  说说自己爱的人,鼓励幼儿对家人、老师表达自己的爱。

  四、延伸活动

  向自己爱的人表达爱。

中班教案 篇7

  【教材简介】

  秋天是幼儿园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主题。在秋天的主题中,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就是落叶。因为落叶是秋天到来的象征,也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孩子们捡过树叶,拼过树叶,画过树叶,对树叶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但是绘画的形式比较单一,都是用油画棒涂色。所以我把落叶拟人化,让它动起来,变成会跳舞的娃娃,让孩子在自己画好的树叶上用棉签棒涂颜料。

  【目标预设】

  1、学习用棉签均匀地涂色。

  2、能大胆地画线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要让孩子学习涂色的技巧,先沿着轮廓涂,中间要朝一个方向涂。

  【设计理念】

  美术教育活动中提倡幼儿的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要求教师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由于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幼儿在教师引导之后仍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完整,教师应给予关键性的帮助,不是全揽全包,而是要不同程度地开发每个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兴趣是求知的内动力,也是创造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设计思路】

  准备各色水粉颜料,彩色蜡笔,棉签,抹布,有画框的纸幼儿人手一张,自制红、绿棉签娃娃两个。教师先用语言引导孩子看老师讲故事、涂颜色,讲解涂色技巧,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尝试。拟人化的手法相信幼儿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更愿意去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美丽的秋天到了,枫叶渐渐变红了,梧桐树叶,银杏树叶纷纷换上了黄色的衣裳。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啊飘,来到了大地中间。(老师示范画树叶)小树叶在大地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一会跳到这边,一会跳到大地的上边,转下来在地上打了个滚,来到了大地中间,他转呀跳呀,从上跳到下,从左跳到右。不一会,整个大地就铺满了它黑黑的脚印。”(老师示范画线条)”

  2、(出示红棉签)师:“红颜色娃娃来了,它说,这儿真好,我要给它铺上红地毯。红颜色娃娃高高兴兴地绕着树叶娃娃的舞步走了一圈,挥起了小刷子,顺着一个方向慢慢地、均匀地铺起地毯来,是顺着一个方向铺的哦。铺得很均匀,铺得满满的,一会儿地毯铺好了。红颜色娃娃看看那儿,我也给这儿铺上红地毯。小朋友一起说说,红颜色娃娃该怎样铺地毯呢?(先绕着舞步走一圈,然后再顺着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满)红颜色娃娃满意地离开了

  3、(出示绿棉签娃娃)“瞧,谁来了?绿颜色娃娃想请一个小朋友和它一起给大地铺上绿地毯。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来操作)

  4、颜色娃娃都想给大地铺上美丽的地毯,小朋友和树叶娃娃,颜色娃娃一起来玩游戏吧!

  二、幼儿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

  (1)记住了,小树叶跳舞的时候,它的舞步要铺满整个大地

  (2)铺地毯的时候,颜色娃娃要先……再……颜色要铺满整个大地

  (3)还要注意,同一种颜色的地毯不要铺在一起,各种不同颜色的地毯铺在一起才好看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1、树叶娃娃在七彩的地毯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小朋友你们看了这些画,心里觉得怎么样?美在什么地方?师:这些图画颜色很漂亮,运用了大大小小的色块,线条也很流畅,真像树叶娃娃优美的舞步,给我们的感觉非常美,非常漂亮!

  2、谁来说说你的颜色娃娃是怎么给大地铺地毯的?

  3、师:我觉得这张地毯看上去金黄色的,心里感觉暖洋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四、结束部分

  “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大地铺上了五颜六色的地毯。好,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幼儿园里找找看,秋天还有哪些漂亮的颜色,好吗?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售货员或收银员的工作。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品质。

  3、培养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辨别。

  活动准备:

  1、各种玩具若干,玩具桌,工作证;

  2、人民币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

  3、售货员的标签三个分别是苹果,香蕉,西瓜。

  活动步骤:

  1、请幼儿观察玩具桌上的各种玩具教师和幼儿讨论去玩具超市买具要用什么幼儿回答用钱。

  2、引导幼儿认识人民币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

  3、教师小节:

  a、一角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个国徽,而且国徽的旁边有两个1字,它的颜色有点棕色,所以它是一角钱,它的正面有两个男人,是在钱的正面的左边。

  b、五角钱的特征也是背面有个国徽,并且国徽的旁边有两个5字,它的颜色有点发紫色,它的正面有两个女人,是在钱的正面的左边,两个女人分别在头上,耳朵上带着饰品。

  c、一元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一座长城,在长城的旁边有三个1字,它的颜色有点粉红色,并且在钱的正面的右边有两个女人分别在头上,耳朵上带着饰品。

  d、五元钱的特征是背面有两座山,中间还夹着一条河,并且在山和河的旁边还有三个5字,它的颜色以棕色为主,它的正面有两个年龄偏老的人,老头有胡子脸上有皱纹,年龄稍微比老头小一点的女子是头上带着帽子,头发编着小辫。

  e、十元的特征是正面有一个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的画像挂在北京天安门上。

  4、请幼儿扮演售货员,将玩具的标签放在相应的玩具前,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出示各种人民币,请幼儿辨认,说说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可以买到什么东西

  5、教师扮演售货员请幼儿随意挑选各种玩具,提出买玩具的要求

  a、首先有礼貌问售货员你好!

  b、告诉售货员你要买什么玩具

  c、会问所要买的玩具的价钱与如何付款,买完玩具要向售货员说谢谢!

  6、分角色游戏。

  区域活动:

  语言区谈话—我喜欢的玩具送给谁

  生活区去玩具超市买玩具。

  活动延伸:

  在爸爸妈妈带领下去超市用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的钱买东西。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设计较新颖,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本班教师配合较默契。本次教学内容以认识钱币为主:延伸到让幼儿亲自到自制超市去体验购买东西的乐趣,(自制超市由扮演售货员的幼儿参与设计)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加强了幼儿的社会性知识,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不足:超市投放材料应更充分些,实习老师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学会加减法算式的写法,初步知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正确书写加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1、6的组成

  2、开火车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一、探究新知

  1、导入。(板书课题)

  2、教学5+1和1+5。

  (1)师:看看老师摆的什么? (出示小棒)

  师:有几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数。(6根)

  (2)师:现在看老师左边有5根,右边有1根,合起来共有多少根?(师演示)谁来列算式? (板书:5+1=6 )

  变换小棒的位置。谁会列式? (板书:1+5=6 )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

  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算式哪儿相同?哪儿不同?)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问:在我们学过的算式中,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任意举例。(如:1+3=4 3+1=4等。)。

  3、教学6-1和6-5。

  (1)出示球的集合图。

  师:一共有几个球?

  师:(用手盖住1个球)拿走了1个球,看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叙述题意:有6个球,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

  问:谁会列式? 板书:6-1=5

  师:(用手盖住5个球)现在你还能提出数学问题来吗? 学生叙述题意,然后列式。

  板书:6-5=1

  (2)齐读两个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邻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4、摆一摆

  (1)请同学左边摆4个黄圆片,右边摆2个红圆片。

  问:怎样列式?(板书:4+2=6 2+4=6)

  师:请你用手盖住右边的2个红圆片,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6-2=4

  师:请你盖住左边的4个黄圆片,提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6-4=2

  学生齐读这四个算式。

  (2)师:除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以外,用6个圆片你还能摆出哪些题目?

  学生自己试着摆,要求边摆边说题意。

  全班汇报,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3=6 6-3=3

  问:为什么只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5、小结

  二、巩固练习

  1、小兔回家。

  2、找朋友。

  3、智慧乐园。

  4、把得数是6的算式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