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5 04:11:41 作者:

【精品】小班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小班教案合集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我是xxx,坐上火车快快跑"的句式进行表述。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话。

  3、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火车头饰,各种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火车):听!什么声音?开来了一列小火车,火车上有许多小动物,你们猜!会是谁呢?

  二、示范讲解,学说句式

  1、利用课件学习短句。

  猜一猜,谁坐在火车上?小朋友自由猜想后,出现小动物。

  演示介绍第一列车厢:

  听一听,小青蛙说什么?;(我是青蛙呱呱叫,坐上火车快快跑)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幼儿集体、个别练习。

  2。同样的方式联系第二列车厢小羊的话。

  3。幼儿交流讨论:第三、四列车厢中小狗、小鸡的表述。

  三、利用"小动物开火车"游戏,巩固句式。

  1、交代游戏名称,介绍游戏场景。

  2、幼儿自选角色(小猫、小羊、小鸭等等),老师扮火车头。

  3、明确游戏规则:坐上火车前要说一句好听的话。

  4、师生共同游戏。

  5、交换头饰,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让幼儿学会听口令玩游戏,锻炼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甜甜的蛋糕活动的乐趣。

  基本玩法:

  整个玩具像一个大蛋糕的形状,这个玩具需要至少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一个小朋友站在蛋糕的一侧,手握着两根棒子;令一个小朋友拿着“小锤子”站在对过。游戏进行时,握杆子的幼儿随意推动一根杆子,将一块“蛋糕”推出去,另一位幼儿马上用“小锤子”去“吃”蛋糕,如果速度不够快的话,“蛋糕”就会缩回去。如果“吃”到蛋糕就获胜,没有“吃”到就是反方获胜。

  设计思路:

  1、所设计的玩具外形要可爱、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2、玩法要简单一些,但是比较有趣、耐玩。因为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时规则意识比较弱,他们对游戏本身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规则过复杂的不适合他们。

  3、游戏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也能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念儿歌。

  2、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愿意跟着老师看着图谱一起念儿歌。

  活动难点:能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双手套上“树叶”,边示范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宝宝,你们知道秋天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吗?

  (幼儿回答) 你们见过秋天的树叶吗?(幼儿回答) 看,老师这里的树叶你们见过吗?(幼儿回答)

  二、让幼儿将“树叶”套在手指上玩。

  老师这里好多的.树叶,每个宝宝都上来拿一片树叶,我们一起念儿歌。

  三、和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1、宝宝,跟着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树叶旅游哦。

  2、幼儿操作

  3、小结:小朋友们都成功了,真棒!这么漂亮的玩具娃娃,摇来摇去不会倒,真能干,老师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不倒翁”

  活动延伸:

  1、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不不倒翁,里面同样有橡皮泥,放在最底部的黑点处,我们再来玩玩看,为什么,一个会倒,一个还是不会倒呢?

  2、我们一起带着他们到教室里去找一找,里面还有哪些秘密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熟悉《小树叶飘呀飘》这首儿歌,并能跟着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同时在表演时也能让幼儿熟悉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让他们在玩玩、动动中获得乐趣。

  首先在活动中,我给孩子每人提供了两片自制树叶,充分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教具的准备上,我还结合儿歌的内容制作了一些简单地图谱,以便于幼儿学念儿歌内容。

  其次是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提问:刚才小树叶都飘到了哪些地方?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充分表现,并让幼儿看着图谱进行简单地模仿动作。整个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

  1、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并没有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树叶掉落的情景。如果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树叶飘落的场景,听一听风吹过的声音的话他们的感受会更深。

  2、幼儿不够大胆,学说“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XX上”等完整的话时还是有些欠缺,少数幼儿能说完整,多数幼儿只能说出半句话,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语言教学中多给孩子们创造敢说、想说、愿意说的机会。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3、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对语言游戏的兴趣;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小狗、小兔教具

  2、小虫、小鱼、骨头、萝卜的食物教具

  3、PPT课件

  4、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一)、基本部分:

  1、小鸡来做客,播放PPT

  导入:今天我们小(1)班来了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谁来了?我们把小眼睛闭上老师数3声睁开眼睛,123~~是谁呀?(出示小鸡图片)我们给小鸡问好

  老师引导幼儿给小鸡问好

  提问:(1)、“小鸡怎么叫?(叽叽叽)

  (2)、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

  (3)、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

  2、小鸭子来做客,(播放鸭子叫),引出小鸭

  “嘎嘎嘎,宝宝们听是谁在叫呀?”(出示小鸭子)鸭: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鸭子,今天我也来小(1)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引导幼儿给小鸭问好)

  提问:(1)、小鸭怎么叫的?(嘎嘎嘎)宝宝们小鸭子来做客我们要请它吃什么呢?(小鱼和小虾)

  (2)、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

  (3)、它有什么本领?(游泳)

  3、小狗来做客,“汪汪汪~~”“咦!是谁来了呀?”“汪汪汪~我是小狗,今天我来小(1)班做客大家欢迎我吗?”(引导幼儿鼓掌并给小狗问好)

  师“今天呀小花狗也来做客,小狗喜欢吃什么呀(骨头)

  4、小白兔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萝卜)

  5、出示食谱,引出儿歌:

  师:今天,你们都会说什么动物吃什么了,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它变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贴绒教具)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花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小白兔,跳跳跳,吃什么,吃萝卜;

  (老师和幼儿一起以不同方式念2-3遍)

  (二)游戏:

  幼儿给小动物喂食物

  师:老师这里为小客人准备了他们喜欢的食物,现在请宝宝们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喂吃的(老师边说边示范)宝宝们快来给小动物送好吃的啦!~

  (三)结束语: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饱了,他们吃的可开心了,小客人还要谢谢小朋友。他们还想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反思:

  小动物一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在一次计算活动中,大家对小动物吃什么产生了兴趣。除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小动物之外,好多小朋友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了其他小动物的饮食。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爱好,设计了这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电脑,将小动物吃什么设制了动画的形式,当孩子们看到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小动物时,他们的兴致一下提高了,因此,对活动中的提问也都积极举手发言了,从开始到活动中间部分,整个环节和过程,包括小朋友们所掌握的本领,还是非常好的,但最后结束部分,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时,由于电脑操作的水平问题,没有将音量放大,所以影响了整个活动,孩子们对我的问题也都视而不答了,再加上外面又放鞭炮,又一次影响了孩子们,面对这一状况,我赶紧利用琴声将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在一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结束了这一教学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

  2 .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故事。

  活动准备:

  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一个好朋友一直躲在架子后面不肯出来,可能害羞了,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2.出示“小蓝”:这是谁?叫什么名字?

  二、集体阅读:小蓝和小黄。

  1.出示图1:

  师:小蓝家里有谁?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出示图2:

  师:小蓝上幼儿园迟到了,他坐在哪里合适呢?数一数,班里有几个小朋友?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呢?

  3.出示图3:

  师:小蓝到哪里去了?小蓝为什么不唱歌?

  4.出示图4:

  师:小蓝摔倒了,腿刮破了,怎么办?

  5.出示图5:

  师:放学了,朋友们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在干什么呢?

  三、结束活动。

  师:小蓝马上就要回家了,我们一起和他再见吧!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关于红、黄、绿、蓝等颜色方面的经验。

  2、引导幼儿学说“我给彩虹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教学准备:

  场景布置——花园(花瓣中藏着相应颜色的拟人化色彩宝宝),彩虹妈妈穿的衣服一件(衣服有七种颜色的口袋)。

  教学难点:

  认识青色宝宝;学说完整句“我给彩虹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讲述:

  1、幼儿随音乐进入花园,教师扮演彩虹妈妈从花园里慢慢出来,向幼儿介绍自己和七个颜色宝宝。

  2、以“幼儿呼唤颜色宝宝的名字,发现有的颜色宝宝不见了”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找颜色宝宝的兴趣。

  二、找颜色宝宝:

  1、幼儿分散在花园里找颜色宝宝,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学说“我给彩虹妈妈找到了×颜色宝宝。”

  2、幼儿将找到的颜色宝宝送回家(把颜色宝宝插入彩虹妈妈身上相应颜色的口袋里。)

  3、彩虹妈妈和幼儿共同检查颜色宝宝是否找对了家。(重点向幼儿介绍青色宝宝)

  三、联欢活动:

  幼儿与彩虹妈妈一起随音乐唱歌跳舞。

  教学反思:

  彩虹是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星球,它能自己发光,彩虹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阳光照在花儿上,如果花儿反射红光而吸收另外六种颜色的光,花儿就是红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世界是五光十色的。在丰富幼儿对颜色的经验时,可以此为突破口,从幼儿熟悉的几种颜色着手,通过游戏、实验、环境创设等途径来实施。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