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应该如何保养
青铜器应该如何保养
铜锈一般又分为无害锈与有害锈两种。由于受水浸土埋及大气的侵蚀,青铜表面逐渐产生变化,它们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了保护层使之不再继续遭受腐蚀,并增添了青铜器的古雅色调。这种是俗称的“无害锈”。有害的青铜锈,像绿色粉末,危害性很大,俗称为“青铜病”,即有害锈。有害锈发展起来会使器物损失逐步严重,并不断扩散,对这种现象必须及时处理,隔离存放。
古代青铜器的锈层极其复杂,层次很多,有些锈蚀掩盖了青铜器的纹饰或铭文,甚至使器物变形,失去原貌。因此,去除那些有害的锈蚀,是青铜器保护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过去常采用的青铜器去锈方法,是用刻刀、凿子、等进行锤震,剔除锈蚀,在锤打时,位置要准确,用力要适当。此法虽简便,但容易损伤原器,尤其是铭文和纹饰部分,所以必须细心剔除,并刷扫干净。有些锈层很牢固,不易剔除,可用油泥挫成长条,把锈的四周围住,用滴管滴入溶液,使铜锈软化分解,再用刀剔挖干净,并用水冲洗。要注意有时器物没有必要采取全面的去锈方法,而只需作些局部处理就可以了。
青铜器鉴定"锈蚀"是关键 锈迹斑斑内藏玄机
鉴定中了解古铜器锈蚀的特点非常重要。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各时期青铜材料的不同、锈蚀年代的长短不同,都会表现在铜锈上。我们一般说的红斑、绿锈、黑漆古、水银沁等,都是最常见的铜锈现象。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多种锈色。真锈是由铜器体内生出来的',特点是有根基、有层次、有硬度、有牢度、有光泽。而假锈,主要是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腐蚀所成,另一种是涂抹粘附而成。所以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硬度、易脱落,或者显湿、显黏性,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表面龟裂现象,这种情况有时用火烧一下,还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对铜器表面锈的观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水平不太高明的仿器,基本上可以在锈迹特征这一关被发现。所以说作伪者也在仿品铸成后,下力气研究做假锈的方法。2000年左右,有人曾问我怎样消除化学腐蚀后残留的气味问题。在这之前,部分做假锈通过闻气味可以发现作伪,后来气味果然没有了,说明做假锈者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从目前作伪器来看,做假锈仍然是一个难点,只要细心对比,各种做假锈的方法,总有露出马脚的地方。对于锈的辨认,不是用语言能够完全表达清楚的,要多看实物,多观察各种不同的锈,这是一种对比性的鉴别。
作伪还有另一种手段,就是拼凑。大约十年前,见到一匹铜马。汉代的风格,在马的前胸和马的臀部各有一块汉代铜器表现出的铜锈特征和表面加工的痕迹,锈薄而硬。除此之外,大约占五分之四的面积上铜锈浅浮模糊,有人工涂抹的痕迹。主人也看出来了,但是他认为模糊的部分是修补所致。我仔细看了没有修补痕迹的马头,马头的锈迹与胸、臀部的锈迹不同,最后断定:整马为仿品。作伪者的手段是:先铸一件铜马,然后将铜马的前胸和臀部不到总面积五分之一的部分挖掉,补接了汉代铜壶的两块残片,巧妙利用了铜壶残片原有的弧度,焊接后做假锈进行掩盖。所以当我们发现整器上出现两种不同特征的铜锈时,应引起注意,如果整器真,仅局部有修补,应作为真器修复看待。在收藏中遇到有修补的青铜器并不少见,如果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在价格上差别是很大的。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生活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