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会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HR会不会有看走眼的时候
故事:
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水果摊上摆着两种苹果,一种是高价贴着标签的,一种是平价普通的。于是大家理所当然地觉得价格高的,肯定要比普通的更好、更甜。结果买回家以后,撒开贴着标签的地方,可能会发现那是一个开始霉烂的小点。
选人有时和买东西一样,都有可能看走眼。精明的HR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经过层层把关选出来的所谓人才,真正入职后却发现“不是那个事”?
案例:
汉口一家外资企业分公司经理刘申告诉记者:名企招聘官,也会看走眼。
该家外资企业,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就决定要招聘两名销售代表,每月3500元的底薪另加提成,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投递简历。该公司的招聘流程,是所有求职者将简历投递到公司网站,由北京总部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经过初选和电话面试后,筛选出几名不错的人选,然后将这些人的资料传给武汉分公司经理刘申处,最后由刘申经过面试后才确定最终人选。
2009年10月,刘申在总部推荐的8位候选人中,挑选出了求职者童某成为公司员工。刘申告诉记者,之所以会看中童某,主要是因为他以前的工作经历和开朗的性格。童某进入公司后,开始了三个月的实习期。没想到在实习阶段,他的种种恶习就一览无遗:不分场合地“出口成脏”,做事没有规划,喜欢抱怨甚至发脾气等,引来众多同事的强烈不满。三个月的实习期还没满,刘申在征求职员意见后,将童某开除。
然而,就在此一周后,刘申得知童某在另外一家知名外企找到了一份主管的工作。到底是自己有眼不识金镶玉放走了真人才,还是另一家企业也被童某出色的面试表现迷惑了?刘申思前想后,认为后一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经过真正在工作中的接触,他觉得童某就是一个善于包装自己的“烂苹果”。
小编语:
人往往更容易相信眼睛看到的.,经常会因为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比如苹果表面那个小标签。正如招聘,HR首先看见的只是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却无法看透求职者的心理,所以通常那些能言善道的人总比言词拘谨的受欢迎。而其实实际上,那些没有被看上的,有时也许并非真的能力不行,更大的可能是招聘者看走了眼。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职场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