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
2、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集体的力量大。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故事
师:我这里呀有一只小动物请你们猜一猜(直接出示)
谁知道乌龟有什么本领吗?(看情况)
现在老师请你们听一个故事。
播放课件,放至乌龟翻身。
师:大乌龟爬山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滚下山)
怎么会滚下来的?(咕噜咕噜)滚下山,翻不过身。
你看大乌龟翻不过身来,怎么办呢?谁来帮它想想办法?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播放课件至“来来来,我有好办法”
师:谁第一个发现大乌龟翻不过身的呀?(蚱蜢)
蚱蜢是怎么说的呀?(快来救救乌龟大叔 2遍)
哪些小动物听到了蚱蜢的叫声?(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
小老鼠是怎么做的?他想帮助大乌龟,抬呀抬呀,有没有帮大乌龟翻过身来?(没有)为什么呢?(力气小)
小刺猬来了,也想帮助大乌龟,可是两个人的力气还是不够大,没有帮大乌龟翻过身。
小白兔也看见了,连忙对大家说我有一个好办法。谁来猜一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自由发挥)
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我们接下去听故事。
播放故事至结束。
师:原来小白兔想了个什么办法呀?
小动物们一起来推大乌龟,把大乌龟推到了河里,让大乌龟到河里翻过了身。
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播放课件。
2、师: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爬不起来,是谁把大乌龟推下水的?(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小老鼠)
为什么大家一起推就能把大乌龟推到小河里?(人多,力气大)
原来大乌龟的家在小河里面,今天我们听的这个故事就是《送大乌龟回家》。
三、体验
师:小狗家有许多积木,小熊家住在小狗家对面,小狗想把积木送去给小熊玩儿,请一位小朋友去帮小狗搬积木。
积木太重了,他一个搬得动么?
我请几个小朋友去帮忙,看看这次能不能搬动。(……)
小熊收到小狗送的积木可高兴了。小朋友们,一个人的力气小,但是我们许多小朋友在一起,力气就大了。
附: 故事《送大乌龟回家》
大乌龟爬山坡,一不小心,从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滚下来,跌到了山脚下,四脚朝天,爬不起来。
小蚱蜢看见了,大声喊:“快来救救乌龟大叔!”
小老鼠来了,使劲想把大乌龟翻过身来,但小老鼠力气小,帮不了忙。
小刺猬来了,用力搬动大乌龟的身体,要把乌龟翻过身来,但小刺猬力气小,也帮不了忙。
小白兔来了,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有办法,我们把大乌龟推到河边去。”
大家用力把大乌龟推呀,推呀,一直推到了小河边,“扑通”一声,让大乌龟跌下河去。
大乌龟在喝水里翻过身来,划动四只脚,欢快地游开了。
大乌龟回过头来,对大家说:“谢谢你们!送我回家了!”
活动反思:
在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乌龟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动物,但是对于小刺猬和小蚱蜢幼儿感觉比较陌生,不能马上认识蚱蜢这个动物,但是对于送大乌龟回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特别是看课件的时候非常入迷。
我预设的活动目标是: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2、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集体的力量大。
在活动开头,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乌龟,引出今天的故事与大乌龟有关。接着播放课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为三段,每段播放完毕之后,对刚才的内容进行提问,巩固幼儿所听到的内容。在小蚱蜢求救后,让幼儿模仿小蚱蜢的求救声,想让幼儿通过语言体验小动物的对话。但是在提问阶段,由于课件准备不充分,幼儿没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回答略显生硬。
为了使幼儿懂得故事中所要表达的道理:集体的力量大。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幼儿体验一人搬积木力气小,但是几个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够使力量加大。通过行动,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道理,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只有少数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来体验,无法让全体幼儿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进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动的创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对已有经验把握不足。对于本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动中有所改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
3.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
4.“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请幼儿自己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集体讨论、多媒体课件和“自助餐”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活动所达效果:
1.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2.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2、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
3、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二、活动准备
注射器两个、胶管一个、泡沫球一个
三、活动结果
培养孩子的勇气
小小针管亮晶晶,里面药水能治病
打针不哭真勇敢,身体健康多高兴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将皮球从起点滚到终点,初步学习直线滚球和绕障碍物滚球的方法。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尝试练习过程中,逐渐探索又快又稳的滚球方法。
3、在活动中努力听清教师的要求,坚持将自己的球滚到终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皮球人手一只。
2、系上丝带的椅子六把。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大皮球"。
教师和幼儿边唱歌曲《大皮球》边玩大皮球的游戏。
二、学习直线滚球和饶障碍滚球。
1、尝试把球从起点直线滚到终点直线。
(1)教师:今天,大皮球又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做游戏了,皮球想从你们的面前一直滚到红线那里,小朋友你能帮助它们吗?
(2)幼儿人手一只皮球,练习将球从起点滚到终点后,再将球取回站在老师周围。
(3)教师:你们觉得皮球怎样才能滚得又快又稳?
(4)教师总结:小朋友要跟着皮球往前跑,而且滚球时不能用劲太大。
(5)幼儿再次尝试把皮球从起点滚到终点。
2、滚球绕障碍。
(1)教师:这一次皮球想到大树那里去绕一圈再回来,你们想想看该怎么从椅子那里绕回来呢?
(2)教师总结玩法:把皮球一直滚到椅子那里,再从有丝带的一边绕回来。
(3)幼儿进行滚球绕障碍活动,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语言提示。
三、游戏"跺皮球"。
1、讲解游戏玩法:老师的手里有一个皮球,我把皮球往前扔,你们要躲开我的皮球,不能碰到别的小朋友。
2、幼儿开展玩"躲皮球"的游戏。
3、引导幼儿把自己的皮球扔进筐子里,然后,带领所有幼儿坐在花坛边或场地旁跟随老师的口令做放松腿部的动作。
幼儿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会拍大皮球了。对直线滚球和绕障碍物滚球的方法。大多数幼儿能掌握,平时不愿动手的优优、田雨欣、徐兰玲都愿意学习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爱的"球"来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身体锻炼。但是,我们在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在"滚球"的过程中孩子对直线滚球掌握较好,在转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跑球"现象;还有就是在滚球绕大树"s"形走时控制球方面还要提高,减少撞倒大树的现象。总之本节课孩子在欢笑、汗水中体会了体育活动带来的无比快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