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7-26 09:37:40 作者: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糖果娃娃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磁铁游戏活动,感知磁铁能吸引铁的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磁铁、糖纸、铁钉、铁垫片、牙签、橡皮泥、镜子、塑料板、纸板、书。

  五、活动过程

  幼儿讨论制作方案。

  用彩色糖纸做娃娃衣服,用糖纸的一端拧出一个娃娃头,下边做娃娃的裙子。

  探究的问题:怎样让糖果娃娃跳起舞来。

  用同种材料给糖果娃娃搭建“舞台”。

  试一试:让糖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起舞来。

  (1)把铁钉倒放在镜子上,将糖果娃娃套在钉子上,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舞了。

  (2)将糖果娃娃用两根牙签固定在橡皮泥上,再将铁垫片放在橡皮泥的底部,然后用磁铁在镜子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跳起舞来。

  (3)糖果娃娃里包上橡皮泥,铁钉套上铁垫片,再将铁钉插在橡皮泥上,用磁铁在下面来回移动,糖果娃娃就能跳起舞来。

  试一试,厚薄不同的各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在“舞台”上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镜子、塑料板、纸板几种材料叠加起来,糖果娃娃可以动。

  (2)用镜子、厚书叠加起来,糖果娃娃有时能动,有时不能动。

  (3)“舞台”太厚,糖果娃娃不能动。

  (4)“舞台”越薄,糖果娃娃动得越快,随着“舞台”的加厚,糖果娃娃的移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不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是我园种植活动的实验班,在进行观察记录活动时,幼儿对蔬菜叶子的形状、蔬菜的生长过程记录,在概念上不是很理解,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叶子的认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观察中,体验植物变化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知识探求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叶子具有的光合作用,能理解光合作用对大自然的意义。

  3.知道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能用手势表现叶子不同形状和生长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参与、观察了种植活动的全过程

  2.几种植物叶子实物若干,白菜、萝卜.茄子.玉米头饰若干

  3.多媒体课件(课件一:叶子的结构 课件二:光合作用 课件三:叶子的生长方式)

  4.录音机一台,磁带歌曲《叶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叶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长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叶子实物)

  2.提问:这是什么叶子?长的什么样子呢?(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后使用正确的词语,尖尖的、长长的、大大的、圆圆的……,并完整的回答)

  3.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各种各样叶子,在叶子的身体里,还有几位好朋友藏在里面,我们现在就去把它们找出来。

  二认识叶子的基本结构(播放多媒体课件一)

  1.师:第一个朋友在叶子的边线叫叶缘;第二个朋友是叶片上的细线叫叶脉;第三个朋友在叶片的底部叫叶片基部;第四个朋友叫叶柄。(请幼儿拿着实物说出叶子结构正确的名称)

  2.师:认识了叶子这么多的朋友,请小朋友来做一下呼吸的动作,我们来放松一下。(做深呼吸二次并配上手势)。

  3,提问:

  (1)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吗?(氧气)

  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呢?(二氧化碳)

  (2)我们人体时刻要呼吸,我们人体需要的氧气是从那里来的呢?

  三了解叶子的光合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二)

  1.叶子的光和作用:叶子利用太阳光的照射,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身体里,再做成氧气放出来。(图一)

  2.呼吸的作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叶子释放的氧气,同时把没有用处的气体二氧化碳呼出来。(图二)

  3.叶子的作用:叶子不停地把二氧化碳吸进自己的身体里制作氧气,然后放出来让大自然吸收。(图三)

  4.师小结:叶子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制作氧气,叶子的身体是制作氧气的工厂,叶子的朋友是工厂的工人。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这些叶子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四 了解叶子的生长方式(播放课件三)

  1.师:组织幼儿观察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

  2.请小朋友描述三种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并能用手势演示。

  3.教师小结:一片一片叶子向上长的叫互生;两片叶对着向上长的叫对生;三片叶或更多的叶子一起向上长的叫轮生。

  4.师:请全体幼儿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

  一手在下,一手在上手指并拢,做互生叶状;

  双手手碗靠拢,手指伸直,表示两片叶,做对生叶状;

  两人或多个幼儿一起做,一幼儿双手手腕靠拢,表示两片叶,另一幼儿伸出手表示第三片、第四片……叶子,做轮生状。

  5.师总结:小朋友认识了叶子是各种各样的,知道了叶子的光合作用,了解了叶子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果在户外发现了奇异的叶子,可以收藏好,带到幼儿园,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它。

  五 结束部分(播放磁带《叶子》)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蔬菜叶子头饰,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跟着音乐《叶子》,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第一段:表演叶子的形状。第二段: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第三段:表演呼吸新鲜空气。)

  活动延伸

  可让幼儿到户外去找不同形状的树叶,开拓视野,巩固学习效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兴趣,体验观察发现、探索学习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一台,手电筒、照明灯若干。

  2、立体和平面玩具若干。

  3、画有各种物体的练习纸四张,油画棒若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2、难点是使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法。 玩“捉影子”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启发回忆法。 “你们玩儿过什么样的影子游戏?”“为什么会有影子?”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3、探索发现法。幼儿自由操作材料,进行探索学习,发现影子变化的秘密。

  4、讲述演示法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讲述或演示给大家看,进行经验分享,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5、操作实践法幼儿分组讨论,根据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合作画出光源或影子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光源与影子位置的变化关系。

  6、录像启示法通过观看录像“怎样把影子藏起来”,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激发进一步活动的愿望,生成下次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

  依据幼儿的意愿,户外进行“捉影子”游戏或者“藏影子”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的:

  1.感知蜡烛燃烧的现象,初步懂得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探索兴趣和观察力。

  准备:

  1.打火机、蜡烛、盘子人手一份。

  2.幼儿两人一桌,每桌放有一只大玻璃杯和一只小玻璃杯。

  过程:

  一、点蜡烛

  1.引导幼儿讨论晚上停电时,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照明?

  2.请幼儿使用桌上的材料(蜡烛、打火机、玻璃杯、盘子),想办法让蜡烛燃烧,并把它固定在桌面上。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注意用火安全。

  3.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行为。如:有的幼儿把杯子倒扣在盘子上,再将蜡烛固定在杯底上(如图①),有的幼儿用杯子罩住蜡烛(如图②),有的幼儿把蜡烛放在杯子里(如图③④)。

  4.启发幼儿按图②方法操作,说说蜡烛有什么变化。(蜡烛熄灭了。)

  5.启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盖上杯子,蜡烛会熄灭呢?

  6.让幼儿带着疑问再次操作,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如蜡烛燃烧时,杯子会发热、会变黑,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杯子里会有小水珠等。

  二、谁的蜡烛先熄灭

  1.让同桌的两人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同时盖上杯子(一大一小),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问:谁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小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大杯子里的蜡烛后熄灭?

  3.引导幼儿再次用实验验证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说说其中的原因。(小杯子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先熄灭;大杯子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后熄灭。)

  三、怎样使杯子里的蜡烛继续燃烧

  1.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杯子里的蜡烛一直燃烧?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方法,请幼儿介绍并演示,如蜡烛快要熄灭时揭开杯子,或者如下的方法所示

  4.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初步感知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核桃是孩子们爱吃的干果,孩子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此生成了此活动。我想通过开展过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并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知核桃的特征,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以此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二、通过看、摸、碰、滚、尝等活动干知核桃的特征。

  三、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学说“园圆的”“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准备:

  1、核桃(完整的和去掉硬壳后的)夹子,盘子。

  2、魔术盒(盒内装有完整的核桃数个)。

  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出示“魔术盒”请个别幼儿摸一摸盒中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幼儿按次序依次摸一摸“魔术盒”中的东西,并猜猜看盒中到底是什么东西。教师:核桃是从哪里来的?(出示课件图片,引发幼儿观察兴趣。)

  二、教师出示实物核桃,幼儿观察,并通过看、滚,知道核桃是圆圆的,通过摸知道核桃是硬硬的、粗糙的。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效果较好,大班幼儿对吃有着很浓的兴趣,也有一定的经验,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此,整节活动师幼配合、互动比较好。因而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