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3-21 14:53:24 作者:

【必备】中班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中班教案锦集8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

  2、课件PPT。

  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2、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3、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4、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册,实物展示仪台。

  2、昆虫挂图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节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用叙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喜欢参加操作活动,能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PPT

  2、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看,一共有几个动物?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从左往右数,谁排第一个?调皮的小动物又变换了排队的位置,这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小动物去郊游

  天亮了,小动物们要一块坐火车出去玩。老师给每个动物都发了一张火车票。火车票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号入座)教师出示火车,“呜,火车进站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准备上火车啦!小朋友请注意,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呢?

  “小动物们要按老师给他们发的火车票去坐第几节车厢,可火车上没有号码,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火车编上号码,你是怎么编号码的)“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上车厢”。送完后,不按小动物的排列顺序及车厢顺序提问:“第一节车厢坐着谁?小鸟在第几节车厢?……”(幼儿个别回答或集体回答)“小动物们都坐上火车了。呜——火车开了,小朋友跟小动物再见。”

  二、送小动物回家,学习从上到下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工人叔叔给小动物们盖了漂亮的小房子。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边说边出示一幢6层的房子,让幼儿数一数是几层,小动物依次从下到上回家。

  2、把动物放进层高楼里,谁住在第几层?

  三、延伸活动

  给小朋友发数字卡片排队。

中班教案 篇4

  目地要求:

  1、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几何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

  2、探索图形分割与组合的不同形式.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准 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豆干,、空白纸张、长方形、圆形纸张若干,剪刀、固体胶若干。

  蒙氏数学:图形分割(数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厨师,给家人做一道“炒豆干?的菜。

  讨论:想将一块豆干分给两个人或者四个人吃,要切得一样大该怎么切呢?

  小结:我们可以可以角对角的切,也可以横塑的切,但要切一样大可需要练习切得本领。

  (二)、出示拼图,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正方形的纸张,我们把正方形的纸张当成豆干,你们先想想该怎么分割比较好。

  要求:使用剪刀时要小心,在分割之前可以先对折、再分割,再组合黏贴在白纸上。

  小结:

  一张正方形的纸张分成两份可以变成两个三角形或两个长方形,如果分成四份,就变形四个三角形,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割后的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正方形小,但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正方形。

  (三)、分组操作活动。

  (四)活动延伸。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选自省编教材《伞》主题中的一节综合活动《有趣的伞游戏》,由于我们地处农村班额大班级小,活动起来很不容易,而幼儿的天性又是玩,所以一定不能束缚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针对这一特点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伞的不同玩法,体验合作的乐趣。

  2.巩固伞的外形特征,通过走独木桥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伞的不同玩法,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小伞花》实物儿童伞若干几把有代表性有特点的伞纸壳做独木桥树木等录音雷雨声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1.律动:《小伞花》

  2.老师感觉有点儿晒怎么办呢?

  3.师小结:伞可以遮阳,有的伞还可以防晒。

  二.介绍小伞的外形特征

  1.小伞放在草地上很漂亮

  2.幼儿介绍自己的小伞外形

  3.多媒体课件伞图片

  三.幼儿自由玩伞(一定检查每一把伞确保每一位幼儿安全)

  1.幼儿自由玩撑开的伞

  2.寻找玩法特殊的幼儿示范

  3.幼儿自由玩合着的伞

  4.寻找玩法特殊的幼儿示范

  四.游戏:过独木桥

  五.活动结束

  六.活动延伸:

  寻找更多的伞游戏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大灰狼是否该救的讨论,能大胆地与同伴进行辩论。

  2.思考大灰狼该不该救的理由,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狼的行为习性和有关生态平衡的出浅知识。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大灰狼该不该救》;教学cd《大灰狼该不该救》;阅读材料2《大灰狼该不该救》。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模拟狼的叫声,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是谁发出这样的声音?你认为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播放教学cd,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

  2.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原来,是老狼掉进了陷阱在呼救,你们说要不要救它?

  (2)教师再次播放教学cd,让幼儿在对故事比较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3.展开讨论。

  (1)幼儿自由结伴组成若干小组,围绕问题畅谈想法:要不要救老狼?为什么?

  (2)幼儿分成"要救大灰狼"和"不救大灰狼"两组,每组幼儿在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参与两组的讨论,了解幼儿的想法。

  (3)持不同意见的两组,各自说出本组的意见。

  (4)教师作为参与讨论的一员,谈自己的想法:狼是肉食动物,但我们不能因为狼吃小动物而随便捕杀狼,这样会造成自然界生物链的断链和生态的不平衡。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和平相处。

  活动建议:

  1.活动中的讨论环节,教师可将自己作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语言区提供阅读材料2《大灰狼该不该救》,请幼儿自主阅读并完成提示内容。

  3.活动后,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动物方面的百科全书请幼儿阅读,使他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依存关系,了解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伤害,使幼儿对如何保护狼等肉食动物有新的认识。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比如:铅笔,剪刀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8年北京奥运会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组织幼儿观看了“奥林匹克珍藏品展览”后,“运动”成为了幼儿最关注的话题,于是,我班围绕“我运动、我快乐”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幼儿奥运资料时,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运动标志以其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了我。在暗自庆幸发现了这个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着:幼儿园社会活动大多只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何能打破学科的界限,体现教育的整合性,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呢?在我冥思苦想时,幼儿正在玩的“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给予了我启发,于是,我以奥运体育标志为切人点,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让幼儿在猜想和模仿运动标志的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运动小人”活动,以幼儿多种感官介入的探究猜想活动为主体,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以诱发积极思维、大胆猜想、自主表达为核心,在猜想、交流、模仿、创造中认识8年北京奥运会常见的运动项目标志,从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能认识8年北京奥运会常见运动项目的标志;

  2.能模仿并用语言交流不同运动项目的动作特征;

  3.为北京举办8年奥运会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与家人观看体育节目,对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初步认识。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国际奥林匹克珍藏品展览”,帮助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教师:熟悉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志和各类运动的特点。

  2. 物质材料准备。

  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运动器械。

  教师:课件(奥运会运动标志和宣传片)、电脑、电视、数码相机。

  3. 环境准备。

  师幼共同创设主题墙:“我运动、我快乐”。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幼儿观看课件《运动小人》,提出问题:屏幕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幼儿逐图自由猜想:不同的小人在做什么运动?

  (3)集体猜想运动“蹦床”。

  首先看运动图标,集体猜想:这是什么运动?为什么?再观看“蹦床”的宣传片。

  (4):运动小人是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标志,代表着不同的运动项目。

  2.看一看,说一说。

  (1)观看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幼儿自由交流:我最喜欢的运动。

  3.演一演。

  (1)游戏:我们都是运动小人。

  幼儿边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表现运动造型:先自由表现运动造型;接着利用自制体育器械表现运动造型;最后同伴合作表现运动造型。

  (2)幼儿欣赏运动造型的照片,交流自己的运动造型。

  4.谈一谈。

  你想为8年北京奥运会做些什么?

  延伸活动

  1.幼儿尝试运用电线制作“运动小人”。

  2.在区角展示“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项目标志”,供幼儿继续猜想和认识运动图标。

  活动反思

  在“运动小人”活动的预设和实施中,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真正使幼儿的情感教育得到落实。

  该活动的最大亮点是以探究为核心,有效实现教育的整合性。第一,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力求使幼儿经历发现问题、猜想预设、相互交流、验证假设、创造表现的全过程。第二,活动为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历探究,为幼儿丰富、不同层次的材料以顺应幼儿的探究,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自制器械合作表演运动项目。第三,关注幼儿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