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精华】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对三原色的认识,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
2.组织幼儿通过操作,认识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
2.每张桌子上放一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烧杯和滴管三根,每组准备一幅画有大树、鲜花等的背景图。
3.每个幼儿一个果冻空壳,一根棉签,一张纸。
4.词卡:红色、黄色、蓝色等词卡各一套,每组词分别涂上相应的颜色。
三、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认一认
1.神秘水:
装有半瓶自来水的瓶子,在瓶盖里分别涂上红、黄、蓝等不同的颜色,摇晃瓶子,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1)“老师这儿有三瓶水,都是什么颜色的?”
(2)“我们把它变成红色,画红红的太阳,好吗?”老师左右摇晃瓶子三下。“咦?怎么没有变成红色呀?哦,我忘了说口令了。小朋友一起帮老师说口令,好吗?”老师上下摇晃瓶子,请小朋友说口令:“变呀变,变呀变,变出红色画太阳。”
(3)同样的方法,分别变出黄色、蓝色的水。
(4)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揭示瓶盖的秘密:“原来秘密都藏在瓶盖里。”
2.小结: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其实都是由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变成的,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
3.“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水,请你们自己玩一玩,小心点,别把水洒出来。”请幼儿自由玩色。
4.“你是怎么玩的?你变出了哪些颜色?”根据幼儿回答,老师展示他的作业纸。
5.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发现,同样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料,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却变出了“橘红”和“橘黄”这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呢?
6.小结:原来加入不同量的颜色,能变出不同的颜色。
(二)画一画,比一比
1.游戏:变色龙: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颜色,用棉签蘸着给图画涂色。
(1)教师介绍“变色龙”:这是“变色龙”,它最奇特的本领是,能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如果变色龙躲在绿叶下,它会变成绿色;如果它蹲在橙色的树枝上,
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如果它爬在蓝色的花朵中,会变成什么颜色?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变色龙”,请你在给“变色龙”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棉签蘸着颜料涂上相应的颜色,再把“变色龙”藏好。比一比,谁把“变色龙”藏得好,
不让它的敌人发现。
2.欣赏幼儿的作品,集体评议。
3.布置画展:机灵的变色龙。
活动延伸:
将材料放在“科学探索区”里,让幼儿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变出更多的颜色。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
2、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
3、仔细观察事物,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纸飞机、竹蜻蜓、积木、彩纸、手工纸、蜡笔、作业纸、沙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1、幼儿自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提出问题:竹蜻蜓和飞机开始在哪里飞行?最后又落在哪里?
2、讨论:它们飞到天上,为什么会落下来?
3、知识点:地球有引力,所以物体会落下来。
4、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吗?
二、幼儿实践
1、问题:它们下落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重的快、轻的慢)
2、你可以用不同的线来画出他们下落的路线吗?
3、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些物体下落的路线?
三、探索发现
1、如何让两张一样大的纸走不同的路线(直线、曲线)
2、知识点: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路线不同。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 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 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 食品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花生、黄豆、玉米等)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上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帮小动物装饰窗帘。
2.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可高兴了。它们的新房子造好了,马上就要搬新家了。让我们跟小猴一起去参观它们的新家吧!
二、参观动物公寓,发现规律
(一)播放图(一):观察、了解楼房的层与间
提问:1.这幢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间?一共有几间?(一起点数)
2.小猴来到了第几层的第几间?
3.小猴想去第三层的第三间,谁来帮它找找?
(二)播放图(二):在帮忙选房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还有谁也来选房间了?
2.还有一个房间没人选,你觉得谁来选?为什么?(每个小动物住三间房)
3.仔细看有没有什么秘密?每一层住的动物不一样,楼上楼下住的动物一样吗?
(三)播放图(三):继续帮助小动物选房间,进一步感知小动物选房的规律.
提问:1.看旁边的楼房里住着谁?
2.你觉得这两个房间谁来选?为什么? 小结:这些小动物可真有趣,它们选房间还有个规律呢,每一层上要不一样,楼上楼下也要不一样。
三、运用规律帮助小动物装窗帘
(一)出示操作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指导语:看,房子选好了,小动物为它们的房子装上了什么呀?(窗帘) 今天小动物请小朋友来帮它们的新房子装上窗帘,它们要求:每一层上的窗帘不一样,楼上楼下的也不一样。先装第一幢,再装第二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交流
(一)幼儿相互交流。
(二)个别幼儿讲述装窗帘的方法。
(三)选个别作品,共同纠正,进一步掌握规律。
五、活动延伸:给小动物装地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翻版一次外出学习听到的一节课,活动的选材源于大班建构式课程,主题:《动物我们的朋友》中的一次科学活动《送小动物回家》。经过执教者大幅度的修改,目标重新定位,环节重新设计,变成了一节全新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制作雪雕“小企鹅” 。
二、活动目标。
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二)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三)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①试一试,铲雪。
②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六、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通过了解能够看懂天气预报。
2、简单了解气象台的主要功能。
3、激发幼儿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纸箱,记录表,幼儿提前回去观看天气预报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预报的温度
1、 出示天气预报短片。 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天气预报)xx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xx——xx度)你们知道这两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 定格图片,指着说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3、 出示五所城市预报,幼儿独立说出温度情况。
4、 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那播报天气预报的阿姨怎么知道的?(气象台的工作人员预测的天气情况)
(二)了解气象台
1、 出示青岛气象台图片,介绍气象台。
2、 在气象台里有许多仪器,叔叔、阿姨就是通过这些仪器了解天气状况的。
3、 出示仪器图片,温度计——知道每天的温度。风向标——测风力和风向。湿度计——测天气的湿度状况。当然这些仪器预测的天气预报也不是完全准确,有的时候预报下雨,也不是就会下。
4、小朋友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那中央气象台是怎么知道的哪?(各地气象台每天把天气情况报告给中央气象台)
(三)认识常见天气符号
1、 小朋友你刚才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你除了看见温度情况,你还看到了什么小符号?
2、 出示城市预报图片,幼儿认识常见的符号。
3、 教师随便出示城市预报图,幼儿独立说出天气状况。
(四)记录预测天气
1、 了解了那么多城市天气的状况,下面我请小朋友来预测一下明天青岛的天气状况,填在表格的第一行。
2、 请幼儿上墙前做小播报员,(注意纠正幼儿预测的错误)
3、 这个表格下面一栏还没有添,小朋友今晚回家看一下青岛的明天天气状况,记录下来,看看和你预测的有什么差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