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12-03 05:45:14 作者:

【必备】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三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感受音乐的诙谐有趣,发现音乐儿歌递增歌词的韵律。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仿编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 小丑图片 红和绿的贴纸(每人一份) 大鼓和小鼓

  活动重点:快乐的感受音乐中诙谐、有趣的儿歌韵律。

  活动过程:

  一、鼓声敲敲

  S:大鼓小鼓来唱歌,考考我们的小耳朵。

  (教师敲大鼓和小鼓,让孩子边听边用小手舞动起来)

  S:我们小朋友也会唱大鼓和小鼓的歌对吗?

  复习歌曲:大鼓小鼓

  二:欣赏感知

  故事引导:今天老师请来了小丑先生来我们这里演出,他带来的节目是:小丑先生吹泡泡糖,小丑先生最喜欢吹泡泡糖了,每当他要演出的时候都要吹泡泡糖,可是这泡泡糖很调皮的,我们听听小丑先生的泡泡糖吹到哪儿去了好吗?

  1、教师用鼓点伴奏,把儿歌第一段唱出来。

  提问: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贴到哪儿去了?变得颜色了?

  2、教师引导幼儿打着节奏,学念儿歌。X XX X

  S:我们现在听小丑先生给我们唱歌吧。

  (让我们听听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还粘到哪儿去了?)

  3、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完整欣赏音乐。

  S:幼儿听听音乐中的泡泡糖还贴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

  4、引导幼儿再次完整的倾听音乐。

  S:我们小朋友听到泡泡糖第一次粘到哪里?第二次又多了哪里?第三次又多了哪里?

  5、老师用鼓点把孩子说出来的.歌词进行梳理、总结。

  第一段,贴到小脸旁;第二段,贴到小脸旁和小屁股;第三段,贴到小脸旁、小屁股和小肚子。

  6、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逐段递增歌词的规律。

  三、节奏舞动

  故事引导:小丑先生吹泡泡糖演出时,还要一些鼓手来帮忙呢,让我们一起为小丑先生敲起鼓、唱起歌好吗?

  1、 师生共同讨论:在什么地方敲起鼓?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大鼓,在身体的每个地方都可以敲起鼓。

  2、 我们现在自己来做小丑先生参加演出。教师用红和绿的贴纸戴手上进行第一段的示范演出。

  3、 幼儿随音乐进行演出。 smtxjs.com

  四、续编歌词

  S:小丑先生,我们的演出怎么快就没有词了,还想演出,我们自己想想歌词好吗?

  1、老师把孩子们的歌词放进节奏中唱出来。

  2、邀请大家一起按节奏表现创编的歌词。

  带着小丑先生出去演出。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脸旁,涂一块红,涂一块绿,扮成小丑最美丽!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脸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涂一块红,涂一块绿,扮成小丑最美丽!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脸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一不小心粘到小肚子,涂一块红,涂一块绿,扮成小丑最美丽!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三只小猴》。

  2、有初步安全意识,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歌曲的音乐

  2、自制歌曲的图谱

  3、歌曲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你喜欢什么小动物?

  1、完整听纯音乐三段:

  2、再听,猜猜猴子在干什么?

  3真的吗?看看

  二、完整欣赏动画片一遍。

  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三、看图谱:

  1、练习看前奏、间奏

  2、重点练习唱“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四、完整欣赏动画片,前三段有图像,第四段无图像,只出现音乐。 听了第四段,感觉怎么样?

  五、再出示图谱,第四段。说说什么意思?

  六、分组演唱歌曲(分成PPT和图谱两组)

  七、游戏:好听的歌曲不仅可以唱,好可以做游戏。做游戏的话可以几个人玩?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三只小猴。体验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准备:

  1.节日里的声音(爆竹声、烟花声等)与民乐《喜洋洋》相结合的录音带及视频。

  2.小鼓、小铃、沙球等乐器若干。

  3.节奏谱:x一 | x一 |;xxxx xxxx | xxxx xxxx | ;x 二 | x 二|。

  过程:

  一、欣赏音乐,初步体验——幼儿感受节日里的热闹气氛

  1.完整欣赏音乐《喜洋洋》,初步感受节日里的喜庆和热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喜洋洋》。我们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完整欣赏。)

  师:好听吗?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了?

  幼:过年了/过节了/结昏了……

  师:大家说的都是些高兴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

  幼:听到了爆竹、烟花的声音。

  2.观看视频《喜洋洋》,再次体验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师:看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了?幼:放烟花/放爆竹/喜气洋洋过大年了。

  师:除了过年,我们还会在什么节日放烟花和爆竹来庆祝呢?

  幼:国庆/元宵节/劳动节……

  师(小结):这么多节日都可以放烟花、爆竹来庆贺。下面我们再来听《喜洋洋》的音乐,请大家一起用小手学拍烟花、爆竹的声音。

  二、观察节奏谱,匹配节奏——幼儿运用不同节奏表现声音

 1.跟随音乐视频,在教师的带领下学拍爆竹、烟花的节奏。(如看到放爆竹,教师用语言指令及示范带领幼儿拍打节奏:放爆竹了——砰一|啪一|。)

  2.观察图谱,为不同声音选择合适的节奏型。

  师:节日里有这么多热闹的声音,请你仔细找一找,爆竹、烟花、百子炮的声音分别躲在哪张节奏谱里?哪个节奏最像它们发出的声音?

  [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幼儿能否为声音匹配合适的节奏型,能否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表达表现声音;(2)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表现那个加颤音的小尾巴符号。如,“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这个小尾巴是什么意思?看得懂吗?‘哧……哧……’这是烟花连续发出的声音。我们试一下。”]

  3.跟着音乐,用拍手的方式给百子炮、爆竹、烟花的声音配上节奏。

  三、乐器配音,协作表演——幼儿适用不同乐器为各种声音配音伴奏

 1.出示小乐器。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演示小乐器。

  师:它们也来为烟花、爆竹、百子炮配音了。听一听,它们像谁的声音?(小鼓一爆竹,小铃一百子炮,沙球一烟花。)

  3.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成百子炮组、爆竹组、烟花组。

  师:现在请你选择喜欢的乐器。给节日里的声音配上好听的节奏。

  4.幼儿根据视频尝试按节奏谱演奏。

  (1)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表演马上要开始了。我们要看仔细,看看哪个小乐器先演奏。

  (2)幼儿演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根据视频及节奏谱演奏。(如教师用语言及动作提示:“放爆竹了,小鼓准备好,砰一|啪一|砰一|啪一|……放百子炮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烟花准备好,哧……|哧……|哧……|哧……|。”)

  5.幼儿再次表演,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1)师:我们的小乐器表演了节日里各种好听的声音,真热闹!不过,刚才是我带领大家一起表演的,现在,你们看我的动作指令来演奏,行不行?

  (2)幼儿根据视频和教师的动作指令再次演奏。

  (3)师:今天,我们又过了一个热闹的节日,高兴吗?现在,我们的小乐队将去为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大家一起过节,好吗?

  设计意图:

 每当过节时,人们总会通过各种手段营造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燃放烟花、爆竹等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感觉。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节日的声音”这一活动,重点让孩子们从声音的角度来重温节日的欢乐。

  中国民乐《喜洋洋》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容易把幼儿带入节日氛围,也有利于幼儿演奏表现,所以我选择该乐曲,并将与音色相符的打击乐和节日里各种热闹的声音相结合,让幼儿真切地体验节日的欢快,尽情地表现表达。

  在活动中,我考虑到如果让中班幼儿完全根据音乐的旋律进行演奏,难度太大,因此采用让幼儿通过视频欣赏、图谱对照、乐器演奏以及教师的动作指令等策略,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降低难度,突破难点,而小步递进的目标也使幼儿的演奏更具连贯性。

  该活动把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生活经验融入活动,与欣赏音乐、学习节奏、打击乐器相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充分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目标:

  1.欣赏节日里的各种声音,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尝试用各种乐器与不同节奏来表现节日欢庆的场面。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