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16 13:31:19 作者:

【热门】大班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大班教案范文汇编10篇

大班教案 篇1

  目标:

  1.观察故事中3个好朋友开心相处的各种有趣画面,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情感。

  2.尝试将几个情节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并完整地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图书、故事情节点图片、“好朋友”字卡等

  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出示“好朋友”——什么叫“好朋友”?

  2、解读封面:

  瞧,他们是好朋友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ppt阅读图一:谁会来帮忙呢?他们是怎样帮忙的?

  4、3个好朋友在一起,还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到书里看一看。

  二、自主阅读

  1、故事里,3个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理清故事的主要线索情节)

  一起出游

  一起玩海盗游戏

  一起吃东西

  一起梦中相见

  2、开心的事情这么多,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你能排一排吗?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线索)

  解读重要线索:

  玩海盗游戏——

  他们是怎么想到玩海盗游戏的?

  这件事从第几页——第几页?

  他们在玩海盗游戏的时候是怎么玩得开心的呢?

  吃东西——

  想了什么办法找吃的?是哪几幅?

  怎么摘到樱桃?(叠叠高)

  摘到了樱桃他们是怎么分的?好朋友们是怎么解决的呢?(看书)

  一起梦中相见——

  回家了还能不能在一起?

  3个家都不能同时容纳3个好朋友,该怎么办?

  不在一起还是好朋友吗?

  四.话题延伸

  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不能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知道每种职业与人们的关系。

  2、根据诗歌句式,结合自己喜欢多的职业尝试仿编一段诗歌。

  3、有长大后建设祖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愿望。

  准备:

  1、发明家、工业农业技术员、清洁工、解放军战士工作图片各一张。

  2.引导幼儿欣赏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结合图片讨论交流:

  诗歌里的小朋友长大了做什么?

  当工人要做些什么?

  当科学家要做些什么?

  当清洁工可以创造哪些新的能源?

  解放军战士会穿什么新式军装,拿起什么新式武器保卫祖国。

  3、幼儿学念诗歌。

  4、引导幼儿尝试替换儿歌里的部分内容,仿编一段诗歌,老师帮助幼儿提炼语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知道每个职业都有伟大之处;引导幼儿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的美好愿望,引导幼儿讲述:

  活动刚开始时,我请幼儿带着问题倾听诗歌,(问题是:诗歌里面的小朋友他们长大想做什么?为什么?)当我讲述完诗歌里面的内容后,幼儿对各项职业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当我提出以上问题的时候,幼儿能马上告诉我答案,借助幼儿的回答,我又对全班的小朋友再次介绍了各项职业,让幼儿加深映象。

  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幼儿想告诉我他们长大想干什么,所以当我提出你们长大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幼儿已经迫不及待的回答了,有的说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消防员、总经理、董事长……等各项职业,借助幼儿的各种回答,我马上再接再励的问幼儿要怎么实现这些梦想,然后让幼儿自己讲述。在讲述时我并没有以诗歌限制幼儿的讲述内容,而是鼓励孩子们用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整个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幼儿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声部动作,尝试用乐器演奏。

  2.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带

  2.铃鼓、小铃、圆舞板、大鼓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3.幼儿座位排成竖6排。1-2排铃鼓;3-4排小铃;5-6排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复习“身体动作总谱”。

  二、学习分声部动作。

  1.提出要求:两眼要看教师指挥拍打相应的身体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练习分声部动作。

  三、幼儿拿乐器演奏。

  1.幼儿根据教师前一步骤,拿乐器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对于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

  2.再次练习。

  3.交换乐器演奏。

  (1)提出要求:A.注意倾听音乐,拿好乐器看好教师指挥演奏。

  B.X XX中强,较快。C.第二部分稍弱、跳跃。D。最后一部分稍强,热烈。

  (2)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3)小结活动情况。

  4.幼儿再次演奏。在X X X处加入大鼓,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结束:说说演奏结束后的感受,与小朋友合作得愉快吗?为什么?怎样演奏使得声音更加好听?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喜欢唱歌。

  2、尝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听清旋律唱准歌曲的旋律,喜欢歌曲。难点是在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跳到这里来”的录音磁带。

  2、各种创编动作所需的道具、头饰等。

  四、设计思路

  幼儿在教师传授的歌曲中,有许多都是由教师手把手地教,许多动作表情都是教师的翻版。事实上,幼儿更喜欢由着自己的理解来表现音乐。当然,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动作是要有一定基础的,二年的幼儿园生活为幼儿积累了-些舞蹈语汇,因此,在大班的上学期安排这一内容,并且给予幼儿创编动作的歌词又是浅显易懂的,这样能让幼儿获得成功,充分体会创编的乐趣。

  五、活动流程

  欣赏——创造——表现

  1、欣赏。

  教师可安排幼儿在角落活动中里听赏这首曲子,世可通过集体活动让幼儿欣赏旋律。在幼儿听赏的过程中,教师应认可幼儿的各种动作,因为幼儿听着旋律歌词自然而然地会配上自己的动作。在欣赏这一曲子的过程中,让幼儿理解歌词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提醒幼儿去听清歌词。

  2、创造。

  (1)让幼儿在听赏歌曲,理解歌同的基础上尝试创造表演,教师应该让音乐反反复复地播放,鼓励幼儿参与表演。

  说明:有许多幼儿会胆怯、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看而望之怯步,教师应该消除幼儿的这种心理。

  (2)观察幼儿创编的动作,个别给予肯定、鼓励。因为集体中的表扬,会导致其他幼儿的一味模仿,因此个别的指导尤为重要。

  说明:让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可以反反复复地进行。幼儿在音乐的不断播放中尝试,这样幼儿会在逐渐增多的体态语言中找到新的灵感。

  3、表现。

  (1)组织的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创编动作。应对每一个幼儿的“作品”予以充分肯定。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幼儿说说最喜欢谁的表演。

  (2)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教师的点评让幼儿真正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教师点评中其他幼儿也可以学一学这些精彩的动作。

  (3)教师展示自己的创编动作,

  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展示的动作中有来源于幼儿的动作,也有来源于自己的创编,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刨编的乐趣。激发幼儿以后在角落游戏中再去尝试创编的欲望。

  《跳到这里来》

  3311|333350|2277|22224—||

  跳跳跳跳跳到这里来,跳跳跳跳跳到这里来。

  我是小猪噜噜噜噜噜,我是小猪噜噜噜噜噜。

  闭上你的眼睛嗯嗯嗯嗯嗯,闭上你的眼睛嗯嗯嗯嗯嗯。

  3311|333350|23432|1—10||

  跳跳跳跳跳到这里来,跳到这里来宝贝。

  我是小猪噜噜噜噜噜,我是快乐的小猪。

  闭上你的眼睛嗯嗯嗯嗯嗯,就这样做个好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下落现象探索的兴趣。

  2、通过一系列小实验,培养幼儿操作、观察、讲述能力。

  3、通过比较引导幼儿感知物体不同的'下落速度和线路,并获得较正确的比较方法。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不同的物体下落的线路,速度都不一样。

  2、活动难点:同物不同形状下落速度理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塑料袋、沙包、小型玩具、纸片、羽毛、糖纸、毛线绳、实验记录纸等。

  2、知识准备:有观察过轻的物体(如:羽毛)下落时的经验,知道是慢慢的、飘着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演示物体下落实验,幼儿观察讲述。(2分)提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沙包、羽毛)我分别把它们抛到空中!大家看看,说说它们是怎样下落的。

  (二)展开:(25分)

  1、小实验《物体下落》。(4分)观察讲述实验材料(幼儿分成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提问: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你们看都有什么?幼儿说出实验材料名称(幼儿进行实验方法)各组幼儿每人拿一个实验物依次上抛!大家共同观察现象。

  提问:所有的物体被抛到空中后是怎样下落的?

  2、小实验《物体下落速度比较》(重点)(7分)方法:幼儿分成4组,各组幼儿一起抛出手中物体,观察比较物体下落现象,(可进行2次实验)。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指导语:刚才许多小朋友也发现了有的物体落得快,有的物体落得慢,在你们实验的材料中,哪些物品落得快?哪些物品落得慢呢?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实验时大家要同时松手,尽量把实验材料抛到一样的高度。

  提问:什么物体落得快?什么物体落得慢?为什么?

  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比较重的物体落得快,比较轻的物体落得慢。

  3、小实验《物体下落时的路线》(重点)(6分)

  (1)教师演示将羽毛和沙包分别抛到空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2)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物体下落路线。

  (3)每组选一位代表说说物体下落时呈现的路线。

  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小结: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4、小实验《同物不同形状下落实验》(难点)(8分)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问:你用什么办法让它们落下时的速度和线路不一样?

  (2)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进行实验。

  过程中,幼儿尝试将物体的下落速度记录到“记录表”中。

  小结:同样的物体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三)结束:(3分)

  1、对幼儿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请幼儿收拾整理桌面物品。

  2、活动延伸:制作《美丽的下落图》。方法:在白纸的一个角落,倒一点粘稠度适宜的水粉颜料,缓缓拿起白纸,使之竖直,颜料便往下直线流动,快到纸边时转一个方向,使颜料继续直线往下流动。如此循环,颜料在纸上,“走”(流动)出一条路径(轨迹)。

  活动反思: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2、运用"重组法"改编歌词,并能大胆的唱出新歌词。

  3、敢于迎接绕口令的拗口和歌词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绕口令《数一数》。

  2、歌词大图谱一份,小图谱3份,操作板3块,休止娃娃和花、云朵。

  3、幼儿已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语气词。

  活动过程:

  一、练声《太阳出来了》。

  二、学唱歌曲。

  1、念绕口令,激发兴趣。

  2、师范唱歌曲,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添加语气词的唱法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师:我也来唱一唱,听一听我唱的这遍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

  1、师添加语气词演唱,幼儿感受语气词的有趣。

  2、幼儿尝试添加语气词并演唱。

  四、改编歌词,并大胆唱出新歌词。

  1、变换图片位置,集体改编歌词并演唱。

  2、幼儿分小组合作改编歌词并表演唱。

  五、延伸活动

  师:除了我们刚才的几种变法,还有很多种变法呢,我们可以在游戏中继续表演,好吗?

  活动反思:

  对于刚入学的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在家大多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开学第一节课同学们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挂图“校园图”导入,让他们先看看图上都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待小朋友们一一说出校园图里的人和物后,再给出数数的任务,此时小朋友会说:“有1面红旗”、“有5只鸟”、“有6个垃圾桶”等等,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发问:“小朋友真聪明,数得很好,图上那么多东西,哪些数了?哪些没数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既不多数也不少数?”学生会说:“数了的用手盖住”, “数一个做一个记号”、“编号”,还有的学生说:“从上面数,再数下面的”这些想法都很好,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问“红旗有几面啊?”“大树有几棵?”……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数完图中的数,我让学生数数自己身上或同学身上的数,再数教室里的数,比如“电扇几台?”、“电灯几盏?”等。

  课后我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回家数数家里的东西,几口人?吃饭的时候数数几个菜碗?几个饭碗?几把椅子?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百科:数,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

大班教案 篇7

  班科学活动:营养丰富的蔬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的道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蔬菜,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食用部位与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 寿光蔬菜博览会的图片 蔬菜制品 蔬菜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告诉我,潍坊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我的家乡是寿光。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每年的4月20日国际蔬菜博览会开幕,菜博会上有许多千奇百怪的蔬菜和蔬菜组成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菜博会的展厅、超市和生态餐厅去逛一逛。我们先到展厅来看看。

  2、 引导幼儿欣赏菜博会的精美图片。

  师:“这是什么?”“我们坐下来慢慢观赏吧。”

  3、 边观察图片边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它长在哪里?为什么架起来?(节省空间)这是什么瓜?它有二三百斤重呢!嫁接出来的不同南瓜。是高科技的产品。胡书记也来过菜博会呢!他见寿光的蔬菜这么好,要向全国的农民伯伯推广。这是什么?有什么颜色的?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示吗?这么漂亮的辣椒,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彩椒。萝卜长在哪里?上面那是什么?我们吃的是它的什么部分?这是谁?它象什么?我们吃的就是它的花。这么漂亮?向什么?能吃吗?它也是菜的一种,我们叫它金针菜。土豆长在哪里?土豆上面还有什么?我们吃的是它的茎。你看到什么了?农民伯伯手里拿着什么?那是藕!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刚从泥里拿出来呢!我们吃的是它的根茎。茎有很多种,有象西红柿、黄瓜那样的茎,也有象藕、土豆这样的根茎、块茎。你认识它吗?福娃跟我们说再见了。

  (2)、师:“孩子们,展厅里的景色还有很多呢,我们今天就先观赏到这里,想一想除了这些蔬菜,你还知道什么蔬菜?” “你是怎么吃的?”

  师:“小朋友知道这么多的蔬菜呢,不过,菜博会的蔬菜超市里有更多五花八门的蔬菜呢!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看一看吧!”

大班教案 篇8

  集体活动名称:

  谈话活动:怎样过新年

  内容和要求:

  1.通过活动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大胆的创新精神。

  2.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求幼儿能够用较为流利的语言描述情景,并能够使用丰富的词汇来形容新年的快乐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环境与材料:

  各种与新年有关的图片或者物品

  过程与指导:

  1、谈话导题:“新年就要来到了,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来想一想,怎样过新年才快乐呢?”幼儿自由讨论,请想好了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他准备怎样过新年?去年的时候是什么过的?心情怎么样?

  2、出示各种与新年有关的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表情看起来怎么样?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回忆去年小朋友给其他的班小朋友拜年的情景,请幼儿想一想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我们在拜年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拜年》这首儿歌,全班一起来背诵,激发幼儿对新年的向往。

  4、告诉小朋友,新年是一年的新开始,小朋友又大了一岁了。提问:你在新的一年里有些什么打算,有什么愿望,应该怎样做?

  5、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自己要快乐的过新年,而且还有给身边的人送去自己的祝福,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拜年的话,还可以把自己的祝福画出来,做成贺年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过新年”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从情境导入、学唱歌曲、参与体验、创作表现、拓展延伸等几方面,突出对歌曲《过新年》的学习,是一个综合型的课程。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并能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淡化和解决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游戏中学会了歌曲。

大班教案 篇9

  一、主题来源

  大班开学的第一节科学活动是认识中国国旗,由于假期里,孩子们在家观看了伦敦奥运会,看到了许多升中国国旗和外国国旗的场面,很显然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的故事,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从而也让小朋友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人类和所有的小动物都是住在地球上的,那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会怎样啊?请小朋友们仔细想想,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呢?同时,也让幼儿深刻地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应该从我做起。

  二、主题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主题网络设计

  四、教育方案

  活动名称:地球怎么哭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及危害。

  2、激发幼儿自觉地爱护地球,爱护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地球怎么哭了》

  2、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污染现象。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的家在哪吗?你们又知道陈老师住在哪吗?"

  2、幼儿回答问题。

  3、师:"虽然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叫什么?(幼儿回答)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4、师:"你们知道我们地球都有些什么吗?"

  5、幼儿交流讨论。

  6、师:"我们地球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又有很多的人,还有很多好吃。

  (二)播放课件《地球怎么哭了》至"地球爷爷生病了"暂停。

  1、提问设计:今天来我们地球做客的小朋在,他叫什么名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他以前来过地球吗?以前来地球的时候他去过什么地方?

  2、那时的海是什么样的?森林呢?海洋呢?空气又是怎样的?

  3、咕噜以前在地球上玩的时候,他玩的开兴吗?为什么会开兴呢?

  4、教师小结:以前咕噜来的时候,我们的地球非常地漂亮,有蓝蓝地天,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农民伯伯种的好吃的蔬菜水果,所以他在地球上生活的非常开兴,他这次来地球做客打开对话仪时发现地球爷爷怎么了?(幼儿回答)

  5、小朋友们想想地球爷爷为什么会生病呢?

  6、幼儿交流讨论。

  7、师:"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想法,我们来听听地球爷爷是怎么说的吧。"

  (三)播放课件《地球怎么哭了》至"小朋友,你们应该怎么做呢"暂停。

  1、提问设计:地球爷爷为什么会生病呢?

  2、依次播放环境受污染图片:空气污染,海洋污染,生活环境污染。并根据每张图片内容进行提问:这是什么污染?它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污染?

  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说的很好,我们的地球现在受到很多的污染,这些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污染,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点也不舒服,现在我们的地球爷爷生病了,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呢?你们有什么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共同的家园呢?"

  4、幼儿交流讨论环保的好方法。

大班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要使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很难把握眼神、表情配合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作品与自己的情感,与观众进行交流,老师也为之困惑。为此,我设计本活动,选择贴近幼儿的音乐,创设符合音乐的情境,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与音乐、动作产生共鸣,鼓励孩子运用眼神与表情、肢体动作大胆地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变生硬的教授、练习为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从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神在表演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运用眼神时点与线的区别,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2、能夸张运用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情境。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森林幻想曲》;幼儿人手一个花儿头饰、蝴蝶手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花儿醒来了

  师:春天来了,花儿都醒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吧!

  从形体的要求提醒幼儿的身体动作,表现花儿在晨风中绽放的姿态。

  二、学习情境表演:花儿与蝴蝶

  (一)创设“蝴蝶飞来了”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眼神中点与线的区别。

  1、情境导入。

  师:花园里那么多美丽的花儿,会引来谁呢?

  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飞到左、飞到右。

  2、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眼睛来告诉大家: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

  3、请一幼儿做蝴蝶,帮助其他幼儿理解、掌握运用眼神的要领:眼随手动,同时能用表情来表现与蝴蝶游戏时的快乐心情。

  4、出示蝴蝶手偶,引导幼儿边讲故事边运用已有经验探索眼神中点与线的不同。

  飞到左、飞到右,飞到上,飞到下。(眼神:看点)

  飞来飞去和花儿捉迷藏。(眼神:连成线)

  5、集体边讲故事边表演一次。

  (二)创设找蝴蝶情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眼神与表情的配合。

  1、提醒幼儿长时间用眼后应该适当休息。边休息边猜想音乐中花儿与蝴蝶游戏的情景。

  2、幼儿表演后,通过个别示范重点指导幼儿理解惊讶、着急、惊喜时不同的感受与表现,并结合眼神进行表演。

  3、完整地表演。

  (三)通过分组表演,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表演中身体动作的运用。

  1、邀请能运用身体动作配合表演的孩子示范。

  2、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

  指导重点:手臂、旁腰、身体前倾的运用。

  3、幼儿自愿向他人展示自己。

  (四)集体完整展示

  1、集体表演

  2、戴上头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用眼神与老师们打招呼说“再见”。

  附故事:

  一只小蝴蝶,飞到花丛中,飞到左,飞到右,飞到上,飞到下。飞来飞去和花儿捉迷藏。呀!蝴蝶不见了。左找找,右找找,没找到!看远处,再找找。咦!蝴蝶在那儿呀!还带来了许多好朋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