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7-21 00:48:45 作者: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5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对探究不同声音产生兴趣。

  2、知道物体的材质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用空蛋壳、钢球、毛绒球、泡沫球、装材料的小盒、托盘每人一份,沙蛋人手一个,幼儿

  用于猜想、验证的名字贴一份;教师用摇摇彩蛋一个,黑板猜想记录一份,黑板一块。

  经验准备:对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玩过关于声音的游戏;对泡沫球、绒线球和钢球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教师出示彩蛋,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看它像什么?(教师出示摇摇彩蛋)——它叫摇摇彩蛋。(教师摇动彩蛋)听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声音?你觉得里面有什么可以让摇摇彩蛋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摇摇彩蛋来做一个关于声音的好玩的实验。

  2、活动实施:了解材料,进行猜想与验证活动。

  (1)介绍材料。

  请小朋友观察托盘中有什么?

  (2)了解材料。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球的软硬、轻重的区别。

  师:请小朋友观察三个球有什么不一样?按一按,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

  :三个小球虽然大小一样,但是它们用的材质不同,特性也不同:软硬不一样,轻重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钢球最重最硬,毛绒球最轻最软。

  (3)猜想。

  ①提出问题,鼓励猜想。

  师:老师再给小朋友三个空的彩蛋壳,把其中一个小球放进一个小彩蛋中扣好,就这样做出三个摇摇彩蛋。你们猜,哪个会发出最大的声音?

  请幼儿将带有自己名字的“猜想贴”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

  这个带名字的“猜想贴”告诉我每个幼儿的猜想状况,在后面的环节中我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叫幼儿回答问题,并且跟踪他们的思维变化。

  ②交流猜想结果,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理由。

  (4)验证操作。

  ①将三个小球分别装进三个小听筒中,试一试,摇一摇,听一听。

  ②记住发出最大声音的小球,将自己的“发现贴”贴在黑板记录大表上。

  ③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

  (5)交流:

  师:三个摇摇彩蛋发出的声音一样大吗?

  哪个声音最大?为什么?

  哪个声音最小?为什么?

  哪个声音不大也不小?为什么?

  为什么三个小球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刚才老师的摇摇彩蛋里放的是什么?为什么?(小彩蛋的声音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这个环节的问题较多。幼儿起初有了新发现之后还非常兴奋,但是被老师连续地问了好几个“为什么”之后孩子的兴趣就减弱了。这说明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讲,科学活动还是以多操作、好玩为主,如果过多地关注追问、质疑,那么有可能扼杀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6)玩“声音找朋友”游戏:教师说“请拿出声音最大(最小)的彩蛋”,幼儿迅速辨别并拿出摇一摇,然后一起打开验证。

  3、活动。

  师:钢球放在摇摇彩蛋里发出的声音最大,因为钢球最硬最重;毛绒球发出的声音最小,因为最软最轻;泡沫球发出的声音不大也不小,因为泡沫球不硬也不软,不轻也不重。三个小球因为是用不同材质的东西做的,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4、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找出一个自认为声音最适合做乐器的彩蛋,演奏“摇摇摇”;我们还要做出一些声音不同的响筒送到表演区,大家一起收集一些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放在彩蛋里面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一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一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一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三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 (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 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一种),讲一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活动反思:

  幼儿对实验活动的兴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处,就是关于“滚动”这一个词,应该给予简单的解释:圆形的东西能滚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三)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

  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有参与操作活动的`兴趣,体验在探索中创作的快乐;

  2.大胆尝试几种常见的连接方法,发现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3.能积极参与各种连接的游戏,分享连接的经验。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自己身边物体的连接。

  物质准备:彩带、纸条、拼插玩具、穿线玩具、彩色笔、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物品;回形针、夹子、双面胶、胶水、绳子等辅助材料;音乐《火车开了》;图片。

  活动过程:

  一、搭火车连接引入活动——身体连连看

  1.在开火车的音乐下入场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吧!(伴随音乐,幼儿双手搭在小朋友肩上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成长长的一列火车的?

  小结:一个一个地相互连在一起就是连接,我们身边有许多都可以相互连接。

  2.幼儿玩身体连接游戏

  教师:连连看,连连看。

  幼儿:连什么?

  教师指令:手指手指连连看;小脚小脚连连看;手背手背连连看。

  二、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

  小朋友们看,桌子上的玩具宝贝也想来玩好玩的连连看游戏,你们能帮它们把相同的物品连一连吗?想一想它们可以怎样连接起来?

  2.交流分享,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并介绍。重点探讨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等

  提问:你把什么东西连接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连的?

  3.对不同的连接现象进行分类

  我们在操作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物体能连接,有的物体不能连接;能连接的物体中有的物体连接需要辅助物,有的物体连接不需要辅助物。现在我们来分一分,将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品放在一起,需要辅助物的放在一起。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哪些需要辅助物才能连接,哪些不需要辅助物就能连接,为什么?

  三、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1.运用纸条操作连接

  刚才,小朋友都是用辅助物把纸条连接起来的,那纸条不用辅助物能连接吗?

  这一次,请你们来做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叫“创意连连看”,你们要动动小脑筋,自己试试用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看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

  2.请个别幼儿分享操作过程

  提问:你是用的什么方法把纸条连接起来的?谁的方法最好?

  大家都来学学同伴用的方法,把你们的纸条都连接起来。

  四、生活中连接的作用——神奇连连看

  1.让幼儿观看视频资料

  教师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连接的作用是很大的。大桥把河的两边贯通连接在一起了,给交通带来了方便;电话的连接使人们沟通更方便;连接是无处不在的,有的连接能看得见,有的连接看不见,但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2.互相交流:你在生活中看见的连接有哪些?

  五、大家一起玩连接游戏——快乐连连看

  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连接游戏。“连连看,连连看”“连什么?”“连小手”“连小脚”“连身体”。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