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关于中班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的用途及功能。
2. 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公共汽车运载乘客的情景。
3. 萌发乘车的安全意识,争当文明乘客。
活动准备
1. 准备录有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的录像带,如人们上车的情景,投币,找座位,让座位等的情景。
2. 准备纸币,摄像机,纸,笔。
3. 准备大人的,孕妇的,残疾人等的服饰道具,公共汽车的道具。
4. 布置公共汽车站和马路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玩具引题
出示玩具公共汽车,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一辆什么车。
启发幼儿观察发现公共汽车的车厢是长长方方的。看一看,数一数公共汽车有几个车轮。
引导幼儿谈一谈公共汽车上有什么,如司机,售票员或自动投币机等。
二、交流经验
引导幼儿谈论公共汽车是用来做什么的。
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乘车的经历和感受。
三、观看录像
播放有关“人们排队上车,投币或买票”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
启发幼儿与同伴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游戏活动
播放音乐《乘车》(见“小小资料库”),引导幼儿齐唱。
引导幼儿自造道具,分成二至三组,分别扮演司机,老人,小孩,孕妇,残疾人等,随着音乐《乘车》边唱歌曲,边玩乘公共汽车的游戏。
提醒幼儿用小椅子拼成一辆公共汽车。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用适当的方式加以指导,如模仿司机说“请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车子转弯,请拉好扶手,“XX车站到了,要下车的请准备,开门要当心”。引导幼儿了解乘公共汽车应注意的问题。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理解故事内容,并能与同伴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学说句式:大象,我的小花伞借给你,给你的×××挡挡雨。同时体验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伴的讨论。
活动流程:
创设“雨中散步”的情境——讨论“为什么大象不出来”——发散思维帮助大象想办法——各种形式练说对话——延伸活动、自由表演。
活动准备:
实物小花伞若干把、动物手饰若干、轻音乐、故事磁带、实物投影仪、故事图片5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两撑一把小花伞,创设“雨中散步”的情境。
1、师:春天到了,下起了小雨,让我们撑着小花伞一起到雨中去散步吧!(播放轻音乐)
2、打开实物投影仪。
师: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撑着小花伞出来散步了,我们一起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咦!我的好朋友大象怎么没有出来?谁看见大象了?
二、观察故事图片(一):
1、师:哎呀,大象为什么不出来玩呢?
(请幼儿大胆讲述理由)
2、师:这个小秘密藏在一个故事里面,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的名字“送你一把伞”贴在电视机上)
3、提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三、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发散思维。
1、师:大家快帮大象想个办法吧!
2、幼儿自由讨论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倾听。
3、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4、教师小结,出示“笑脸”的大象。
师:看,小朋友帮助了大象,现在它的表情是怎样的?你帮助了大象,心里也感到怎样?
四、观察故事图片(二):
1、师:现在大象出来玩了吗?它有没有雨伞呢?
假如你是小动物,会对大象说些什么?会怎么做?
2、准备一把小花伞,幼儿轮流撑伞、轮流说,教师扮演大象。(边表演边播放轻音乐,让幼儿感受一种“关爱”的美。)
3、师:那故事里的小动物会怎么说呢?我们继续来听。
五、利用动物纸偶,学说句式“大象,我的小花伞借给你,给你的×××挡挡雨”。
1、幼儿个别说、集体说。
2、讨论:为什么小乌龟的雨伞给脚趾头挡挡雨?而小熊的雨伞可以给大耳朵挡挡雨呢?
3、幼儿把椅子下的动物纸偶戴上,分成四组,围成一个个小圈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扮演的动物,雨伞适合给大象的哪里挡挡雨?(提醒幼儿可以交换纸偶)
4、讨论:为什么大象不愿意接受小动物的帮助呢?大象在雨中淋着雨,时间长了会怎么样呢?
六、观察故事图片(三)、(四):
1、师:幸亏现在是春天,而且下得是小雨,大象还可以在大树下避避雨。可你们看,大树还在漏雨呀,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讨论、出主意。
七、观察故事图片(五):
1、师:那故事里会有谁来帮忙呢?结尾究竟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听一听。
2、幼儿简述故事的结尾。
3、故事主题小结。
八、结束活动:
师:来,我们一起撑着小花伞,也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去做一把大树伞吧!(播放“小花伞”的快乐音乐,幼儿两两撑着小花伞走出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内容:学习句型“This is a…”,复习旧单词
活动目标:
1、 借助玩具、卡片等多种直观教具,复习单词和对话,帮助幼儿掌握单词的准确发音和理解词义。
2、 利用实物图片和创设情景等多种手段,掌握句型“This is a…”进行问答,并能正确用于日常交往。
3、 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 各种活动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活动准备:各种实物卡片若干,小舞台一个,小木偶一个,各种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用交往语和老师问候,鼓励幼儿大胆说,声音洪亮,向老师介绍自己。
二、 学习新句型“This is a…”
1、 逐个出示实物教具,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英语单词。
2、 幼儿说出英语单词的同时,教师呈现新举行“This is a…”,不做重复,也不解释词义,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句型印象。
3、 将呈现的实物放于桌面,教师用“This is a…”句型将桌上的实物逐一套用,让幼儿跟读。
4、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说出这句话的`意义。
三、 唱歌“Whis ’s this?”,巩固所学句型“This is a…”。
形式:分两组以问答的形式
问:Tell me ,tell me, Whis ’s this?
答:I know ,I know ,This is a peach.
四、 游戏:《猜猜看》
形式:1、教师以木偶人“Tony”的身份出现,逐一拿出礼物。
2、拿出礼物的同时请幼儿猜,用“This is a…”猜出教师手中的礼物。
3、猜对的幼儿教师将礼物送给他,鼓励其他幼儿猜的兴趣。
五、 幼儿相互介绍卡片上的礼物,用“This is a…”的句型向同伴介绍。
六、 请幼儿把卡片拿到其他老师处向老师介绍手中卡片上的礼物。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扮演司机开车的乐趣,建立基本的交通安全概念,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威威爱大怪手》。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共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的大怪手车到底是什么车?(挖土车)
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车,你还认识什么车?
2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明白了吗?好,现在请听题。"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洒水车)
——大嘴车,大嘴车,边吃垃圾边唱歌。请问这是什么车?(垃圾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
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请问这是什么车?(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搬家时会用到的车子。(卡车)
——你只要上车,告诉司机要到哪里,司机就会打表并送你到目的地。(出租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游览旅行时会坐什么车?(游览车)
——可以救人的车子。(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拨打电话119,开来的是什么车?
——拨打120,开来的是什么车?
——那110呢?
3听声音,辨车子。
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放录音)
4学习儿歌《红绿灯》。
教师:大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在行驶,为了确保安全,司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过路口时还要注意看交通信号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交通信号灯有几种吗?(红灯、黄灯、绿灯)绿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向前行)红灯亮了应该怎么样?(停下来)黄灯亮了又该怎样?(如果没有通过马路,看到黄灯就要停下;如果走到一半,就要快快通过)(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小朋友跟着教师念一遍)
嘀嘀嘀,汽车叫,
汽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东西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5演唱歌曲〈开车歌〉。(唱两遍)
6听音乐,小朋友们自由模仿开汽车的动作。
教师:小司机们,我们出发吧!
7结束。
[附]故事
威威爱大怪手
隔壁的工地正在盖房子,那里有许多工程车,威威趴在窗台上睁着大眼睛瞧呀瞧,还兴奋地大声叫。
怪手车有个弯弯的大手,一挖就挖起很多土;吊车有个长长的钩子,一下子吊起了粗钢筋;还有水泥搅拌车,圆圆的肚子呼噜呼噜转,一会儿就流出泥浆来了。
爸爸下班回来了,威威拉着爸爸,不停地讲着工程车的厉害和神奇。
有一天,爸爸神秘地对威威说:"威威,有一个惊喜给你!""哇!是一辆玩具怪手车呢!"威威大叫。圆圆的车身,弯弯的怪手,就像隔壁工地的怪手车。威威高兴地玩着,一会儿开车,一会儿挖土。要睡觉时,威威舍不得睡,妈妈只好让威威抱着怪手车睡。咦?在梦里,威威是不是正开着的大怪手车跑来跑去呢?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车辆,感受造型美和色彩美。
2、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结构。体验大胆想象与设计有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表现各种的车辆。
活动难点:
学习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汽车。
活动准备:
1、贴有各种车辆图片的"汽车王国"墙饰。
2、每人一辆玩具汽车,范例一张。
3、马路上的快和慢调查表。
4、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4页,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玩具汽车。
幼儿自由玩汽车,在玩的过程中比较车辆外形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
二、交流调查表。
1、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马路上的车都有哪些不同?(外形、速度不同)2、刚才我们在玩玩具汽车的时候,还有哪些发现?
三、设计有趣的车。
1、欣赏范例,你们喜欢这些车吗?为什么喜欢?
2、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汽车呢?它行驶的速度怎么样?启发幼儿大胆想像不同外形的车子。
3、引导幼儿将自己设计的新车剪下来,粘贴在"汽车王国"墙饰上,相互交流自己设计的车辆的与众不同之处。
四、讨论评选"创意设计"。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听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2、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长凳四条,哨子一枚,纸板老鼠若干,磁带、录音机、色胶、剪刀、电池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组织幼儿自由站位,听音乐跟着老师做准备活动。
起踵步——双手压手腕——双手前平举扩胸——向后拉臂、前后环臂——双手上引侧腰——腹背运动——活动膝关节——活动踝关节——快速蹲站——高抬腿小跑步
(二)基本部分:
1、通过《闯关》活动,在走、跑、跳等体育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1)第一关。听哨声信号跟着老师做动作。(A:跟着老师做动作;B:幼儿自由做动作;C:幼儿自由选择走、跑、跳等任何方式按指定方向触物返回。)幼儿自由站位,要求幼儿在听到哨声信号后做出停或继续的动作反应。(一声短哨声动,两声短哨声停)例如:原地踏步、并步右(左)移、单脚站立、后退走、足尖步蹲走、行进跳、行进跑、旋转等。
(2)第二关。听哨声信号沿箭头方向换位置,并同时听语言口令触摸自己身体某一部位。(鼻子、眼睛、脚尖等)幼儿分成四组,分别跨坐与四条长凳上,在听到哨声信号后做出向另一组跑动或不跑动的动作反应。(一声短哨声跑,两声短哨声不跑)
(3)第三关。按固定信号做出逃跑坐位置或抓人的动作反应。(固定信号可由教师规定或让幼儿自由选择哨声、数字、手势、颜色等)幼儿成两列横队面对面站好,选择好本组的固定信号。当听到老师发出信号时,立刻做出逃跑或抓人的动作反应。回位信号:一声长哨声。
2、复习翻跳,要求双手撑直、双脚并跳。
(1)幼儿自由在长凳或线上练习翻跳,教师巡回指导。
(2)游戏《踩老鼠》。
幼儿成两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前,听到哨声信号后各组第一位幼儿同时向前跑去,依次翻跳过四跳长凳后至“老鼠窝”处踩一脚“老鼠”,然后从两旁跑回队伍后。每组幼儿鱼贯进行。
(三)结束部分:(将上图长凳摆成口字型)
1、组织幼儿坐在长凳上跟着音乐做放松运动。
行进甩手臂——行进深呼吸——甩手腕——抖腿——放松大腿——放松小腿等。
2、教师小结。交待课后要求:洗手、喝水、擦汗、换衣服。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的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情绪高涨,培养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与《纲要》中健康领域中的目标要求相吻合。
中班教案 篇6
附诗歌
《雨天的歌》
下雨天,熊姑娘打着花伞上学去,
雨点儿在她花伞上唱歌:
“滴答,滴答,滴答…
水花儿在她脚下唱歌:
“噼啪,噼啪,噼啪…
熊姑娘听着也唱起了歌:
雨天的歌
“啦啦,啦啦,啦啦·…
熊姑娘给雨天带来三支歌:
“滴答,滴答,滴答…
“噼啪,噼啪,噼啪。。。
“啦啦,啦啦,啦啦。。。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
活动目标
欣赏诗歌内容,感觉诗中意境,并体验雨天的情趣。
学会念诗歌,有仿编诗歌的积极性,并乐意思考与表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1.老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天有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幼儿想想、说说雨天的感受)
2.下雨天真有趣,今天老师要念一首好听的诗歌给你们听,名字就叫《雨天的歌》。
(下雨天对孩子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们喜欢下雨,也喜欢穿着雨靴在雨地里奔跑。根据这一特点,老师在活动前有意识地带着孩子到雨地里走走、看看、玩玩,使他们对雨天有一定的体验。因此,当老师请孩子说说雨天的有趣事情时,孩子们纷纷举手,积极表达。有的说:雨天地好滑哦,走得太快会摔跤的;有的说:雨水会把大树和小草洗得很干净;还有的说:雨有时大,有时小,下得大时声音响,下得小时声音轻等,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欣赏、理解、学习诗歌
1.让幼儿安静地听诗歌三遍。第一遍要求听听这首诗歌好听吗?是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第二遍听听熊姑娘给雨天带来了几支歌?第三遍听听有哪三支有趣的歌。
(欣赏是理解、学习诗歌的前提,而安静地听,带着问题听,则是引导孩子欣赏的要旨所在。本环节老师请孩子连听三遍诗歌,每一遍解决一个问题,并在程度上逐步加深,从而促使幼儿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为进一步欣赏理解作好铺垫。)
2.老师出示图片,再念诗歌,引导幼儿分析理解诗歌。
(1)第一支歌是谁唱的?雨点怎么会唱出“滴答,滴答”的歌?
(2)第二支歌是谁唱的?水花怎么会唱出“噼啪,噼啪”的歌?
(3)第三支歌是谁唱的?熊姑娘为什么也唱起了歌?
3.引导幼儿学念诗歌,并想想三支歌怎么念才好听(滴答——轻,噼啪——响,啦啦——欢快)?学念时采用对答形式,如:师生对念、男女对念等。
(学念诗歌,是一种对诗歌的再创造,唯有把握诗歌的情感与内涵,才能更好地加以创造与表现。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幼儿在回答应该怎么念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联想与意愿,并在学念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有的还十分自然地添加了形体动作,使整个学念过程成为又一次欣赏、理解与体验的过程。)
三、迁移讲述,画画,续编诗歌
1.引导幼儿想想、说说,雨天里,还有谁会出门去?他们会给雨天带来什么好听的歌呢?
2.老师提出设想:能不能把我们想的也编到诗歌里去?为幼儿提供画笔、纸等材料,并根据能力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引导他们学着画画、编编诗歌。能力差的幼儿可只变换角色,即谁在下雨天出门去?能力强的幼儿则可考虑谁给雨天带来好听的歌?怎样带来的?
3.展示幼儿作品,并请幼儿把自己编的诗歌念给大家听。
(孩子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给每个孩子提出相同的要求,那么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孩子吃不饱,能力弱的孩子吃不了的现象。为此,老师在引导幼儿学编诗歌的过程中,提出难易不同的几个要求,旨在方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个个都能积极而又充满自信地投入到仿编活动之中,编出了不少好诗歌。例如,有的孩子这样编道:“下雨天,狗哥哥骑着自行车出门去,雨点在它的雨披上唱歌,啪嗒,啪嗒,啪嗒。水花在它的车轮下唱歌,滋啦,滋啦,滋啦。狗哥哥听着也唱起了歌,汪汪,汪汪,汪汪。狗哥哥给雨天带来三支歌,啪嗒,啪嗒,啪嗒;滋啦,滋啦,滋啦;汪汪,汪汪,汪汪。”这样的诗歌充满情趣且又不失韵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