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5-26 08:29:43 作者: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组装书架的过程,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方法。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2人提供一组书架,按幼儿人数准备若干组多用三合一书架。

  2.PPT演示: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师:再过两个月,小朋友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你们会有很多书。(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样整理、收放他的书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加深幼儿对书架用途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书架的拼接方法

  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小书架是用什么做的?

  2.师:这些塑料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3.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的?(7块。)

  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拼插连接的操作要点。

  第一次操作:自选2块塑料板,尝试进行连接,重点引导幼儿找到凹槽及凹槽的开口处。

  1.师:这些塑料板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呢?我们先来试试其中2块板的连接。请每个朋友去挑选2块塑料板,试试看,能否把它们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连接的? (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凹槽处。)

  4.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凹槽的?(底板、前板、后板。)

  总结: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进行连接的。

  5.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

  (评析:在观察书架的基础上引出主要问题——“这些塑料板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以此激发幼儿主体建构的内在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气氛,让幼儿在一个明确的任务环境中,自信地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次操作: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拼接完整的书架。

  师:找到了这个拼接的秘诀,那我们也来试着拼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好吗?这次的任务请2个朋友合作完成。

  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刚才拼接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与幼儿探讨失败的原因,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

  ① 隔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问题出在哪儿?

  ② 缺底板,装不进去。

  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拼接书架第一步要做什么?

  ③ 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插连接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评析:不给幼儿任何安装步骤的提示。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讨论、尝试失败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经验获得比直接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4.总结拼接书架的整个过程。

  师:原来拼接书架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方法。第一步首先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

  第三次操作:比赛拼接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1.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接好书架。

  2.师:今天我们学习拼接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几格的?(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接起来,难度也不同哦。我们还可以去尝试挑战。)

  (评析:通过问题讨论、观看录像,幼儿对书架拼接有了一个完整的经验梳理,这时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操作要求,既是对幼儿认知、思维、合作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同时也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环节:经验拓展——感受拼插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呢? (结合幼儿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杯盖与杯子、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等。)

  (评析:通过生活中多种拼插连接的物体的再现,让幼儿充分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延伸探索,使整个活动形如流水,一气呵成。)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拼插连接只是连接中的一种方法。关于物体的连接,还有好多种方法。今天就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冷冷的冰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冰)你们看、这是什么?请你猜一猜这块冰是从那里来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从那里来的?

  小结: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玩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冰,等一会请每个人拿一块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小结。

  三、冰的融化

  1、刚才玩冰后你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冰拿在手里为什么会变成水?

  2、实验:热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时间:10月

  设计意图: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较中班有了较大地提高。班上幼儿近些天来总在谈论幼儿园大门外一颗大树的变化,他们已经观察到树叶和树枝被大风吹下时状态的不同,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我设计了该次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以及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物体抛向空中后会下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由落体现象的兴趣;2、幼儿能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能观察、记录这两种物体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3、绝大部分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由落体现象,在活动中能表现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学原理: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源于地心引力,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相对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2、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树叶、报纸、沙袋、橡皮擦、记录单、笔。

  活动形式:集体教学和个别探索结合活动过程:

  环节教学

  活动内容

  一、引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说说你们见到树叶落下的情形。"2分钟集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树叶下落现象。

  "树叶从空中轻轻的飘落。"2分钟探索活动开展部分

  二、探索活动一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自由落体现象

  1、教师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选用1种材料,将它抛向空中,观察下落时的情形;注意:给幼儿活动较大空间,以保证幼儿的安全。3分钟个别

  2、请幼儿分享活动体会。

  "抛上去后都会掉下来。"2分钟集体三、探索活动二教师材料,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落下时不同的状况1、引导幼儿观察2~3种物体落下时的情形,并记录下来。5分钟个别2、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样落下的?

  :不同物体因其形状、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钟集体

  三、探索活动三引导幼儿实验:哪个掉得快?

  1、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让幼儿猜想一下:哪个物体掉得快?

  2、教师记录表,引导幼儿做实验,验证哪个落得快。

  要求:幼儿选择两两比较时,要求同一高度并同一时间放下物体。7分钟个别3、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启发幼儿探索:为什么有些物体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钟集体结束部分四、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落体现象五、活动延伸1、启发幼儿探索同样重量的物体,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讨什么物体不会落下?3分钟集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科学活动:种子变变变

  生成背景:

  在生活区里放着石磨和石臼,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些古老的工具,磨豆浆是孩子喜欢

  的,因为老师事先把豆子浸软了,但是当我提供了干、硬的豆子时,孩子们发现的现象是

  不一样的,这里隐藏着一些科学现象,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进行了科学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比较,找出最合适的使用工具,增强探索意识。

  2、能根据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对操作活动感兴趣,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 干、湿黄豆、稻谷若干(幼儿参与浸泡)。

  2、 石臼、石磨和擀面棒若干。全自动豆浆机一台。

  3、 记录表《“种子的变化”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干、湿种子的不同。

  引导幼儿看看、摸摸,讲述干湿种子的不同,为什么?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后观察种子变化。

  1、分别介绍石臼、石磨和擀面棒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2、幼儿操作,并观察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3、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发现:你使用了什么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浸泡过的种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浆一定要浸泡,而为稻谷蜕皮应该把稻谷晒干。

  实录:孩子们对这些古老但实用的生活工具显得非常感兴趣,因为生活中幼儿接触得不多,新鲜感非常强,第一次操作让孩子熟悉了这些工具,为下面的科学探究作好了铺垫。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兔妈妈打电话来说,秋天到了,他们收获了许多黄豆和稻谷,它想请他们的朋友到它家喝豆浆和尝到白白的大米饭,但不知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做到,请小朋友来帮助它。

  2、幼儿猜测:你觉得兔妈妈使用什么工具最合适,才能吃到香香的豆浆?

  3、幼儿操作:

  (1)讲解记录要求。

  (2)幼儿操作并记录。

  实录:第二次操作让幼儿带着科学的问题去实验,通过记录把结果记录下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因为本次操作非常多样,共有12种,因此记录表在这里非常必要,而不是摆形式。

  (四)汇总记录结果,比较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1、交流、讲解自己的记录结果。

  2、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别统计成功与否。如:使用石臼成功的举手等。

  3、根据统计数字的不同发现最合适的工具。

  反思:本次活动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幼儿有效的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果,发现了米饭用干的稻谷和石臼最合适,而豆浆则用湿的黄豆和石磨最合适,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介绍全自动豆浆机。

  1、米饭、豆浆非常有营养,以前的人们就是利用石臼来使稻谷蜕皮,变成大米的;用石磨来磨豆浆,然后把豆浆烧熟后再喝。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已经发明了碾米机和全自动豆浆机。人们想喝豆浆,只要把浸泡的黄豆放进去,一会儿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浆。

  1、 示范磨豆浆。

  反思:现代化设备的介绍为拓展孩子的思维起到了作用,也推进了科学活动中的技术演变,能引发孩子发明更现代科学的工具。

  延伸活动:

  品尝豆浆。发明更方便的工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不同造型的西瓜皮进行联想。

  2、根据教师提供的句型进行替换、创编。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实物:半个西瓜皮、三角形西瓜皮、半月形西瓜皮;三种造型西瓜皮图片人手一张。

  小动物卡片、铅画纸若干、蜡笔、糨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不同造型西瓜皮)这些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桥……)

  二、把西瓜皮和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并创编儿歌。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成了什么?(秋千),谁在上面玩呀?(小熊……)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小熊用它荡秋千。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幼儿自由想象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请个别幼儿讲述。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用它遮太阳;西瓜皮,变雨伞,小猫用它来撑伞;西瓜皮,变小桥,小狗用它来过桥;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西瓜皮,变翘翘板,小猫小狗翘啊翘。

  三、引导幼儿记录自己的想象,小组合作创编《会变魔术的西瓜皮》的连环画书。发给每张幼儿一张铅画纸,让幼儿把自己联系好的小动物和西瓜皮贴在上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添画,然后每个小组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做好的纸张订在一起,变成一本自制的连环画。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药是由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组成的,初步了解中药的防病、治病功效以及服用的方法。

  2、知道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激发幼儿对中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供幼儿观察的中药、中成药。

  2、李时珍画像及其著作

  3、VCD、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前几天,老师也生病了,医生也给我开了好几包药,和你们刚才说的药都不一样,想不想看啊,你们帮我看看医生给我开的药里都有什么东西?

  (1)、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中药有哪些原料。

  “我把药都倒在后面的桌子上了,小朋友用手摸摸、捏捏,用鼻子闻闻,看谁发现的秘密多。”

  (2)、组织交流

  “看完了吗?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找出后,教师放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给幼儿看。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通过问老师,朋友等不同途径求知。

  请小朋友再看看,互相说一说,想想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4)、师生共同归纳:原来树皮、花草、果子,还有虫子、贝壳、矿物质等许多东西都可以做药,这些药就叫做中药。

  3、让幼儿了解中药的服法和现代中成药,感知祖国传统医药以及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1)、了解中药的服用方法。

  “你知道中药是怎么服用的吗?”

  (2)、教师演示讲解中药的煎、熬方:中药一般不能直接服用,需要加水防在药罐里慢慢煎熬,熬成汤药就可以服用了。

  “可是,中药炖的时候很麻烦,老师没时间炖怎么办呢?别着急,科学家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你瞧,这是不用炖的免煎药,直接冲开水就可以服用了。我们来试一试,闻闻看,什么气味?苦苦的。我最怕苦的,有没有办法让中药变的又好喝又很方便携带呢?科学家又发明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引导幼儿看中药制作过程的VCD。“真棒,科学家们把中药磨成粉,搓成一粒粒的,现在我只要吃一粒就好了,这就叫做中成药。(出示“中成药”三个字)小朋友桌上也有中成药,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成药和刚才的中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幼儿分组比较中药和中成药的不同。

  提供中药和中成药。

  “你发现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说出包了糖衣等)。

  师归纳总结: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能治好多病,但携带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先进的技术把中药制成药片、药丸、冲剂、糖浆等中成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你们知道是谁发现这些中药可以治病的吗?我讲一个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医生叫李时珍,(出示李时珍画像)他生了病,可是没钱买药,有一次,他挖到草根,放到锅里煮了,发现病竟然就好了,他就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可以治病的啊。从那以后,他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到山上采草药,他把每次采到的药都用笔记下来,还画了图画,到了60多岁的时候,他收集整理的草药已经非常多了,他就把这些药分类,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专门介绍中药治病秘方的书就叫做《本草纲目》。 (出示 《本草纲目》书籍)。

  李时珍医生发现 中药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呢。像金银花、菊花、枸杞还可以泡成药茶去热去或,经常服用可以使你的眼睛明亮,身体更健康。现在,天气热了,很容易中暑,老师请你们喝菊花茶,喝了以后就不容易中暑了。

  4、让幼儿品尝茶药,了解其治病功效。

  让幼儿品尝药茶(每组一种),讲一讲茶的味道。

  是什么味道啊?

  5、小结:中药有什么本领(治病、防病)。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电脑能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电脑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够合理想象、设计电脑。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电脑一台。

  2、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电脑,感知电脑的各种功能。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电脑,说出电脑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对电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操作电脑,并让幼儿感知电脑能看光碟、听音乐、画画等功能。

  二、讨论:电脑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爸爸、妈妈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 分小组讨论:我设计的新型电脑。讨论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名幼儿说一说本组的想法。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电脑画出来。

  情境延伸:将电脑放置在活动室一角,教幼儿正确操作,让幼儿操作电脑,玩简单的益智游戏。

  家庭延伸:家长可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去逛电脑城,增加对电脑的感性认知。

  【活动分析】 电脑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之一,选择电脑作为主题谈话对象,能够让幼儿有话可说。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自己参与探讨,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全语言讲述的环境中,锻炼了幼儿的表达性口语能力,符合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围绕主题谈话,能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目标。

  【活动注意】 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使用电脑的正确操作方法。

  2、鼓励幼儿合理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电脑。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钟肖微

  预设活动名称:科学生活小窍门

  重点领域:科学

  预设活动目标:

  1、利用科学小窍门解决幼儿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清洁难题,培养幼儿少用化学洗涤用品的习惯,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有身边处处是科学的意识。

  活动准备:有污垢的茶杯若干;脏的酱油瓶若干;脏的煤气炉一个;有腥味的碟子和碗若干;盐、醋、果皮、牙膏、鸡蛋壳若干(分别用盒子装起来分成三份);幼儿人手一小张废报纸;教师用的大记录表和油性笔以及幼儿人手一张小记录表和一支蜡笔;欢快的音乐;录音机;

  预设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进行互动进入活动室内。(以儿歌的形式进入)

  准备工作:教师和幼儿打扮成搞清洁的样子。(教师穿围裙、戴手套;幼儿穿围裙)儿歌:“”

  2、“昨天客人来了,屋子还没有收拾好,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收拾一下,把要清洗的分类放在桌子上。”“好,现在开始!”请幼儿帮忙收拾屋子里的脏东西,找出后把物品分类放到桌子面上。(配班播放欢快的音乐)

  3、(配班教师帮忙把三盆温水放在桌子上)再请幼儿说说这些东西什么地方脏了,平时在家妈妈是如何把它们洗干净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的第一部分,让幼儿知道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5、教师讲出洗涤用品对人类、环境的危害,然后出示并介绍新型的生活清洁用品——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如果我们的洗涤用品用多了,就会对我们人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昨天老师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洗涤用品还有很多环保的生活清洁用品也可以把物品洗干净,你们看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盐、有醋、有牙膏、还有果皮和鸡蛋壳呢”)

  6、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再结合实物讲解实验的记录方法。(“原来我们生活中的盐除了可以炒菜,醋可以吃,牙膏可以刷牙等还可以清洁呢,还有果皮鸡蛋壳等废物也可以用来清洁呢!你说奇怪不奇怪?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当中哪些可以清洁茶杯的污垢?哪些可以清洁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在介绍时边手指记录表边结合实物讲解。配班老师把盐等的物品都放在三张桌子上。

  7、让幼儿手拿小记录表自由选择先后进行实验,利用盐、醋、牙膏、果皮、鸡蛋壳等物品清洁茶杯、酱油瓶和煤气炉。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

  8、教师从幼儿的实验结果中总结三个实验的结果。教师提问:“刚才你们发现有什么东西能把茶杯的污垢洗干净?”(酱油瓶、煤气炉同上)教师用笔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9、教师再引入课件的第二部分内容,使幼儿认识更多的生活清洁小窍门的知识。(“除了上面我们看到的这些生活小窍门外,还有更多的清洁小窍门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0、你刚才认识了多少种清洁的小窍门,你能说说吗?让幼儿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你们刚才认识了什么清洁的小窍门呢?你能说说吗?好,让我们一起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吧!)

  11、活动延伸:以课件中纸皮可以擦亮玻璃的例子,让幼儿尝试结束活动,并让幼儿帮忙收拾干净。(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废报纸擦亮玻璃是否会成功?那现在请各个小朋友每人取一小张废报纸来试试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