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必备】大班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掌握附点节奏的唱法。
2.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地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尝试运用多种说、唱方法表现歌曲,体验轻松、愉快的演唱氛围。
活动准备:
8只鸭子图片,独木桥图片,标贴若干,图谱,8只鸭子胸贴,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依次出示8只鸭子
师:小朋友们看,它是谁?它要和它的小伙伴一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看看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你们想听听这个“小鸭旅行记”的故事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师:1只鸭子上了桥,2只鸭子上了桥,3只鸭子上了桥,怎么了?(教师做颤抖害怕状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紧张、害怕,并语言说出“害怕”一词)4只鸭子上了桥,怎么了?(教师做颤抖害怕状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紧张、害怕,并语言说出“害怕”一词)5只、6只、7只、8只,8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摇呀摇,小小木桥摇呀摇。
二、学说第一段歌词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还能把这个故事说成一段RaP,那么什么叫RaP呢?请你来听一听!(教师示范演说rap并注意语速和节奏)
师:你听见我说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并及时给予幼儿提示)
师:你能看着这个图谱一起来和我说一说吗?(教师运用稍微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在学说时要注意把握幼儿的节奏)第几只鸭子发生了变化?(教师说到有变化的那只鸭子时,适合用较为重一点的语调突出其中的不同)
师:你会说了吗?这次老师的声音稍微小一点,你们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好吗?(教师将幼儿放在主导地位,在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给予稍大声的带动)
三、学说第二段歌词
1.故事导入
师:刚刚鸭子上桥了,那么他们怎么下桥了呢?请你来听一听!(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说歌词)
8只鸭子下了桥,7只鸭子下了桥,6只鸭子下桥后怎么了?(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开心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说出“嘎嘎”)5只鸭子下桥后也怎么了?(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开心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说出“嘎嘎”)4只、3只、2只、1只,8只鸭子下了桥,小小木桥不再摇,小小木桥不再摇。
2.幼儿看图谱说RAP
师:你能根据鸭子下桥的故事,编出鸭子下桥的RAP吗?想来试试吗?(个别幼儿试一试,教师注意引导难点部分)
师:你们是从第几只鸭子开始说的?对,第8只鸭子,第7只鸭子……
师:你们说的这段RAP真好听,我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教师要注意对倒数和节奏的引导)
四、学唱歌曲
1.跟着音乐说RAP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这里的旋律,将我们这两段rap加到这里去,好吗?
2.学唱歌曲
师:有了这段好听的旋律,如果再加上我们好听的歌声的话,你会觉得特别美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它唱出来,好吗?(幼儿在这个环节尝试完整演唱,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并注意节奏节倒数环节演唱的准确性)
3.学习说、唱结合
(1)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但是你们想来挑战一下更难的吗?今天老师带来了2种图标,分别表示说和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出示“嘴唇”“音符”的图标,先尝试上半段说,下半段唱)
(2)师:你还会将说唱的部分怎么安排?谁和谁唱?(男生、女生唱,并由幼儿选择说唱部分)
(3)师:还可以怎么安排?这次可以谁和谁唱?(师生互动)
五、音乐游戏
师:今天,你们想扮演这8只鸭子过河吗?(教师分发鸭子胸牌)
师:这次,我要请你把这些鸭子图片收起来,你们来自由的组合成人数相等的2队,快来试一试吧!
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这样说唱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的说唱方式吗?回去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月、吃月饼的活动凸显着人们家人欢聚一堂的和乐画面,憧憬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赏中秋、品中秋、画中秋的活动形式,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节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简单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让幼儿体验过中秋节的愉快,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图片、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个月饼。
【活动过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
2、8月15就是中秋节,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决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
(2)师幼互动交流,知道月亮会从月牙状慢慢变成月圆状,又变到月牙状。
二、“月亮的色彩”
1、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赏月、吃月饼)
2、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师:刚才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吃月饼。(教师出示月饼念儿歌)
中秋节里月儿圆,饼儿圆圆像月亮,香香的月饼尝一尝,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极啦!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饼)
2、幼儿开始月饼分享会。
大班教案 篇3
目标:
1、欣赏音乐,能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大胆地合作,尝试用肢体语言或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2、感受音乐喷泉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
观看音乐喷泉的视频,了解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性,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小乐器。 2、教玩具:
截取音乐“动物狂欢节”
小乐器:小铃、三角铁、圆舞板、沙球、铃鼓、串铃、锣、鼓、钹。 活动过程:
一、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谁来用你的动作表演一下音乐喷泉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知道喷泉有高低、起伏、旋转等各种姿态。
2、教师一边哼唱音乐,一边随音乐舞动。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讨论喷泉是怎样听着音乐跳舞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喷泉与音乐的高低起伏是相匹配的。
4、小结:1)当轻柔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慢而优美;
2)当强烈的音乐响起时,喷泉的舞蹈就会变得快而激烈;
二、音乐喷泉的双重美
(一)理解音乐:动物狂欢节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优美的、欢快的、热闹的)。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思索用什么样的动作可以分别表现这三种不同的感觉,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音乐喷泉的视觉美
1、自由组合成6人一组,围在一起协商:怎样用好看的动作表现喷泉随着音乐跳起舞来?(有音乐背景)
重点指导:教师个别指导小组,了解各组的队形以及动作组合。
2、每一组分别上前表演最满意的一段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组幼儿用了不同的队形以及动作表现音乐喷泉。
3、小结:我们可以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用身体表现出音乐喷泉的千姿百态,让人们看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三)音乐喷泉的听觉美
1、出示乐器若干,自由选择一种乐器。
2、讨论与音乐相匹配的乐器。
重点指导:
1)前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2)中间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后面的音乐适合与哪几种乐器做朋友?为什么?
3、根据乐器分组,教师指挥,幼儿常使用乐器表现音乐喷泉的高低起伏。
重点指导:根据所选乐器分组,引导幼儿看老师指挥为音乐喷泉配乐。
4、教师指挥,幼儿合作表现音乐喷泉。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根据音乐完整地表现音乐喷泉。
5、小结:我们还可以用各种美妙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喷泉的姿态,让人们听了觉得音乐喷泉是美丽的。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中国杜鹃之乡”是古镇柴桥拥有的一项美誉。一进柴桥镇,山上田里,花木场一片连着一片,村村落落仿佛点缀于大花园中。幼儿在这个大环境下对花花草草也非常的感兴趣,为了使幼儿更加了解我们镇的特色,我们决定以此为切入口,开展活动。
活动一:美丽的杜鹃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杜鹃盛开的美丽景象,初步观察认识杜鹃花的特点。
2、大胆与农民交流,运用语言表达所见所闻。
【活动准备】
1、选择杜鹃盛开的时候开展活动,与花木场联系确定参观地点。
2、告知家长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项。
3、让幼儿知道参观的要求,想好自己要了解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引导幼儿在花木场里观察杜鹃,初步认识杜鹃并感受杜鹃花的美。
二、问一问。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向花木场的员工提问,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三、说一说。
幼儿相互交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杜鹃花,教师做纪录。
四、画一画。
回来后请幼儿将自己看到的杜鹃化画下来。
活动二: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观察、纪录的方法区分西鹃和毛鹃的不同之处。
2、观看感知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西鹃、毛鹃实物。
3、幼儿人手一张纪录纸。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使幼儿感知品种繁多的杜鹃花。
教师边观看边介绍杜鹃花的品种,并渗透柴桥是“中国杜鹃之乡”。
二、区分西鹃和毛鹃的不同。
1、教师介绍西鹃和毛鹃。
2、出示纪录纸,明确观察目的,了解纪录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和叶子。
4、利用纪录表,大家一起讨论、总结西鹃和毛鹃的不同。
三、教师总结,区分不同杜鹃花的主要方法。
活动三:杜鹃花的种植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象,初步了解杜鹃花的种植方法。
2、尝试种植杜鹃花,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向家长了解种植方法。
2、种植需要材料:花盆、泥土、木棒、绳、小铲。
3、种植录象片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观看录象,了解杜鹃花的种植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1、现在你知道杜鹃花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2、引导幼儿讲述种植的过程。
三、出示实物,分组进行种植活动。
1、同组幼儿商量、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种植。
2、选择适宜材料,共同进行种植活动。
3、整理、打扫环境。
四、总结种植情况,并引导幼儿在日常中的护理。
1、制定护理轮流表。
2、引导幼儿进行纪录。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听听、说说、学学,初步理解绘本中三个强盗由恶变善的转变历程。
2、认真倾听别人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懂得关爱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个强盗》大图书、PPT课件
2、红斗篷,红帽子,黑斗篷,黑帽子;喇叭枪、洒胡椒粉的喷壶、红斧头的塑封图片。
3、红纸、黑纸各一张。红色爱心卡、黑色爱心卡、字卡:善良、凶恶
4、幸福拍手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红黑颜色导入,知道颜色与情绪的关联。
老师带来了两张纸,你喜欢哪张?为什么?
黑色让你想到了什么?红色呢?
小结:黑色让人联想到黑夜、黑暗、看到黑色我们心情会沉重、有人还会感到害怕;而红色让人想到太阳、灯笼、红包等,红色很明亮,让我们看了心情舒畅、喜悦。
二、分段阅读绘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观察封面,猜测黑衣人的身份。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绘本,封面上是三个黑衣人,你猜她们是干什么的呢?
请小朋友猜测三个黑衣人的身份。(小偷、海盗、强盗、……)
揭示故事题目:三个强盗。
2、播放电脑PPT课件,老师讲述前半段强盗凶恶抢劫的故事。
从前,从前,有三个很凶很凶的强盗。他们穿着宽宽的黑斗篷,戴着高高的黑帽子,出门都是躲躲闪闪的。
边讲边提问:
1)这三个强盗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要用斗篷和帽子遮住自己的脸?(怕被别人看见)
2)故事里说“他们出门总是躲躲闪闪的”,什么是“躲躲闪闪”?为什么要躲躲闪闪?
(表演)请小朋友来穿上黑斗篷,学一学“躲躲闪闪”的样子。
3)这三个强盗各自有一样武器,是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第一个强盗有一把喇叭枪,第二个强盗有一个洒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有一把巨大的红斧头。”
师:胡椒粉是什么呢?
幼:胡椒粉是一种调料,做菜用的,我吃过的胡椒粉的。
师:那么如果不小心把胡椒粉喷在嘴巴、鼻子里会怎样?
幼:会打喷嚏/很辣/眼睛很疼,睁不开。
(幼儿对于“胡椒粉”的生活经验很足,看来平时生活中也接触过,尝过,通过味觉感知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了,回答自然就很精彩。)
师:那你们知道强盗一般什么时候出去抢劫呢?
幼:晚上。白天会被人发现的。
晚上天黑了,他们就到路上去找倒霉的人。每个人见了他们都好害怕。勇敢的男人跑了,女人晕倒了,狗也逃了。
师:大家看到强盗来了都很害怕,连狗也逃了。平时你们家的狗看到陌生人会怎么样?
幼:我家的狗会拼命叫/会扑过去咬坏人/小狗会追上去,把坏人赶跑。……
师:那为什么画面中的小狗看到三个强盗会逃跑啊?说明了什么问题?
幼:三个强盗太可怕了。
这三个强盗每一次去拦劫马车,都是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的眼睛里,再用斧头把马车的轮子砍碎,然后用喇叭枪把乘客赶下车,抢走他们的财物。
4)这三个坏家伙是怎么使用这些武器的呢?请仔细看,先用什么再用什么?(连续播放三个PPT画面)
请幼儿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说他们抢劫的过程。
5)强盗们抢到了很多钱和财宝,你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小结: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抢的都是别人的钱,大家都很恨这三个强盗。
在一个寒冷的黑夜里,这三个强盗又拦到了一辆马车。可是车上只有一个叫芬妮的孤儿。她正要去投靠姑妈,因为姑妈是个坏心肠的人,所以她很高兴碰到了这三个强盗。
6)三个强盗劫持了一辆马车,马车只有一个叫做芬尼的孤儿。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孤儿吗?三个强盗会对芬尼做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
他们有没有对芬尼做坏事?强盗抱着芬尼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强盗小心翼翼地抱着芬尼,温柔得像个慈爱的父亲。原来三个强盗还是有他们善良的一面的,真是三个奇怪的强盗。
3、自主分享阅读,理解后半段强盗由恶边善的故事情节。
师:如果你有这么多金银财宝,你打算怎么用?(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人。师:看看强盗们是怎么办的?
请你们仔细阅读,可以把你看到的和边上的小朋友说一说。
播放电脑PPT课件——六副画面做在一张PPT上,让幼儿自主阅读,和朋友分享阅读内容。
小朋友,看了绘本后你知道强盗做了什么事?
幼儿交流阅读内容。
1)强盗为什么要找来这么多走丢了的、不快乐的、没有人要的孩子?
(表演)穿上红斗篷学学开心幸福的样子。
2)他们会对三个强盗说些什么呢?
3)瞧这三座塔像谁?为什么那些孩子长大了要为强盗建三座塔?(感恩)
幼儿讨论
老师小结:原来那些孩子们都非常感激这三个抚养他们长大,如果没有三个强盗的帮助,这些孤儿早就饿死冻死了。当别人遇到困难了,我们要去帮助她。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
三、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强盗的转变历程。
老师出示大绘本完整讲述。
讲述后提问:你觉得这是三个怎样的强盗呢?
开始时强盗怎么样?(出示字卡:凶恶)匹配黑心图片
后来强盗变得怎么样了?(出示字卡:善良)匹配红色爱心图片。
老师小结:开始三个强盗一直抢劫人们的钱财非常的凶恶,人们都憎恨害怕他们,后来他们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变得非常的善良,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四、迁移讲述,联系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福利院的孤儿,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等,我们可以怎样去帮助她们?
除了用钱帮助别人,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带给别人快乐)
如:看望他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或者给他们表演节目等等。
总结: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我们会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五、结束
帮助别人是很幸福的,让我们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吧。
小百科:强盗是一种用暴力行为强制性地把属于他人的财产占为己有的违法行为。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健康歌》音乐、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环节设计:
1、整队,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随《健康歌》音乐做运动,做好游戏的准备活动。
2、通过谈话法跟幼儿讲明游戏规则,把幼儿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幼儿是一列"小火车",三列"小火车"同时从起点出发,绕过障碍和终点标志,以先返回起点者为胜。若在前进过程中"小火车"断开,则需要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3、强调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活动开始:
玩法一: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后面的幼儿扶着前面幼儿的肩膀,形成"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不设障碍,终点处设三个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绕过终点标志先返回起点的是优胜者。
玩法二:幼儿六人或七人一组排好队,排头幼儿手拿呼啦圈做车头,每个幼儿套在一个呼啦圈里当作车厢,后面幼儿抓着前面幼儿身上的呼啦圈,连接起来开小火车,起点和终点之间设有障碍,终点处安排三名幼儿作为终点标志。三组幼儿同时随音乐《火车开了》开始游戏,到达终点绕过终点幼儿再返回起点,先到起点的一组为胜。
玩法三:幼儿分小组创编游戏玩法,老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5、活动结束: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整理活动器械。
6、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跟家里人玩开火车的游戏,并创编出更多的玩法。
二、幼儿:
估计幼儿可能会创编出抱着前面幼儿的腰开火车、或者前后的幼儿拉着手开火车等游戏方式,一定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
教学反思:
由于开始没有向幼儿交代清楚边拍手边说儿歌,而导致游戏时再想起叫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使幼儿显得有些被动。虽然后面游戏进行的较顺利幼儿兴趣也很浓厚,达到了预设的目的。但开始游戏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就欠缺了气氛。而孩子们对地名知识也了解得很少,应该与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扩展这方面的知识。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从多角度展开图形的联想(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训练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
2.引导幼儿游戏分类,培养操作能力和精密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操作学具:图形标记的鱼卡片若干,钓鱼竿、分类箱、分类架、连线树“找朋友”,水果玩具、积木一篮。
道具;小路,小河,各种图形联想事物卡若干。
字卡:猫妈妈、兔姐姐各1张,小猫18张。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景,激发联想思维的积极性、发散性。
(1)情景表演:
猫妈妈(老师扮):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钓鱼好吗?(猫妈妈和小猫一起走到小路旁)
兔姐姐(一大班幼儿扮迎面而来):猫妈妈你们去哪儿呀?
小猫:我们去钓鱼。
兔姐姐;我也去。(说完先走到小路上做摔跤和叫的动作)
猫妈妈(扶起兔姐姐)兔姐姐你怎么了?
兔姐姐:路上有许多坑,我摔跤了。
老师:路上有这么坑,小猫们想什么办法让路没有坑呢?你们发现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动内容综合:一寸虫去秋游(大班)
二、教材介绍: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一天,一寸虫去秋游了,正当它悠闲自得地玩着的时候,它遇到了自己的天敌,在这危难时刻它是怎么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呢?于是一个个惊险的故事发生了……
三、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3、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四、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五、活动重难点: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六、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1、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2、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1)、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2)、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3)、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4)、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3、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4、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教学反思:
一条身体很小、一点力气都没有的小小一寸虫,它有很多敌人,像鸟儿,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们吃掉,当点心!可是一寸虫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能化险为夷,因为它知道自己有一个很得意的用处──它会用自己的身体量东西。所以,遇到危险它就用这个长处来帮敌人量身体、量尾巴、量脚……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这就是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绘本故事《一寸虫》中所描绘的可爱形象,同时也为大班幼儿的操作找到了一个适度的点,激发幼儿活动的情绪,引领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活动走向成功。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地开放地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智慧。
大班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表现雨天人物的特征和动态,完整地勾画出雨天的景色。
二、教学准备
雨天的图片、图画纸、油画棒和油画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下雨了,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下雨的情景。
2。引导学生观察雨天人们的特征和动态。
教师:下雨天人们怎样才不会被淋湿?人们撑伞时是什么样子?穿上雨衣时,我们能够看到哪些部位?雨从天上落下来是什么颜色?天空是什么颜色?
3。交代要求,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把下雨的景象画下来,要画出雨天人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天空是什么颜色?想一想,怎么布置画面?选用油画棒,再用水粉涂底色。
学生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学生画出多种动态的人物,并且把人物画在纸下端,而且要画得大一点。
4。评价作品,结束新课。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并评选出最能反映雨天景象的作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