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必备】小班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喜欢用各种图形、线条装饰。
2、能运用线、形组合来装饰鱼。
3、尝试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有初步的创作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画出各种线和形
难点:知道线和形组合装饰
三、活动准备
水彩笔、ppt
画有小鱼轮廓的绘画纸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看课件,欣赏鱼的花纹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
2、师:你最喜欢哪条鱼?身上有哪些线条和图形?(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3、观看ppt,让幼儿更仔细观看各种鱼的照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鱼的外形和花纹。
师:鱼宝宝,它还有好多可爱的朋友,让我们也一同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你喜欢哪一条鱼?
(二)教师展示线描画的(线、面)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出自己不懂和不会画的(点、线、面),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请幼儿上台画出自己知道的一些线条和图形。
2、线、面的画法。
线的种类:横线、竖线、斜线、交叉线、波浪线、折线、凹凸线、卷曲线、弧线、鱼鳞线、三角螺旋线、方螺旋线
面的种类:正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三)欣赏教师画的线和面的组合。
(四)幼儿创作,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尝试用不同线、面的运用。引导孩子自由发挥,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五、活动建议
1、资源利用:作画是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创作。
2、家园合作: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海底世界,并给幼儿讲解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知识。
3、关注学习品质:幼儿能在充分欣赏各种鱼类的基础上,用点、线、面画出简单的不同花纹的鱼,重点在于体验线描的装饰方式。
小班教案 篇2
目标:
1、引导幼儿在故事情节中反复感知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跳跳的、重重的)。
2、在说说、演演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
过程:
一、导入(出示玩具小老鼠向幼儿打招呼)
二、引出第一个故事情节,感知音乐。
1、感知第一段音乐
1)听楼梯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在音乐楼梯上走走、跳跳、玩玩。(幼儿随音乐动作)
过渡:小老鼠跳来跳去,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滚下来会怎样?
2、感知第二段音乐
1)楼梯发出的声音和刚才一样吗?这次楼梯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现在小老鼠会怎样走楼梯呢?
3)我们一起学学这只小老鼠走楼梯的样子。
三、引出第二个故事情节,感知音乐
小老鼠一直在楼梯上走觉得没劲,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1、感知第一段音乐
1)听谁来了?你为什么觉得是╳╳来了
2)还有谁也来了?学学它走路的样子。(个别)
2、感知第二段音乐
1)谁又来了?学学它走路的样子。(个别)
2)我们一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小老鼠和小动物去草地上做游戏,我们也去吧!(结束)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好朋友中,小班孩子们对自己的“好朋友”——手非常感兴趣,他们会说出有关手的一系列问题及功能,在孩子们的.话题中,我们又增设了一些有关于手的主题探索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手,让幼儿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手是多么灵巧、多么独特、多么能干,使幼儿对自己的小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手,将对自己的手充满自信,愿意学习做任何有趣的事,生活活动:洗脸,目的就是提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小手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学习把毛巾打开,把脸上的部位都洗到的正确方法,把耳朵、脖子两个部位也洗到。
2、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小兔、小象玩具、儿歌、自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引起幼儿兴趣看,谁来啦?向小兔、小象问好
二、通过故事进行活动
1、讲故事(一)
(1)提问:a怎样把脸洗干净?大家讨论
b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2)老师用儿歌中的语言边讲边示范洗脸
(3)老师帮小象洗脸,小朋友学
2、讲故事(二):
(1)提问:怎样把耳朵、脖子擦干净呢?
(2)老师示范,幼儿学习
三、学念儿歌
现在小象的脸洗干净了,耳朵、脖子也擦干净了,小兔又和它一起玩了,它很高兴,送给小朋友一首儿歌。
老师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四、幼儿实践,一组一组去练习
附儿歌:
小毛巾,四方方,
打开放在手心上。
左擦擦,右擦擦,
上擦擦,下擦擦,
耳朵脖子别忘记,
脸儿洗的真干净。
附故事(一):
小象和小兔是好朋友,他们每天在一起玩。有一天,小象又高高兴兴来找小兔玩,可小兔不愿意和它玩,说:“你的脸太脏了,我不和你玩。”小象听了小兔的话急的都哭了,谁来帮帮小象啊?
附故事(二):
洗好了,小象又来找小兔玩,小兔看了看还是不和它玩,说:“你的脸洗干净了,可耳朵、脖子都是泥,我不和你玩。”小象又哭了,谁来帮助它呢?
活动反思:
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活活动:洗脸的一系列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些具体、生动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手,并能自觉地、有意地运用自己的小手来学做任何事。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手,更自觉的运用手,并对自己的手充满自信,我们的小手可以学做任何的事,并且再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幼儿正确掌握洗脸的方法,从而提高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愿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较高,都很乐意用自己的小手来学做一些事,孩子们通过边念儿歌,边动手操作,洗脸的方法基本上都能掌握了。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跟着筛子跑,发展动作的敏捷性。
2、探索筛子的玩法,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筛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场地上画好起点线和终点线。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带着幼儿双手在胸前作手握方向盘状,开汽车来到活动场地,边开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红灯停,绿灯走,黄灯亮了慢慢行,看见行人按喇叭,嘀嘀嘀。”根据儿歌的内容做停止、跑、慢慢走、按喇叭等相应的动作。
二、探索活动。
1、出示筛子,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有什么用的?
2、以前我们玩过竹梯、篮子、扁担,还没有玩过筛子,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筛子,好吗?
3、每人一个筛子自由探索筛子的玩法。
4、幼儿介绍筛子的玩法,你是怎么玩的,请你演示一下给同伴看,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的几种玩法,再次探索。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来演示给小朋友。
三、游戏《轮胎轱辘轱辘》
1、引导幼儿想想筛子像什么?(轮胎)轮胎可以滚动,你能追上滚动的轮胎吗?
2、幼儿尝试边滚筛子,边追着跑。
3、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4、集体练习一次。
四、比一比,谁先到。
1、全体幼儿站在起点线上,比赛滚筛子,看谁最先到终点为胜利。
2、小结滚动式要看准方向,不要让筛子走斜了,要对准终点线。
3、再次进行比赛活动,表演最棒的孩子。
五、整理活动材料,把筛子滚回活动室。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与整体课程的关系:我班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鞋子踢他响》中,孩子们发现在自己身边的鞋子充满了秘密,在一次次的探索活动中他们对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一兴趣点组织幼儿做游戏“我和鞋子做朋友”、感受“大鞋小鞋的不同”以及“自己动手画一画喜欢的鞋子”等,孩子们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选择本次活动的原因:《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鞋”这一事物是幼儿所熟悉的,但在他们眼中鞋子又是如此充满神秘感,抓住幼儿的此种兴趣我选择了此次活动,旨在幼儿能基本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相关的词句。
活动目标
1、能记住故事名称,在老师的提示下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体验复述故事的乐趣;
2、学习短句:又温暖又舒服。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能记住故事名称,在老师提示下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定位于:学习短句:又温暖又舒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1)、初步了解鞋子的种类,知道靴子的基本结构。
2、物质准备:(1)立体靴子一只(2)故事匹配的图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通过出示——图片靴子,引出活动主题——小老鼠的靴子床。唤起幼儿对靴子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初步掌握散文诗的名字——小老鼠的靴子床。)
1、请幼儿看图片。(靴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教师出示靴子图片)
师:这是什么?
幼:靴子
幼:什么颜色的靴子?
幼:红色的靴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关于靴子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幼儿在看到图片时调动了其已有经验,将故事中的“靴子”这一形象具体化,符合小班幼儿具体行动思维的特点)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感知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故事时,重点强调了故事的名称及其中的人物,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重点,为接下来复述故事做好了铺垫。)
①、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提问: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幼:靴子床
幼:小老鼠的靴子床
师:故事里有谁?
幼:有小猫、小狗
幼:小老鼠、小青蛙
(第一次讲述故事时,只出示了靴子的图片,是为了幼儿能专注于“听”。)
(2)、教师分段讲述故事,逐步出示活动教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里运用的拟人化的手法,并理解短句“又温暖又舒服”,为下一环节幼儿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①、教师讲述故事到“小老鼠”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短句“又温暖又舒服”。
师:小老鼠睡在靴子床里感觉怎么样?
幼:温暖。
师: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呢?
幼:又温暖又舒服。
(教师利用追问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说出了故事里的语言)
(教师在幼儿用语言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的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教师讲述故事到“小青蛙”时,再次引导幼儿学习短句“多漂亮,又温暖又舒服”;
③、教师讲到后面两段时,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自然复述上述短句。
(教师通过肢体语言以及活动教具,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主要对话,引发幼儿学习了短句“又温暖又舒服”,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还活跃了幼儿的思维。)
(3)、幼儿分角色复述故事主要内容一遍。
①、幼儿每人戴上一个指偶,分角色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新的活动教具的出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复述活动,体验与同伴一起复述的乐趣)
结束部分:
师生共同完整复述故事一次。
(师生共同的复述,让幼儿对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且也为幼儿复述故事做好了进一步的准备。)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多种媒介,如图片导入的方式引出了主题并且以生动的活动教具呈现故事的内容,因此,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这个故事不仅主题很鲜明,而且其中人物的对话也是重复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幼儿十分喜欢,也适合3——4岁幼儿的心理特点。由于活动本身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积累,在活动中幼儿想说的东西很多而教师正是抓住了幼儿的需要,设计了多个新的刺激点,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但如果能够将课堂更加的活跃,加入幼儿扮演或表演幼儿通过自主的体验或学习,会更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