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
(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
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社会活动《不乱吃东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们都知道,目前正是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有许多好吃的冷饮和水果。幼儿爱吃零食,一会吃这个,一会吃那个,使肠胃得不到休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然而幼儿只顾于贪凉,为了防暑降温,但有时忽略了讲卫生,有的水果没洗干净或者没剥皮。夏天苍蝇,蚊子多,它们都是传播病菌的害虫,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夏天的冷饮及水果食用有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夏天不要乱吃东西。吃冷饮要有所节制,还有瓜果要洗干净再吃,要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选择教材要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目标定为:
(1)知道夏天到了,应注意卫生,瓜果要洗干净再吃。
(2)夏天天气炎热,吃冷饮能有所节制,不乱吃东西。
二、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枯燥的说教会让幼儿厌烦,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会让幼儿感到这节活动课有意思,愿意学,积极的去接受知识,让幼儿和教师互动,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达到的效果比幼儿被动的接受更容易掌握知识,也能更好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
2、直观形象法:先听录音再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动物的对话,让幼儿理解意境的美,突破重点。
3、角色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春雨有更深刻的了解,我采用此法,在说说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理解小动物的对话,始终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首先以歌表演《猪八戒吃西瓜》引题提问谈话:请小朋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们在这个季节都喜欢吃甚么啊?
2、出示课间,依次出示夏天各种好吃的水果和冷饮。
3、继续提问,"这么多好吃的水果,喜欢吃吗?可是吃水果前应该怎么办?那雪糕如果吃多了会怎么样啊?"让幼儿回答刚才的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请幼儿配合画面再次欣赏。
4、品尝交流
为了满足幼儿嘴馋等特点,我还特意安排幼儿品尝水果这个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先把水果洗干净,然后由老师剥皮,给每个幼儿分着品尝,及时教育幼儿要洗干净剥皮再吃。教育幼儿讲卫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对《不乱吃东西》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其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3
一:活动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二:活动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沉浮兄弟图片,盛水容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出示标记‘↓’)。”
2.思考与讨论
“沉浮兄弟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3.实验操作幼儿实验。
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1:“我拿的是西红柿,我发现西红柿是浮起来的。)”
4.巩固沉浮兄弟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小朋友你们看,沉浮兄弟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沉浮兄弟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5.重点是能够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沉浮经验。
难点认识标记“↑”、“↓”,能够根据标记进行简单分类。五.与沉浮兄弟分享水果,活动结束。六.活动效果:通过活动,幼儿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直观的观察到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获得了初步的沉浮经验,体验到成功的满足,通过直观的教具幼儿认识标记“↑”、“↓”,并大胆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经验与其他幼儿共享,根据标记及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将水果按沉浮特征分类。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记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棒是本园幼儿非常熟悉的,几乎每个班的健康区里都有,它既安全又环保,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可是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喜欢玩纸棒,但他们往往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不是拿来当金箍棒舞,就是当剑劈。针对这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老师来讲,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分析:
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所选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主动而有创造地参加健康活动,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2、自主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尝试小棒的多种玩法。
难点定为:遵守游戏规则。
四、教法和学法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讲解示范法:如在明确讲解赶野鸭的动作要领及活动规则时所使用的讲解示范法。
2、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如在幼儿初次尝试赶野鸭时,我运用简单明了、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来指导和提示幼儿正确活动,并直接具体的帮助,进行个别指导,做到面向全体。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游戏法: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自主探索法:尝试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尽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幼儿天性。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探索。。
3、竞赛法: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幼儿会失去兴趣;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竞赛性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活动的一开始,我让幼儿手持纸棒以小小运动员的角色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中踏步入场,这一情境很快激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紧接着和着音乐做热身运动,孩子兴致极高,很快就达到有效的热身效果,从生理、心理为即将开始的游戏活动作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活动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以及目标的完成都在这部分层层练习中逐步完成。
1、自由探索:
这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活动。在幼儿进行完热身运动,情绪还很积极时,我便顺时设疑:“纸棒还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想出多种方法玩,互相观察和学习,创造出有锻炼价值的玩法。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性,更能学习他人经验、能力。
2、相互交流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围绕各自玩法进行集体反馈交流感觉。这既让幼儿有机会表演自己的玩法,又可以看到别的幼儿的玩法。我根据幼儿玩法,针对扫地动作重点示范,目的在于幼儿的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带着表象去实践、印证。
3、游戏《赶野鸭》
在幼儿自由练习赶野鸭时,我对规则做明确要求。
我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在于改变练习形式,增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让幼儿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大班幼儿已开始注重结果,组织比赛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掀起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在结束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活动了这么久,你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之后退出场地。
六、活动反思: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健康教育是中班教育的重要内容,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而中班龋齿已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中班的生活,教育中班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龋齿的关键。本次活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通过动画、歌曲和儿歌来教育中班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中班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娃娃。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中班园必须把保护中班的生命和促进中班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满足中班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鼓励并指导中班自理、自立的尝试。"本活动有效地满足了中班的独立需要,培养了中班的自理能力,使中班拥有健康的身体。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主题网络的活动目标是在生活中体验快乐,知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重要,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下,我制定
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①激发中班学习歌曲的兴趣,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
②培养中班初步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③引导中班学习听歌曲间奏,较自如演唱歌曲并能创编简单动作,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活动重点、难点
本活动注重健康、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我把重点放在引导中班听歌曲间奏,自如地演唱歌曲,中班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及正确的刷牙方法。难点是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听间奏演唱。
4、活动准备
寓教于乐是中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关键,如何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科学性、活动性、综合性,我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①活动前的准备
家长工作:请中班在家中观察大人是如何刷牙的,请家长配合教师正确引导中班刷牙。
环境创设:请每位中班从家中带来牙刷、牙膏、牙缸一套,摆放在活动室。
资料收集:准备动画表演《哎哟,牙疼》一段及搜集相关资料。
物质准备:课件制作《刷牙》乐谱、节奏谱及《刷牙》的儿歌。
②活动中的准备:牙齿模型、牙刷及多媒体。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中班,时时有教育,让中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
是指将抽象的知识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来示范讲解,从而激发中班学习兴趣,达到活动目的。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本活动的重点。在活动中,我结合牙齿模型,示范讲解刷牙的方法,激发中班尝试的欲望,让中班在模拟刷牙的基础上,按刷牙程序实际操作,教师随时纠正中班不正确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中班为主体。
2、默唱法
在歌曲《刷牙》的教学中,中班要听间奏演唱,而中班中班往往习惯于一句接一句的演唱,我创新的默唱游戏法恰恰符合了中班的年龄特点,即让中班在间奏时心中默唱一遍前一小节的歌曲,从而使中班轻松攻克了本活动的难点。
3、媒体演示法
活动中我把故事、歌曲、乐谱、节奏谱及儿歌制成课件,从而激发中班兴趣,直观生动的将活动内容展示出来没,使中班始终沉浸在活动的愉悦中。
此外,我还采用了交流讨论法、分合演唱法、即兴创编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中班获得对此活动的理解和体验。
三、说学法
中班是学习的主体,我根据教材内容和中班年龄特点,让中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采用了如下方法:
1、讨论法
分组讨论观看动画《哎呀,牙疼》和欣赏儿歌《刷牙》的感受,提高中班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模唱法
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发挥了弹唱的特长,以优美的声音、欢快的伴奏音型吸引中班,使中班不由自主的模唱,这样既学会了歌曲又带着欢快的情绪去掌握刷牙方法。正所谓"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艺术的各方面内容都能带给中班愉悦,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中班童的愉悦功能又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3、即兴创编法
中班学习歌曲后,通过自由探讨变换多种演唱形式,而一改以往中班先安静再听从安排,真正做到了幼教的互动原则,同时也增进了师幼的感情,使活动得到升华。
其间,还通过中班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体现"以中班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活动程序
1、观看动画,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抓住中班心理,贴近中班生活是激发中班兴趣的关键。在活动开始先请中班观看动画《哎哟,牙疼》,中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入故事中,初步了解保护牙齿重要性,并说出自己保护牙齿的方法。本环节采用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既发展了中班的语言能力,又拓展了中班的思维,从而巧妙地导入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刷牙。
2、结合模型示范讲解
本次综合活动的主题"天天来刷牙"主要告诉中班为什么爱护牙齿,如何保护牙齿,为此我采用了最直观的方式,用牙齿模型来示范刷牙方法(展示牙齿模型),教育中班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等,使中班轻松、快速地掌握了正确刷牙方法。在模拟基础上,让中班动手实践,这一环节大大激发了中班的表现欲、尝试欲。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纠正中班的不正确方法。
3、即兴创编,兴趣盎然
"鼓励中班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中班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纲要·艺术》的重大突破之一。
中班学习《刷牙》这首歌曲是本活动的一个重点环节,如何训练中班正确听间奏演唱及唱准八分休止符,我采用的节奏训练法及默唱法把难点在学习歌曲前一一突破,使中班既掌握了新的技能又以饱满欢快的情绪演唱,在歌曲表演中引导中班创编动作及采用多种演唱形式,使每个中班都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适时赏识又使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较好的将艺术融入了健康,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