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发布于:2021-05-15 13:10:40 作者:

精选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合集8篇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发展走跑的能力。

  2、感受与树叶游戏的乐趣。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绑好绳子的树叶每人一片,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一片树叶,听教师口令“风起了”小朋友就拿着树叶在场地上四散的走,当听到“刮大风了。”幼儿带着树叶跑,当“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游戏2—3遍,表扬能根据信号交替走、跑的幼儿)

  2.游戏:“追树叶”。

  (1)讲解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树叶,一组做追树叶的小朋友。老师扮演风爷爷。游戏开始,风爷爷说:“风起了。”“树叶”和小朋友就在场地上四散的走。风爷爷说:“刮大风了。”“树叶”就跑,小朋友就追“树叶”,被小朋友抓到的“树叶”暂时站在场外,待小朋友将树叶全部抓到以后,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游戏结束时,风爷爷说:“风小了!”“树叶”和小朋友又开始走。风爷爷说:“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要求幼儿按一个方向跑,避免幼儿相互碰撞)

  提问:怎么样树叶不被抓到?A、要跑的快B、变化树叶飘的方向C、同伴间注意不要相互碰撞

  (2)游戏2——3次。(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的给热的幼儿脱衣服)

  (3)教师小结游戏的情况。

  3、放松运动。

  放较柔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自由的做放松动作。(鼓励幼儿相互敲敲腿揉一揉)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糖果的多样性,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2、尝试包纸和拧纸,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3、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4、感受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糖果的糖纸。

  2、玩具小熊。布置环境:"小熊糖果屋"一个。

  3、泡沫块,橡皮泥丸。

  4、幸福拍手歌。

  三、活动过程:

  1、带幼儿踏着《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玩具小熊,以"小熊糖果店缺货"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包糖果,帮助他人的愿望。

  师:"今天,小熊有急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小熊的糖果店今天缺货了,想请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做一些糖果给小熊,好吗?"

  2、请幼儿自选几张喜欢的糖纸,观察糖纸的色彩、形状、花纹,感受糖纸的色彩美。

  3、鼓励幼儿为小熊包糖果,练习包、拧的技能。

  (1)说一说:糖果是怎样包起来的?

  (2)出示材料,先让幼儿自由进行包糖果,探索包糖果的方法,然后将包好的糖果放在一起,让幼儿去发现包糖果的不足之处,并请幼儿做示范。

  (3)教师结合幼儿探索情况,重点示范包、拧的操作技巧。根据包糖果过程教师可自编儿歌:"小糖纸手心放,小糖果里面藏,上包包下包包,左拧拧右拧拧,我的糖果包包好。"

  (4)再次鼓励幼儿包糖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

  4、展示幼儿包的糖果。

  让幼儿数一数自己动手包了几粒糖果??(把包好的糖果一起放置在大篮子中。)

  5、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包好的糖果送给小熊,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引导幼儿说:"小熊,我们给你送糖果来了。"小熊说:"谢谢大家。"幼儿说:"不用谢,再见!")

  四、活动延伸:

  在手工区提供各种材料(彩泥、糖纸、皱纹纸等),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让幼儿做棒棒糖、巧克力等各种糖果,并练习包糖果。

  小百科:糖果是糖果糕点的一种,指以糖类为主要成份的一种小吃。若水果或坚果类食物裹上糖衣,则称为甜食(如糖葫芦)。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搓、压橡皮泥等方法制作手表

  (二)乐意用小圆点、小线条装饰手表,感受细心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搓、压橡皮泥等方法制作手表并乐意用小圆点、小线条装饰手表,感受细心创作的乐趣。

  难点:萌生守时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橡皮泥人手一份,手表图案。

  经验准备:了解手表的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好孩子要守时

  1.教师出示范例。

  师;今天老师做了一只手表,你们喜欢吗?它跟平时看到的手表有什么不同?

  幼:用橡皮泥制作,红色爱心形状。

  2.幼儿欣赏各种手表的图片,知道手表由表和表带组成。表面上有指针和表示数字的小点,表带有小圆洞。

  师:手表可以有各种颜色、形状,你想设计一只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手表呢?

  (二)做只手表戴一戴

  1.教师示范、讲解做圆形手表的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细心装饰。

  (三)戴上手表做游戏

  1.幼儿互相帮助戴上手表,教师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2.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制作的手表。

  3.教师带幼儿做“好孩子,好孩子,几点钟”的游戏“好孩子,好孩子,几点了?”幼儿看一下手表答:“7点钟。”教师说:“上幼儿园了。”幼儿立即做出上幼儿园的动作。依此类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4

  指导语:

  1、让幼儿在好玩的音乐游戏中认识身体各个部位,提高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亲子游戏的趣味性,喜欢参与音乐游戏。

  3、本组游戏适合3-4岁幼儿。

  游戏一:手指歌Ⅰ游戏功能:

  1、知道各手指的名称,用手指做游戏。

  2、增强亲子间的合作,融洽亲子感情。

  游戏过程:

  1、家长引导孩子一起认识各手指的名称,能正确说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拇指。

  2、边唱歌曲《手指歌》,边进行表演。

  游戏二:手指歌Ⅱ游戏功能:

  能跟着歌曲,用手指做动作协调地表演。

  游戏过程:

  1、父母和孩子边拍手边唱歌。

  2、父母和孩子边唱边用手指做动作表演。

  附动作:

  大胖子睡了(醒了)--大拇指收起(放开)。

  二胖子睡了(醒了)--食指收起(放开)。

  高个子睡了(醒了)--中指收起(放开)。

  矮个子睡了(醒了)--无名指收起(放开)。

  小不点儿睡了(醒了)--小指收起(放开)。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其中可爱的小动物总是能够引发幼儿的注意,在主题开展初期幼儿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的活动名称是“动物的影子”,之所以选择“影子”是因为不久前的一次户外活动时本人捕捉到个别幼儿在太阳下关注自己的影子,于是就生成了“踩影子”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既投入又开心。由此教师迁移了幼儿生成的这一内容,预设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和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动物明显特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动物的明显特征,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在太阳下和影子做游戏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树林背景图,四个小动物影子,分别是小兔、小鸡、小鸭、蜗牛,每张影子可点击放大、验证。)

  3.幼儿人手1张塑封的小动物图片卡。

  4.四块树林背景图的塑料板,每块板分开摆放,上面有小动物的影子。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再现经验。

  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再现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情景导入

  二、 感知特征。

  三、演示课件:

  今天森林里有一群动物朋友想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是谁呢?它们躲在哪里?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1.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

  (引导幼儿观察、并从外形特征上进行判断,进一步感知外形特征)

  2.点击动物影子使它变成有色彩的动物,进行验证。

  3.教师用儿歌进行小结,并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

  4.重点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比较小鸡和小鸭。

  四、配对游戏、迁移经验。

  1.出示树林背景图,介绍游戏“动物找影子”及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配对游戏,教师巡视观察。

  3.根据游戏时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或验证。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不同的影子.

  教学反思

  分享交流.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再现已有经验。因为中班正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所以本人在此为幼儿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鼓励他们在集体中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生生互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关注个别语言表达能力弱或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情景导入.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因为幼儿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所以教师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预设了“和动物朋友捉迷藏”的场景,引起幼儿特别的注意和喜爱,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通过观察影子判断不同的动物,在此预设重点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结合经验丰富相关的知识)、比较小鸡和小鸭(两者的外形特征较为相似,幼儿在区分上有困难),并引导幼儿表达各自的理由。针对幼儿注意不稳定的特点,本人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用肢体动作模仿表现动物的特征,并以儿歌小结、讲讲动动等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互相习得经验。配对游戏.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了解。因为幼儿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再次为幼儿创设立体的、宽松的、可操作的游戏环境,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引导他们自由选择、动手操作,教师则以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进行巡视,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提升经验。最后教师将优美的旋律融入游戏,在音乐模仿中结束整个活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1、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引起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二、准备

  1、场景布置:熊的家。

  2、教师活动前排好表演。

  三、活动过程

  (一)、交代课题名称,引起幼儿看表演的兴趣。

  指:"今天,要请小朋友看一个表演,名字叫《三只熊》,看看表演中有谁?"

  (二)、幼儿观看表演,知道主要内容,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表演第一遍。

  (1)、刚才表演叫什么名字?

  (2)、这个表演中有些谁?

  (3)、小姑娘这样好不好?

  2、表演率二遍。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

  (2)、小姑娘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

  (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姑娘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在门口等,敲门……)

  3、表演第三遍。

  (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姑娘的?

  (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姑娘都是谁演的?

  (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

  4、表演第四遍。

  教师表演,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大、中、小熊及小姑娘,跟着老师尝试着表演。

  (三)、讲评。

  今天,我们看了老师表演 的《三只熊》的故事,知道小姑娘改正缺点向熊道歉,熊就不抓她了。下次我们再来看好吗?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2、两人一组,每人有10根游戏棒,先用猜拳来确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将20根游戏棒握在手中,然后将棒垂直立于桌面,双手松开。用单手去取桌上的游戏棒。在取棒过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则,让B进行。游戏以取棒多者为胜。

  案例分析

  幼儿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师交代完游戏方法和规则后,立即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游戏棒拼插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里很好的锻炼。由于在游戏中加入了竞争的游戏规则,幼儿争先恐后的活动起来。在第二环节中,与第一环节截然相反,由于要求幼儿不能碰到其他的棒,所以幼儿非常专心、细心,对幼儿能力的锻炼比较全面。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借助物体连续向前行进跳的练习,锻炼下肢肌肉力量,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

  2.能在连续向前行进跳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3.喜欢参与跳跃活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4.提高竞争意识的同时学会谦让和等待。

  活动准备

  跳袋8个、粘球衣20套(30个绒布球)、体能环2个;布袋若干、袋鼠头饰每人1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随着音乐慢跑入场后,并站成两路纵队,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热身活动:上举手臂、体转、弓步压腿、绕膝盖、活动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重点活动下肢的各个关节。

  二、探索体验

  1.出示材料,鼓励探索材料的多种玩法。

  (1)幼儿分组,四散探索跳袋玩法。如:将几个跳袋铺在地上,在上面爬或走;间隔摆放,进行跳的动作;双脚套入布袋,手拎着袋口的把手跳一跳等。

  (2)教师请幼儿轮流扮演“小袋鼠”,尝试将双脚放置在跳袋中向前行进跳。

  (3)幼儿围成一圈,教师请个别幼儿展示玩法。

  2.动作指导:借助物体连续向前行进跳。

  (1)幼儿分成两组,站成两列横排,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将扮演“小袋鼠”,要学习新的本领了,学好了可以帮“袋鼠妈妈”运“水果”,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哦!

  (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双脚并拢站在跳袋中,腿稍屈,双手拎袋口的把手;起跳时,腿用力蹬,向前上方跃出;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屈膝缓冲,动作要轻,连续向前跳,每次起跳时要站稳后再向前跳,不要急,以免摔倒。

  (3)幼儿站在跳袋里面站成一排模仿教师动作,原地跳、向前一步跳、连续向前跳各练习2—3次。

  (4)请“小袋鼠”说说:怎样才能让跳袋跟着自己一起跳呢?教师请个别幼儿表演“袋鼠”跳,给予肯定与指导。

  集体游戏

  游戏:运送水果。

  1.介绍游戏玩法,开展游戏。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介绍游戏玩法: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学会了很多新的本领,请你们穿过“树林”,帮妈妈把“水果”(绒布球)运回“家”(体能环)吧。

  (2)“小袋鼠”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树林”,一组扮演“小袋鼠”,“小袋鼠”穿上粘球衣跟随“袋鼠妈妈”在起点处先拿“水果”粘在衣服上,然后绕过“树林”把“水果”运回“家”。幼儿互换角色,游戏反复进行。

  (3)扮演“树林”的每个幼儿相距1米按纵队站好,“树林”总长度为10-15米之间。

  2.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放松整理

  幼儿找到自己最放松的姿势坐在跳袋上,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做放松活动:扣紧足趾,并拢膝盖,紧压,压臀置于地面,上升肩至耳朵,紧握拳头,做笑脸等动作。稍事休息后,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收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儿童乐园   亲子游戏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