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必备】幼儿园教案模板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在玩色中感受颜色的变化现象,学编诗歌――色彩谣。
2、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3、学习词:绿、橙、紫。
二、活动准备:
1、幻灯机一部,画有红、黄、蓝三色花的明胶片一套,装有红、黄、蓝三色的滴瓶小试管三根。
2、每张桌上放两份装有红、黄、蓝三色水的滴瓶,每个幼儿三个小玻璃瓶、三根棉签、两张纸。
三、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出示有三色花的明胶片,让幼儿观察并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学习词:红、黄、蓝)
2、以变魔术的形式叠合或分开两种颜色的明胶片,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
(二)、试一试
1、让幼儿人人都来做“魔术师”,利用桌上的材料,把两种或三种颜色自由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如将红、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橙色;将蓝、黄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绿色;将红、蓝两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紫色;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分别滴人空瓶,轻轻摇动,就会变成黑色。
(三)、画一画
1、你变出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学习词:橙、绿、紫、黑)
2、你能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什么呢?(让幼儿用棉签分别蘸变出的橙色、绿色、紫色和黑色自由画面)。
(四)、编一编
1、讨论:’刚才,你们在玩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现象?你们变出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是怎样变来的?你们用变出来的颜色画了什么?
2、请你把变颜色和画画的过程编成一首儿歌。红、黄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你们用变出的橙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黄、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绿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紫色画了什么?
(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红、黄、蓝三种颜色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们用变出的黑色画了什么?(启发幼儿编出诗句“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五)、念一念
1、请幼儿朗诵自编的儿歌。
2、鼓励幼儿为自编的儿歌取名字。
3、教幼儿学念儿歌,可以集体、分组或请个别幼儿学习朗诵。
四、活动延伸:
将活动材料放在科学角里,让幼儿探索用其他颜色的颜料变出更多的颜色。
附:色彩谣(幼儿自编的儿歌)
红黄两个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绿色画竹子。
红蓝两个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珠子。
幼儿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关于“动物”的主题开展以来,孩子们都非常乐衷于谈论各种动物,他们还从家里带来了关于动物的书、卡片、照片和玩具等,孩子们看书的兴趣也比以前浓厚了。从孩子们的活动情况看,他们对动物的花纹比较感兴趣,每次看到新的动物,关注点总是在动物的花纹上,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次关于动物花花衣的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第一环节中分别通过三次图片的呈现来帮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皮毛,第一次是花纹有显著特征的动物,第二次是两个相同花纹不同颜色的动物,第三次则都是黑白花纹的动物;在第二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不同皮毛的认识;在第三环节出示身上没有花纹的动物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皮毛的愿望,把幼儿的思维拓展开来,使主题更深入的开展下去。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动物的皮毛是各种各样的。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皮毛和它生活习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根据皮毛的特征猜测动物
1、观看课件第一张(孔雀、蛇)
猜猜他们是谁?(幼儿猜出后验证)
2、观看课件第二张(梅花鹿和豹)
这次是哪两个动物?从哪里看出来的?
验证幼儿猜的结果,比较两种动物不同的花纹。
3、观看课件第三张(奶牛、斑马、斑点狗、熊猫)
这里有几个动物?
这些动物的花花衣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比较四种不同的花纹,验证幼儿猜的结果。
找一找他们相同的地方?
小结:动物都有自己的花花衣,有的是一条条的花纹,有的是点点花纹,有的是块块花纹,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二、玩一玩——在游戏中巩固对动物皮毛特征的认识
1、 幼儿自由选择动物的花花衣给动物穿上衣服。
2、 引导幼儿说说给哪个动物穿上什么样的衣服。
三、延伸
是不是每一种动物身上都有花纹呢?
出示熊的局部图片,找一找哪些动物是没有花纹的?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沙皮纸拓印画的形式感知生活中拓印材料的多样性。
2.学习自制简单的拓印花盆的模板,尝试独立完成拓印活动,感受拓印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地用沙皮纸模板进行拓印画。
自制沙皮纸拓印模板,均匀刷色、拓印。
材料准备:
沙皮纸;画纸、剪刀、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画笔、抹布、废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直接引题
1.展示盆花作品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这么画成的吗?
3.出示沙皮纸,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请个别幼儿摸一摸,说说是什么感觉?
4.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个神奇的沙皮纸来拓印一盆美丽的花。
二、讲解示范
1.示范模板的制作:在沙皮纸上用油画棒画上两朵花的轮廓,轮廓要画清楚,尽可能画不同的花,然后沿轮廓把花剪下备用。
2.示范花盆和花径:在画面底端花花盆,在花盆上添画好花径。
3.示范拓印
①在模板上均匀刷上颜料,拓印在花径从中,不要移动模板,轻轻按压一下,选择其他的模板再次拓印。
②注意:一支画笔只刷一种颜色,换色时,画笔要更换。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轮廓要画清楚,尽可能画不同的花,
2.用油画棒画花盆、花径,要尽量画得大气。
3.刷色时颜料不要太多。
四、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请画好的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小花园中。
2.参观小花园评价作品。
课后反思:
自上学期进行拓印活动后,对于各种材料的拓印活动幼儿已经相对熟悉,但是沙皮纸是幼儿第一次接触的材料,它的质地独特,拓印的效果也与众不同。因而,用拓印花朵的方法,更能体现不同的作品效果。
本次活动中,幼儿既要自己制作拓印的模板,又要进行绘画及拓印,虽然都是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事,但是三个环节的操作显得活动时间过长,而且每个环节不能深入开展。通过首次教学活动,我觉得可以把幼儿自制沙皮纸模板的环节在自由活动中提前进行,而在主要的教学活动中把重点放在拓印上,引导幼儿如何充分展现沙皮纸特有的效果,在刷颜料,及拓印技能上深入指导,给幼儿以更多绘制花盆的时间,以丰富画面,给幼儿以更好的美的体验。
小百科:盆花是指以盆栽形式存在的花卉;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仿真花。盆栽一般只指鲜活有生命。盆花含盆景、水培、草花、观叶观果观花等所有盆栽花卉。
幼儿园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电池的`规格名称及简单功能。
2、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
3、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知道电池3、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动手及发现能力,并尝试讲述自己的试验过程。
二、活动准备:
1、3、5、7号电池若干;电动玩具人手一个;分类筐4个;字卡:1号、3号、5号、7号;电池安装记录表;自制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电池的外形及简单的功能。
1、请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电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找出电池上的正、负极标记。
3、小结电池的外形特征及简单功能。
二、通过分类、排序,认识电池的不同规格。
1、请幼儿把不同大小的电池分类。(1号、3号、5号、7号共四类)
2、请幼儿用这四种规格的电池排队。(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3、看课件,认识不同规格电池的名称。
4、游戏"送电池回家":把四种规格的电池送到对应名称的筐里。
三、学习安装电池的方法。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玩具,发现了什么?(没有安装电池)引导幼儿发现电池盒上也有正、负极标记。
2、请幼儿尝试为玩具安装电池,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提醒幼儿注意:
(1)应该安装多少个电池?
(2)应该选择什么规格的电池?
(3)放电池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3、幼儿动手操作,并完成记录表。
4、检查安装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玩具装了电池能动,有的不能?用图卡展示一个不能动的玩具的电池安装方法,大家讨论问题出在哪里?
5、小结: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对"+","-"对"-"。
6、请失败的幼儿重新安装一次,成功的幼儿利用记录表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是怎样为玩具安装电池的。
四、了解电池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小结电池的益处。
2、介绍电池的害处。
3、展示电池回收筒,号召幼儿回收废旧电池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l、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知道老师的辛苦,老师爱小朋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师表达情感。
2、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理解老师过节和小朋友过“六一”是一样的重要。
活动准备:
l、一张幼儿园毕业生给老师的贺卡。
2、一张老师送给自己老师的贺卡。
3、录音机、磁带。
活动步骤:
l、引起幼儿谈话兴趣。老师和小朋友围坐在一起,猜一猜老师手里信封中装的是什么,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贺卡,让幼儿看一看贺卡上的内容,猜猜是送给谁的。
3、介绍教师节。
4、幼儿说一说自己对教师工作的看法,如教师是做什么的?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觉得自己班上的老师有哪方面好,哪方面不太好?
5、你知道有几类教师?列举自己知道的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教师。如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特长教师、家庭教师等。
6、将自己知道的教师用最简单的图画表现出来。
7、每人讲一句最想说的话,制作成磁带,在幼儿园的广播中播放。
活动延伸:
l、绘画活动:《老师的微笑》或其他。
2、我为老师做件事:引导幼儿选择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3、表演
活动:我是小老师。
幼儿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夏天到了,苍蝇到处飞,为了使幼儿认识到苍蝇的危害,增强卫生意识,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增强幼儿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幼儿的跳跃能力,我设计了拍苍蝇这一游戏。
【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到苍蝇的危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增强幼儿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准备】1、画好的苍蝇若干(吊起来幼儿可跳起来拍、幼儿可用线拖拽)。
2、苍蝇拍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交流孩子们,夏天到了,苍蝇在我们的身边飞来飞去,你们喜欢吗?(不喜欢)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打死它)
我们为什么要把苍蝇打死? (苍蝇不讲卫生)。
苍蝇还会给我们带来病菌和传染病
2、情景表演教师拿苍蝇拍,小声跟幼儿说:嘘!那边有只苍蝇,我要去打苍蝇了。
教师启发幼儿一起寻找苍蝇。
找到苍蝇,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别把苍蝇吵跑了,接着教师打苍蝇,并把打死的苍蝇用纸包起扔到垃圾桶里。
3、游戏活动——拍苍蝇(1)教师示范
说明拍苍蝇的方法,先看准苍蝇的位置,轻轻走到苍蝇的旁边,再打。
(2)幼儿活动
幼儿每人拿一个苍蝇拍,对准悬挂的苍蝇,进行拍苍蝇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看准了再打,不能乱打,那样就会把苍蝇吓跑)
(3)教师把苍蝇放到地上:刚才咱们把在空中飞的苍蝇都消灭掉了,小朋友们都很勇敢,现在又来了一群苍蝇,看他们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咱们再一起把他们消灭掉好吗?
两个幼儿配合,一个幼儿手牵着拴有苍蝇的线,另一名幼儿手拿苍蝇拍拍苍蝇。(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提醒牵着苍蝇线的幼儿尽量不要让拍苍蝇的幼儿拍到自己手里牵着的苍蝇)
4、展示成果
展示拍死的苍蝇,幼儿一起欢呼把又大又可恶的苍蝇拍死。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中也能勇敢地拍苍蝇。(感谢张新军老师投稿)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独立能力。
2、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独立完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桶积木。
活动过程
1、 每个孩子发一桶积木。
2、 老师在一边启发孩子的想法,
3、 让孩子自己动手垒出自己想象的建筑。
教学反思
1、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及一些建筑,让孩子联想到怎么垒出自己心理想的形状,
2、整堂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师幼互动较多,幼儿语言表达机会较多、参与性高。
不足之处:应该再发挥一下幼儿思维,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到下一环节。应让孩子敢于创作自己的建筑。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到:大班上学期,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立理能力,也能为集体做一些事情。但是大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尤其在家中凡事都由父母包办,缺乏独立性。为了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尝试让幼儿在说说、画画中制定做事的计划,从而帮助幼儿提升已有做事经验,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2、在自己制定计划中体验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乐意做事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独立计划做事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动准备
1、自己、家里、大三班、小区的四列小火车样板。
2、幼儿操作的纸和笔、浆糊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故事《君君请客》
2、幼儿讨论:君君为什么留不住朋友?
二、观看《小美做事》
1、我们看看小红会做些什么事情?
自己穿衣服
在家里扫地
帮助班级整理图书
在小区中捡垃圾
三、幼儿制定计划
1、想一想:你为自己、家人、班级、小区做过什么事?
2、幼儿制定计划
用简单的绘画表现为自己家人、班级、小区做过的事。
四、计划归类
1、我们一起把你们做的事来分一分,贴一贴(幼儿将自己计划书、按自己、家里、班级、小区进行分类。)
2、教师总结归类。
五、拓展“我乐意做……我会做”
引导幼儿尝试做更多的事。
教学反思
学期大班的专题内容是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独立计划做一些事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引导幼儿逐步地尝试计划呢?我们觉得要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平时经常做的事,这样促使幼儿去计划时能大胆、积极主动地进行,而非因困难度过大而退缩、害怕。
班中的幼儿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我会做事,我想做事”的意识还很薄弱,因此这一方面着手,让幼儿去尝试计划一下,我会做的事,以及我想做的事,幼儿的兴趣很高。让幼儿进行计划与成人相比很大的差异,成人可以用文字表达,而幼儿只能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故在活动中人物做事的简笔画是主要的表现方式。
在设计的各活动中,为了引出幼儿计划,在前两个环节中运用“军军与小红”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进行讨论,激发了幼儿要学习小红会做很多事。在每个环节之间,老师将四大幅示意图放于教室的四周。幼儿归类黏贴时积极地投入,并能仔细观察,从而将自己的画正确归类。
在最后交流与乃至此后几天中,幼儿常围绕着四大幅画在交流。并时常来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又做了××事!”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幼儿的随机反应,并及时地鼓励、提醒、引导。如:汪涵说帮爸爸切菜,我就引导幼儿要小心,避免危险:又如沈子妍说要过节了,帮教室打扮,我马上与孩子谈到了要来临的圣诞与元旦,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
存在的不足:
在活动中,幼儿围绕老师提出的四大主题“自己、班级、家里、小区”计划了做的各种事。但由于老师规定了范围,幼儿在计划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下次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计划做各种不同的事。
幼儿园教案 篇9
生成背景:
我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较常见的颜色:红、黄、蓝、绿等,为了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宝宝们还认识了粉红、橘黄、淡蓝、青色,还初步尝试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来作画。
目标:
1、认识几对同类色: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准备:
1、认识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贴绒颜色宝宝8个,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油画棒,画纸。
过程:
一、引出问题:我们都有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帮颜色宝宝来找它的好朋友,好吗?
二、匹配同类色:
1、出示8个贴绒宝宝:教师:来了一个红宝宝,它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长的很像,看看,这里谁和我长的最像,请你来帮我找一找。幼儿找出粉红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动作。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另3对颜色。
三、游戏:找朋友
1、幼儿分别带上颜色宝宝头饰,听音乐自由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找到与自己是同类色的幼儿手拉手、抱一抱。
2、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进行游戏。
四、涂色练习:大气球
教师示范:
首先找出一对好朋友颜色,在气球的一边涂上深色,让它的手“张开”,接着,在气球的另一边涂上淡色,让它和深色“手拉手”,最后,用淡色在中间涂抹,这样,两种颜色就抱在一起了。
简单评价:
好朋友力量大,颜色宝宝两个在一起,画出来的图画就更加漂亮了。
幼儿园教案 篇10
《感恩父情节》室内教学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
小朋友,你知道父亲节是哪一天吗?(每年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爸爸,每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是做什么工作的?”
2.引导幼儿自由交谈。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要求幼儿拿着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作介绍。在自由交谈后,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大胆地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
3.比一比。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和爸爸的大手(手印)比一比,说一说爸爸的手为什么这么大?爸爸的大手能干什么?爸爸在家还做些什么事情?
4.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我的爸爸》。
(1)配合挂图完整欣赏一遍。
请幼儿说一说感觉:爸爸举起宝宝,宝宝想什么?坐在爸爸翘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么?骑到爸爸的脖子上有什么感觉?
(2)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为什么?你在家最喜欢和爸爸做什么?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如:我的爸爸是医生,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给病人做手术,晚上还要看书、开会。我喜欢和爸爸在一起整理图书、做游戏、等,还帮爸爸做其他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
(3)教师小结。
我发现你们爸爸的本领都很大,每天上班很辛苦,并且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父亲节到了,小朋友也应该关心爸爸,爱爸爸。你为爸爸做什么事来表现你很爱他的呢?你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事让爸爸高兴?(抱抱、亲亲、给爸爸倒水,捶背等)
1.幼儿作品:
大班师幼作品:大手牵小手绘画
中小班师幼作品:大手牵小手绘画涂色
2.感恩活动:让幼儿回家帮爸爸泡杯茶(各班选4位幼儿对次活动拍照反馈班主任上交存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