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必备】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办法,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表情,激发幼儿讲述的踊跃性,能明白的表达己对表情的意识。
2、幼儿愿意在群体眼前谈话,并能耐烦的倾听别人谈话。
3、造就幼儿关怀别人、快乐生活的情感和立场。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重点难点
发展与孩子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巧、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以达到幼儿内在思维和外在书面语的有机联合。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镜子,表情卡每人一套,图片每人一幅(情节、风景、色彩图等),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诱幼儿念叨脸部的各种表情
1、活动开端,引导全部幼儿观察老师的表情(笑)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做客,小朋友高兴吗?那你们看冯老师愉快吗?你怎么知道老师很兴奋?(老师在笑)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老师在笑的?
帮助提问:老师的嘴巴、眉毛、眼睛怎么样了?
师:哦,眉毛弯了,眼睛眯起来了,嘴巴往上弯了,小朋友就知道老师在笑了。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是怎么笑的?
2、笑是一种表情,除了笑还有什么表情?
幼儿照镜子看看、找找、说说、做做。
(1)你找到了什么表情?来,到上面来表演给小朋友看。(幼儿模拟)
(2)根据答复出示表情图,说说表情,进一步感知显明特点。
(二)听故事找表情
表情可真有趣呀,看看大家的脸可以找到表情。实在,在听故事的时候,表情也会产生变更。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有来听听、看看一个故事,你们想想在这个故事里能找到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这个表情?
1、观看插图,了解故事内容。
2、提问:你看到故事里有什么表情,在什么地方?
幼儿说说,引导幼儿说完整。
(三)观察、理解图片内容,为图片选择适当的表情。
小朋友真聪慧,把藏在故事里的表情都找了出来。今天还有一些表情躲在信封里了,快把他们拿出来,(掏出信封,看看表情图片),我们给这些表情找张图片朋友喜欢吗?
请幼儿自由取舍图片。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片(一次性在小黑板上呈现五张操作图),就放在后面,等一下,你可以自己去选一张图片,看一看,你觉得这张图片可以和哪个表情交朋友,就把这个表情贴在图片上,而后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表情。
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图片挑选表情,并说说理由。
(教师在巡回观察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和同伴交流,说连贯和完整,如:由于……所以我选择**的表情。)
3、大家一起来说说:
你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同步在小黑板上指出此张图片)
你为他选择了什么表情?为什么?(容许和勉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发表自己的理由。)
(四)讨论自己喜欢的表情
1、表情这么有趣,他抒发的内容这么丰盛,那你最爱好哪种表情呢?为什么?
2、我们都喜欢高兴的表情,那怎么才能让自己和别人每天都高兴呢?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不被艰苦吓倒、英勇的人能力快乐的生活。
(五)活动延伸:
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表情内容、制造脸谱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要 害”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重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对于中班孩子的.语言能力来说,不但能够系统地进行讲述,而且已经能大胆、生动地进行描述。于是,我们特意采撷了幼儿生活中比较感爱好的点 “表情”作为活动内容,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在与老师、同伴交流,和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表情的理解,提高语言才能。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讲卫生、有礼貌、团结同伴的孩子人人喜欢。
2、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有自信心。
3、乐意与同伴游戏,体验与老师、同伴拥抱的亲切感。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初步了解抱抱的感觉
在家里妈妈经常抱抱你,是怎么抱你的?妈妈抱着你的时候,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老师很喜欢你们,你想和老师来抱一抱吗?
(二)借用故事《想要抱抱的小猪》,知道讲卫生、有礼貌、团结同伴的孩子人人喜欢。
有一只小猪也想和朋友抱抱,可是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它抱,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小动物们不愿意和小猪抱抱。
(故事内容:有一只胖胖的小猪,他喜欢在地上打滚,滚得身上都是泥。有一天,它看见一只大白鹅真可爱,.就对它说:"大白鹅,我和你抱抱,好吗?大白鹅回头一看全身脏兮兮的小猪,转身就跑。)
(1)小猪看见了谁?它想干什么?
(2)大白鹅为什么不和它抱抱?
(小结:因为小猪不讲卫生,所以大白鹅不和它抱抱。)
(故事内容:小猪又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只小白兔。就连忙说:“喂,和你抱抱,好吗?”小白兔说:“你真没礼貌,我才不和你抱抱呢!”)
(1)小猪又看见了谁?
(2)他想和小白兔抱抱,小白兔为什么不和它抱抱呢?
(小猪说话的声音不温柔,不好听,没有礼貌)
(3)朋友都不和小猪抱抱,心里真难过,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帮它呢?
(引导幼儿自主讨论交流)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对数字产生兴趣。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于数码相机中。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运用数字的实物照片,初步感知数字的用途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有电话机,汽车牌照,电视遥控器,钟。
师:它们的上面都有什么?
幼:数字。
师:都有些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呢?(教师重新播放照片)幼:1、2、3、4、5、6、7、8、9、O,电话机上的数字是拨电话号码用的;57538是这辆车的牌照,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牌照。
师:那电视遥控器和钟上的数字呢?
幼:电视遥控器上的数字是按频道用的;钟上的数字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二、回忆生活中的有关数字,进一步感知数字的用途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数字?它们都有什么用?
幼:爸爸妈妈的手机上也有数字,是打电话用的;我家的门上也有数字,是门牌号码;我的本子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我家的挂历上也有数字,是表示月份、日期的。
师:你们真能干,想出那么多(出示钱币、门牌号、报箱、公交车牌、乐谱等物体的照片)。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三、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切身感受数字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师:我们身上有数字吗?
幼:我的鞋上有数字,衣服上也有数字。
师:你们鞋子上的数字是多少呢?
幼:13、14、15。
师:老师的鞋子尺码是35。我们来比比谁的鞋子大。
幼:老师的鞋子大。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您的脚比我们大,您的鞋子也比我们大。
师:哦,原来鞋子的尺码越大说明鞋子也越大。
师:衣服上有数字吗?
幼:衣服的领子上有数字。
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码。衣服越大,数字就越大。
师:我们的教室里有数字吗?它们有什么用呢?
幼:电风扇上有数字,是调节风力大小的;我的抽屉上有数字,是我的学号;温度计上有数字,表示现在的温度是几度。
四、尝试用数字来设计一份物品的说明书1、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一样物品,然后在物品旁边用数字表示用法、数量等。
2、引导幼儿自由结伴,互相猜测、交流“说明书”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欣赏、讨论,了解鸟的各种动态,并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动物及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常见动态鸟的图片。
2、绘画工具: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一群鸟儿在天空游玩。突然,一只鸟儿说:“这里有些又大又白、到处浮动的棉花糖。”另一只鸟儿说:“不,它不是棉花糖,像是肥皂泡。”还有一些鸟儿说:“刚才看见像一座小山的东西,转眼又不见了,变成了一行行、一群群的白色东西。”……小鸟们异口同声说:“天空真好玩。”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鸟儿和云彩的特征。
——“你们猜猜,鸟儿们在天空看见的是什么?”
——“天空的云彩是怎样的?”
——“鸟儿们游玩时的动作是怎样的?”
——小结:天空的云彩变化无常,有时像座小山,有时像羽毛,有时像小猴,有时像棉花……,小鸟们看到这些情景,实在太高兴,有的张开翅膀上下飞舞,有的扭过头对小伙伴说话……。
3、幼儿按要求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画出鸟儿游玩的情景,——鼓励幼儿画出想象中的云彩。
——启发幼儿用混涂的方法给画面涂上颜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鸟和涂云彩的方法。
4、欣赏与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独特创意的作品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
——“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活动建议
1、教师要引导幼儿去留意各种动态的鸟和多变的云。
2、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奇妙有趣的现象,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幼儿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对应方法观察物体数量的差异。
活动准备:
教具:大图一(大小碗各10个)
大图二(用各种图形拼成的一副画,每种图形的数量在10以内)
学具:作业纸人手一份(大小不同,数量不同的三排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一)比较两排大小不同的碗的多少
1(出示大图一)比较两排碗,小的10个在上面,大的10个在下面,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
2、图上有什么?就这样看,你觉得哪一排的碗更多?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大碗多?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怎样摆放才能一眼就看出两排碗谁多谁少?
二)比较图形的多少
1、(出示图二)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哪种形状图形多,哪种形状图形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启发幼儿运用点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3、点数出来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录。请个别幼儿操作,复习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这样的一张作业纸,作业纸上画了三排圆点。要请你们给点子数量最多的那一排打勾。
2、小朋友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一排子的数量最多呢?
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3、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这样一眼就能看出那一排点子的数量最多。
但作业纸上的点子是画上去的,不可以移动,还有什么方法呢?
用点数的方法。
那这里有三排点子,你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数过的那一排点子的数量呢?
:可以用排除法,数出了一排点子的数量就记住这一排有几个点子,然后数第二排点子的数量,如果第二排的点子数量比第一排多,那就只要记第二排点子的数量了,如果还是第一排的点子数量更多,就还是记住它的数量,再去数第三排点子的数量进行比较。
4、请小朋友用最快的方法去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5、提出作业要求:做作业的时候应该认真思考,做完了检查一遍。也要注意写字的坐姿。
6、幼儿作业。
7、幼儿作业情况。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扇子的形状、色彩以及材料,了解其特征及用途。
2、通过收集和观察欣赏活动,能够较完整地讲述扇子的主要特征及用途。
3、逐步养成注意倾听他人讲述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从家里带一把扇子,在教室布置一个展览角。
2、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彩笔一盒,人手一根线。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讲述主题。
1、教师念谜语:有风它不动,一动就有风,你要它不动,等到起秋风。
2、请幼儿猜谜,引出扇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扇子,老师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扇面、扇把)
4、如何使用你的扇子?
5、扇子有什么用处?
让幼儿与同伴自主地进行交流,并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别人讲述。
三、教师出示一把折扇,启发幼儿从扇子的形状、构造、制作材料、颜色、用途、使用方法等方面认识扇子。
四、老师与幼儿共同将自己带来的扇子布置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展览角。让幼儿在展区内欣赏各种不同的扇子,还可以请几位幼儿讲讲你喜欢的别人的扇子。老师注意引导运用已有的讲述经验进行讲述。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月饼盒,体验中秋节的快乐
2、玩月饼盒,有发现探索的欲望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