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精选小班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学习单手拍乒乓球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乒乓球的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
活动准备:
巧虎头饰、巧虎音乐磁带、乒乓球、巧虎牌子、运动员进行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踏步入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巧虎乐园去玩啊?”“那好,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
2、跳“巧虎之歌”律动。教师戴上巧虎头饰,带上巧虎手偶“hi,大家好,我是巧虎,欢迎你们来到巧虎乐园,我们一起来唱唱跳跳吧。”幼儿跳舞4遍。
二、幼儿练习拍球
1、导入“小朋友跳得真好,拍手表扬自己,巧虎听说上个月你们幼儿举行了亲子运动会,听说你们班有好多小朋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得了奖状呢,你们开心吗?""巧虎也为你们开心,巧虎今天有更开心的事情告诉你们呢,今天巧虎乐园也要举行一次运动会,运动会项目是拍乒乓球,你们想参加吗?但是要想参加比赛必须要先学会拍乒乓球,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幼儿徒手拍球教师讲述拍球的基本方法,幼儿集体练习徒手拍球。
请个别幼儿上来拍球,教师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
3、幼儿集体练习拍球。
三、游戏《巧虎运动会》
1、听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入场”
“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请小朋友赶快把乒乓球放好,过来排队,好运动员入场。”
2、讲解比赛规则:分六组进行,每一组6人,每一组结束后会有裁判颁发“拍球小能手”的奖牌。
3、幼儿参加比赛
4、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5、听《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退场。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浆糊粘贴面状纸形,发展其手眼的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对粘贴面状材料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串紫葡萄。
2、每组两盒剪好的紫色小圆纸片,两小蝶浆糊,两块湿抹布。
3、每位幼儿一张幼儿用书画面“紫葡萄”。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大家看看是什么?(出示葡萄)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葡萄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一颗颗葡萄长在哪里?总结:葡萄石紫色的,圆圆的,一串串的,每一颗葡萄长在藤上。
2、引导幼儿学习粘贴技能。
师:今天老师要叫你们来贴一串葡萄。先看老师是怎么贴的。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贴之前,先要把小圆纸片紫颜色的一面朝下,放在桌子上,,把白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右手的中指蘸一点浆糊(请幼儿朗读“浆糊”一词),从小圆纸片的中心逐渐向外抹浆糊,一次不能抹得太多,要摸得均匀,抹完后,用抹布把手指搽干净。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拿起来,贴在图画纸上画好的藤的地方。贴的时候要把字颜色的一面朝上,贴好,用食指把纸抹平。一颗葡萄就贴好了。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也来贴一串葡萄。每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画面,上面画好了葡萄的藤,桌子上的小碟子里有许多紫颜色的小圆纸片,这就是葡萄。看那位小朋友贴的好,贴的多。
幼儿操作,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1)浆糊要均匀抹在小圆纸片白的一面;(2)葡萄要靠藤贴,紫色朝上;(3)纸片要抹平。
4、教师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初入园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吃饭都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哄着,骗着,刚到幼儿园有很多不会自己吃饭,还有的孩子挑食、厌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同时促进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我会自己吃
活动目标:
1.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知道坐端正、手扶碗、专心地一口接一口地吃饭。
2.学习念《宝宝自己吃》的儿歌。
活动准备:木偶兔子、鸭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并引导讨论
1.观看情景表演(一)提问:你们看,我的两位小客人吃饭时坐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吃饭时坐得很端正)
2.观看情景表演(二)提问:谁把碗打翻了?为什么会翻?小兔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就不会打翻了)
3.观看情景表演(三)提问:我们来看看,小兔、小鸭他们桌上怎么样?为什么小兔面前干干净净,小鸭面前的桌上很脏?
4.观看情景表演(四)提问:小兔和小鸭谁吃得最好?谁的碗里最干净?
二、小结:刚才你们看到小兔、小鸭是怎么样吃饭的,你们要学习谁呢?
三、学习儿歌《吃饭》
1.小兔吃饭吃得好是因为他照儿歌上的话去做的,你们想听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吗?老师朗诵儿歌2.老师带幼儿一起念儿歌2-3遍。
附儿歌:《吃饭》
吃饭时,坐端正 。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小碗盛米饭,青菜放小盘。细细嚼,慢慢咽。宝宝自己吃,越吃越香甜。
情境表演(一):
木偶小兔小鸭:到老师家来做客(敲门),老师好老师:今天你们来做客,我准备了你们爱吃的饭菜请你们吃。(兔、鸭面前放一只碗、一把勺。)小兔坐得端正吃得认真小鸭坐不好,东张西望
情境表演(二):
兔、鸭继续吃饭小兔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一口一口认真地吃。
小鸭不扶碗,把碗弄翻了。
情境表演(三):
兔、鸭继续吃饭兔吃得很干净。
鸭说:"这个我不爱吃。"还用手抓出来放在桌上。
情景表演(四):
兔、鸭继续吃饭兔把菜和米饭都吃的干干净净。
鸭说:"我不喜欢吃青菜。"还用调羹将菜挑出来。
小班教案 篇4
1.感受"月亮妈妈"表情的不同变化,体验夜晚景色的美好。
2.知道夜晚会出现月亮,月亮会有不同的变化。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播放"摇篮曲",教师带领孩子们哄宝宝睡觉)重点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晚上?
教师总结:因为天好黑好黑,屋子里开着亮亮的灯,我们唱着歌儿哄宝宝睡觉,告诉我们晚上到了。
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1."月亮妈妈"露出了笑脸咦,屋顶上亮起来了,是谁来了?(跟月亮妈妈打招呼)2 ."月亮妈妈"露出了难过的表情(1)看看月亮妈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不开心了?
(出示"乌云"图片)(2)谁来了?乌云遮住了月亮妈妈的脸,你们想对它说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说出绘本中的语言对话)不行,不行,乌云,你别过来,别过来,月亮会哭的!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我和月亮说了一句话,现在我要走了,再见!
(3)乌云说它不是存心要遮住月亮妈妈的笑脸,它是要跟月亮妈妈说一句悄悄话,现在它走了,我们原谅它好吗?
3."月亮妈妈"眯着弯弯的眼睛,露出了快乐的笑脸重点提问:月亮妈妈露出了怎么样的表情?
教师总结:乌云走了,月亮妈妈又露出了笑脸,不过这一次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忙,所以月亮妈妈比刚才笑得更甜、更开心了,谢谢你们!
(二)情感迁移重点提问:你想对月亮妈妈说什么?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她。
三.音乐延伸播放"摇篮曲",教师扮作月亮妈妈哄孩子们睡觉。
设计思路:
一天之中有白天和黑夜,本次活动是一个绘本阅读,看了绘本以后,我发现文字较少,图片简单易懂,比较适合低年龄的孩子们阅读,结合本月主题"白天和黑夜",我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将绘本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让这本绘本更加符合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在主题背景下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情感的发展上比较欠缺,希望通过绘本主人公"月亮妈妈"表情的不同变化,带动孩子们内心的情绪变化,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夜晚景色的美好。
活动目标:
1.感受"月亮妈妈"表情的不同变化,体验夜晚景色的美好。
2.知道夜晚会出现月亮,月亮会有不同的变化。
活动准备:
1.大绘本2.多媒体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播放"摇篮曲",教师带领孩子们哄宝宝睡觉)重点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晚上?
教师总结:因为天好黑好黑,屋子里开着亮亮的灯,我们唱着歌儿哄宝宝睡觉,告诉我们晚上到了。
二.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内容(一)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绘本1."月亮妈妈"露出了笑脸屋顶突然亮起来了,是谁来了?(跟月亮妈妈打招呼)2 ."月亮妈妈"露出了难过的表情(1)看看月亮妈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不开心了?
(出示"乌云"图片)(2)谁来了?乌云遮住了月亮妈妈的脸,你们想对它说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说出绘本中的语言对话)(3)乌云说它不是存心要遮住月亮妈妈的笑脸,它是要跟月亮妈妈说一句悄悄话,现在它走了,我们原谅它好吗?
3 ."月亮妈妈"眯着弯弯的眼睛,露出了快乐的笑脸重点提问:月亮妈妈露出了怎么样的表情?
教师总结:乌云走了,月亮妈妈又露出了笑脸,不过这一次因为有了你们的帮忙,所以月亮妈妈比刚才笑得更甜、更开心了,谢谢你们!
(二)情感迁移重点提问:你想对月亮妈妈说什么?用一句好听的话告诉她。
三.音乐延伸播放"摇篮曲",教师扮作月亮妈妈哄孩子们睡觉。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是我根据一本绘本进行创编的,刚拿到绘本的时候我就被简单的图画所吸引,因为它特别适合低年龄的幼儿阅读,之后我又到网上查阅了资料,发现这个绘本是给0—3岁的幼儿阅读的,因此在教学难点上我进行了提升,不仅有说的,想象的,还有情感上的培养。
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将目标的重点落在了情感表达上,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将目标牢记于心,无论是舒缓的音乐,还是简单的绘本,到最后的哄宝宝睡觉,都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让幼儿沉浸在夜晚的美景中。另外通过月亮妈妈表情的不同变化,带动幼儿内心的情绪变化,体验从难过到快乐的情绪转变。
活动中孩子们令人意外的表达让我感觉很惊喜,因此我也用简洁巧妙的语言帮助他们总结和提升经验,我始终告诉自己,孩子们真正体验到的东西才是我所追求的,因此我尽量让他们表达,让他们找出答案,而我则是倾听者和引导者,到结束后我发现有一位幼儿在对着绘本上的月亮妈妈说再见,这时我终于体会到了这节课的成功点,孩子们已经深深的沉浸在故事中,他们真的喜欢上了"月亮妈妈",在回教室的路上他们还在高兴的说着月亮妈妈。
当然整节教学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语过于冗长,为了让幼儿理解也经常重复语言,我应该给孩子们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以便于他们能够更清楚的理解和表达。语言活动中还是要注重幼儿语言的表达,因此我将考虑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多说,多方位感受。
小班教案 篇5
大班科学活动:《会吹气球的瓶子》
――――执教教师:周亚
一.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二.活动重点:
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三.活动难点:
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四.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透明杯子,小苏打,白砂糖,醋,漏斗,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五.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泡泡溶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小苏打,白砂糖。
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幼儿操作验证),醋和谁在一起能产生神奇的泡泡溶液?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发生反应,产生空气,把气球吹起来。
(三).学以致用:
1.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2.教师讲解操作过程(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幼儿第二次实验。
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六.活动结束
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我们把这个神奇的礼物送给中班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吧!拿着瓶子一同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脚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发展观察力。
2、培养幼儿互相关爱情感,发展幼儿移情能力。
3、体验赤足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地毯上画有五线谱及脚印。
活动过程
一、大家去森林里赤足旅行。
1、小朋友脱鞋光脚去旅行。
师:“你们听,什么在响呀?原来是我的小脚在说话。它说它天天躲在鞋子里袜子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今天它想出来和你们玩玩!你们愿意和小脚一起玩吗?”
2、简单交待“旅行”注意事项。
师:“小脚都出来了!他们好高兴呀!我们来个光脚丫旅行把!在森里里要小心,要跟好妈妈,不要掉队。”
二、旅行开始了,大家一起穿过小树林;过独木桥;学小兔跳;被大灰狼追跑等。
1、矮人走。师:“哇,前面有片小树林,很矮很矮,我们要蹲着走才能穿过它,来,我们一起穿过小树林吧。”
2、双脚交替走。师:“到独木桥了!很窄很窄,我们要一步一步一个跟着一个走,要小心,别掉到水里呀。”
3、踮脚走。师:“嘘,树洞里的小熊在睡觉呢!我们踮着脚轻轻的走,别吵醒它。”
4、跳。师:“你们看!小白兔跳的可快了。我们来学学吧!”
5、跑。师:“不好,大灰狼来了,我们快跑呀。”
三、池塘边休息,认识小脚。
1、来到池塘边洗脚。
师:“哇,这儿有个小水池,我们光脚丫走了那么多路,来洗洗脚吧!”边念儿歌边洗脚。
2、认识小脚。
师:“小脚洗好了,我们的小脚是怎么样的呀?”幼儿回答,教师。
念儿歌引出问题。
师:“小脚的本领可大啦!你们知道小脚有哪些本领吗?”教师。
四、游戏“小脚跳舞”。
师:“我们的小脚能干这么多事情,我的小脚最喜欢跳舞了,你们看。”
教师示范游戏一次。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个别游戏,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幼儿全体游戏一次后,给他们戴上小礼物。
游戏数遍后结束。
师:“小脚跳舞可真好玩,我们把小脚游戏带到教室里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玩吧!跟老师再见吧!”
活动反思
《赤足旅行》的活动是我们本周主题“我自己”的其中一个活动内容,但是它不是按照教材上设计的过程进行。它是经过我们小班段所有老师讨论研究设计出来的一个综合活动。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大量的感知基础上,抓住教育契机,适时鼓励引导幼儿,通过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自己的感性经验和各种丰富的体验。这次活动我以去森林赤足旅行为情景,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实施如下的教学:
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在森林里旅行中碰到的各种情境;水池边的认识小脚;游戏“小脚跳舞”。
第一部分是在森林里的旅行,我们设计了许多情境。是为了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情景,体验到小脚各种不同的走法。这里主要运用了语言把幼儿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而这些语言描述的情景,也是基于幼儿所能感知理解能力之上的.,
符合孩子好奇和好玩的特性。如“矮矮的小树林,独木桥、大灰狼”等等不同的情境,幼儿又极其的感兴趣,很积极地加入到情境中来。这一过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应更多地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就能更有效推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第二部分是紧紧连结着第一部分的,来到了池塘边,请小朋友休息休息,洗洗脚,认识自己的小脚。这也是目标中的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脚的外形特征和用途,发展幼儿观察力。这一部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其思维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就请小朋友直接观察自己的小脚,说说小脚是怎么样的,并让幼儿掌握哪是脚背、脚心、脚跟等等脚的主要部分。而在谈谈脚的用途和本领时,有的幼儿就回答不出来了,我就帮助幼儿回忆第一部分在森林里赤足旅行时小脚的作用。幼儿有了刚才的活动经验,他们就回答出脚的很多不同的本领。这一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积极投入,乐于表达。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让幼儿在小脚跳舞的游戏中,体验到赤足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的同时,还能掌握跟随音乐进行和停顿,来进行游戏。小朋友也很积极地参与,兴致很高。
但是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第二个目标:培养幼儿互相关爱的情感,发展幼儿移情能力。这点作为目标在活动中体现得还不够,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在森林的旅行中碰到了小熊在睡觉,幼儿要做到轻轻的踮脚走,别把小熊吵醒的情境。这样还太少,所以我们决定再加入一个小动物迷路,我们帮助他回家的活动,能更好的培养幼儿互相关爱的情感。
小班教案 篇7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次“一课三研”,我们小班教师根据幼儿园统一的选课要求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在的季节,选择了山东省新省编教材小班上主题《过新年》次主题一《冬天到》里面的一节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漂亮的帽子》,我把本次活动分成以下几部分。。
一、 设计意图(活动背景):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帽子是冬天保暖的必备物品。一次,我看到张梓悦小朋友的帽子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我说:“你戴的帽子真可爱,很漂亮。”接着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来介绍他们自己的帽子,“我的帽子是红色的”、“我的帽子上还有两个好看的球球呢”等。“冬天到”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个主题,在这样的主题背景下关于冬天的主题活动也应运而生。
本节活动我们以“冬天的礼物——帽子”为主线,对各个活动进行展开。另外,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动手,而我们平时动手操作课相对较少,所以通过这一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
二、目标定位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漂亮的帽子,了解帽子的作用。
2、技能目标:在装饰帽子的活动中,巩固幼儿对三原色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涂、添画、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制作活动,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帽子的作用。
难点:大胆地运用添画、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搜集有特点的帽子布置成超市;
2、美术活动用的棉签、宣传色、彩笔、小毛巾(湿的)每桌一份等。
3、已折好的帽子底图每人一份。
三、 说教法
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根据《纲要》内容,我运用了欣赏法、练习法、游戏法、集体展示评价法的教学方法及开放式教学、师生互动合作、集体展示评价的课堂组织形式,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感。
四、 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活动的教学目标,体现“欣赏、创作、展示”相结合的教学观,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欣赏—讨论—创作—体验—交流分享”五个环节。
1、 活动开始,以冬天到了,我们应该怎样过冬?引出今天的教学主题。
2、 带幼儿参观帽子商店,吸引幼儿的眼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帽子的特点。
3、 给帽子分类,有意识地让幼儿注意帽子的样式、颜色及帽子上的图案,同时也为下面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4、 在帮忙摆帽子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分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帽子很漂亮,那你们知不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吗?
5、 提出课题要求,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6、 出示已经折好的空白帽子,教师简单师范装饰用的方法,用棉签蘸着宣传色涂色、彩笔涂色或自由添画。
7、 幼儿尝试,教师指导,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添画,撞我涂色的方法,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
8、 作品欣赏。
采用幼儿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展示欣赏作品,教师为幼儿拍照留念,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7、活动延伸:
将漂亮的帽子带给其它幼儿欣赏、试带。
幼儿喜欢展现自己的成果,这样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就在这充满欢乐的氛围中结束这堂课,并希望能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幼儿体验到快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