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3 01:25:15 作者: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小班教案模板汇编5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我自己会做……"句型完整表述出一句话。

  2、萌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愿,并愿意帮助他人完成简单的劳动。

  活动准备:

  图片、简单的生活小道具、铅画纸、粘贴小卡片。

  活动过程:

  1、老师让小朋友谈谈自己会做什么,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老师指导小朋友用"我自己会做……"的句型来表达自己会做的事。

  3、老师小结小朋友会做的事,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4、老师拿出图片、生活小道具等材料,引出游戏--"我会做"。

  5、老师向小朋友宣布游戏规则:

  (1)请小朋友将自己会做的事粘贴在铅画纸上的小娃娃的身边,不可以贴在其他的地方。

  (2)粘贴好后,小朋友用"我自己会做……"的句型表述出我会做什么,如一小朋友在小娃娃的身边贴了一块小肥皂,就说"我自己会洗手。"不会说的小朋友,则老师说一遍,小朋友跟着说一遍。

  (3)既粘贴的好,又说的好的小朋友得到一颗五角星作为奖励。

  6、老师进行游戏小结:小朋友真能干。

  注意:

  1、老师在游戏前先指导小朋友用"我自己会做……"来进行语言表达。

  2、在游戏中,小朋友出现表达困难,老师在旁适当进行指导,使小朋友能用完整、流畅的语句表达。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理念(或教材分析):

  最近常听家长反映,夏天到了,有些孩子每天都会出汗却不愿洗澡。平时与孩子们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孩子们因为怕水进入眼睛、耳朵等原因所以不愿洗澡。因此我设计了《我爱洗澡》这个科学活动,通过情景表演、互动讨论、学习洗澡三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认识了一些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使孩子们了解、喜欢上洗澡,并学会简单的洗澡方法,知道了洗澡可以保持身体干净、舒服,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道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习简单的洗澡方法,知道洗澡可以保持身体干净、舒服,并喜欢上洗澡。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难点)学习简单的洗澡方法,喜欢洗澡。

  活动准备:

  图片1张、玩具小猪一只、一些常用的洗澡用品,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情景表演,引出洗澡

  (1)师:今天,我们小二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它是谁?(它有两只大大的耳朵、胖胖的身体、喜欢吃好多好多的东西、还喜欢睡懒觉)

  幼儿回答后。出示小猪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猪怎么样?(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为什么?)幼儿自由想象、讨论。

  老师:那它到底是为什么不高兴呢?(假装凑近耳朵听小猪说)噢!原来啊,是它的朋友都不爱和它玩,小朋友们你们说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观察它的衣服、脸,引导幼儿说出小猪很脏)噢!原来小猪很脏。所以没人和它玩。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猪变得干净?请幼儿自由表达,引出洗澡。

  (2)老师:小朋友,小猪不喜欢洗澡,你们喜欢洗澡吗?为什么?

  (3)老师小结:经常洗澡可以保持身体干净、舒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认一认:洗澡用品

  (1)老师:你们洗澡的时候除了用水,还会用什么东西,让自己变得很干净。幼儿说一样洗澡用品,老师就出示一样洗澡用品。

  (2)老师提问:“洗澡除了要用沐浴露?还可以用什么清洁皮肤?(香皂)香皂是怎么用的呢?

  (3)老师小结:香皂、沐浴露能把自己的身体洗干净。

  (4)请几位幼儿介绍几种其他洗澡用具:沐浴球、浴帽等。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怎么用?”

  3.试一试:给小猪洗澡

  (1)老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洗澡用具,还有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那我们帮小猪洗澡吧。引导幼儿说出洗澡的步骤:淋湿身体——用沐浴露(香皂)搓洗——冲洗干净沐浴露(香皂)——擦干身体。

  (2)老师:我们看看小猪洗干净了吗?闻一闻,香不香?

  4.游戏:我们来洗澡(音乐律动)

  (1)老师:我们一起来给自己洗个澡吧。(音乐响起)

  (2)幼儿自己洗澡,在此过程中,老师给幼儿适当的指导,提示正确的洗澡方法。

  (3)老师:小朋友洗干净了吗?闻闻香不香?舒服吧?

  (4)老师小结: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自己会洗澡了,在夏天里我们要天天洗澡,身体才会变干净,闻上去香香的,真舒服。爱洗澡是好习惯,小朋友要记得经常洗澡噢!我们和香香的小猪一起去找他们的朋友玩吧!

  以情景表演,促使小班幼儿调动生活中洗澡的经验。

  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了解洗澡可以保持身体干净、舒服,有利健康。

  让幼儿认认、说说,知道常用的洗澡用品及其用途。

  以给小猪洗澡,学习简单的洗澡方法。

  在动作中再现实际生活,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激发孩子喜欢洗澡的情感。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中小兔子和兔妈妈有趣的对话和动作,能用具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他人的情感。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体验妈妈与孩子之间浓浓爱意。

  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PPT及绘本、背景音乐、实物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有多爱她呢? 有一只小兔子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有多爱妈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结合PPT、音乐背景讲述故事,学习表达爱。

  (一)欣赏故事第一部分,提问:

  1.小兔子是怎样表示对妈妈的爱,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兔妈妈是怎样对小兔子说的,又是怎样做的?谁的爱多一些呢?

  (二)欣赏故事第二部分,提问:

  1.小兔子又用了什么动作来表示对妈妈的爱?说了什么话?

  2.鼓励幼儿一起用动作来比比看谁的爱多。

  (三)欣赏故事第三部分,提问:

  1.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地方。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2.小兔子看着这么美的景色,猜猜他会怎么说,来表示对妈妈的爱?

  3.出示多张图片,引导幼儿用图片上的内容大胆表达爱。

  (四)讲述故事结尾部分,提问:

  1.这个故事里讲到了谁,他们在说什么事情?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三、结束活动

  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有爱的人吗?在幼儿园有没有爱的人?

  四、延伸活动

  跟身边的人说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小班教案 篇4

  目标预设

  1、感受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好奇心。

  2、能完整的阅读故事画面的内容,并进行猜想。

  3、喜爱阅读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是谁来到小河边干什么的?让幼儿用:XX来到小河边,扑通一声跳下水的句式进行表述,而成为这一活动的重难点。

  设计理念

  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幼儿老师要把握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而幼儿园故事教学是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获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小河边》这个故事能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简洁明快重复的语言,充分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

  设计思路

  下午区角活动时,只见马唯轶小朋友从图书角中拿来一本书,指着上面的大河马问我:“老师,这是谁?他会游泳吗?”接着,程默涵小朋友也问我:“老师,牛会游泳吗?”听了孩子的提问,我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引导于是,我想到了《小河边》这个故事,旨在让幼儿了解更多会游泳的动物。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了解青蛙、鸭子、乌龟、河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物质准备。

  挂图、音带、青蛙等动物的图片、一张小河背景(在小河中有个切口,图片可以从中穿插)、故事课件,小图书人手一册。

  3、环境准备。

  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会游泳的动物们”的主题展,收集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地上画一个“小池塘”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河边图片导入:

  师:这是哪儿?

  幼:小河边。

  师:谁会来到小河边呢?

  幼儿猜想并讨论。

  (此处设疑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一遍。

  师:有谁真的来到了小河边?

  幼:青蛙、鸭子、乌龟、河马。

  师:他们到小河边干嘛的?

  幼:跳下水

  师:发出了什么声音呀?

  幼:扑通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

  引导幼儿试着跳一跳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或“先做后说”的行为,给他们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思想的机会,使他们生活得更愉快。)

  3、理解活动

  (1)教师发书,让幼儿自主阅读。

  让幼儿阅读故事,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正确的姿势和习惯阅读图书。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活动中都不可少,当然,这里也不例外。)

  (2)集体阅读。

  教师出示小河的背景图,插入青蛙等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讲述:一只小青蛙,来到小河边。教师手持青蛙图片跳到“水中”。依次用同样的方式讲述小鸭子、大乌龟、大河马跳入“水中”。

  结合挂图,提问:为什么小动物都不见了?后来怎么又出来了呢?

  (3)教师将故事的内容完整地讲述一遍。

  4、故事表演。

  教师提供头饰引导幼儿边讲述边进行故事表演。

  (此处满足了每个幼儿想动和说的欲望。既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拓展经验。

  师:除了青蛙、鸭子、乌龟、河马回来到小河边,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呢?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6、延伸活动:

  教师将头饰和小动物图片放在语言区,供幼儿继续讲述和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部分一定要有趣味性,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专注于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学习看书的常规,老师还要重点示范,以及如何翻书、如何收书,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却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故事内容,初步学习文中的反复句式,还要孩子多说,善于表达。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胆量。

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能欣赏和理解散文〈耳朵有什么用〉,懂得耳朵用处大,知道一些保护自己的耳朵的方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倾听了故事《我在长大》

  材料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耳朵的外形特征

  ·互相看看朋友的耳朵,谈论各自发现了什么?

  1、软软的是耳垂

  2、翘翘的是耳廓。

  二、欣赏散文《耳朵有什么用》:(重点)

  1、讨论:要是人没有耳朵会怎样?

  2、欣赏散文第一段:耳朵有什么用?可以听哪些声音?

  3、欣赏散文第二段:耳朵除了听声音,还有什么用处?他们的耳朵有些什么特殊的用处?

  4、欣赏散文第三段:耳朵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

  5、完整欣赏散文:你知道除了散文里说的,耳朵还有什么用处?

  三、保护耳朵

  1、讨论:耳朵这么有用,这么重要,那么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呢?(难点)

  (幼儿两两结伴讨论后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有了它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声音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其他好多特殊的用处。平时我们可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叫,不要听太响的音乐和声音,这样会影响耳朵的听力;不要随便挖耳朵,随便把东西塞到耳朵里去,这样可能耳朵会受伤;洗头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去,游泳或者洗头、洗澡后要及时擦干耳朵里的水,防止生中耳炎。大家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一定会让耳朵越来越灵的。

  四、结束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