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案
【精华】幼儿园美术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初步感知变色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2、对颜色混合发生变化的现象产生兴趣,体验变色活动的乐趣。
二、 活动准备:
1、涂有红、黄、蓝三种颜料的瓶盖若干,装有清水的塑料瓶若干;
2、小白鸟8只,玻璃纸若干,大中号水粉笔若干;
3、PPT、湿毛巾若干,轻音乐。
三、 活动过程:
1、 魔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小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小鸟)(模仿小鸟的口吻)哇!小朋友,我是一只会魔法的小鸟,你们看看我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白色
师:你们穿的真漂亮,我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现在我就用魔法变出漂亮的衣服你们可要认真看呦——变出红色的小鸟。
2、 教师运用PPT、讲述《变色鸟》的故事。
提问: (1)小鸟原来是什么颜色的?
(2)它是怎么变成变色鸟的?
(3) 它吃了哪些颜色的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引导幼儿连贯说:小鸟吃了红果子长出了红羽毛。。。。。。)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1、一支水粉笔只能蘸一种颜色;2、喂小鸟的时候要小心,如果撒到桌子上要用湿毛巾擦掉,喂完要擦擦手,白鸟喜欢和干净的孩子做朋友;3、分别喂小鸟吃两种不同颜色的果子。
(1)先吃一种颜色的果子(瓶盖反过来盖,摸到哪个是哪个,然后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果子,再喂小鸟吃,吃完果子以后小鸟很高兴的跳起舞来,喂完的小朋友举起自己的小鸟,告诉大家喂小鸟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变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
(2)再吃第二种不同颜色的果子,吃完后拿着小鸟轻轻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4、幼儿集体交流喂小鸟吃的什么颜色的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再请幼儿个别(橙、紫、绿各一位)说一说自己喂小鸟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长出了什么颜色的羽毛,请同样颜色的小朋友举起小鸟。
小结:原来,原来两种漂亮的色彩宝宝抱一抱、亲一亲,会变出另外一种漂亮的色彩来。黄色+红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
5、送小鸟回家(分类)。
穿过橙、紫、绿不同的拱形门送小鸟回家休息。
四、延伸:区角
提供多种材料,请幼儿自由操作。
分别为幼儿准备了小鸟,水粉颜料,玻璃纸,请幼儿操作,自然结束。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构造。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绘画、剪贴及综合性等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类彩色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谜语导入:
长长头颈小小口,凸起肚皮爱喝水,
四季最爱巧装扮, 绿叶红花插满头 。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位爱打扮的朋友会是谁呢?
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花瓶》
(2)、学习探究认识花瓶结构
(一) 认识花瓶结构:
1、出示无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花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先来欣赏一只花瓶,出示图片。
2、再出示有耳花瓶,请学生说一说这个花瓶和前一个花瓶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一般花瓶由瓶口、瓶颈、瓶肚、瓶底和瓶耳组成。
欣赏经典的花瓶(6个左右)。欣赏各个花瓶外形特色,使学生在观察中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分析花瓶的外形特点:
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这组花瓶,你们发现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左右对称(并提醒学生之前学过的《彩蝶飞飞》一课中的折剪方法)
表扬学生并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欣赏:
① 提问:从花瓶的外形设计上,请同学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并说明原因。从花瓶的装饰花纹上,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从色彩的搭配上,也请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瓶,说出简单理由。
② 同学们分析了花瓶的外形、装饰花纹和色彩的搭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怎么剪出一只漂亮的花瓶吧,课件展示花瓶折剪示意图然后教师示范过程:
ⅰ、将彩色纸对折(强调横竖对折适合的瓶子外形与纸的开口方向)
ⅱ、画出一半的花瓶形状(借用上下边缘做瓶口与瓶底)
ⅲ、延边剪下(强调快速及瓶耳对折挖空方法)
(3)、学习花瓶造型
㈠、了解花瓶造型变化
① 提问:花瓶的形状是不是只有老师刚才画的这一种呢?学生否定。 接着提问:那怎么来设计不同样子的花瓶呢?
② 简笔图画展示花瓶造型的变化:
瓶肚在下方——瓶肚在中间——瓶肚在上方
瓶肚变胖——瓶肚变瘦——瓶肚线条变化
㈡、欣赏不同造型花瓶的图片
① 提问:我们还能有哪些变化来改变花瓶的形状呢?学生回答。
小结:巧妙改变瓶口、瓶颈、瓶底、瓶耳的宽度、长度与形状等。
② 欣赏图片加强印象。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激发幼儿喜爱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树干、带有一小段树干树枝和树叶的上半棵大树;
2、故事绘画的纸、笔;撕贴的纸、糨糊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么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猜猜看小熊想画什么?
小熊为什么要画一棵大树呢?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二、听“小熊画大树”的故事。
1、教师边讲故事,边相应地出示大树的各个组成结构:
粗粗的树干是大树的身体,(什么是大树的身体?)长长的树枝是大树的手臂,(什么是大叔的手臂?)树上还有许多好看的树叶。
2、小熊发现:咦,大树没有脚,怎么能站着呢?(个别幼儿想象回答)大树说:“哈哈,我的脚长在地底下,树根就是我的脚。”(大树的脚是什么?平时我们看得见吗?)
3、提问:
大树的身体是什么?
大树的手臂是什么?
大树的脚又是什么?
你们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3、小结:有了大树,小鸟就有地方筑窝,松鼠才可以在大树上窜上窜下忙个不停,夏天还可以在树下乘凉。大树可真好,我们都喜欢它。
三、画大树。
1、老师画大树(引导幼儿用动作辅助表达有关语句)
小朋友,老师做小熊,你们做大树,画出一棵棵的大树。
什么是大树的身体?
什么是大树的手臂?
什么是大树的脚?
2、肢体语言。
(1)你们的身体做什么?
你们的手臂做什么?
你们的脚做什么?
你们的手又可以做什么?
(2)边蹲下从根开始边做动作,边用“我们”来进行语言表达。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那么神气!你们想不想画一棵大树?
3、幼儿画大树:
幼儿尝试用绘画、撕贴等方法画一棵大树。
四、大树变森林。
这么多的大树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森林)你们喜欢吗?
小朋友们可以在树下做什么呢?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油画棒画直线条,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
大幅背景图,小鱼粘贴,双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创设以“猫妈妈”带“小猫”去捉鱼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进入活动。
观察池塘中的鱼,找找自己喜欢的鱼,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教师示范画鱼网,在示范中引导幼儿观察双色油画棒画线条的特点。
也可让幼儿在作画前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画线条。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用双色油画棒在小鱼身上画“鱼网”。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作画完成后,引导幼儿将小鱼从背景图上撕下来,放入小水桶,进一步体验游戏的乐趣。
观察评价: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如何,使用双色油画棒画线条是否有困难,是否能恰当地使用材料,是否能在活动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纸浆画的兴趣。
2、初步掌握纸浆画的制作过程。
3、体验活动的乐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点:初步掌握纸浆画的制作过程
活动难点:制作纸浆画的技巧与把握细节。
活动准备:已构好图的卡纸、颜料、胶水、镊子、牙签、范画。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引起兴趣
(1) 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画的特点与其它画的不同之处。
(2) 引出此次活动的主题纸浆画。
2、探究纸浆画的做法
(1)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准备好的工具,让幼儿自主讨论,教师做相应的引导。
纸浆的做法:
1、先把卫生纸放入容器里倒入水,将纸泡成泥状,用时将多余的水挤掉。
2、在纸浆里倒入乳胶和颜料调制。
让幼儿尝试调制纸浆,教师帮忙总结调浆的方法。
3、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 用镊子把彩色纸浆泥夹到画好的轮廓里,右手镊子尖左手用牙签把纸浆泥摊开并扎均匀。
(2) 教师提示注意事项:
1、粘贴过程中纸浆不要太多、太厚。纸浆要覆盖整个画面。
2、粘贴的过程中不要把纸浆表面压平,要用镊子和牙签扎出纸浆的特殊肌理的效果。
3、粘贴过程中各种颜色的衔接一定要严实,是各色纸浆相互形成一个整体。
4、粘贴过程中各色纸浆容易混色,所以每做完一种颜色一定要擦干净工具。
4、展示作品,幼儿欣赏、评价。
展示作品,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相互给予评价,以激励幼儿一步深入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