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2-05-17 15:55:00 作者: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通用1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通用16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与导入

  1、提问冬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雪橇图片。

  A、图片上的是什么?

  B、什么拉着雪橇?

  C、雪橇的用途?(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3、导入课题《铃儿响叮当》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雪橇有关的歌曲,是马拉着雪橇,而且这匹马非常的可爱,它的脖子上还系着铃铛,会发出叮叮当当非常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一首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歌。

  (二)、新歌教学《铃儿响叮当》

  1、视频《铃儿响叮当》

  A、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其中有一句旋律我们都会唱,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B、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孩子们在雪橇上唱歌玩得很开心)。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首歌曲。(作品介绍)

  2、再听歌曲《铃儿响叮当》。

  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次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遍歌曲。同时,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A、B两题)

  A、歌曲情绪怎样?(欢快活泼)

  B、划分段落?

  大家能找出反复的地方在哪里吗?

  C、找出反复之处。

  2、请大家跟着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醒大家要注意换气与附点节奏哟!)

  现在,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这首歌曲啦?老师已经迫不及待了,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教唱歌曲。

  A、跟琴学唱

  B、个别乐句反复教唱。

  C、跟琴演唱。

  4、雪橇从远处滑了过来,又从身边滑走了,你觉得怎样表现由远到近的这种效果呢?你觉得哪句应该唱的重一些,哪句应该轻一些呢?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跟伴奏一齐演唱这首欢快的歌曲,一定要注意表现由远及近的效果哟。

  2、分组演唱。

  3、唱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那种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老师有个提议,看看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模仿铃声呢?比如说拍拍手、跺跺脚。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呈现出来。(给学生讨论几秒钟,然后跟伴奏再唱一遍)

  4、不错,不过老师好像还不过瘾,毕竟不是真的乐器,下面拿出乐器(课前准备几样打击乐器),先研究一下能在歌曲衬词“叮叮当”处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或节奏来表现歌曲。(个别起来说)

  5、学生创编动作,并随视频一起表演。

  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创造”。(出示PPT)

  7、让我们再次跟着音乐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四)、小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在你们唱唱跳跳中老师看到了你们脸上的的喜悦,你们开心吗?老师希望你们每天都这样开心快乐,并且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份开心与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人。能做到吗?!(说完后出示最后一张PPT,并安排学生有序走出教室。)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红眼睛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3)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

  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

  (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

  (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

  (3)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歌曲名称。借助图饰理解并唱准歌词,在动作的配合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幼儿能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发展幼儿的肢体力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及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和图片各8个、小桥和小桥的图片、歌曲、磁带,平衡木,轮胎若干,小椅子围成鸭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一、学小鸭子走路进场(听《鸭子上桥》的音乐)

  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要带鸭宝宝们出去玩。听音乐入场。刚才你们玩得真开心,请鸭宝宝坐在小椅子上。

  二、幼儿有节奏地轻声念歌词并随数字变化拍手,做手势,感受数字的递增和递减

  谢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

  三、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歌曲的内容

  老师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围成一个圆圈,你的左手贴着他的右手,用你的右手拿东西送给他,老师示范,认真听音乐,听到数字就把手中的鸭子头饰传给下一位小朋友知道头饰全部传完,由八位小朋友拿着头饰,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

  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上桥)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怎么样?(摇呀摇)那他们是怎么上桥的?是不是挤来挤去,推来推去的?(一个挨着一个)对,我觉着我们上桥肯定比他们走得还好,想不想试一试?看哪位小朋友模仿鸭子最像,(幼儿模仿)

  四、听音乐教师演示教具

  小鸭子是一个挨着一个上桥的,但是它们上桥的速度是不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提问:开始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后边的四只鸭子走得快还是慢?1、2、3、4只鸭子走得慢,5、6、7、8只鸭子走得特别快,那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三只小鸭子和第四只小鸭子上桥之后怎么了?有歌词吗?(没有)有音乐吗?(有)这叫间奏8只鸭子都上了桥,它们把小小木桥弄得怎么样了?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

  小鸭子在桥上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怎么办呢?(下来了)咱们看看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也是一个挨着一个下来的)8只鸭子下来的一只,还有几只?(七只),七只鸭子下来一只还有几只?……

  五、游戏,

  (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师幼一起唱歌曲并模仿鸭子

  鸭宝宝,快回家吧,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边拍手一边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一遍。嗯,大家唱得真好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来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再唱一遍。

  七、结束

  小朋友们!跟谢老师玩的好不好?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教学活动目标:

  在尝试学习中国武术的动作中,感受中国武术的力量和精神。

  活动准备:

  音乐(中国功夫)、动作图片、红腰带若干、录像(李连杰武打片段、武术的种类PPT)

  活动过程:

  导入:猜猜看,我最近在学一种什么本领呢?(中国功夫)想不想看我给你们露一手?(想)可是我才刚刚开始学,表演的不太好,请你们看看我师傅的表演吧!

  一、感受学习

  1、明星演示中国功夫(视频)

  先来认识一下我的师傅,看看他是谁?你们认识他吗?(李连杰)他叫李连杰,他可是我们中国有名的武术明星。

  2、幼儿经验展现

  (1)你喜欢他的哪个动作?

  (2)再看一次把你喜欢的动作记下了

  (3)你还会其他什么武术动作?来试试看。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武术有很多动作,打起来是很有精神、有力的。

  二、分组分散学习

  3、武术秘籍

  (1)、我是跟师傅学的中国功夫,那我师傅和这些武术明星的功夫都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2)、看,是从这些《武术秘籍》上学来的。看看都有些什么秘籍。

  华山秘籍少林秘、籍武当秘籍。

  4、四人一组。

  5、每组一份秘籍。

  6、听音乐学动作。

  (1)、我们今天有多少小朋友来学武术?12个小朋友,三本秘籍(分成三组)怎么分?每组几个人?

  (2)、你们来看看秘籍上的动作来学一学,然后把四个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3)、听音乐做动作:音乐一共有四句,一句做一个动作(做两遍)

  (4)、提问:跟音乐练武术时怎么样就能练整齐?(音乐变动作就变)

  三、武林大会(功夫大赛)

  现在我们要举办武林大会,看看哪一组能得武林盟主。

  (1)发给幼儿红腰带,自己系一系。(像系鞋带一样,两个朋友碰碰手,绕个圈拉一下,再绕一次)

  (2)请幼儿再次看动作,准备比赛

  选评委

  (1)、第一回合,我们来比整齐。到底哪两个队先胜出呢?请评委老师举手表决。

  (2)、第二回合,我们来比力量和精神。请输的那一派当评委(赢的用中国功夫的动作来感谢评委老师。)

  小结:中国功夫需要在不断的练习才能打得好。

  四、延伸:武术的种类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选择的教育内容既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尊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幼儿兴趣、能力相适应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正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其中办家家就是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玩煮饭烧菜的游戏….所以我选择了《办家家》这首音乐。歌曲《办家家》就是根据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教师通过游戏贯穿整堂课堂,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4分节奏,并尝试用餐具来表现节奏型,激发孩子对敲击节奏的乐趣。

  2、初步学习仿编歌词,并从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4分节奏,并尝试用餐具来表现节奏型。

  难点:学习仿编歌词。

  活动准备:

  1、课前熟悉歌曲《办家家》

  2、VCD片及VCD机子。

  3、人手一份餐具:锅、碗、瓢、盆、筷子、调羹等。

  4、布置超市,内放各种蔬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分配角色,复习歌曲《办家家》,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歌表演《办家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尝试运用餐具敲击声响来表现:XXX/XXX/XXXX/XXX

  1、学习节奏型

  师:宝宝听说我们小朋友玩办家家的游戏,他来做客了,我们一起炒小菜给他吃吧。

  2、游戏:“快乐娃娃家”,引导幼儿用小碗、汤勺等来表现节奏。

  (1)教师表演,激发幼儿表演的*望。

  师:娃娃吃饱了,高兴地笑了,瞧,大妈妈的碗娃娃和调羹娃娃也高兴唱起了歌,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

  (2)引导幼儿用调羹敲击小碗来表现节奏,教师用大锅来控制敲打的速度。

  (3)教师指挥幼儿以分小组的形式来敲打小碗或者以爸爸妈妈比赛的形式来敲打节奏。

  (4)伴随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快乐娃娃家”

  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创编歌词。

  1、教师以班上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要为他们准备更丰富的蔬菜为由,带领孩子去超市挑选一样蔬菜。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挑选的是什么蔬菜

  3、教师示范把挑选的蔬菜编到歌曲中,如“炒黄瓜,炒黄瓜,炒好黄瓜开饭啦”

  4、幼儿学习创编歌词,并互相交流。

  5、选择1-3种蔬菜完整演唱一遍。

  四、给客人老师送上自己炒的蔬菜,并把自编的歌曲唱给客人老师听。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还能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拍出声势。但是由于孩子们第一次使用碗和汤勺来进行节奏练习,都比较兴奋,常规不能很好地掌控。

  后半部分的仿编通过游戏也都掌握得较好,也许游戏加入一些会更好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学会唱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红、绿两色圆形卡纸

  课前事先录好的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地歌曲,叫《小小交通警》,请你们听一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幼儿欣赏歌曲一遍,并按节奏拍拍小手。

  3、提问:①红灯闪应该怎么样?(快停下)

  ②绿灯亮应该怎么样?(请出发)

  ③是谁在指挥交通?(交通警察)

  ④谁听警察叔叔的话?(汽车、人)

  二、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1、幼儿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2、幼儿与教师一起跟着旋律念歌词两遍;

  三、幼儿学习歌曲

  1、幼儿听旋律跟唱歌曲一遍;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幼儿模仿,加深对歌词内容的印象;

  3、幼儿跟音乐反复模仿动作2~3遍;

  四、游戏:小小交通警

  教师出示红、绿灯

  1、现有,朱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

  2、交待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

  游戏规则:

  1、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看到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根据歌曲内容出示红、绿灯。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音块。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境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谈论蔬菜的不同营养。

  2、按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一一学唱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2、结合蔬菜的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地渐渐打开。

  3、注意周围同伴的歌声,用和谐的声音唱歌,表现许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压坏。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谈论马铃薯、胡萝卜、番茄、青菜、青椒、黄瓜等54不同蔬菜的营养。

  2、幼儿自选一个音块,排成5队蔬菜(do:马铃薯,re.胡萝卜,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黄瓜)。

  3、运用熟悉的乐曲《小星星》,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将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地演奏。

  5、幼儿轮流担任菜场经理,指挥“蔬菜们”合作排练和演出。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8

  一、设计思路:

  本节活动是由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为出发点,让幼儿跟随音乐模仿小熊熊跳舞笨拙的动作,步步递进加大难度,同时利用光头强这个角色引出游戏,不但幼儿在游戏化的模式中学习,而且懂得正能量的传播吗,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名称:韵律活动《熊跳舞》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尝试在故事的情境中体验音乐不同的段落。

  2、熟悉乐曲旋律,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熊熊”跳舞的动作。

  3、能跟随音乐的变化玩游戏,感受角色游戏的乐趣。

  重点:让幼儿了解交谊舞交换舞伴和创编跳舞动作。

  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光头强的两次心理变化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

  1、音乐《熊跳舞》《三只小熊》松树、伐木道具、

  2、幼儿有跳双圈集体舞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1、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看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看的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我有问题要问的哦!

  2、教师提问:视频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么了?

  (二)教师讲故事导出A段音乐,幼儿学习动作。

  1、教师讲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熊大在森林举行一个盛大的音乐舞会,邀请森林里的小熊们都来参加,可是每个小熊都要有一个舞伴,熊大的舞伴熊二,在舞会上,(熊大找熊二,望一望,熊二找熊大,望一望,我是熊大,我是熊二,握手握手握握手,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他们跳的很开心,跳着跳着,大家都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这个时候,光头强得到了这个消息,心想:这可是我砍树的大好机会,不料正在砍树的光头强发出伐树的声音被小熊熊听见了,小熊熊们跑去抓出了光头强,说:看你以后敢不敢了,光头强说:不敢了不敢了以后再也不敢了,放走了光头强,给他一次机会,小熊们回去继续跳舞,休息时又听到了伐木的声音,光头强又被抓住了,保证以后不砍树了,和小熊一起保护森林,小熊们很高兴的邀请光头强一起来参加舞会了.

  2、动作

  师:在舞会上,小熊是怎么找舞伴的?然后介绍自己,怎么介绍的?最后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怎么摆个姿势美一下呢?

  3、幼儿感知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就是熊跳舞,请你们听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教师示范。

  4、师幼跟随音乐学习上肢动作。

  师:刚才小熊熊是怎么找舞伴的?幼儿模仿熊走路的动作,下来我是雄大我是熊二握手握手握握手,接下来怎么跳舞的?

  我们再来听次音乐,一起来跳舞。

  5、师幼跟随音乐学习完整动作。

  师:你们坐在椅子上能跳得很漂亮吗?要怎么办?

  我们站着试一次.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摆个姿势我们换一下,准备。

  6、幼儿找舞伴跳舞

  这次我们跳舞有一点的变化,每个小熊熊找到舞伴,要拉手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场地很大,散开站)要让别人知道你是好朋友,面对面地站好,我们来试一下,强调摆个姿势多次,请一对幼儿示范。

  师幼一起跟随音乐找舞伴跳舞。

  7、创编摆个姿势美一下的动作。

  还可以怎么摆姿势,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模仿。

  跟随音乐再来一次,换角色进行。

  8、师幼一起跟随音乐双圈舞律动。

  师:我们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双圈舞)

  男孩拉手站里圈,女孩站外圈,男孩不动,女孩子怎么换朋友?(走动转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转圆圈的时候又要和好朋友怎么样?我们试一次。我们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播放B段音乐,光头强表演砍树

  1、配班老师:哈哈!听说小熊熊在举行舞会,这可是我砍树的大好机会。

  2、播放B段音乐

  师:你们听谁来了?

  师:光头强来砍树了,我们把他抓住。

  (四)跟随音乐完整游戏

  1、第一次游戏,小熊熊将光头强抓住,说:看你以后还敢吗?光头强说不敢了,不敢了。结束游戏。

  2、教师小结:光头强被我们赶跑了,我们继续跳舞吧!跳舞的时候如果听到伐木的声音就要敢快去追光头强,去晚了,他就跑了。

  3、第二次游戏,光头强接老板电话,说:老板又来电话了,我真的不想砍树了,可是为了生活,我再悄悄的砍一次吧!听到砍树的声音去追光头强,抓住光头强说:以后我再也不砍树了,大家一起保护森林!

  4、师:光头强不砍树了,和我们一起保护森林,我们一起邀请他来参加舞会吧!

  (五)跟随音乐《三只小熊》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师:小熊熊们,天色已经不早了,我们舞会就到这吧,跟光头强说“再见”!我们回家啦!

  四、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向大家展示了韵律活动的基本教学过程。《熊出没》是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活动开始,老师以《熊出没》的动画视频导入,瞬间吸引了孩子的眼球,接下来,老师又以故事的方法,介绍活动包含的主题内容,并以儿歌:熊大找熊二,望一望,熊二找熊大,望一望,我是熊大,我是熊二,握手握手握握手,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转呀转呀转个圈,摆个姿势美一下,渗透了音乐律动的动作,使孩子轻松的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在后面游戏中,以松树的情景布置以及“光头强“逼真的表演,有趣的音乐,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使整个活动在轻松,快乐中进行,达到了活动目标。

  不足之处:

  1、教师交代双圈舞的游戏规则不够完整清楚,致使幼儿游戏的时候秩序比较混乱。

  2、由于教学活动场地较小,游戏环节,小熊熊抓光头强时,在超短的时间里孩子们一哄而上,场面混乱较为危险。(改为孩子们拉圈围住光头强)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中班《跳舞的树叶》这一主题对幼儿来说,蕴藏着树木自然生长、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索、思索、尝试的一个主题。主题活动拓展了树叶的功用,在自然界,落叶归根,最终滋养了树木。树叶里有无数的遐想和快乐。该活动内容符合季节特征,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孩子在与树叶亲密接触后,通过身体的语言以及优美动听的歌声来体验和表现秋天的落叶飘飘,随风飘动的景象。从而更深刻得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意境美和秋风拂面树叶落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来自于西方音乐大师巴赫的《小步舞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良好的唱歌习惯以及音乐表演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参与教学活动孩子地处农村乡镇,树叶是孩子常见的自然物,在闲暇散步时,在外出游戏时,随风而落的树叶都会常常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探究落叶的形状、颜色等等,都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另外,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手、口等动作、表情来进行表达表现与创作,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采用多通道感知、图谱理解、欢快学唱等方式,带领幼儿进入自由、快乐的氛围,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同时,引导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树叶宝宝,大胆地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飞舞的情景。在自主、协作探索的过程中,在与同伴的共舞中,幼儿不仅能表达自己对音乐和身体动作的感受,更能互相传递快乐的情绪,分享其中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巴赫《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学唱歌曲《跳舞的树叶》。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倾听乐曲,熟悉旋律。

  1、谈论对音乐的感觉。

  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舞动身体。

  师:(1)你觉得小树叶在做什么呢?

  (2)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学小树叶随风摆动的样子吧。

  二、聆听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三、肢体探索,表现歌曲。

  1、探索树叶随风舞动的姿态。

  师:(1)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会怎么在空中舞蹈?

  (2)除了刚才已经做过的动作,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树叶的随风飞舞?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树叶飞舞的姿态。

  四、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五、展示

  鼓励幼儿像小树叶一样尽情起舞。

  六、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活动简评

  1、这是一节欣赏活动,步骤清晰,难点突出,比较具体形象。

  2、这节课的效果不错,只是觉得树叶与音乐的关系可以在密切一些,或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乐理常识以及作曲家的生活背景。

  活动反思

  树叶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孩子对于飘落的树叶也比较的感兴趣,有时会捡上几片玩弄一番。《跳舞的树叶》从内容的选择、导入的手段、展示的方式等方面来看,还是比较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孩子至始至终都能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跳舞的树叶》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让孩子欣赏了歌曲《跳舞的树叶》,并要求他们说出歌中唱了什么,每当他们说出一句歌词,我便将这一句唱出来,对于没有说对和说全的,便再次播放录音让他们听一遍,最后,幼儿终于将一首歌补充完整。这时,再次播放CD,幼儿轻声跟唱两遍。在孩子们基本学会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有表情地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BA三段体的音乐结构,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蹦跳步。

  2、能与同伴合作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小兔头饰和玩偶小兔各一个。

  3、幼儿认识过各种花的名称和特征。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玩偶小兔,讲述故事(配合音乐)

  今天小兔子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有一天,小兔子一蹦一跳地出了家门,来到花园里。这时,兔妈妈来找它。小兔子想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它就变成一朵小花的样子,一动也不动地躲在花园里。果然,兔妈妈怎么找也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后来,小兔子玩累了就和妈妈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2、幼儿完整倾听音乐(ABA)(根据幼儿理解情况增加欣赏次数)

  指导语:刚才讲的故事就藏在这首曲子里。请小朋友们听听看音乐有几段,每段说的是小兔子在干什么?

  3、教师示范跟着音乐合拍做蹦跳步。

  4、幼儿跟着音乐练习。

  5、请个别幼儿表现。

  指导语:他们跳得好在哪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

  6、幼儿再练习一次A段的蹦跳步。

  7、学习表现花的造型

  指导语;小朋友都认识很多的花,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什么花?还要用动作来做出这种花的样子。(个别幼儿回答并表现花的造型)

  8、请全体幼儿表现不同的花的造型(做在椅子上)

  10、幼儿跟着音乐做蹦跳步和变花(做在椅子上,教师提醒小花不能动)

  11、幼儿站起来表现AB段音乐。(一个人表现花)

  1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表现花

  指导语:小兔子变的花太小了,怎样才能让花更大呢?(几只小兔子变成一朵花)

  13、跟着B段音乐合作表现花。

  14、完整游戏。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1

  教学活动目标:

  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尝试,创编蒙古族风格的舞蹈动作,初步学习随音乐节拍表演。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CD光盘图解。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老师问:小朋友,你们可见过美丽的大草原么?

  小朋友们发表意见。

  老师小结:在大草原上住着一个少数民族,叫蒙古族。他们喜欢骑马,喜欢挤奶,喜欢喝奶。现在我们来听一首,蒙古族音乐,叫草原赞歌。

  二、基本部分:

  1、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熟悉乐曲

  教师小结:乐曲具有蒙古族草原的风格,粗犷,豪放,朝气蓬勃。

  2、幼儿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

  ⑴学习A段:

  1、骑马动作勒马,扬鞭,马走,重点练习拉缰压腕的动作,然后分步跟做。

  2、帮助幼儿分析动作,观察图解,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动作。

  3、幼儿随音乐舞蹈。

  ⑵学习B段:挤奶动作

  叉腰:教师强调手位拳在前拇指在后

  抖肩:抖肩是难点指导幼儿双肩要左右交替移动。

  挤奶:幼儿模仿即可学会

  4、幼儿随音乐练习表演。

  三、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草原上骑马,挤奶,玩得真开心吗?小朋友表现棒极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好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捏面人》是一首含有京剧中韵味的说唱歌曲,歌曲生动形象,唱起来朗朗上口。其中的念白部分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里的人物,且面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物件。大班幼儿已初步接触过京味的歌曲,对于京剧歌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为活动中念白部分的创编奠定了基础。本次活动通过歌唱、创编等形式,使幼儿独特的表现方式得到充分的回应和赞赏,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敢于并乐于表现的艺术活动氛围。

  活动目标

  1.按歌曲的不同节奏,学习带有京韵味的说唱歌曲《捏面人》。

  2.掌握说唱的表现形式,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歌词内容相符的课件,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面人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有个老爷爷特别喜欢捏面人,他捏的面人可好看了。瞧!这是谁啊?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捏的什么呀?仔细听”。

  二、用圆舞板以快板的形式说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念白节奏,学唱歌曲。

  1.师: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师问:捏一个唐僧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唐僧骑大马。

  师:捏一个沙和尚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

  师:捏一个孙悟空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

  2.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唱歌曲提问:“你听到什么了?还听到什么呢?”

  4.师再次范唱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提升: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5.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3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幼儿回答)

  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说唱歌曲练习一下。幼儿再练习2遍。

  三、分组进行,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1.表演唱:要求说的部分的幼儿要边说边做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3.男女生练习

  四、根据歌曲内容,尝试创编歌词。

  1.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这么大,还会捏什么呢?”幼儿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进歌曲。

  2.开火车仿编,教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活动反思

  面人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孩子们喜欢这种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形象,但面人怎样捏出来的,孩子们并不清楚,也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如果能有这样一位捏面人的老者亲身示范。更能为孩子提供探索空间。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与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得到开拓,加深学生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力度变化,唱出歌曲的摇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

  2、在欣赏中,体会将无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体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前三分钟放歌曲录音)

  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唱《划船歌》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

  (简介印尼的风土人情)

  2、复听——理解歌曲内涵

  师:听着这欢快的旋律,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小船要驶向哪里?船公们心里在惦念谁?

  3、歌曲学唱

  ??解决附点节奏

  教师范唱无附点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哪里不一样?

  学生唱一唱歌谱,然后再唱词。

  ?处理重点乐句

  师:在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吗?解决换气,了解弱起特点

  教师与学生讨论后,标出换气记号,简介歌曲的弱起特点。

  学生再唱一唱

  ④歌曲细腻处理,情感升华

  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

  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

  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f

  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

  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

  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

  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三、欣赏《沃尔塔瓦河》

  师:每一条河流都有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随着印尼划船的歌声,再划向沃尔塔瓦河——去感受捷克的“母亲河”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分段欣赏

  片段一:

  师:你听,这段音乐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沃尔塔瓦河?

  片段二:

  师:接下来,沃尔塔瓦河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

  哼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师:其实,作曲家在写这首乐曲时,是这样来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让我们来朗读一遍作曲家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谱写乐曲的?

  (学生朗读,发言)

  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

  2、完整聆听

  (当听到主题旋律的地方,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或举手示意)

  2、聆听合唱《沃尔塔瓦河》

  师:斯美塔那用丰富的音乐语汇讴歌了祖国的光荣历史,抒写了祖国美丽的河山。让我们跟随这优美的主题旋律,再次感受沃尔塔瓦河深情的荡漾,进一步去体验作曲家对这“母亲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今天,我们感受了斯美塔那对祖国的那份挚爱,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作曲家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祖国的栋梁!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音乐

  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活动目标

  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

  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儿童。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感受小脚的特征,喜欢自己的小脚。

  2、理解儿歌内容,根据儿歌内容作出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挠脚丫》、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泡泡糖",导入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泡泡糖"游戏。我们伸出小手来,变颗泡泡糖,一粘粘到头发上,一粘粘到膝盖上,一粘粘到鞋子上。(教师说到哪儿,幼儿小手摸到哪儿。)

  2、师:泡泡糖粘到小脚丫上,怎么办呢?

  幼:把鞋子脱掉。(引导幼儿脱下鞋子、袜子,露出小脚丫)教师和孩子一起脱袜,边脱边说儿歌:缩起长脖子,拉下长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二、认识小脚丫。

  1、师:现在我们的小脚丫都露出来了,泡泡糖一粘黏在脚丫上(教师指导幼儿将小手放在小脚上。

  2、师:朋友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小脚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脚趾头师:数一数有几根脚趾头。

  幼:5根。

  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你们有几只小脚丫呀?总共有几根脚趾头呢?

  幼:有十根脚趾头。

  幼:有两只小脚丫。

  3、教师小结: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三、儿歌:挠脚丫。

  1、师:伸出你的小脚丫和朋友打打招呼。看一看,比一比,脚趾头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有的胖有的瘦。

  师:大胖子在哪儿,小不点呢?用手指一指。

  (指导幼儿用手指出大拇脚指、和小脚趾)师:小脚还有很多地方很好玩儿,有一首好听得儿歌专门讲了小脚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念儿歌:挠脚丫师: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幼:我听到了十根脚趾。

  幼:我听到了大脚趾。

  师:老师听到儿歌里面说我们的小脚本领很大的,可以脚尖点地、脚跟点地。

  你们知道哪里是脚尖、哪里是脚跟吗?谁来说一说,指一指。

  幼:脚尖是脚趾这里。

  师:脚尖就是我们小脚最前面的地方,在我们的脚趾这里。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脚尖点地。(指导幼儿用脚尖点地)(教师提醒幼儿:脚尖师小脚最前面的地方,那脚跟呢?)幼:脚跟是最后面那里。

  师小结:小脚的最前面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脚尖。小脚的最后面是我们的脚跟。

  我们一起来脚尖点一下地,脚跟点一下地。(指导幼儿感受脚尖、脚跟点地)

  3、教师再念一遍儿歌师:老师再念一遍儿歌,请我们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一起念儿歌一边动动你们的小脚丫。

  教师拿出泡沫垫,将脚放在泡沫垫上,在念一遍儿歌。边念边根据儿歌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示范师:我看到很多朋友都找到小脚好玩的地方了,老师请他们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示范。

  延伸活动:

  师:我们的小脚丫还有其他地方也很好玩的,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哪里好玩,为什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6

  活动目的:

  1、通过看、找、说让幼儿体验感受风的存在,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根据歌曲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风来了的事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被风刮起的景物),及录音《风的声音》。

  实物:纱巾

  幼儿已有风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听声音导入教师播放风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来了?

  你喜欢风爷爷吗?喜欢大风还是喜欢小风?为什么?

  基本部分:

  一、辨别风爷爷

  1、欣赏歌曲:

  教师:风爷爷的脾气可真不好,生气的时候是什么声音?高兴的时候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静静地和风爷爷来个亲密接触吧,让风爷爷来给我们吹吹,感觉一下风爷爷今天心情是怎样的?(我们闭上眼睛)

  2、幼儿用语言描述感觉。

  教师:刚才风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那么你听出来它是风爷爷心情如何呀?为什么?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

  二、唱风爷爷

  1、教师:今天来做客的一定是个小风爷爷,那么大风爷爷的音乐应该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们怕不怕?

  春天,我们北方的城市风沙特别大,你们怕不怕?我也不怕!现在我要用好听的歌声勇敢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

  2、教师:你们听到我是怎样跟风爷爷说得?(幼儿识记歌词)

  3、还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就请你勇敢的站出来,跟我一起唱吧!

  幼儿集体演唱2次。

  三、感受风爷爷

  1、请幼儿观看演示课件,找风爷爷。

  教师:风爷爷会捉迷藏,就是不出来,到底去哪里呢?它走过许多地方,你看…(教师演示PPT)

  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并分别用肢体表现风爷爷到过的景物变化。

  2、幼儿用肢体动作分别表演看到的“迎风吹”的变化。

  教师:快来跳跳风爷爷来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诉大家在这些地方能找到风爷爷。(幼儿在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伴随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风爷爷到来时的变化:落叶在风中打转;丝巾在风中轻轻移动;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晾晒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头发在风中轻扬飞舞;操场上的红旗在风中神气的抖动等情景,重点让幼儿合作表现)

  结束部分:幼儿一起呼唤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听音乐一边唱歌曲一边用动作告诉大家,风爷爷在哪里?

  唱到最后一个字“吧”赶快保持最后一动作静止不动。风爷爷吹到你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动,谁动了就算是被风刮走了,或者害怕风爷爷,回到座位停止游戏。

  2、幼儿游戏若干次。

  3、结束部分:

  到室外找找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