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布于:2021-08-08 17:00:02 作者: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素质高低,所以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方面,家长要做到:

  1.创设整洁有序的物质环境。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无声的影响(有条理)。

  2.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家长应积极为孩子营造富有亲情的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尽量减少家庭矛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父母长辈的言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自身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1.规则要简单而便于操作。给幼儿建立规则,一定要简单易操作,让孩子容易遵守。

  2.要坚持遵守规则。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今天要求这样做,明天又要求那样做。

  3.家长要带头遵守规则。所有的规则都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家长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三)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交往的范围不断增加,需求日益增强,家长此时应重点培养孩子如下习惯:

  1.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2.培养孩子不挑食的习惯。

  3.培养孩子自理的习惯。

  4.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

  5.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上一篇:小班说课稿

下一篇:小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