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06 12:10:29 作者:

【推荐】小班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班教案锦集9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重难点:让幼儿知道数字宝宝和水果宝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游戏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戏、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2活动开始:

  师:

  ﹙1﹚幼儿用手指表示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继续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奖状﹖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师:

  ﹙4﹚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

  3: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朋友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几头猪?几只羊?几只鸡?明天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好吗?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会用手指点画,来表现不同的花朵。

  2.养成认真绘画并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学会用手指点画

  活动难点:

  用手指点画表现不同的花朵。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幼儿画册》

  3.红、黄、绿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春天来啦,上次我们和姚老师一起去寻找春天,我们寻找到了什么?一起观看PPT。

  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老师呀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3.师总结:春天来啦,柳树发芽啦!小草从地里冒出来啦!草地上还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二、介绍手指点画的方法。

  这时来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引导怎么给土地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1。示范:在纸上用手指蘸上绿色颜料画出小草,(从下往上)

  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请你用能干的小手点出各种、花送给草地,好吗?

  2。用手指蘸上一点红的或黄的颜料在草地上画上鲜花。

  引导幼儿表现花的不同大小。提问:花有红有黄,有大有小,那怎么画大花,又怎么画小花呢?引导幼儿讨论。(有些花是花蕊,有些花全开了)。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画小草和点花的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用色,丰富画面。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张贴幼儿作品。幼儿共同欣赏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让幼儿自评、互评。

  能结合课程引导幼儿进行手指点画。

  先画小草,再画小花,教师示范,重点引导幼儿用手指来表现花的五彩以及花的大小。

小班教案 篇3

  难点:能想出多种玩飞碟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的动作,初步掌握投掷的基本技能。

  2、在老师的启发下,想出多种的玩飞碟的方法。

  3、体验与同伴、老师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软飞碟(可以变化的、四种颜色的软飞碟);情境创设,小松鼠的家;用报纸制作的小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

  指导语:这是一个神奇的飞碟,你们想把它当成什么呢?

  1、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个神奇的飞碟,把它当成汽车方向盘。

  2、在《小汽车》的音乐下,幼儿绕着曲线走、跑交替开汽车。

  3、开到相应颜色的停车场,分成四队,一起比赛开汽车到果园。

  二、游戏《运果子》

  指导语:这里有那么多的果子,我们怎么样用神奇的飞碟,把果子运到小松鼠的家中呢?

  1、请幼儿想想办法,怎么样用神奇的飞碟给小松鼠运果子。

  2、让幼儿试着解开飞碟的一个扣子,拉出一根绳子,把果子放在飞碟上,用绳子拖着果子,送到小松鼠的家。

  3、幼儿和老师一起用神奇的飞碟把果子运回松鼠的家,指导能力较弱的孩子,鼓励他们完成运送果子的任务。

  三、游戏《好玩的飞碟》

  指导语:神奇的飞碟变成汽车,又变成小拖车帮我们运了果子,你们想想神奇的小飞碟还可以怎么玩呢?

  1、指导幼儿解开所有飞碟上的小扣子。

  2、指导幼儿玩一玩好玩的飞碟,比一比谁的飞碟飞得最远。

  四、延伸活动:

  (指导语)还可以怎么玩神奇的飞碟?让幼儿戴着神奇的飞碟回教室,下次再玩玩这些神奇的飞碟。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认识小兔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3.学习词”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动准备:小兔子,多准备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朋友,大家快来看看这位好朋友是谁(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观察小兔子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自由交流。

  三.引导幼儿探索

  四.幼儿表达探索过程,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顺序的观察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的头部和眼睛,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再观察,小兔子的身体让幼儿去触摸小兔子,问幼儿兔子身体是什么颜色,问小朋友摸小兔有什么感觉?学习”毛茸茸“:教师同幼儿一起兔子的外部特征,”小兔子长什么样“。

  六.教师提出问题

  小兔子都吃什么

  1.小兔子的生活习性,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实验:

  让幼儿喂小兔子,让幼儿拿各种各样的青菜喂。

  3.问幼儿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并学习词蹦蹦跳跳

  七.幼儿表示对小兔子的感受

  让幼儿说说喜欢小兔子的理由,教师问喜欢小兔子,那么我们应该为小兔子做点什么?

  八.结束:

  知识拓展

  教师问幼儿,你们除了见过小白兔小朋友们还见过那些小兔子,出示图片给幼儿观察,各自交流。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感激寒冷的冬季中辛勤劳动的人。

  2、观察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活动准备】

  事先与厨房联系参观事宜,请阿姨配合参观活动。幼儿收集“不怕冷的人”的信息资料。幼儿用书第25页。

  【活动过程】

  一、参观厨房,发现厨房的阿姨为了给小朋友服务而不怕冷,心存感激。

  1、师:冬天很冷,我们洗手的时候感觉到水是怎样的呢?身边很多人都喜欢用温水或热水洗手。厨房的阿姨在冬天是怎样洗菜做饭的呢?她们不怕冷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厨房,观察到厨房阿姨不怕冷。

  ——师:看看厨房阿姨在干什么?(洗菜)

  ——请幼儿摸摸水。师:阿姨用什么水洗菜?(自来水)水冷吗?

  ——请个别幼儿问问阿姨:自来水多冷呀?阿姨您怕冷吗?

  ——请阿姨给大家看看她冻得发红的手。阿姨:我们在冷水里淘米洗菜,虽然水很冷,冻得手都发红了,但我们不怕冷。

  3、教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为了小朋友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厨房的阿姨不怕冷,坚持劳动,阿姨真勇敢!我们要向阿姨学习!

  4、请幼儿对阿姨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信息交流,发现身边不怕冷的人,像他们学习。

  1、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

  2、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各种信息资料,并与同伴交流。

  3、集中交流自己的发现:冬天的早上,清洁工阿姨不怕冷,在扫马路;下雪天,交警叔叔不怕冷,在路口指挥交通……

  4、师:我们小朋友怕冷吗?说说你不怕冷的事。(准备小礼物,奖励给发言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和物寻找联系。

  ·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进行了连一连的游戏

  (材料准备)秋天的树(树叶较少)图一幅,树叶若干儿歌内容PPT,幼儿操作包《谁和谁好》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难点:与大树有关系的事物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学习p173)

  1、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儿歌,里面有好多好朋友,仔细听它们谁和谁是好朋友?

  2、提问:·你听到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

  ·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呢?我们再来认真地看一看,听一听:

  二、出示PPT,再次欣赏儿歌,理解内容:(重点)

  提问:1、为什么藤儿和瓜是好朋友?(瓜是结在藤儿上的)

  2、为什么蜜蜂和花是好朋友?(蜜蜂采花蜜)

  3、我们小朋友怎样做才能和同伴成为好朋友?

  (互相帮助,爱护朋友,遇到事情一起商量,不争不抢,不打不闹)

  三、游戏:大树找朋友:

  1、观察画面:(树叶稀落的大树):大树要找好朋友,每找到一位好朋友就能长出一片新的树叶,大树长出许多片新的叶子就能枝叶茂盛,可以为大家遮太阳,遮风挡雨了。

  2、启发幼儿想一想寻找与大树成长有关的事物,每说出一件,说对了,就能在大树上贴上一片树叶。

  (难点)·平时你们看到人么是怎么做的能让大树健康成长?

  ·寻找的“朋友”必须与大树成长有关,并要说说理由。

  ·寻找的“朋友”不能重复。

  小结:可以给大树浇水、施肥,修剪多余的枝叶、用小棒支撑小树苗、冬天用稻草把树干包起来、树立小牌子,告诉大家保护大树、不爬到树上玩、不要在树上晾衣服……

  四、延伸活动:

  幼儿操作包《谁和谁好》,将图片撕下,一一对应,说说配对的理由。

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穿爸爸、妈妈、自己的鞋子的体验,学习词语:拖拖拉拉、摇摇晃晃、蹦蹦跳跳。

  2、能大胆表述出观察到的不同鞋子的区别和穿上后的感受,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爸爸、妈妈的鞋若干双。

  2、布置鞋屋的场景,男鞋区、女鞋区。

  教学过程

  一、带幼儿听音乐参观鞋屋,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到鞋屋去玩,好吗?(进活动室)

  二、让幼儿观察并表述不同的鞋子都有什么特点:

  引导语:哇!鞋屋里有好多鞋呀!

  1、鞋屋里有些什么鞋呢?(皮鞋,高跟鞋、布鞋、运动鞋)

  2、这些鞋都是谁穿的?(爸爸穿的鞋,妈妈穿的鞋)

  3、爸爸的鞋子和妈妈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爸爸穿的是皮鞋,跟低;妈妈穿的高跟鞋,很高)颜色一样吗?

  (不一样,有白色的、黑色的……)

  4、大家小脚并拢,看看自己穿的鞋子和旁边小朋友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

  5、谁的?谁的比较大?小朋友的鞋子呢?

  (爸爸的;妈妈的比较大;我的鞋子最小)

  6、小结。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子都不一样,现在鞋屋里有这么多爸爸妈妈的鞋子,

  我们一来起穿上试一试,好吗?

  三、通过尝试让幼儿体验穿不同鞋子的感觉。(脱下自己的鞋放到椅子底下)

  1、第一次尝试,集体体验穿上爸爸妈妈的鞋的感觉。男孩穿上爸爸的鞋,女孩儿穿妈妈的鞋走一走,试一试。

  (1)交流讨论:穿上爸爸的鞋,有什么感觉呢?走路很慢、我不会走路了、要拖着走,很不舒服。

  (2)我请一位小朋友穿爸爸的鞋走一走让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们说的感觉一样?

  (3)穿爸爸的鞋走的时候鞋子离开地面了没有?

  在地面上不断的发出声音,走得很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拖拖拉拉,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4)我们穿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妈妈的鞋走路有什么感觉呢?妈妈的鞋跟太高了,走路时想要摔倒。

  (5)请两位小朋友穿妈妈的鞋走一走让大家看看是不是跟我们说的感觉一样?

  (6)穿妈妈的鞋子走路的时候身体怎么样了?

  摇晃了,想要摔倒,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摇摇晃晃,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摔倒!

  2、第二次尝试,交换穿鞋,验证。

  (1)男孩穿上妈妈的鞋子走一走,边走边说:”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摔倒”

  (2)女孩穿上爸爸的鞋子试一试,学说:”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

  3、第二次尝试,穿上自己的鞋子体验。

  (1)我们来穿上自己的鞋走走跑跑会有有什么感觉呢?

  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又蹦又跳的。

  (2)那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蹦蹦跳跳,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4、小结: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拖拖拉拉走得慢;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晃晃要摔倒;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四、情景延伸

  1、听是谁在吵架?小鞋子你怎么了?(穿反了)

  那该怎么办?我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没有把鞋子穿反,穿反鞋会很不舒服,也会摔倒。

  2、我们在家里不要随便穿大人的鞋子,如果想穿,要有爸爸妈妈的搀扶,否则会摔倒或扭到脚,很危险,大家能做到吗?

  教学结束

  今天,我们用小手穿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的细菌、小虫子都爬到我们的手上了,应该怎么办呢?(洗手)

  好的,让我们排好队出去洗洗手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材料】

  1、透明杯一组

  2、动物杯一组5只(分别装有5种材料:沙子,米粒,棉花,红豆,弹珠或黄豆、玻璃弹珠、回型针、小吸管、软布)

  【活动过程】

  玩法一:听一听

  幼儿选择透明罐子,看看内部装什么,再摇一摇,听声音,感受不同物品在罐子里发出的声音。

  玩法二:猜一猜

  1、摇一摇动物杯,通过听听、猜猜、比比,猜出里面是什么材料的声音?

  2、通过摇摇透明杯来验证动物杯内的材料声音是否正确。

  玩法三:比一比

  在杯子里装入同种类型,不同数量的材料(如玻璃珠),通过摇一摇,听一听,对比透明杯的声音后判断哪个杯子里玻璃珠多,哪个杯子里少。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愿意探索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2、观察幼儿是否能通过声音的对比,找到相同的声音来验证杯内的材料。

  【活动提示】

  1、瓶中物品所发出的声音需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2、可以先让幼儿了解盒内装的物品,感受它们的声音,再猜。

小班教案 篇9

  这个活动包含了欣赏、理解、朗诵和创编诗歌几个环节,糅合了音乐、美术以及游戏等多种元素,初看似乎结构合理,幼儿也可能会“念”这首诗歌,但仔细读了几遍之后,我产生了几点疑惑,感受到设计者在新的教育理念(重视幼儿的经验、感受、体验)和传统的教育惯性(重视记忆)之间挣扎,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几点疑惑。

  疑惑一:以“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活动引导是否需要。是否适宜?

  关于“找朋友”部分,教师的意图是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幼教之友《对小班教案《太阳和月亮》的几点疑惑》。可是这个环节是否需要?目标是否达到?达到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我们首先要注意设计者的预期与幼儿的经验是否相符,即幼儿眼中的白天是否就是那么热闹,夜晚就是那么安静?教师不断地“引导”。从喜欢“热闹”“安静”的角度提问太阳公公与月亮阿姨的朋友是谁,尝试引出诗歌。但显然幼儿只有说出诗歌里所说的事物才是正确的,因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是教师准备好的。这样的一个导入过程与直接呈现诗歌相比,既费时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并不合适。

  疑惑二:是感受体验还是记忆?

  活动目标中清楚地写着“感受”“体验”,而非“记忆”“背诵”,但事实上,原方案大多数环节都是为了让幼儿记忆、背诵这首诗歌,而“感受”“体验”这两个目标已被削弱、掩盖,进而流失。这是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的通病。

  疑惑三:有表情地朗诵是否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目标?

  原方案在目标中提到“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在过程中也有教师示范朗诵的环节。“示范”显示出教师强烈的“教”的意识,甚至连幼儿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教”。孩子如果真正能够“有表情”地朗读诗歌,那是因为孩子通过欣赏真切地体验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时孩子的表情是真实自然、发之内心的,完全不需要教师“教”。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