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7-13 00:06:53 作者:

【实用】幼儿园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幼儿园教案集合8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活动中发现不同透镜的特征,会用语言表达其发现,并能记录观察结果。

  2、激发幼儿探索各种透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两人一份)

  篮子里放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各一份,图书、小玩具、小卡片、小积木等若干,记录单一长(如图),铅笔一支。

  师:同幼儿的篮子一份,视频仪、电视机各一台,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眼镜各一份,三种透镜的构造图一张,奖励用的五角星若干,红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观察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透镜)今天老师带来了三块有趣的透镜,请你用他们看一看、玩一玩篮子里的东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透镜的正确方法)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再次用三种透镜观察物体,并会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块透镜看到的东西却不一样,真有趣。

  (使用视频仪处士记录单)我们一起来看这张记录单,左边一排表示三块不同颜色标记的透镜,右边一排是看到的结果,请你再去看一看、玩一玩,两人合作商量把结果记录下来。(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选一份记录单放在视频仪下),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记录的结果,请你说说,你们的结果是什么?(请幼儿口述结果,并请他用教师身边篮子里的物品验证)

  (用同样方法讲评结果不同的记录单,共同纠正错误后得出结论:用红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会变大;用蓝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会变小;用黄色标记的透镜看,东西不变。)

  三、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三块透镜不同的构造)

  可是,为什么不同的透镜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呢?请你仔细摸一摸透镜,比一比每块透镜的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谁来说说,你现在发现什么?

  红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厚,边上薄,看到的东西会变大)

  蓝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薄,边上厚,看到的东西会变小)

  黄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和边上有什么不同?(中间边上一样厚薄,看到的东西不变)

  (出示构造图)小朋友都发现了,红色标记的透镜中间厚,边上薄,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我们叫它凸透镜;蓝色标记的透镜中间薄,边上厚,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我们叫它凹透镜;黄色标记的透镜中间边上一样厚薄,看到的东西不变,我们叫他平面镜。(学说三种透镜的名称)

  所以,用不同的透镜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

  四、探索活动

  你还想用这些透镜看什么?请你再去玩一玩,可以用透镜看看周围的人和东西。说说你是用什么透镜看的什么?东西变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讲出:我是用凸透镜看×××,×××会变大等等)

  五、扩展联系

  今天,我们玩的透镜真奇妙,他的本领还很大呢?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是用透镜做的吗?(显微镜,它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放大镜,它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望远镜,正面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反面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是用凹透镜做的;老花眼镜看到的东西会变大,是用凸透镜做的,近视眼镜看到的东西会变小,是用凹透镜做的。)

  六、延续活动

  如果把两块透镜叠在一起看,会发现什么呢?老师把透镜放在科学角上,你们以后可以去试一试。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图片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

  2、 引导幼儿想象并用语言表达,认识伞的功用。活动准备:

  1、 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故事中的图片四幅。

  2、 蚂蚁、小鸟、等动物的图片,小船、鸟窝等图片,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爱画画的公主〉。---教师讲述故事有一位公主不爱讲话……要仆人去找画上的东西。

  (出示第一幅图)我们也来比划一下,猜猜看是什么?要顺着数字来连。(幼儿回答)(出示第一个仆人的图片)原来仆人拿的是什么?可是公主看了蘑菇却摇摇头,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二幅图)我们也来用手比划一下,看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二个仆人的图片)仆人拿来了公主最爱吃的棒棒糖,公主看了棒棒糖,叹了口气,咬了咬笔杆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三幅画)我们再来用手比划一下,猜猜看公主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三个仆人的图片)这次胖仆人拿来的是一棵松树。公主看见仆人扛了一棵树来,气得脸都红了。她掏出一支笔,仔仔细细的又画了一幅画。(出示第四幅画)我们再来比划一下,猜猜公主画了什么?(幼儿回答)(出示第四个仆人的图片)这次,瘦仆人买来的是一把伞。公主站在伞下觉得凉快多了。公主笑了,仆人也笑了。

  提问:梳着两根辫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蘑菇呢?蘑菇什么地方像伞?穿红裙子的仆人为什么会拿棒棒糖呢?棒棒糖什么地方像伞?胖仆人为什么会砍小松树呢?小松树什么地方也像伞呢?

  二、讲述伞的用途师:(出示准备好的伞)问:“公主用伞来干什么?”师:伞除了可以撑外,还可以做什么?师:原来伞有这么多用途,它可真奇妙啊!三、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活动延伸:在美工课上引导幼儿画伞,折伞。四、幼儿园中班教案-《奇妙的伞》活动反思:有的提问幼儿可以很快作出回答并能引起幼儿联想,而有的问题设计得偏深,幼儿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注意这一问题。

幼儿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过生日一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话题,当收到礼物、点燃蜡烛的那一刻,总令孩子们欣喜万分。造型迥异、花色丰富的蛋糕,是生日的主角。开展此次活动让孩子说说、做做自己心中最喜欢的蛋糕造型。

  活动目标:

  (1)愿意学做故事情节中相反的动作。

  (2)用各种方式装饰蛋糕。

  活动准备:

  图画书《熊叔叔的生日派对》、PPT课件(配上门铃声、歌曲《生日快乐》)

  汉字卡片:开一关、上一下、出一进、坐一站、推一拉

  圆形卡纸、一次性盘子、彩色油画棒、彩泥、各色珠子等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分别出示扉页、

  —猜猜熊叔叔为什么大白天还在呼呼大睡?

  —熊叔叔在干吗?

  小结:原来,为了帮助小动物们造石桥,熊叔叔才累得呼呼大睡。

  (2)看一看

  一(门铃声)什么声音?

  一熊叔叔听见了吗?看看他的样子,你能来说一说吗?

  一(出示第5~12页。)熊叔叔在干吗?

  一熊叔叔又怎么啦?

  一听到门铃声,熊叔叔做了什么?

  一接着呢?

  一熊叔叔最后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汉字卡片。)

  一从熊叔叔和朋友们的动作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这些动作都是相反的。

  一这些动作都是相反的,你愿意来学一学吗?

  一你会做哪些动作,也是相反的?(个别幼儿尝试做相反的动作。)

  (3)玩一玩一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大箱子里会是什么呢?请你猜一猜。

  一小动物们怎么会想到要给熊叔叔过生日的?

  一熊叔叔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他的朋友们怎么给他庆祝生日呢?

  一朋友们送的蛋糕真漂亮,肯定也很好吃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蛋糕?

  一这里有许多东西(介绍材料),想不想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蛋糕,快来动手吧!

  (幼儿操作:可以在卡纸、盘子上绘画、粘贴、彩泥塑造等。)

  活动延伸:

  一我们也一起来庆祝熊叔叔的生日吧!(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幼一起歌唱、舞蹈。)

  活动反思:

  中班年龄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孩子积累词汇、引导孩子尝试连贯讲述、鼓励孩子大胆表达等。图画书作为孩子语言发展的一个载体,一直深受重视。故事中相反的动作,能有效引发孩子观察、发现、表达相反动作的兴趣。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小熊敢于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桥(面对挑战时)的心理。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

  2、课件

  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

  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

  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5、本次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练。显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让孩子们充分的用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为了怕后面的学习时间不够,教师对此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如果在这部分能够放手大胆的让孩子们发挥的话,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幼儿园教案 篇5

  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以及钻、跳等动作。

  2.探索爬的'不同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体验游戏的快乐,增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理品质。

  准备:

  体操用垫子、轮胎、小门、“城堡”,黄色与绿色小乌龟胸饰若干,奖牌一个。

  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操。

  2.教师扮乌龟妈妈,幼儿扮小乌龟来到一大片“草地”前面。

  师:小乌龟们,我们怎么过“草地”?(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3.小结:小乌龟们可以爬过草地。

  二、探索爬行方法

  1.自由探索多种爬行方法。

  师:请小乌龟们想出更多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爬行方法。

  2.请几个幼儿示范,引导幼儿比一比哪种爬行方法既快速又舒服。3.请一个双手着地屈膝爬行的幼儿再次示范。教师小结:这只小乌龟双手着地屈膝爬行,这样既快速又舒服。

  4.播放音乐。乌龟妈妈领着小乌龟练习双手着地屈膝爬行。

  三、游戏:寻找城堡

  1.大家看,前面有个城堡,你们想不想去玩?小乌龟爬的本领最大了,今天就来比一比哪一组小乌龟能最先到达城堡。

  2.大家要沿着路线进行比赛:“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跳过小河――爬过山坡――到达城堡”。

  3.幼儿比赛,教师记录两队的成绩。

  4.小结,颁奖。

  四、放松、结束

  1.刚才你们在爬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如何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

  2.听音乐,躺在垫子上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明白当众咳嗽是不文明的行为。

  2.知道咳嗽时不能对着别人,防止病菌感染。

  活动准备:

  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你们见过动物们戴口罩吗?请听故事《流感来了》。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为什么都感冒了?

  故事总结:长颈鹿得了感冒,在咳嗽时一不小心就把病菌传染给了其他小动物。动物们在宝宝和萌萌的帮助下,才不发烧了。小朋友们,在我们感冒咳嗽的时候,记住要把小嘴巴捂住,这样不仅是礼貌的行为,还是防止病毒传染的方法。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咳嗽时是怎样做的?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宝宝为什么要送给妈妈口罩?

  (2)咳嗽要讲究哪些礼仪?

  (3)请你说说今后你或他人咳嗽时会怎样做?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当生病咳嗽的时候,容易把病菌传染给其他人。小朋友们要记得在咳嗽的时候要捂着嘴巴,把头转向一边,不能对着人、对着饭桌咳嗽。这样才能防止病毒传染,我们要掌握正确咳嗽的方法。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在咳嗽的时候要向这个小姑娘一样,用手或纸巾捂住嘴巴咳嗽。如果对着其他人咳嗽不但会把病菌传染给别人,也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小朋友们一定要学会咳嗽时正确的方法。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游戏:文明咳嗽我知道准备:节奏变换明显的音乐玩法:教师带领幼儿围成一个圆圈站立,教师播放音乐,大家可以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走动,听到节奏变换处,可以用手捂住嘴巴,做不对人"咳嗽"的动作。如果幼儿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请幼儿回到座位。游戏继续进行,教师可给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贴纸奖励。

  五、活动延伸,主题内化

  (1)带领幼儿唱读《儒灵童》儿歌。

  (2)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咳嗽时用手或纸巾捂住。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幼儿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加强幼儿对对环境的意识,知道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2、感受秋季的到来,在实践中体会秋天的特征;

  3、学会相互合作,体验劳动的乐趣及保护环境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了解秋天,知道树叶变黄,树叶飘落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感知劳动的乐趣及保护环境的快乐。

  教学方法:

  实践感知、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塑料筐子或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带幼儿参观幼儿园操场、后花园,让幼儿观察。

  2、谈话讨论: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教师从地上拾起一片树叶,以小树叶的口吻诉说故事《流浪的小树叶》导入课程。

  2、师生共同为“流浪的小树叶”出谋划策,帮它们找“家”。

  3、师生共同拾落叶。

  4、集体讨论:你拾了多少树叶?拾完树叶后,你感觉怎样?

  5、教师讲评。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将拾起的树叶倒入垃圾箱。

  2、洗小手,自由结束。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毕业离园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渴望。

  2、知道与同伴保持联系的常用方法,并互留联系用的信息资料。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本“互联本”,笔,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25——26页。

  重点与难点

  对毕业离园后与同伴继续保持交往充满渴望。

  教学过程:

  一、朋友联系的办法。

  1、小朋友快毕业了,大家马上就会分开。要是想念好朋友,有什么办法来找到朋友呢?

  2、阅读幼儿活动材料。书上的小朋友想念朋友时,用什么办法联系。

  3、归纳朋友间进行联系的方法:串门互访、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

  二、现场签名会。

  1、小朋友们分开以后要继续联系,应该记住好朋友的哪些情况呢?怎样才能记得清楚呢?

  2、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本子,可以用来写好朋友的姓名、地址、电话,有了这些资料,朋友之间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

  3、幼儿拿出“互联本”,与好朋友在本子上相互签名并写下联系方法。

  4、教师巡回观察知道,并将自己的联系方法记在幼儿的“互联本”上。

  三、友谊地久天长。

  1、在《友谊地久天长》乐曲声中,幼儿自由寻找同伴表达友情。

  2、提醒幼儿收好“互联本。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小班教案

下一篇:身体小卫士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