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实用的大班教案模板集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语言活动:静夜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建议:
通过这节古诗欣赏活动,使幼儿对这古诗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这首古诗,建议如果配上ppt,效果会更好。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雷电形成原因和危害。
2、通过大家讨论、经验共享,知道雷雨天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3、增加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活动准备:
1、雷雨图片,磁带:雷雨。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听雷声磁带,引出话题。
1、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见过打雷和闪电吗?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觉。
二、出示图片,了解雷雨形成的原因,建议教师提问。
1、为什么会打雷和闪电?
2、教师简单介绍:雷雨常尝会在夏季发生。因为夏天空气急剧上冲,使得云朵里带有许多的电。当云和云碰撞时,就会发生打雷和闪电的现象。
3、想一想,你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打雷?
教师小结: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告诉幼儿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得要快,因此先看见闪电,然后听见打雷。
三、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师生共同讨论:雷雨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看图说说:下雨打雷了,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样做安全吗?
⑴雷雨时,在家里的小朋友关上电视对吗?为什么?
(雷雨时,要把家中的电源切断,最好不要使用任何电器。因为电线受雷击后,很容易把强大的电流传到电器上,使电视机、电脑等电器发生爆炸或烧起来,造成危险。)
⑵雷雨时,不能在哪里躲雨?为什么?
(雷雨时,不能在空旷的地方停留,更不能玩地上的积水,还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也不能在高压线附件走动。因为水、木、铁都会导电。)
⑶雷电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雷电会击中人或动物,还会引起火灾。因此现在人们在高楼上装有避雷针,使雷电不会击中高楼。)
展开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形状和特征。
2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利用树叶拼贴出有趣的画面,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树叶贴画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稍加剪裁)组合成有趣的`画 面。
三、教学准备:
搜集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剪刀、乳胶各一、彩纸、范作、课件等。
作业要求:以树叶为材料,通过剪裁拼贴,制作一幅有趣的画。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做
2 、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喜欢不喜欢秋天呀?老师也非常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变得更美了,绿的、黄的、红的,色彩真丰富。我们要是将它们搜集起来,拼拼、剪剪、贴贴,还能组成一幅幅美丽有趣的图画呢!好,下面,请大家把眼睛蒙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猜猜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这时,我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范作)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看这是什么?
3 、导入新课原来,老师手里拿着一幅非常有趣的树叶贴画
,你们喜欢吗?再看看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对了,这就是用树叶贴成的画,这样贴出来的画叫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做几幅有趣的树叶贴画?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 做树叶贴画
(二)、指导点拔、由扶到放
1 、 学生尝试练习
你能拭着摆一摆,试着拼出图象吗?好,请小朋友来摆一摆、试一试。
2 、学生评议,指出优缺点。
3 、教师拼摆、变化,学生比较。你觉得哪个形象较可爱,为什么?
4 、欣赏分析。
a 、出示范图欣赏,激发兴趣,分析树叶特点。:① 树叶贴画是利用树叶的什么来制作贴画的。② 观察树叶,分析树叶特点。
b 、想想,说说,谈谈;( a )课本中三幅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b )每幅图分别选用的是哪些形状、颜色的叶子?哪些地方用的是原型叶,哪些地方是稍加剪裁后拼贴的?( c )还可表现些什么?
(三)制作过程(演示)
1 、演示
( 1 )想一想;启发联想,以叶思物,确定表现内容。
( 2 )选一选;以物想叶,选材并可根据需要适当剪裁。
( 3 )拼一拼;并用它们分别拼摆成形象,也可适当剪裁。
( 4 )贴一贴;师生合作,完成作品。
2 、。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以课件出示),请大家跟着念一下:
先看叶形想一想,
然后把叶选一选,
再来动手拼一拼,
拼好之后贴一贴,
小小叶儿变成画。
(四)学生制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树叶的形状、颜色特点,按的方法,选选、拼拼、剪剪、贴贴,制作一幅图画,看谁制作得好。(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课堂。
1 、展评添趣。(收集部分好作品,排列于黑板上,举行小小的工艺品展览会,让小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 、延伸。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对了,我们学会了通过想一想,选一选,拼一拼,贴一贴的方法来画有趣的树叶贴画。大家觉得它们漂亮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树叶一样的自然材料,如布头、瓜子壳、沙石等,只要我们能像今天一样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将它们拼拼、剪剪、摆摆、贴贴,就一定能制作出好的形象,把“美”留住。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3 、用品、用具。
五、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树叶,提示幼儿可以自己做装饰画!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出天安门的主要特征,表现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
3、培养幼儿热爱天安门、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天安门城楼”图片和范画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了解天安门的外形特征。
1、老师提问:我们都会唱天安门的歌吗?小朋友还记得吗?幼儿表演歌曲
2、(出示图片)提问:歌里说了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小结:天安门城楼雄伟高大,底屋有五扇门,中间一扇大门,两边各有两扇矮些的门。城楼上有红红的柱子,上面挂着红灯笼,城楼两边还插着红旗,屋顶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两边屋角向上翘。天安门城楼的城墙和屋顶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小结补充:天安门的城墙是红色的,表示热闹、喜庆、吉祥。城楼的屋顶铺满了金黄色的琉璃瓦,过去金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别人是不可以用的,金黄色象征着皇帝的高贵和权势。天安门里的故宫就是过去皇帝和皇后上朝、居住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以后,天安门就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二、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来画天安门,把画纸张上下对折一次,天安门就画在画纸的中间,要画的大一些,看起来才够雄伟。先在画纸的下半部分画出城墙的外形,分别画上五扇门。接着在画纸的上半部分的中间画城楼,上面再画屋顶。还要把屋顶和城楼连起来画上柱子,每两根柱子中间挂了灯笼,柱子两边均匀地画上红旗。
三、布置作业,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下笔,画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真实表现天安门的构造和色彩。
四、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1、将画面布局合理,颜色搭配鲜艳的个别幼儿作品挂在黑板上,请幼儿一同欣赏。互相看看同伴的画。
2、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