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19 11:43:39 作者:

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共同阅读中感知故事内容,感受爸爸其实不麻烦,他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

  2、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讲一讲爸爸发明了“一个……的机器人、一个……的机器人”。

  3、感受画面中明亮的基调,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感。

  教学准备:绘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述分享、进入主题。

  讲述分享: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爸爸,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爸爸怎么样?

  进入主题: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爸爸,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却是这样说他爸爸的(出示:我的爸爸真麻烦),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所有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呢,一起读书名。让我们走进绘本,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共读绘本、理解故事。

  1、 分析画面:我的爸爸真麻烦,他的工作让人烦透了。(他在哪里工作?爸爸的表情怎么样?)理解词语:苦巴巴

  2、 拓展讲述:看看这个爸爸下班后,喜欢做些什么事呢?他的表情怎么样?(理解词语:美滋滋)

  3、 想象讲述:爸爸在做实验时,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一起学一学象声词:轰隆隆。)

  4、观察讲述:爸爸发明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爸爸这一次发明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妈妈看起来怎么样?

  出示一组图片: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爸爸发明了一些什么东西?

  5、 推测讲述:你觉得爸爸的发明怎么样? 接着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你觉得事情变得怎么样了?

  6、分析理解:你觉得爸爸麻烦吗?小朋友们觉得爸爸怎么样?(真有趣、真好玩)。

  三、拓展想象、大胆创造。

  1、创造想象:猜一猜,我们会在一起做些什么机器人呢?

  2、绘画拓展:如果是你,你像做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请你把它画下来。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跳房子是一种传统的游戏活动,对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一种并不陌生的游戏,可是对于现代的孩子,各种各样的电子玩具充斥着他们的世界,户外活动已是现代孩子的向往,跳房子的游戏,简单安全。在游戏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序数的排列,而且学会了指物点数,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同伴的合作才能达到一定的`级别,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的身心得到了愉悦和发展。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双脚跳、单脚跳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沙包、用粉笔在地上画的房子图形

  【活动过程】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踢腿、伸手、弯腰、点头。

  【活动规则】

  1、不能跨格或者是数游戏者字跳,必须按顺序1-2-3-4-5-6-7-8-9。

  2、单脚跳的途中,如果其中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罚下场,等候第二轮比赛。

  游戏一:

  幼儿分组,每组三人,或者是自己组合,几人均可。幼儿把沙包扔进标有数字"1"的长方形方格里面,然后双脚夹起沙包把它扔到标有数字"2"的长方形格子里面。依次进行,直到沙包被扔到"9"时,幼儿弯腰把沙包捡起,跳出房子。第二名幼儿再重新开始。

  游戏二:

  幼儿把沙包扔进数字"1"里面,再单脚跳进"1",然后单脚包沙包踢进"2",依次进行。最后把沙包踢进"9"后,幼儿单脚站在数字"8"里面,弯腰把沙包捡起来。第二名幼儿再开始。

  游戏三:

  玩的方法同"1"或"2",如果第一名幼儿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第二轮比赛中直接把沙包扔进"2",如果还是没有失误,就可以再直接把沙包扔进"3"。第二名、第三名幼儿进行时也同样。

  活动延伸:幼儿回家后与同伴或者是哥哥姐姐玩跳房子的游戏。

  【活动反思】

  本游戏的玩法自由灵活,简单安全。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幼儿随时都可自由玩耍,并且对幼儿的认识数字,排列序数,指物点数都有一定的帮助,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了活动的快乐,愉悦了身心。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

  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喜悦。

  3、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感官让孩子认识番薯的特征和用途。

  2、通过挖番薯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小铲子、小锄头、小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小朋友,我们幼儿园门外有一块番薯地,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挖番薯好吗?

  2、你们想想,番薯长在哪里的?我们用什么去挖番薯?

  二、教师带幼儿来到番薯地,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然后调整自己原来的想法。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番薯长在哪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教师讲解哇番薯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分给幼儿哇番薯的工具(小铲子、小锄头和装番薯的篮子)。

  三、教师先把番薯的藤拉掉,然后师幼一起挖番薯。

  1、有些幼儿独自挖番薯,有些幼儿合作着一起挖番薯。

  2、教师和幼儿合作着一起挖番薯。

  四、挖番薯休息时师幼一起讨论。

  1、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挖番薯的?

  2、请你数一数,你挖了几个番薯?你挖的番薯长得怎么样?

  3、番薯可以怎么吃?它有什么作用呢?

  4、教师小结:番薯有大有小,各有不同形状。它不但可以生吃,更可以熟吃,还可以当鱼饵做粉丝,还可以制作小动物和印章。

  结束部分

  五、劳动结束,带番薯回教室。

  六、幼儿番薯小制作

  教学活动反思

  挖番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挖番薯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用心,当一个小朋友挖到番薯,当番薯露出地面时,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也会感染你加入到孩子们的队伍当中去,看到孩子们挖到番薯后高呼:“我挖到番薯了,我挖到番薯了”。当一个小朋友挖不动时就会请求同伴帮忙一起合作来挖,这点我就得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浓,还有有困难就会大胆告诉同伴,这点很不错。

  我觉得,像这样的探究操作活动时,最好给孩子们穿上劳动服和破旧一些的鞋子,这样就不会弄脏衣服了新鞋子了。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1、幼儿在有韵律地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将计算应用题创编于儿歌中。

  2、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与特征,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FLASH《五只小青蛙》、背景图、青蛙10只、节奏卡、评比栏。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猜猜它是谁?(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里?喜欢做什么事情? (引出青蛙是两栖类动物,爱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3、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1)小青蛙怎么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节奏型(儿歌中碰到的节奏型),练习“呱呱”。 X X│XX X│ XX XX│X——│ XXX│X X│X X│X——│

  (二)欣赏理解《五只小青蛙》

  1、看FLASH,儿歌中唱了什么?

  2、学念儿歌

  3、用节奏卡来练习记忆儿歌内容 XX XX│X—— │XX XX│X——│

  三、创编应用题

  1、演示操作:五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幼儿: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创编应用题。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多次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形式:由老师或个别幼儿操作提问) T:谁愿意上来试一下?

  四、创编游戏

  1、演示表演,老师请几名幼儿表演。

  2、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10人。 合作进行创编应用题表演,教室地面布置成岸和河的场景。

  规则:

  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应左向右逐一进行。

  3)、比一比、评一评 哪队创编应用题表演得棒、儿歌念得好?(为表演的好的一队幼儿奖励★) (自评: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 (互评: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老师: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为你们积极地参与了游戏,老师为你们鼓掌。

  活动反思: “快乐的小青蛙”是在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的开展中的一个活动。“快乐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歌词的内容是幼儿喜欢并熟悉的小青蛙跳水的故事。在选择使用此教材与开展的过程中时,结合课程指南中指出: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活动开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 让幼儿了解青蛙的习性与特征,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大班教案 篇5

  游戏玩法:

  1.第一遍游戏,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秒针走路,并用手势告诉大家钟响了几下?

  2.第二遍游戏,幼儿跟着秒针节奏走,听到敲钟声后能用肢体动作摆出相应钟点的造型。

  动作建议:

  第1-24小节:跟随音乐踏步绕圈走。

  第25-2?小节:站在原地倾听。

  第28-30小节:站在原地用手臂摆出3点造型。

  第31-36小节:站在原地倾听。

  第37-39小节:站在原地用手臂摆出6点造型。

  第40-51小节:原地用手臂摆出12点造型。

  配器参看建议:

  1.双响筒、小锣、响板、碰铃四种乐器,让幼儿自由探索,为乐曲匹配与秒针和钟声音色相似的乐器。

  2.幼儿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第1-24小节用双响筒演奏秒针嘀嗒声,第25-2?小节,第31-36,第40-51小节用小锣演奏敲钟声。

  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重点听辨音乐中时钟和秒针行走的不同声音和节奏。

  2.能根据时钟和秒针的声音特点选择乐器演奏,按照音乐所提示的钟声次数用肢体动作摆出造型。

  3.培养随乐演奏能力,体验与老师、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乐器双响筒、小锣、响板、碰铃若干;时钟ppt幼儿座位摆成圆圈。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时钟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秒针和敲钟的声音。

  (1)猜谜:有方也有圆,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

  (2)幼儿倾听乐瞌中的敲钟声。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围成圆圈玩时钟游戏。

  教师:钟声每次敲了几下?告诉我们什么?请你用手势告诉大家可以怎么做?

  教师:提醒幼儿在钟声响后,听到音乐671|234|tr56-|的时候摆钟点造型。

  3.探索乐器音色。

  (l)教师:你觉得哪种乐器的声音最像秒针的声音和敲钟的声音?

  (2)引导幼儿自主地敲一敲,听一听哪种乐器演奏的声音像秒针的嘀嗒声,哪种乐器演奏的声音像钟声。

  4.幼儿演奏。

  (l)集体随乐用双响筒演奏秒针走的节奏。

  (2)趣味演奏,体验与同伴共同用乐器表达秒针、钟声的乐趣。师幼合作演奏:教师到圆心当钟点,月小锣模拟演奏乐曲中的钟声:其他幼儿用双响筒演奏秒针的音乐,听到音乐6?1 f 234 f tr56-l的时候摆出

  相应钟点的造型。

  幼幼合作演奏:请一位幼儿到圆心当钟点,用小锣模拟演奏乐曲中的钟声;其他幼儿用双响筒演奏秒针的音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