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精华】幼儿园教案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案 篇1
在元旦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刻,孩子们也在慢慢期许着新年惊喜的到来,千万不要让他们失望哦,在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时刻,幼儿园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就让我们家长们一起参与进来吧,带给孩子们的童年美好的新年回忆。
元旦游戏一:
游戏:夹皮球
目的:发展幼儿跑跳能力,感受亲子游戏的快乐。
玩法:将幼儿(家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对夹球过障碍比赛,哪队快,哪队为胜利。
元旦游戏二:
游戏:扔毽子
目的: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玩法:家长手持篮子,幼儿往蓝里投掷,一多的为胜出。
元旦游戏三:
游戏:毛毛虫
目的:
1、提高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2、通过亲子游戏,增强亲子感情。
玩法:准备呼拉圈六个,分两组,家长列入其中,三人一列纵队,把圈套在自己身上,然后拉住自己和前面一个人的圈,比比哪组跑完规定路线,在路线上设置独木桥、山洞等障碍物。
元旦游戏四:
游戏:做皮球
目的:
1、学会听老师口令走。
2、初步培养孩子的灵敏性。
玩法:
1、老师喊走走,走成一个大皮球,全体手拉手做皮球。
2、老师喊两人做皮球,然后小朋友和家长结对,手拉手做皮球。
3、老师喊四人做皮球,自由找朋友四人围成圈,手拉手做皮球。
元旦游戏五:
游戏:拍球接力
目的:
1、练习幼儿拍接球的技能。
2、初步培养孩子的合作性。
玩法:
幼儿拍球来回接力,以快的为胜出。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身上所长的都是有它的用处。
听教师讲解能理解故事。
活动准备
《小山羊头上的犄角》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一个小山羊不满意头上犄角……
2、山崩滚下来的石头把小兔压在下面了……
3、动物有犄角的能让小兔获救,水牛、梅花、鹿犀牛、……
4、最后小山羊发现自己的犄角……
二、故事讲解
1、小山羊因为自己的犄角,没有其它动物好看、强壮、珍贵,所以不满意自己的犄角。
2、小兔被石头压下底下,是猴子想出来的办法。
3、其它几个动物因为太粗、角多、太短都伸不进石头缝里去,只有小山羊的角能伸进去才救了小兔。
4、小山羊被夸,发现自己的犄角有用处。
三、小结
每个动物身上所长的都会有它的用处,不要只认为长的没有其它动物的好,就是没有用的。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图卡测量布的方法。
2、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人手绿色纸(6×6厘米)、绿色纸(6×22厘米)各一张作为布料,(6×4厘米)的长方形背心小图卡若干(做量具用)
2、笔、剪刀若干。
3、人手蓝色纸、黄色纸各一张作为布料,大记录纸一张,笑脸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夏天快要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穿不住又长又厚的衣服了,想穿薄薄的背心。小兔子有一件漂亮的背心(出示背心图卡),小熊好喜欢呀,他也好想有一件和小兔一样的背心。(出示绿色纸)可是,小熊只有一块绿色的布,想请你们帮帮忙,有什么又快又好的办法为小熊在绿色布上量一件一样款式,一样大小的背心,并把它剪下来送给小熊!
二、探索小图卡测量的方法。
1、幼儿操作,教师注意观察幼儿测量时所采用的方法。
2、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
展示两位幼儿裁剪下的绿色背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提问:哪件背心与样品背心是一样的?
师:那用什么方法测量才是正确的呢?
(幼儿学习测量的方法:在测量时样品背心不可超出布料;画线时要沿样品背心画线。)
三、幼儿再次尝试测量,探索用图卡连续测量的方法。
1、讨论连续测量的方法。
师:(教师出示蓝色纸)咦,我捡到了一块蓝颜色的布,不知道是谁不小心丢了?谁丢了布呀?哎……是我的布。原来是小猴子丢的,它也想做这样的背心,这块布呀可以做好几件,请小裁缝在布上量一量,你能做几件背心呢?
2、幼儿操作测量,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教师出示几张幼儿量好的布,和正确测量好的布,总结:测量时样品背心要紧挨着边测量,这样会节约布料。
四、运用小图卡测量的方法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方法,现在裁缝店的山羊师傅要来考考你们,(出示方形和长条形的布)这两块布哪块大?请你把身上的笑脸娃娃贴在大的布下面。
2、操作验证,教师指导幼儿图卡摆放的位置。
3、师:黄色的布能做5件背心,蓝色的布能做4件背心,这说明黄色的布比较大,所以我们要经过测量才指导正确的.答案。
五、小结
小裁缝们今天学会了用小图卡测量的方法,帮助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我们把量好的布拿到教室里做成背心,然后给小动物们送去吧。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玩色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感知颜色的变化。
3.培养探索瓶子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三种颜色与幼儿同数的圆形标签、红、黄、蓝三色的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逛超市,激发幼儿兴趣,发现不同颜色的饮料
让幼儿观看逛超市视频,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饮料,说说对饮料的认识及了解。(如:颜色)
师:“小朋友都看到什么饮料了?他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发现瓶子水都是透明无色的。
1.导人:“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的可是神奇的瓶宝宝。(揭开遮布)这些瓶宝宝怎么神奇呢?今天他们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会变魔术!”小朋友想不想看它表演魔术呀!
2.观察瓶子
“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小魔术师,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都是透明的,无色的。)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三、变魔术——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宝宝准备变魔术了,它想请几位小朋友跟它一起变,谁愿意和它一起表演呀!”
1.瓶宝宝要求大家和它一起跳舞
“拿好你的瓶宝宝,音乐响起,让我们和瓶宝宝一起跳个舞吧。”(要求:1、瓶子必须晃动起来。2、音乐停止你和你的瓶宝宝一定停下来)
2.观察结果,找变化
(1)“小朋友瓶宝宝他们表演的这个魔术好不好呀?”(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变颜色了。)
(2)“它今天表演的是个什么魔术呀?(变颜色了)那咱们来看看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感到很奇怪。)
幼儿讨论:瓶宝宝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呢?”
四、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激发幼儿一起变魔术的兴趣”
1.一起变魔术
“准备好,瓶宝宝要跟大家一起跳舞了。
(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
2、颜色分类
游戏:《找朋友》(红、黄、蓝分类)
3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
“小朋友这个魔术是怎么变成的?为什么我们的瓶宝宝变出好看的颜色了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你的瓶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呀?”(可以引导幼儿拧开瓶盖看一看,原来秘密在这儿呢。)
小结: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颜料的颜色是一样的。
(4)(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宝宝在和我说话呢,那么先请小朋友把你的瓶盖拧紧,听一听他在说什么?
五、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瓶宝宝刚才给我们变了个魔术,它还想给大家变个魔术!”
2.小朋友换瓶盖变魔术。
游戏:找朋友
游戏规则:(1)不同颜色的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2)换瓶盖,变魔术;
引导:“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3、再一次分类
游戏《找朋友》
小结:“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红+黄=橘黄色;黄+蓝=绿色;蓝+红=紫色。
“小朋友今天和瓶宝宝学会了变魔术,大家想不想给其他班的小朋友表演一下呀!”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尝试用碎纸装饰盒子
重点难点:
用碎纸粘贴宝宝床
活动准备:
1.用大的纸盒做宝宝床,并放在游戏区。
2.娃娃一个,肥皂包装盒、碎彩纸、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宝宝床,激发宝宝兴趣。
2、请宝宝观察宝宝床,了解装饰的方法。
——装的纸盒每个面,引导宝宝寻找宝宝床的粘贴区域。
3、示范宝宝床的粘贴方法。
——提醒宝宝要转动纸盒看一看,把每个面都贴到。
4、请宝宝在肥皂盒上粘贴各种颜色的碎纸,做成漂亮的宝宝床。
——鼓励宝宝坚持贴完每一个面。
——引导宝宝不重叠粘贴纸片。
——引导宝宝粘贴后用抹布擦干净小手。
5、请宝宝找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偶,把它放在做好的宝宝床上。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用人物线条画,来表现自己帮助妈妈的情景。
2、鼓励幼儿热爱劳动。
活动准备
《我的好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音乐
活动过程
一、 歌曲《我的好妈妈》导入
(一)谈话活动: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都有一个好妈妈,
让我们用歌舞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同表演《我的好妈妈》。
二、 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
提问:你们的妈妈都是怎样爱你们的呢?都为你们做了什么?
你们平时在家里都帮妈妈做过什么事情?
三、 观看视频《帮妈妈做家务》
提问:这些小帮手都帮妈妈做了什么?
四、 欣赏范画《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五、 幼儿自主创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 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七、 律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效果
通过活动幼儿会用人物线条画,来表现自己帮助妈妈的情景。效果较好。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熟悉新环境,了解班里新来的同伴。
2、知道自己升班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会用自己喜欢的装饰物布置活动室,产生热爱班级的情感。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打扫活动室卫生,整理班级物品,简单布置室内环境和区域。
2、活动前在区角制作部分手工作品,如拉环,花串等。
3、轻音乐磁带。
4、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认识新朋友。
(1)老师自我介绍后与幼儿一起数数:班里又来了多少新朋友?
(2)清新同伴介绍自己,如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也可请他们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本领。
(3)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迎接新的小朋友,如说一句欢迎的话或拥抱等表达自己的心情。
2、说说同伴的新变化。
(1)相互说说同伴的变化,如是否长高了?长胖了?比比谁高谁矮?
(2)师幼共同讨论,升入中班,应该怎样做?请幼儿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与同伴相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3、找找活动室与校办活动室的不同。
(1)请幼儿说说原来的活动室在幼儿园的什么位置?现在的活动室在什么位置?
(2)走走看看活动室,说说新班级哪里与小班不同?看看新活动室都有什么?引导幼儿从颜色,高矮,数量,种类等方面进行比较。
4、布置我们的新班级。
(1)师幼共同讨论:怎样布置新班才能使他更漂亮?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如介绍事先做好的装饰物,说说想把它们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欢快的轻音乐背景下,帮助幼儿用已准备的装饰物布置活动室。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理解字词:驮、提、盛、浮。学习用“一次又一次”说一句话。
3、感受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关爱,彼此帮助的美好情怀。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小鸡、小鸭手偶各一个,数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重点: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难点:学习使用不同的动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手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一看老师把谁请来了?对了,是小鸡和小鸭。原来,它们俩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今天它们又要一起出去玩了,接下来看一看它们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图片1
提问:宝贝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图片,图片上都有谁啊? 它们在做什么呢?它们还提着什么呢? 小结:对了,图片上有小鸡和小鸭,它们提着小桶一起出去玩时, 来到了小河边,现在请小朋友们学一学小鸡提桶的样子吧!
(2)出示图片2
提问:宝贝们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它们来到河边后遇到了什么事情呢?小鸭要驮小鸡过河之前,小鸭会怎么和小鸡说呢? 小结:原来啊!是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过不了河,于是小鸭说:小鸡我来驮你过河吧!宝贝们你们学一学小鸭驮小鸡的样子吧!
(3)出示图片3
提问:过了河后,它们来到了小山坡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把小鸭救上来吗?起来看一看图片,小鸡是用什么办法救小鸭的呢?一小鸭掉到坑里会很害怕,小鸡会怎么安慰它呢?来
小结:到小山坡上,小鸭不小心掉到了坑里,心里特别的害怕。 小鸡说:别怕,我来想办法。最后小鸡用桶到河边打水,一次又一次 把盛来的水倒进了坑里,最后小鸭才浮了上来。宝贝们你们会用:一次又一次来说一句话吗?试一试吧!
(4)出示图片4提问:小鸡把小鸭救上来了以后,小鸭会对小鸡说什么呢?
小结:小鸭对小鸡说:谢谢你!你帮了我,我也帮了你。我们俩 永远都是好朋友。
2、教师看图完整讲述。
师:老师把这个好听的故事给你们讲一遍吧!小耳朵仔细听好咯!
3、幼儿结合幼儿用书与同伴自由看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老师把书发给大家,请你们看着图书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吧!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并给予表扬。
师: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来当一当小老师,为大家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请XX小朋友来讲一讲吧!
5、师幼讨论在生活中帮助别人的事情。
师:又到了聊天时间了,宝贝们现在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开始吧!
评论